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66.2岁,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均为II至III级)。1例术前既往诊断为前列腺癌,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4级至6级;2例行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1例行径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例因身体原因仅行姑息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随访8个月至26个月。1例术后20个月后死于全身广泛转移;1例随访14个月带瘤存活;余3例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膀胱癌患者,如合并的前列腺癌,如果重视不够容易被漏诊。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当诊断膀胱癌同时存在局限性前列腺癌时,治疗方案应根据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分期、分级综合而定。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并不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7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 ,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 ,行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双侧睾丸切除术 ,术后使用丝裂霉素或BCG等膀胱灌注及氟他胺内分泌治疗。 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8例中 2例失访 ,3例因多发性转移 ,术后存活 <1年 ,3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术 ,术后随访 1.5~ 4.0年 ,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 ,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12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的认识及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2例膀胱癌并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以膀胱肿瘤首诊9例,其中I例于术后11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余8例随访4~47个月(平均16.5个月),5例无瘤生存,2例分别于术后10和16个月死于肿瘤转移。以前列腺腺癌首诊的3例,分别随访38、25和6个月,2例无瘤生存,I例于术后25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结论: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少见,临床上易漏诊。对于膀胱癌或前列腺癌患者,都应考虑到共存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年龄51~75岁,平均68岁。9例均有肉眼血尿,呈间歇性发作;8例有尿频尿急症状;1例有进行性排尿困难;2例有尿痛。直肠指诊:前列腺增生8例,正常1例。2例质硬并可触及结节者行穿刺活检,均为前列腺低分化腺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示前列腺包膜下低回声结节。PSA阳性5例,阴性2例,未查2例。膀胱镜检查肿瘤0.5 cm×0.5 cm×0.5 cm~3.0 cm×3.5 cm×5.0 cm大小,病理检查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结果2例在术前明确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余7例均为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并前列腺癌根治术,余8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病理结果:9例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级1例,Ⅱ级2例,Ⅱ~Ⅲ级3例,Ⅲ级3例;前列腺腺癌,高分化6例,中分化1例,低分化2例。7例随访2~28个月。2例术后1年内死于转移和并发症,5例无瘤存活时间平均17.5个月。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是较少见的一种多发性原发癌,包括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临床期前列腺癌及伴发偶发性前列腺癌2种。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癌预后并不差于单纯膀胱癌和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肉瘤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前列腺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收治前列腺肉瘤7例,占同期前列腺恶性肿瘤的7.6%。2例行全膀胱前列腺切除、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1例行前列腺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3例行放疗;1例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2例行全膀胱前列腺切除者中,1例生存5年,1例术后9个月死于肺转移瘤;其余患者均在13个月内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病因、病理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随访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29例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42例行膀胱灌注治疗,随访3个月~5年,1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泌尿系少见的良性肿瘤,易合并移行细胞癌,很少复发,预后良好。确诊需行内镜检查及活检。TURBT是其标准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有利于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非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19例。年龄2~64岁,平均32岁。病程5d~10年。临床症状以尿道刺激症、排尿困难及会阴部胀痛为主。直肠指诊提示前列腺部位肿瘤。12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5例酸性磷酸酶检查正常。B超、CT、MRI检查初步诊断为前列腺恶性肿瘤。19例术前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12例仅行姑息性尿流改道术,7例行根治术,其中6例术后予以放疗和(或)化疗。结果病理报告侵袭性血管纤维瘤病1例、鳞癌2例、平滑肌肉瘤5例、横纹肌肉瘤3例、纤维肉瘤2例、恶性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间叶肉瘤3例、恶性间质瘤1例。12例行姑息性尿流改道术者术后15个月内因肿瘤全身转移死亡,5例行根治术的患者生存15~26个月后死于肿瘤全身转移,1例恶性间质瘤患者根治术后辅以化疗已生存13个月,1例间叶肉瘤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术后予以放疗及化疗,已生存3个月。结论非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直肠指诊、B超及CT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有效治疗是早期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和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17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前列腺标本采用连续切片方法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152例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切除的标本中检出前列腺癌13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切除的标本中检出5例,总检出率8.29%。13例行睾丸切除术,5例行内分泌治疗,其中2例治疗1个月后自行停药。15例获得1-5年随访,其中2例死于肿瘤转移,1例死于心肺疾病,12例无瘤生存。结论:连续切片法有助于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考虑,手术以睾丸切除术较常用,术后应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肉瘤(附七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提高前列腺肉瘤的诊治水平。 方法  7例前列腺肉瘤患者 ,2例行全膀胱前列腺切除、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 ;1例行前列腺摘除术 ,术后辅以化疗 ;3例行放疗 ;1例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结果  2例行全膀胱前列腺切除者 ,1例存活 5年至今 ,1例术后 9个月死于肿瘤肺转移 ;余 5例均在 13个月内死亡。 结论 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切除术可提高前列腺肉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五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对1986年至今收治经病理证实的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患者,与膀胱肿瘤浸润前列腺及前列腺癌浸润膀胱两种疾病相比较。术前明确诊断需要注意:(1)前列腺直肠指诊必不可少;(2)术前前列腺穿刺活检可防止漏诊,尤其对可疑前列腺癌者更有必要;(3)膀胱镜检查、活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具有一定意义。明确诊断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肿瘤基底部扩大电灼(EC)对减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复发的意义。方法:临床及病理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400例,按收治顺序间隔分为TURBT+EC组和TURBT组各200例,前者在TURBT后加做EC,而后者则行标准TURBT。术后常规膀胱化疗和随访。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6、12、18、24个月行膀胱镜检查。通过膀胱镜随访,统计两组2年内首次复发率。用χ2进行两组间率的比较。结果:TURBT+EC组和TURBT组得到随访的分别为191例和193例。TURBT+EC组第1、3、6、12、18、24个月复发率分别为3.7%(7例)、7.9%(15例)、7.9%(15例)、4.7%(9例)、2.1%(4例)、2.1%(4例);TURBT组复发率分别为11.4%(22例)、14.0%(27例)、11.9%(23例)、4.1%(8例)、3.1%(6例)、2.1%(4例)。TURBT+EC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TURBT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其中第1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总的首次复发率分别为28.3%(54例)和46.6%(9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可以看出,对差异率的贡献主要是术后前3个月。结论:TURBT+EC可减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术后复发率,对减少早期复发尤其有意义。可能得益于EC使基底部肿瘤残留几率的减低。并且几乎不增加手术创伤,技术简便。  相似文献   

12.
王大伟  盛畅  鲁军  冯俭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25(10):750-751,754
目的:探讨同期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和前列腺治疗表浅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6例表浅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切除膀胱肿瘤后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切除前列腺.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膀胱穿孔和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6例发生膀胱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14个月,复发部位均不在膀胱颈口和前列腺尿道,全部再次行TURBT.结论:同期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和前列腺治疗表浅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安全、短期疗效确切,可适用于一部分年龄较大伴有严重的下尿路梗阻的且肿瘤分期、分级低的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primary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PSRCC)伴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1例膀胱PSRCC伴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检索Pubmed、CBM数据库相关文献并复习。结果:膀胱镜检病理示膀胱印戒细胞癌。血PS A:12.73 ng/ml,FPSA:0.737 ng/ml,FPSA/PSA:0.06。前列腺穿刺活检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3+3。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术后1 6个月膀胱癌复发。结论:膀胱PSRCC临床少见,浸润性强,进展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于膀胱PSRCC伴发前列腺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上皮癌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3±12)岁。其中左23例,右16例,肾盂癌31例,输尿管癌8例。结果39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半尿路根治性切除手术,手术时间105—150min,平均(115±12)min,术中出血50~600ml,平均(90±15)ml,1例术中输血400ml,无尿漏或严重腹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8~14d,平均(9±2)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T1N0M0 21例,T2N0M017例,T2N1M01例。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18±3)个月,其中肾盂癌患者局部复发1例,肝脏远处转移1例,输尿管癌患者膀胱种植转移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1例,肾盂癌患者因瘤死亡1例,其余35例患者无瘤生存至今。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行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手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与膀胱袖状切除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对110例肾盂或输尿管癌伴膀胱癌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术式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A术式即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下腹部切口膀胱壁内段袖状切除术,共行32例 B术式即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经尿道电切膀胱袖状切除+经腹部切口取肾术,共行19例 C术式即经尿道电切膀胱袖状切除+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经腹部切口取肾术,共行59例.结果:手术经过均顺利.三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死亡3例.出院后获定期随访58例,随访8~85个月,平均38.3个月,46例失访.因肿瘤转移死亡4例,因气胸、脑血管病死亡各1例.三种术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对侧病变、膀胱痛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C术式术后死亡及转移例数较少.结论:肾盂或输尿管癌伴膀胱癌者可优先选择经尿道电切膀胱袖状切除+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经腹部切口取肾术,而仅有肾盂或输尿管癌者可考虑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下腹部切口膀胱壁内段袖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1个月”入院。直肠指诊前列腺Ⅲ。大.质硬,表面不光滑。血PSA为175.08ng/ml。B超及MRI检查均提示前列腺癌.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腺癌.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9个月后症状加重,复查血PSA为7.4mg/ml。MRI提示前列腺腺癌,行前列腺电切术,病理检查为前列腺小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示CD56(+),NSE(+),CgA(-).LCA(-)。遂以G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800mg,DDP150mg,采用4周方案,一共行4个疗程。从第2个疗程开始同步局部放疗(3D-CRT。每次3Gy,总量60Gy)。结果:复查CT前列腺局部肿瘤消失,排尿通畅,但在随访的过程中。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雄激素阻断治疗后,前列腺腺癌可能转化为小细胞癌,前列腺小细胞癌少见,恶性程度高,确诊需依靠临床及病理表现。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治疗以化疗为主,可辅以放疗,早期前列腺小细胞癌,也可行前列腺癌根治加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肾盂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有血尿40例,腰痛8例,体检发现肾积水1例。阳性率较高的检查有逆行尿路造影、CT、MRI和输尿管镜检查,阳性率分别为66.7%(8/12)、78.8%(26/33)、90.0%(9/10)和90.0%(9/10)。35例(87.5%)做了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35人(77.8%)得到随访,10例在术后13(5~33)个月内14次发生膀胱肿瘤,1例输尿管癌术后3.5年发现对侧肾盂癌,14例死于癌转移,5年总体生存率为34.3%(12/35)。结论:对反复出现的肉眼血尿、腰痛和肾积水患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联合应用几种检查方法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肾输尿管全切、膀胱袖状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救性髂内动脉化疗存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后证实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4例TURBT患者术后基底部活检及病理结果证实为肌层浸润性的膀胱肿瘤患者行补救性髂内动脉化疗3次。方案为顺铂80mg、表柔吡星50mg、5-氟尿嘧啶1g(或羟基喜树碱30mg)。观察患者肿瘤复发率,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无肿瘤复发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术后经3次补救性髂内动脉化疗及常规膀胱灌注后,29例患者得到保留膀胱(保留膀胱率85.3%),肿瘤复发13例(肿瘤复发率38.2%)。其中,浅表性复发7例,行TURBT治疗;浸润性复发5例,行全膀胱切除术;骨转移l例,行全身化疗。总体生存率:3年69.78%,5年62.03%。肿瘤特异性生存率:3年77.43%,5年68.83%。无肿瘤复发生存率:1年93.10%,2年70.23%.3年46.82%。结论:补救性动脉介入化疗是TuRBT术后基底部活检及病理结果证实为肌层浸润性的膀胱肿瘤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尿道腔内整体剜除加耻骨上穿刺气膀胱下旋切治疗大体积BPH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应用尿道腔内整体剜除加耻骨上穿刺气膀胱下旋切治疗大体积BPH 26例,年龄62~85岁,前列腺体积80~165 ml。术中先用等离子电切环及镜鞘沿前列腺包膜剥离增生腺体,完整剜除后推入膀胱,前列腺窝彻底止血。耻骨上穿刺膀胱,插入旋切器,连接气腹机,在气膀胱下钳夹剜除的腺体,旋切成条状标本取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2~54 min,平均41 min,术中出血量均少于60 ml。1例术后2 d内轻度水外渗,2例有轻微膀胱刺激征,术后2~4 d拔除膀胱造瘘管,6~9 d拔除导尿管。2例暂时性尿失禁,3~20 d后消失;23例获2~8个月随访。8例有射精史患者,均逆行射精,无尿道狭窄和其他并发症。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6.2±2.4)分vs(6.5±2.2)分]、生活质量评分(QOL)[(4.6±1.2)分vs(1.4±0.9)分]、最大尿流率(Qmax)[(5.8±1.0)ml/s vs(19.6±2.8)ml/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经尿道腔内整体剜除加膀胱穿刺旋切治疗大体积BPH可行,可缩短手术时间,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经直肠彩超检查,对照病理结果,探讨PCa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特征。方法:对经直肠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为PCa的30例患者35个恶性结节和BPH的25例患者42个增生结节的回顾,分析在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的不同。结果:PCa结节出现在外周带为主,占86%(30/35),内部以低回声多见,占88%(31/35);BPH结节多出现在内腺,占81%(22/42),内部高低回声均可见。BPH结节和PCa结节血供均增加,但PCa结节比BPH结节血流更丰富,动脉收缩期最高流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峰速,加速指数、血流阻力指数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彩超有助于前列腺良恶病变的定性诊断,更有利于穿刺活检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