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EEG监测在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干脑炎的早期对病情的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90例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EEG监测及头颅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中并发脑炎(进展组)21例患儿中,13例在临床出现脑炎征象前EEG检查即已发现有异常,异常率达61.9%,而病程中未并发脑炎者(非进展组)中EEG仅9.31%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对脑电异常的手足口病患儿作头颅MRI检查仅发现3例有信号异常,阳性率仅为13%。对2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包括入院时即发现有脑炎者8例))作EEG监测,并追踪其病情转归,发现死亡组EEG异常程度更明显,EEG为平坦波或低电压者预后尤差(P〈0.05)。结论:EEG检查能反映脑功能状态及损伤程度,EEG监测有助于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早期发现。EEG出现平坦波或低电压者预后差,连续多次EEG追踪监测对疾病转归预测可能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EEG改变及演变。结果:45例患儿中,男31例,女14例,5岁以下43例。病程4d内初检,42例患儿EEG异常,异常率为93%,EEG异常呈弥漫性改变。复查EEG显示,随着临床好转,EEG趋于好转,但与临床不完全平行。结论:EEG检查是反映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敏感指标,在本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及随访中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癎)症状患儿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癎的临床表现及与脑电图(EEG)的关系。方法:对38例出现并发癫癎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EEG、头颅MRI及CT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出现癫癎症状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描记中,表现为低至中波幅慢波增多,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者占87%,出现癫癎样放电者占13%,头颅MRI及CT检出继发性癫癎的病灶者分别占80%及50%。结论: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癎症状时,EEG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对了解脑功能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重症病例并发无菌性脑炎,脑膜脑炎-脑炎有增多的趋势.我院作为昆明市HFMD的定点单位,为临床医生早期采取治疗干预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依据.本文旨通过对202例重症HFMD患儿进行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动态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易惊患儿的脑电图(EEG)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0例临床诊断为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EEG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出现易惊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神经系统病变严重程度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350例手足口病易惊患儿EEG异常280例,异常率为80%,主要表现EEG背景活动异常,局灶性阵发性慢波出现及部分出现棘尖波或棘尖慢波,即小儿手足口病易惊患儿的频繁程度与EEG异常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手足口病易惊患儿的EEG分析有助于对其并发神经系统病变进行早期判断,从而有助于预防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电图(EEG )检查对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出院6个月后对EEG异常的50例患者进行预后评估。结果:51例中50例为异常EEG ,异常率为98%,其中轻度异常17例(33%),中度异常26例(51%),重度异常7例(14%)。规范化抗病毒治疗至少3周,出院半年时随访,17例原EEG轻度异常者中预后差者5例(29%),26例中度异常者中预后差者18例(69%),7例重度异常者预后均差(100%)。3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趋势检验,3组的预后差率与EEG异常程度呈正相关。结论:EEG对病毒性脑炎的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期 EEG异常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我院50例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其EEG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儿中,脑电图检查全部异常,异常率100%.EEG异常类型:弥散性异常35例((70%);弥散伴局限性异常15例(30%),其中出现痛样放电1例.结论:EEG检查可作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依据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并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N-甲基-M-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3例经血清(其中1例并作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的患者,对病史、认知功能、脑脊液、头颅影像学、EEG、妇科B超、治疗方案等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随访3~6个月。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起病年龄13岁(2例)和25岁,以精神异常和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病程中表现出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脑脊液、头颅MRI和EEG表现为非特异改变,未发现伴发肿瘤。病程3~6个月。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表现易与病毒性脑炎混淆,对于不明原因的脑炎,尤其病程较长者,应尽早进行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电图(EEG)检测在非外伤性昏迷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昏迷患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早期进行双侧正中神经的SEP检测和EEG检查,随访6个月后进行预后分析。结果:①26例昏迷患儿SEP11例正常,15例(58%)异常,SEP的异常均表现为皮层电位N20异常,其中6例皮层N20波缺失;26例患儿EEG结果均为异常,其中5例为背景活动低电压,1例为弥慢性0活动,20例为弥漫性8慢活动;②SEP正常的11例中,9例预后良好,2例(18%)预后不良,SEP异常的15例中,14例(93%)预后不良,其中6例死亡,5例EEG为背景活动低电压患儿的SEP均严重异常,预后最差。结论:①早期对非外伤性昏迷患儿的预后判断SEP优于EEC;②SEP皮层电位N20波缺失,同时EEG为背景活动低电压患儿,预后最差;③SEP对非外伤性昏迷患儿在早期判断预后是一种客观、有效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裴保萍  任安平 《医学信息》2005,18(11):1530-153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的结果,并和脑脊液、CT等的检查结果对比。结果首次EEG异常率为95.18%,BEAM的表现与之相符。治疗后多次复查EEG及BEAM,均恢复正常。结论EEG及BEAM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发现异常、提供诊断依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着其它检测手段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动态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三种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急性脑卒中致昏迷65例患者进行EEG、SEP、BAEP检查。EEG按Young标准分为Ⅰ—Ⅴ级;BAEP分析Ⅰ、Ⅲ、Ⅴ波各波潜伏期、峰间期及双侧波幅差,结果按Cant标准分为Ⅰ-Ⅲ级;SEP分析N20波,结果也分为Ⅰ-Ⅲ级。预后分为清醒、持续植物状态和死亡三种情况。结果:65例患者,EEG、BAEP、SEP均为Ⅰ级的15例患者中,死亡3例,持续植物状态2例,清醒10例;EEG、BAEP、SEP均为Ⅱ级的13例患者中,死亡5例,持续植物状态2例,清醒6例;属EEGⅢ级及其以上、BAEP及SEPⅢ级的37例患者中,死亡24例,持续植物状态9例,清醒仅4例。结论:EEG、BAEP和SEP的分级高低(异常程度)与昏迷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分级越高病死率越高。EEG、BAEP和SEP相结合,可以提高判断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预后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Sixteen Alzheimer's and 16 non-Alzheimer's dementia patients, the two groups being matched for dementia, as well as 10 normal controls were given an EEG examination with 12 monopolar leads during an awake-resting condition. Power spectra (16 s) were obtained in 12 brain areas for 18 frequency bands (0–36 Hz). An 11-point dementia scale furnished the dementia scores. Analyses of variance were performed. Data confirmed earlier findings of an increase in slow activity and a decrease in fast activity for the demented groups. It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EEG features were not related to dementia per se since the Alzheimer's group (matched for dementia) exhibited a spectral curve having a maximum at 1 Hz and an exponential asymptotic power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ing power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without additional features or remnant of dominant activity.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crease in frequency of alpha activity is perhaps more significant in identifying dementia of the non-Alzheimer type even though this characteristic may be present in the earlier stages of Alzheimer's dementia.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shown by the Alzheimer's group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and plaques which are more prevalent in Alzheimer'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轻型和重型手足口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2008年深圳市轻型和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将深圳市东湖医院和儿童医院共145例手足口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124例,重型21例.收集患者临床和一般实验室资料,急性期与恢复期连续粪便和血标本,通过RT-PER检测EV71病毒核酸,分离和培养EV71肠道病毒,其中2例死亡患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与轻型患者比较,重型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糖显著升高,但年龄显著降低,粪便中轻型和重型患者EV7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5%与67%,重型患者EV71检出率显著高于轻型患者,从9例患者粪便中分离培养出肠道病毒,其中1例为死亡患者粪便标本.2例患者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脑干脑炎.结论 EV71是重型患者和死亡患者的最主要病原体,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脑干脑炎是EV71型手足口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对年龄小于4岁,高热、皮疹稀疏和高血糖的EV71型手足口病患者应警惕向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昏迷病人的脑电图表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6 9例昏迷病人的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将其与临床结局作对照。结果 :脑电图慢波型昏迷 12 0例中死亡 2 3例 (19 1% ) ;α昏迷型 11例中死亡 9例 (81 8% ) ;β昏迷型 3例和纺锤昏迷型 2例均存活 ;发作波型昏迷 13例中死亡 2例 (15 3% ) ;平坦波型昏迷 2 0例中死亡 17例 (85 % )。结论 :脑电图可作为判断昏迷病人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 ,平坦波昏迷和α波昏迷者大多死亡。β昏迷和纺锤昏迷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电时间序列的同步性。方法采集A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8名的16导联脑电图(EEG)数据,分别对2组EEG的全频段、δ(0.5~4 Hz)、θ(4~8 Hz)、α(8~13 Hz)和β频段(13~30 Hz)信号进行同步似然分析,比较不同频段的平均同步似然系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组全频段、θ频段和α频段的平均同步似然系数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δ和β频段的平均同步似然系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组全频段、θ频段和α频段的EEG同步性降低,提示在θ和α频段内AD患者不同脑区的协同信息处理能力下降,为进一步研究AD患者大脑功能连接特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广东地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5~7月诊断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等特征。选择同期诊断为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脑干脑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进入分析。①临床表现:19例患儿均有发热和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肢体震颤(15例),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12例),烦躁和惊恐(8例);脑神经损害多见于单侧脑神经损害(14例),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9例)。15例出现呼吸衰竭,3例出现肺出血。②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升高8例;血糖在正常范围;脑脊液压力升高4例。③神经电生理检查:8例EEG异常,14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④影像学检查:3例胸部X线检查提示双肺渗出性病变;15例行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3例头颅MR I检查提示脑干异常信号病灶。⑤转归:2例死于中枢性呼吸和循环衰竭,余17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未见神经系统症状。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肢体震颤、呼吸节律改变、呼吸衰竭、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饮水呛咳、口角歪斜、舌体震颤、末梢循环不良、交叉瘫及BAEP异常与脑干脑炎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肢体震颤和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和BAEP异常是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436.9,52.2和93.5)。结论外周血WBC、血糖以及脑脊液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手足口病患儿如出现肢体震颤、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等症状,应警惕脑干脑炎的发生。BAEP检查对脑干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及时和规范治疗后大多数患儿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的视频脑电图(V—EEG)异常率及痫样放电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8例抽动障碍患者进行V—EEG检查并分析其波形特征。结果:该组抽动障碍患儿V-EEG中,正常范围EEG575例,占97.8%,异常EEG(棘尖波发放)13例,占2.2%。结论:抽动障碍患儿的V-EEG异常率并不高,而其中明确与癫痫相关的痫样放电更是少数;抽动障碍患儿中的痫样放电很可能属于正常非癫痫人群中极少数人所具有的临床下放电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变化。方法:对113例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母孕产期不利因素影响胎儿早期发育是导致儿童孤独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遗传因素不可忽视。脑电图异常率35.4%,无规律性。结论:儿童孤独症的脑功能障碍与脑器质性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5年9月就诊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2例,按照是否接受血液灌流治疗分为血液灌流组与对照组,两组均41例.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水平以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和一秒率(FEV1/FVC)值都比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后血液灌流组的FVC和FEV1/FVC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率和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血液灌流组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血液灌流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C-反应蛋白(CRP)值分别为(58.26±11.84) pg/mL和(1.52±0.65) mg/L,而对照组分别为(66.30±30.85) pg/mL和(5.29±3.73) mg/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患儿心肺功能的恢复,改善患儿的血气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和研究秦皇岛市手足口病流行情况与气候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秦皇岛市手足口病旬发病数,由秦皇岛市气象局提供2009年秦皇岛市旬平均气温、平均湿度.搜集秦皇岛市2009年每旬天的气象资料和手足口病的发病数,利用EXCELE软件加载宏的数据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秦皇岛市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2009年全市发病数自3月下旬开始抬头,4月中旬明显升高,7月中旬达到全年最高峰,然后开始逐渐下降,自10月上旬发病数接近3月下旬的水平,11月中旬后疫情迅速进入较低水平,发病高峰季节主要在春夏季.结论 手足口病在秦皇岛市的发病情况与气候条件有明显的相关性,与高温、高湿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