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作为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治疗的首选措施,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治疗结果。迟发性面瘫(delayed facial palsy,DFP)是MVD术后众多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预后良好。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4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有11例出现迟发性面瘫,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血管减压(micro 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faeial spasm)的有效方法.MVD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患侧迟发性面瘫(deIayed facial palsy,DFP),表现为患侧非手术即刻出现的周围性面瘫.迟发性面瘫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可能病因、治疗和预后都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迟发性面瘫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随访我院同一个术者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行MVD治疗的415例面肌痉挛患者中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者,研究面瘫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 415例患者中20例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发病率4.8%.面瘫发生时间为术后5~14 d(平均10.7 d),持续时间为14~150 d(平均49.7 d);不论是否经过治疗,所有出现迟发性面瘫的患者均能够临床治愈.结论 MVD术后迟发性面瘫并不少见,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具有临床自愈性,预后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后迟发性面瘫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MVD手术治疗,并总结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时间及预后。结果本组术后出现迟发性同侧周围性面瘫6例,均发生于术后4~14 d,发病率2.7%,经药物治疗均治愈。结论掌握迟发性面瘫的可能病因、发生时间及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在我科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的145例面肌痉挛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类固醇激素在面肌痉挛患者接受微血管减压术后防治迟发性面瘫(DFP)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4至6月和2010年4至5月这两段时期,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的病例145例,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全部由同一组医师实施手术。术前均予以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IgG、IgM。病例分为两组:A组93人,术后未应用类固醇激素。B组52人,自术后当天开始应用类固醇激素,持续4 w。对比分析迟发性面瘫发生率。结果 A组有5例发生迟发性面瘫(5/93,5.38%),持续(56.6±37.7)d,按House-Brackmann分级,1例为Ⅳ级,2例为Ⅲ级,另2例为Ⅱ~Ⅲ级。B组有3例发生迟发性面瘫(3/52,5.77%),持续(29.3±1.2)d,3例均为II级。两组病例迟发性面瘫发生率(P=0.2895)及面瘫持续时间(P=0.271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类固醇激素不能防止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但是能有效减轻迟发性面瘫程度,缩短其病程(样本少,统计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手术疗效以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血管减压术的96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处,均为动脉血管压迫。术后68例症状完全缓解,26例明显减轻,2例手术无效;其中有1例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的有效治疗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责任血管的识别以及减压棉片的放置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病因及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126例面肌痉挛患者全部在局麻下行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结果126例患者术中均发现面神经根部有血管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51例.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38例.椎动脉23例.多根小动脉14例。85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即停止.28例于术后7~30天内面肌痉挛停止,8例30~90天内面肌痉挛停止.5例3~6个月内面肌痉挛停止。随访108例,随访时间1~4年。2例于术后16个月复发,2例术后18个月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根受血管压迫所致.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致术后听力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术后听力障碍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面肌痉挛MVD后发生听力障碍的患者75例,采用电测听对听力进行检测。结果术后7d内听力下降组电测听示:B级20例,C级21例,D级10例,E级15例,F级9例。半年后听力正常组2例发生迟发性听力障碍,电测听为C级;听力下降组电测听复查示:A级13例。B级11例,C级19例,D级8例,E级15例,F级9例。结论引起MVD术后听力障碍因素复杂,多不可恢复,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25例面肌痉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25例HFS患者行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MVD,手术时经绒球小叶显露面神经脑干段,仔细找寻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离开面神经,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棉固定。结果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63例,小脑后下动脉34例,椎基动脉6例,椎基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共同压迫22例。术后随访4年,全部病例抽搐完全消失,有效率为100%。1例术后出现面瘫(0.8%),经针灸、理疗、药物治疗后仍有轻微的面瘫(House-Brackmann评分II级);3例出现迟发性面瘫(2.4%),经针灸、理疗、药物治疗后均完全恢复;1例出现咽部不适(0.8%)。无脑脊液漏及死亡病例。结论MVD是HF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不遗漏责任血管,在血管与脑干间恰当的放置Teflon棉,使责任血管远离面神经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自1947年Campbell首先提出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在小脑桥脑角受到压迫至今,面神经起始段显微血管减压术给此类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有关此类手术造成听力损害的报道也较为常见[1,2].Janette 报道229例手术患者中,18例术后听力丧失[3].本文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对其中14例出现听力障碍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并发听力障碍的原因,并针对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术后延迟治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VD治疗的415例HFS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延迟治愈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出现延迟治愈106例(25.5%),症状持续7 d~8个月后完全消失。延迟治愈的发生与病人性别、年龄、术中血管压迫情况无关(均P0.05);与病史长短、术前症状严重程度、动脉硬化及异常面肌反应(AMR)有关(均P0.05)。术前病史长短对延迟治愈持续时间影响最大,且二者呈一定正相关性(r=0.77,P0.01)。结论延迟治愈为MVD治疗HFS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发生原因尚不明确,术后病人应持续随访1年以上再进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体会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乙状窦后入路,用涤纶片行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283例面肌痉挛病人接受手术,有效率为98.23%。229例进行了6个月~9.5年随访,2例无效,3例复发,其余病例均治愈。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是一种解除病因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诱发肌电图监测和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肌电图在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术后对面肌痉挛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对26例典型面肌痉挛病人、探讨在MVD术前、术中、术后,经皮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诱发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MD-OC反应)变化,并以正常侧作对照检查。结果:26例术前均记录到痉挛侧MD-OC反应,在术中操作不同阶段,21例均见MD-OC反应消失。术后1周~3个月随访复查21例中,12例痉挛完全消失,MD-OC反应不复存在,9例症状明显或部分减轻,但有4例再记录到MD-OC反应。另5例术中,术后均记录到MD-OC反应,症状未有改善。结论:面神经诱发肌电图运用于MVD术中监测和预后判断,可改善和提高面肌痉挛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窥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窥镜辅助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病人行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和优点.方法我院1999年4月~2001年10月间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神经内窥镜的辅助下对16例原发性面肌痉挛病人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16例病人术后症状均消失;无听力障碍,面瘫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神经内窥镜辅助下的微血管减压术能清晰显示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可减少对脑干、各颅神经的牵拉和重要血管的损伤,对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面肌诱发肌电图监测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面肌诱发肌电图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方法21例术中以面肌诱发肌电图监测寻找责任血管,粗大成袢的责任血管以宽带涤纶条抬起固定于硬膜上,术中用罂粟碱生理盐水冲洗神经根部血管及术野。结果17例术后面肌抽搐立即停止,4例6~61d停止。结论微血管减压术中运用面肌诱发肌电图可明确判断责任血管,证实充分减压,评估预后;粗大成袢的责任血管抬起固定可有效地预防复发;术中罂粟碱应用,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对患者听力的影响,探讨听力受损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02名面肌痉挛患者围手术期听力情况,同时使用t检验、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听力减退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电测听结果显示:24名(23.5%)患者纯音听阈均值降低大于5dB,其中:手术侧13耳,非手术侧12耳。统计学研究发现,术后患者是否出现纯音听阈降低,与患者责任血管有关(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术前及术后应常规做双耳电测听检查。微血管减压术后PTA降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于多根责任血管共同压迫的HFS患者,术者应尤其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椎动脉(VA)相关性面肌痉挛的效果及延迟治愈发生情况,同时探讨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责任血管的差别分为小血管组和椎动脉相关组,并随访术后疗效及延迟治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椎动脉相关组延迟治愈率明显高于小血管组。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疗效良好,评估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患者术后疗效时应考虑到延迟治愈现象,并适当延长疗效评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或无效病例再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3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再次行手术治疗。分析术后复发的原因,观察再次手术后的疗效。结果再次手术后31例患者治愈,其中28例患者即刻恢复,3例患者延迟恢复;1例患者抽搐未消失。术后早期出现面肌瘫痪者9例、耳鸣5例,2个月内均恢复,1例患者发生永久性听力障碍。术中见,首次手术放置的Teflon棉巨大致密,直接压迫面神经根部17例;责任血管遗漏4例;减压不充分11例。结论再次手术前对复发病例进行安全性评估,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再次手术是可行的;再次手术的疗效确切,但手术难度较大。责任血管的遗漏及减压不当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症状的演变特点,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根据Cohen分级对病人术后1年内不同时间段的面肌痉挛程度进行评分,得到症状评分-时间曲线,分析面肌痉挛症状改善的演变特点。结果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将病人分为术后顷刻和出院时症状均消失组(A组)、术后顷刻症状消失而出院时又再现组(B组)、术后顷刻和出院时症状均减轻组(C组),3组病人长期随访症状消失比例分别为90.1%、83.3%、66.7%。术后症状评分-时间曲线表明:总体演变趋势先急剧下降,后低幅波动,并逐渐下降,术后9个月趋于稳定。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肌痉挛症状有逐渐缓解趋势。根据术后即刻至出院前的症状恢复情况将病人分组,有助于预测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