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83例妊娠隐性梅毒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总结分析,提高对妊娠隐性梅毒的认识。本组妊娠梅毒病例RPR滴度都不高,在1∶1~1∶4的范围内占73.49%,大多数为病期不明的潜伏期感染,而且经过治疗后低滴度降低不理想。青霉素作为治疗梅毒的首选目前仍是敏感药物。出现低滴度和治疗后滴度下降不理想的原因是否可能与妊娠免疫状态以及血清固定有关,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妊娠梅毒隐性情况的发生提示,加强婚、产前梅毒筛查的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隐性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广州市神经梅毒流行情况,比较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和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的患病率.方法 以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初次诊断为隐性梅毒患者(未治疗或经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抽取脑脊液,进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筛查神经梅毒患者.结果 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中有21.98%(60/273)为神经梅毒,其中10.99%(30/273)为无症状神经梅毒,10.99%(30/273)为有症状神经梅毒.经抗梅毒治疗血清固定隐性梅毒患者83例中1.20%(1/83)符合神经梅毒诊断,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病例.在未经治疗隐性梅毒组中,无神经梅毒病例年龄与有神经梅毒病例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年龄低于后者.结论 在抗梅毒治疗后产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神经梅毒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小,神经梅毒仍主要发生于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人群中,提示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是神经梅毒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广州市神经梅毒流行情况,比较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和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的患病率.方法 以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初次诊断为隐性梅毒患者(未治疗或经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抽取脑脊液,进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筛查神经梅毒患者.结果 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中有21.98%(60/273)为神经梅毒,其中10.99%(30/273)为无症状神经梅毒,10.99%(30/273)为有症状神经梅毒.经抗梅毒治疗血清固定隐性梅毒患者83例中1.20%(1/83)符合神经梅毒诊断,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病例.在未经治疗隐性梅毒组中,无神经梅毒病例年龄与有神经梅毒病例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年龄低于后者.结论 在抗梅毒治疗后产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神经梅毒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小,神经梅毒仍主要发生于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人群中,提示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是神经梅毒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81例隐性梅毒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181例隐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隐性梅毒患者,其中男117例,女64例;男女比例为1.828:1.30~ 40岁年龄段隐性梅毒感染率最高,为30.39%,其次为20~30岁,为20.44%,20岁以下年龄较小的人群隐性梅毒感染率最低,为3.31%.非婚性接触为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49.7%患者存在非婚异性性接触史.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感染率最高(33.1%),初中及以下者占大部分.已婚人群梅毒感染率高于未婚、离异者.相当部分患者合并其他性病.结论:隐性梅毒是重要传染源,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控制梅毒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武汉地区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入选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地区老年住院患者或者门诊体检者共1080例。受试者接受梅毒血清学检查,并且统计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年度检出情况,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以及科室分布。结果:统计2011年到2013年梅毒检测结果,其中确诊为梅毒阳性的患者共112例,检出率为10.4%。其中隐性梅毒的检出率为65例,隐性梅毒检出率为58.0%;显性梅毒有47例,显性梅毒检出率为42.0%。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近3年梅毒感染的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2012年显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2013年有明显下降,但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则有明显上升。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是感染来源主要是来源密切接触者,占73.8%,对比显性梅毒的29.8%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发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有63.1%为男性患者,36.9%为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中学或以下程度的有89.2%,这对比显性梅毒患者也有统计学差异。隐性梅毒患者中有72.3%患者自身具有基础疾病。妇科和体检科对隐性梅毒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是14.6%和12.5%,对比其他科室的隐性梅毒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重视武汉地区老年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提高对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的筛查对抑制梅毒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石地区妊娠梅毒流行特征及新生儿结局,为妊娠梅毒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黄石地区共3家综合医院诊治的364例妊娠梅毒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统计新生儿终止妊娠、高危分娩、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死胎、畸形儿、胎传梅毒等妊娠不良结局,同时统计患者的相关特征信息,并分析相应防治对策。结果 364例妊娠梅毒患者新生儿中有220例单一或合并多种妊娠结局不良,其中76例为高危分娩、70例就诊时梅毒晚期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行引产手术终止妊娠、死胎6例、早产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30例、胎传梅毒50例、畸形儿2例。364例妊娠梅毒患者中,年龄25岁304人、无业218例、离婚104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74例、对梅毒相关认知不合格344例、未行产前保健体检256例、外来人员116例、就诊时76例为2期或3期梅毒症状、284例为隐性梅毒。结论黄石地区妊娠梅毒具有患者年龄较小、无业程度高、梅毒相关知识不足、产前保健未实施、多为隐形感染等流行特征,且严重影响新生儿结局,建议可针对性制定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乐山地区1994年到2011年隐性梅毒的流行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304例隐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乐山市隐性梅毒发病数目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在职业上以务工者最高,其次为工人;在年龄上主要集中在21岁~60 岁,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男女比例为1:1.04.文化程度以中学为主,感染方式以非婚性传染为主.结论 乐山地区梅毒传播的高危人群性别无明显差异,低文化程度和低经济收入人群是梅毒患者的主体,隐性梅毒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而容易漏诊,因此加大对常见性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高危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引入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有效控制梅毒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未经治疗的一期、二期和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包括隐性梅毒36例,一期梅毒8例,二期梅毒14例)的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highSCD16-亚群和CD14+CD16+亚群.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梅毒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所占总单核细胞比例为12.0%±5.0%,而CD14highCD16-Mo亚群明显降低.为88.0%±5.1%,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之间CD14highCD16-亚群和CD14+CD16+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与梅毒螺旋体的持续感染有关,与各临床分期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隐性梅毒孕妇所产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转归.方法:收集深圳市福田区2004~2011年妊娠隐性梅毒患者的新生儿567例,分别于出生后第1月、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第18月检测其血清RPR/TPPA/19SIgM,对其结果及转阴情况进行分析,并按母亲不同RPR滴度、不同孕期接受治疗以及新生儿出生后是否接受治疗分别讨论对新生儿梅毒血清学试验转阴的影响.结果:隐性梅毒孕妇分娩的567例新生儿中,发现先天梅毒10例、梅毒血清学试验全阴性新生儿23例、仅TPPA阳性新生儿102例,RPR/TPPA双阳性新生儿432例,RPR平均转阴时间为(2.68±2.08)月、TPPA的平均转阴时间为(5.25±1.86)月;母亲RPR低滴度(≤1:8)组与高滴度(≥1∶16)组的新生儿比较,RPR、TPPA平均转阴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不同孕期治疗组相比较、新生儿出生后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比较,对疑似先天梅毒的新生儿梅毒血清学试验转阴的影响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隐性梅毒孕妇可致胎传梅毒,孕期及新生儿期的干预可有效防治先天梅毒的发生及发展;排除了先天梅毒的新生儿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可自行转阴,与不同孕期治疗无明显相关性;母亲RPR低滴度可能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Treg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8/CD152的表达,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组32例和健康对照组25例外周血CD28、CD152在Treg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CD4+ CD25+ Treg细胞表达CD28/CD152分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Treg细胞功能保持正常的抑制活性,未见异常活化,这是它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保持免疫自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夫妻同患梅毒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诊断夫妻隐性梅毒。方法 在诊断夫妻一方患显性梅毒的同时 ,对其配偶通过病史调查、体检及实验室检测 ,诊断有无隐性梅毒。结果 两对夫妻均查出其配偶患隐性梅毒。结论 须重视夫妻隐性梅毒患者的诊治 ,防止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梅毒血清固定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首次诊断为隐性梅毒的115例老年(≥60岁)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89例青年隐性梅毒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正规的驱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第3、6、9、12、18个月血清中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2例正常人(A组)及12例二期梅毒(B组)、12例早期隐性梅毒(C组)及12例晚期隐性梅毒(D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四组之间CD3+差异无显著性(P均>0. 05),而CD4+,CD8+,CD4+ /CD8+差异有显著性(P均<0. 05); 隐性梅毒患者经苄星青霉素G驱梅治疗并随访6个月, 有效者治疗前CD4+,CD4+ /CD8+明显高于无效者(P均<0. 05)。结论 隐性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效果可能有重要影响,并对预测苄星青霉素G治疗隐性梅毒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医院产科收治204例及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成都市西区医院产科收治12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统计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和正常妊娠结局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将对不良妊娠结局有影响的因素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措施。结果:324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中有24例(7.41%)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对正常组300例患者和不良结局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产次、年龄、就诊时梅毒分期、其它传染病、驱梅疗程、随访执行情况是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就诊时梅毒为中晚期、有其他传染病、完成驱梅疗程≤1、未严格执行随访计划是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较高,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较多,在加强对孕妇进行梅毒筛查的同时,应加强梅毒感染孕妇的后续治疗和管理,确保梅毒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提高孕妇的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15.
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对梅毒患者的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19S-IgM TPP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特异性TP-IgM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IgG/RF免疫吸附剂处理后的93例梅毒患者血清和3例梅毒妇女所生新生儿血清,用TPPA法检测TP-IgM抗体.结果73例未经正规驱梅治疗的梅毒患者血清中,一期梅毒的TP-IgM抗体阳性率78.26%(18/23),二期梅毒的阳性率100%(32/32),隐性梅毒的阳性率47.06%(8/17),3例梅毒妇女所生新生儿血清TP-IgM抗体1例阳性.经正规驱梅治疗RPR转阴的21例梅毒患者血清中TP-IgM抗体阳性率4.76%(1/21).结论采用19S-IgM-TPPA法检测先天梅毒和二期梅毒具有较高的价值,但不宜单独应用诊断一期和隐性梅毒,对梅毒疗效的观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324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统计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和正常妊娠结局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324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中有24例(7.41%)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对正常组300例患者和不良结局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产次、年龄、就诊时梅毒分期、其它传染病、驱梅疗程、随访执行情况是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就诊时梅毒为中晚期期、有其它传染病、完成驱梅疗程≤1、未严格执行随访计划是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较高,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较多,在加强对孕妇进行梅毒筛查的同时,应加强梅毒感染孕妇的后续治疗和管理,确保梅毒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提高孕妇的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17.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梅毒感染检出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梅毒在住院患者中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中梅毒检测阳性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共收治126 472例住院患者,检出梅毒阳性者1 927例,其中显性梅毒502例,隐性梅毒1 299例,先天性梅毒102例,神经梅毒24例;梅毒检出率2006年为0.5...  相似文献   

18.
83例妊娠隐性梅毒患者所产新生儿血清学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建中  李继科 《中国性科学》2011,20(4):28-29,44
目的:分析报告我院2005年7月~2008年8月期间,经过治疗后的83例妊娠隐性梅毒患者所产84例新生儿的追踪观察.方法:对84例新生儿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实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及其滴度的检测,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跟踪,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4例新生儿出生时TPPA均阳性,RPR滴度从阴性...  相似文献   

19.
妊娠梅毒     
妊娠期感染梅毒或梅毒患者合并妊娠称为妊娠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梅毒螺旋体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死产、早产或分娩先天梅毒儿。避免或减少妊娠梅毒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对青霉素过敏的妊娠梅毒患者的治疗很棘手,本文报告1例对青霉素过敏的妊娠梅毒患者,成功地进行了静脉输入青霉素脱敏和治疗.患者32岁,第6次妊娠,过去有过1次自然分娩及4次流产史.此次妊娠第7周产前检查发现早期潜伏梅毒;第11周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G240万u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