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来证实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0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1并分为亚低温治疗组50例和常温治疗组50例,分别于伤后早期(2~6 h)及伤后不同时间(1 d、3 d、5 d、7 d、10 d)采血,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比较其在伤后不同时期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 正常体检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证实,正常人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年龄、性别无关.亚低温治疗组、常温治疗组患者伤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1 d、3 d、5 d、7 d、10 d时亚低温治疗组血清S-100B含量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100B蛋白在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巾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生化指标.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脑缺血模型第2个线粒体源胱天酶激活剂(Smac)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和释放情况,探讨亚低温治疗与Smac表达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假手术组、亚低温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用线栓法制作局部脑缺血模型.亚低温治疗3 h后,在脑缺血3、6、12、24 h及3、7 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mac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测定Smac mRNA表达.结果 亚低温各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常温组降低(P<0.05或P<0.01).常温组Smac释放、蛋白及mRNA表达均表现为随时间延长而增高,约24 h达峰值,经亚低温治疗后各组数值均较相应常温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Smac转录、表达和释放减轻细胞凋亡水平,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和对白介素(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出血后6 h、24 h、48 h、72 h、7 d组,每组再分为常温亚组和亚低温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采用自体不凝血注人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各亚低温亚组注血后实施亚低温治疗4 h,维持脑温在(33±0.5)℃.观察血肿周围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和IL-1β表达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亚组各时间点脑组织水肿明显轻于常温亚组;神经元变性坏死、炎症反应及胶质细胞增生程度明显轻于常温亚组.脑出血后6 h血肿周围脑组织IL-1β开始表达,48 h达高峰,7 d时仍明显高于对照亚组(均P<0.01).脑出血24 h~7 d亚低温亚组IL-1β表达水平较相应时点常温亚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抑制血肿周围IL-1β的过度表达,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凋亡细胞及谷氨酸转运体(GLT-1)和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2/3)表达的影响.方法 88只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常温组、对照组.制备一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模型.亚低温组应用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仪将病灶侧脑部温度降至(33±0.5)℃并持续3 h,常温组保持全身温度在(37±0.5)℃.在脑缺血后3 h、6 h、12 h、24 h、3 d、7 d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病灶周围大脑皮质GLT-1和mGluR2/3表达;在脑缺血后6 h、24 h、3 d、7 d用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亚低温组在脑缺血后24 h、3 d,常温组在脑缺血后24 h、3 d、7 d脑梗死灶周围凋亡细胞与脑缺血后6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脑缺血后24 h、3 d、7 d,亚低温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常温组(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大鼠脑缺血后3 h、6 h、12 h GLT-1表达增加,24 h、3 d、7 d减少;常温组大鼠脑缺血后3 h GLT-1表达增加,24 h、3 d、7 d减少(均P<0.05).在脑缺血后6 h、12 h、7 d,亚低温组GLT-1表达显著高于常温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在脑缺血后3 h、6 h、12 h、24 h、3 d mGluR2/3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5).在脑缺血后3 h、6 h、24 h、3 d,亚低温组mGluR2/3表达显著高于常温组(均P<0.05).结论 亚低温能促进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mGluR2/3和GLT-1的表达,减少脑梗死后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性血管痉挛及脑脊液和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56例SAH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亚低温组增加局部亚低温治疗;检测两组入院时及治疗7 d、14 d脑脊液和血浆ET、CGRP水平,并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情况.结果 (1)脑脊液、血浆ET水平治疗7 d时亚低温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14 d时差异更显著(均P<0.01);两组CGRP水平治疗第7 d时降至最低,后渐升高,亚低温组较对照组变化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亚低温组脑血管痉挛发病率为6.67%,较对照组的30.77%明显减少(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减少了SAH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ET水平上升幅度及CGRP水平下降幅度,从而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影响,观察其对颈动脉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 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72)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72),抽血检查后分别随机分为小剂量组36例(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和大剂量组36例(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变化.结果 治疗前,在同一种性质斑块中,两治疗组(小剂量和大剂量组)间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对两种性质斑块间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进行比较,无论是小剂量组还是大剂量组,三项指标均以易损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或P<0.01);在同性质斑块组中,无论是接受小剂量还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大剂量组三项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P均<0.01).治疗6个月后,小剂量组IMT值及斑块面积稍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大剂量组IMT值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下降,两项指标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后,小剂量组斑块回声信号无明显改善,而大剂量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高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hs-CRP、IL-18和MMP-7的水平可作为检测AS易损性的血清学生物指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和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谷红注射液(金特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3例发病<24 h的颈内动脉系统AC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金特佳(Kingtag)治疗组(n=33).两组均于发病当天即予治疗,均予阿司匹林、丹参粉针基础治疗1个疗程.金特佳组加用金特佳治疗1个疗程.于发病第1 d、3 d、7 d及14 d测血清IL-6、TNFα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其疗效.结果 脑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IL-6、TNFα水平增高(P<0.01),治疗后逐渐降低.治疗后第3 d、7 d金特佳组IL-6、TNFα水平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金特佳治疗组第7d,常规治疗组第14 d血清IL-6、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金特佳治疗组出现进展型脑梗死(入院后至7d NIHSS评分增加1分以上)比常规治疗组少,金特佳治疗组总有效率(81.8%)高于常规治疗组(66.7%),但尚未达显著水平.结论 金特佳可降低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84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 、7、14 d测定血清NSE 水平,并在治疗后14 d进行临床疗效的判定.结果 亚低温组第7 d和第14 d的NS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清NSE 水平,改善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4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8名正常对照者(NC组)的血清sCD40L、IL-18水平,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腔梗组及脑梗死组血清sCD40L及IL-18显著升高(均P<0.01);且脑梗死组显著高于腔梗组(均P<0.01).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sCD40L及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脑梗死患者(P <0.05 ~0.01).与内膜正常患者比较,有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sCD40L及IL-18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内膜增厚患者IL-18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内膜增厚患者比较,有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sCD40L水平和有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sCD40L及IL-18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有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sCD40L及IL-18水平显著高于有稳定斑块的患者(均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IL-18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IL-18水平显著升高,并能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脑梗死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亚低温治疗和常温治疗重型外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26例和亚低温组24例.入院后病人均持续监测颅内压7 d.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亚低温组入院后在3~7 h内将肛温降至33℃左右,并维持3~7 d.比较2组GCS评分、颅内压、临床预后指标.结果 在伤后第7天,亚低温组和...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NSE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含量变化以及亚低温治疗(HT)对血清NSE含量的影响,探讨HT的脑保护机制。方法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温治疗(NT)和HT。两组均于伤后6h及1、3、5、7d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测定其NSE含量,分析各时间点两组血清NSE含量与预后的关系。同时取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伤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NSE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各时间点HT组NSE含量均低于NT组(P〈0.01)。③与NT组比较,出院时HT组患者预后较好,但相差无显著性(P〉0.05)。④NT组预后不良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HT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哮NSE含量,并提示颅脑损伤后有较高水平血清NSE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20例)与非激素治疗对照组(22例),激素组给予地塞米松10mg/d,共7d。正常组选择健康体检者15例。采用ELSIA法检测两组患者伤后第1、2、7、14天血浆中TNF一仪、IL-1β含量。结果 在颅脑损伤第1、2天激素组血浆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在第7、14天明显低于非激素组(P(0.01),但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非激素组血浆TNF-α、IL-1β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浆TNF-α、IL-1β水平具有明显的延迟性,使损伤早期因TNF-α、IL-1β显著升高引起的有害作用未能消除,至恢复期又使TNF-α、IL-1β明显降低,其神经保护作用不能发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后Calpain、MAP-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常温脑损伤组(n=24)和亚低温脑损伤组(n=24)。亚低温脑损伤组在液压打击伤后即接受持续4h的亚低温治疗。伤后6h、12h、24h和72h4个时间点分别处死3只常温脑损伤组和亚低温脑损伤组大鼠。荧光PCR、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皮质Calpain及MAP-2基因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颅脑损伤后12h及24h亚低温使Calpain mRNA表达增加(P〈0.05),伤后6h、12h、24h和72h亚低温均可减少Calpain蛋白的升高,伤后12h及72h尤其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常温脑损伤组和亚低温脑损伤组MAP-2基因转录均减少(P〈0.05);与常温脑损伤组比较,伤后6h、12h和24h亚低温可抑制MAP-2基因转录的下调,但亚低温脑损伤组MAP-2蛋白的表达均比同时间点常温组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Calpain蛋白的表达有关,而亚低温与MAP-2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ogo—A及其受体(NgR)在大鼠颅脑损伤后损伤脑组织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假损伤组、轻型颅脑损伤组、中型颅脑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组,采用自制改良的Feeney’s自由落体装置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伤后12h、24h、3d、7d和14d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损伤脑组织中Nogo—A和NgR蛋白的表达。结果伤后各时间点,各型颅脑损伤组Nogo—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损伤组(P〈0.05);重型、中型、轻型颅脑损伤组之间Nogo—A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NgR的表达水平则在伤后3、7、14d各型颅脑损伤组才明显高于假损伤组(P〈0.05),各损伤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ogo—A和NgR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脑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且有各自的表达规律。  相似文献   

15.
血清镁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清镁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早期补充硫酸镁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231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的血清镁浓度,并将其中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8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硫酸镁2g(16mmol)稀释至100ml于15min内推注+硫酸镁7.8g(65mmol)稀释至500ml静滴24h。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及人院第3天时血清镁浓度.入院时和入院1周时的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浓度,6个月后按GOS进行预后评价。结果重型颅脑损伤与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的血镁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低血镁组和高血镁组入院时GCS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1周时的血清NSE水平及伤后6个月时的GOS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颅脑损伤后早期患者血镁浓度与其伤情间的必然联系,早期补充硫酸镁也未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一种改良的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方法利用Weiss Young改良的重物打击装置,对36只Wistar大鼠右侧大脑分别给予20g·cm、50g·cm和100g·cm的打击强度致伤。观察大鼠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的全身反应、皮层和海马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及大鼠行为学改变。结果20g·cm打击组大鼠全身反应无异常,皮质轻微挫伤,大鼠逃避反应与伤前无显著差异(P〉0.05);50g·cm打击组大鼠全身反应轻度异常,皮质挫裂伤,而海马结构基本正常,大鼠逃避反应潜伏期延长(P〈0.05);100g·cm打击组大鼠全身反应严重异常,皮质及海马均发生明显挫裂伤,大鼠逃避反应潜伏期明显长于前两组(P〈0.05)。结论利用Weiss Young改良的重物打击装置,采用20g·cm、50g·cm和100g·cm的打击强度可较好地制备轻度、中度和重度脑创伤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Akt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探讨亚低温对局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 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组分别缺血2,6 h再灌注4,24,72 h,1周,2周后处死,亚低温组于缺血后13~14 min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 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kt、Survivin 蛋白的表达.结果 相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亚低温组比常温组缺血侧Akt、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 病灶侧亚低温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组织Akt、Survivin表达的核内移,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与颅内压变化的关系。方法颅脑损伤患者65例,按GCS评分分为轻型组15例,中型组20例,重型组30例。腰椎穿刺检测脑脊液压力,同时采集其伤后1 d内至4 w的脑脊液,以免疫比浊法测定脑脊液中CRP的含量,将脑脊液中CRP的含量与颅内压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伤后轻、中、重型各组脑脊液CRP与颅内压变化存在组间差异(P0.01);CRP含量的变化与颅内压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脑脊液中CRP的含量是反映颅脑损伤急性期脑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能反映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的预后来证实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GCS≤8分),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6例)和常温治疗组(40例).常温治疗组患者应用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合并应用冰毯实行亚低温治疗(患者躺在冰毯垫上,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为32~34℃,并根据病情需要维持3~14 d).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优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