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茂林  邵丽 《医学综述》1998,4(12):652-653
<正>类肌强直性肌病(Proximal Myotonic Myopathy,PROMM)临床类似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二者常易误诊,但DNA研究显示与DM完全不同,是一种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我们对已报道的14个家系35例病例作一统计综述。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巴尔的摩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CatherineThompson报道,与一些罕见的先天性脱发疾病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最新结果,有可能对将来了解和治疗常见类型的秃发提供帮助。Thompson报道说,目前已知与这些综合征有关的基因hairless(hr)是一种转录的辅助阻遏物。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种稀有的可分化成肌肉、神经和内皮组织的肌肉衍生干细胞(MDSC)被发现能够  相似文献   

4.
家兔胫骨前肌的肌构筑和肌内神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家兔胫骨前肌的肌构筑与肌内神经分布的关系.方法肌构筑法、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结果家兔胫骨前肌为梭形肌,肌重(2.39±0.13)g,肌长(3.08±0.03)cm,肌纤维长(2.00±0.01)cm,生理横切面积(1.13±0.07)cm2.支配胫骨前肌的神经分出3条初级神经支,即上、中、下支.上支到达肌的外上部;中支更多地密集在肌中部;下支发出两条次级支,即肌纤维支和肌腱支.上、中、下支的分支间存在吻合.结论家兔胫骨前肌是长肌,倾向于速度型设计;肌内神经分布和肌纤维空间排列有关.  相似文献   

5.
6.
早在1950年Moyer即记录到翼外肌的肌电图。直到1973年McNamara在恒河猴体上,记录到翼外肌上头与下头有不同的肌电,提出翼外肌上、下头应分为两块肌肉,这种观点得到Grant的支持。就我们所查阅的资料,尚未见到在人体上分别记录到翼外肌上头及下头的肌电材料。本文目的是观察正常人翼外肌上头及下头的肌电特点,可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翼外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肌梭     
肌梭是牵张感受器,在肌紧张和肌伸张反射中起着主要作用。通过肌梭的研究对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已得到了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国内外对肌梭的研究甚为广泛,大约可追朔100多年的历史。Kolliker首先在蛙发现了肌梭;Beck在陆生动物和两栖的脊椎动物的骨骼肌中也发现有肌梭;Kahne在哺乳类也发现了同样结构。19世纪末,许多学者对哺乳类肌梭的结构、神经供给进行了阐述,同时用电生理方法对肌梭的功能也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笑肌、颧大肌、颧小肌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笑相关的笑肌、颧大肌、颧小肌的解剖学规律 ,为颜面部整形美容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正常成年尸体 3 0例 ,解剖观察笑肌、颧大肌、颧小肌的形态 ,并测量其长度与夹角。结果颧大肌起自颧骨前面 ,止于口角皮肤 ,颧小肌起自颧骨 ,止于鼻唇沟下部附近皮肤 ,笑肌起自腮腺咬肌筋膜 ,止于口角皮肤 ;颧大肌、颧小肌、笑肌长依次为 5 5 .2± 2 .3mm、5 2 .3± 1 .8mm、5 0 .1± 1 .6mm ;笑肌、颧大肌、颧小肌长径与口裂间以及笑肌与颧大肌间的夹角依次为 8.9± 1 .1、3 2 .6± 1 .8、40 .1± 2 .5、2 4.6±2 .7度。结论为临床颜面部整形美容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肌外侧肌肌注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0具尸体股外侧肌长度、厚度及其血供分支分布特点的观测,该肌可供肌肉注射的长度约18-20cm厚度4-5cm;肌注进针部位选择在髂前上林以下10-12cm,在髂前上林与腓骨头连线上或外侧1cm处。进针时针杆上倾斜呈30-45°夹角,刺入深度4-5cm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方法多采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式。Ferkel首先报道了胸锁乳突肌延长成形的改良术式 ,我院自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4月采用该术式治疗 2 8例患儿 ,其中男 17例 ,女 11例。年龄 4~ 13岁 ,平均 7.4岁。随诊时间 1~ 5年 ,平均 2 .4年。 9例以胸骨头紧张为主 ,5例以锁骨头紧张为主 ,14例胸骨头和锁骨头均紧张。手术方法 :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内外缘间、锁骨上 1.0cm处作横行切口。分离出胸骨头及锁骨头 ,胸骨头“Z”形切断 ,锁骨头自止点切断 ,将头颈置于中立位。如上部肌仍紧张 ,于乳突下作一弧形切…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1 9岁 ,因双手握拳后不能伸展 3月于2 0 0 1年 4月 2 7日入院。患者为握拳或持物后不能立即放松 ,无任何诱因 ,寒冷时症状加重 ,未予重视 ,以后逐渐发展为咀嚼时张嘴困难 ,偶有吐字不清 ,无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 ,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入院时查体 :心肺腹无阳性体征。神经系统检查 :智力正常 ,双手握拳后不能伸展 ,双手大、小鱼际肌轻度萎缩 ,咀嚼动作时张口困难 ,叩击舌肌后出现肌球现象 ,全身其它肌肉无萎缩 ,各生理反射存在 ,感觉检查未见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查心电图、血生化、脑脊液均正常 ;肌电图提示 :…  相似文献   

12.
人缝匠肌肌构筑特征与肌内神经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缝匠肌肌构筑特征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解剖并观察测量20具尸体缝匠肌的肌构筑学特征;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10具尸体缝匠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缝匠肌是一块由长肌束平行排列构成的带状肌,肌质量(97.9±13.3)g,肌长(47.3±4.3)cm,肌纤维长(40.0±3.8)cm,羽状角0°,生理横切面积(2.0±2.3)cm2;缝匠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发出分支支配肌的上部和中下部,且两部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相互独立。缝匠肌中下部肌内神经分支少,吻合少,区域性分布较明显。结论缝匠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与肌构筑学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滞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的肌梭分布情况,进一步揭示该肌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取10侧人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的各部位肌组织做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采用体视学方法检测肌内肌梭的分布。结果:尺侧腕屈肌肌梭密度尺侧亚部大于桡侧亚部。结论: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的肌梭密度高于桡侧亚部,推测尺侧亚部对牵张的敏感度应高于桡侧亚部。  相似文献   

14.
胸大肌先天性异位罕见 ,目前国内尚未有报道。本科于 1 997年 7月收治一例 ,经背阔肌肌瓣移植整复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患者章某某 ,男性 ,2 6岁 ,壮族 ,教师 ,住院号 32 6898。因左胸壁先天性萎缩要求整形于 1 997年 7月到我科住院。入院体检全身发育基本正常 ,身高 1 .66米 ,体重 62公斤。因左侧胸壁明显萎陷 ,肋骨明显可见 ,直接触摸到肋骨表面之感。诊断为左侧胸大肌先天性缺损 ,拟作背阔肌岛状肌瓣移植整复。手术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 ,先于腋后线作切口探查 ,找到入肌胸背动脉血管蒂后即延长切口(腋后线与髂脊连线 )牵开皮肤、皮下组…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女性,20岁。该患出生后,其母发现右足内侧有一肿物,随着年龄增长肿物逐渐增大蔓延,扩展到右足内侧、足底、右足外侧,肿物无疼痛,右足较左足明显肥大,影响走路和生活,故于1994年3月9日来我院住院治疗。查体:血压、脉搏正常。血、尿常规检验及右足X线...  相似文献   

17.
胫后肌胫前肌腓骨长肌三肌联合缝合法治疗小儿马蹄内翻足〔杜靖远,杨述华,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16(2):91〕自1991年以来,采用胫后肌前移和胫前肌、腓骨长肌行三肌联合缝合法治疗小儿马蹄内翻足20例,获得满意疗效,尤其对脑性瘫所致马蹄内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主动肌肌止点联合拮抗肌肌腹针刺法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1名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和联合针刺组,普通针刺组选取传统针灸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联合针刺组选取患侧上肢主动肌肌止点及拮抗肌肌腹进行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改良Ashworth评分、BI评分及患侧桡侧腕屈肌Hmax/Mmax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针刺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和Hmax/Mmax值显著下降(P<0.05),普通针刺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和Hmax/Mmax值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相比,联合针刺组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主动肌肌止点及拮抗肌肌腹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上肢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胫骨中段或中下1/3段骨折钢板螺丝针内固定术后感染或皮肤坏死、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病人,我科从1995年3月采用比目鱼肌瓣转移游离植皮的手术方法治疗了5例这样的病人,均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前锯肌的构筑学特征,探讨该肌的生理功能,为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取成人尸体10具,用肌构筑学方法研究。结果前锯肌上部肌重44.7±8.87g、肌长10.81±1.75cm、肌纤维长6.60±0.63cm、生理横切面积为6.41±0.35cm^2;中部肌重53.85±14.03g、肌长16.13±2.35cm、肌纤维长9.78±1.61cm,生理横切面积为5.17±0.93cm^2;下部肌重80.95±24.31g、肌长18.88±1.16cm、肌纤维长13.37±1.41cm、生理横切面积为5.73±0.70cm^2.结论前锯肌上中部在肢体运动中更多的维持肩胛骨的稳定,而前锯肌下部参与肩胛骨下角外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