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省Alzheimer氏病和脑血管性痴呆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zheimer氏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退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痴呆综合征。本病起病缓慢,病因不明。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中,AD和脑血管性痴呆(VD)最为常见。国外资料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为4%—6%,随年龄增高患病率也增高。国内1989年北京城区65岁以上人群中,中重度痴呆的患病率为1.8%。为了探讨海南省AD和VD流行病学情况,2002年5月—10月,选择海口市、儋州市和三亚市60岁以上人群进行AD和VD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湖北民族地区老年期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患病率和特点。方法 采用多层分级整群抽样调查,分类进行统计。结果 在3908名≥55岁的调查对象中,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病率分别为2.75%、2.00%和0.46%。结论 我地区老年期痴呆症患病率与其他地区相当,痴呆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增高,女性均高于男性,城镇高于农村,不同民族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意义上将痴呆综合征分为由神经变性引起的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aD)及混合型痴呆。尽管最近新的文章将其分为AD及VaD,新的概念在AD的病理进程中仍强调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年老患者。高血压仍是痴呆、休克后痴呆及VaD的重要原因。AD则是痴呆最多见的原因,在亚洲及西方占了约45%~75%的病例。本文力求全面阐述高血压在痴呆发生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认知障碍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莲 《柳州医学》2006,19(4):209-212
Alzheimer病(AD)及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构成老年期痴呆的两大病因。我国新近在北京地区的痴呆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出:60岁老年人痴呆平均发病率为1.6%,其中老年性痴呆为1.0%,血管性痴呆为0.43%,混合性痴呆0.07%。随着社会老龄化,脑血管病的高发率及我国的人口基数巨大,VD的患病率将逐年上升,成为中老年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威胁,痴呆的前期防治成为国家主要健康问题研究的重中之重,这种情势下人们引进了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脑电图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脑电图(EEG)对老年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13例阿尔茨海默病(AD)和87例血管性痴呆(VD)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D阳性率82.30%,VD89.66%,EEG异常与病期和疾呆严重度有关,与年龄无关,这在VD表现较为明显,而且VD可有局灶性改变。结论:EEG可作为AD和VD的鉴别参考,并对鉴别痴呆与假性痴呆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痴呆症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其中Alzheimerdisease(AD)型痴呆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占全部痴呆的60%~70%。据报道美国目前的AD痴呆患者约占其总痴呆人数的60%,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预期寿命提高,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亦称老年性痴呆,是1907年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神经解剖学家Alois Alzheimer描述并命名的,它是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该病常见于老年人,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65~74岁发病率为3.0%,75~84岁为18.7%,85岁以上为47.2%。顶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2,200万AD患者,到2050年AD患者将增加到4,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痴呆综合征,在我国患者超过300万,约占痴呆患者的67.2%,已经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疾病。我们2001年以来应用针刺醒神开窍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刘佳  钟远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206-20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病,隐性起病,以记忆力和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迄今对该病的病因认识不清,最终确诊需依靠尸检病理证实,但此时已经失去了AD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患者、家属及社会均不能从中受益。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痴呆和正常衰老间的认知缺损状态,可能是AD的早期阶段,是AD的高危因素,许多纵向研究表明每年大约有10%~15%这类患者会转变为痴呆,其中绝大部分是AD。因此研究和识别MCI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以便延缓或阻止痴呆的发生与发展,为老年性痴呆的防治提供一个最佳的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春光 《医学综述》2005,11(8):736-73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是造成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可占痴呆患者总数的2/3以上,在65岁以上人群中,西方约有5%的人患此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AD的患病率为3%~5%。AD的病理特征:脑萎缩,突触丢失,脑神经细胞外出现β-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成的神经斑或称老年斑,脑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FT)、  相似文献   

11.
吸烟与老年性痴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吸烟和老年性痴呆的关系。方法 以重庆市2820名≥60岁老年人进行2年随访研究,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DSM-Ⅲ-R)进行痴呆诊断,受试者分为不吸烟、过去吸烟、现在吸烟,随访时间内记录痴呆发生的例数,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方法对吸烟和痴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21例痴呆患者,84例(69%)为AD,16例(13%)为VD,21例(17%)为其他痴呆.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血压、饮酒等危险因素后,现在吸烟与不吸烟相比,患AD(RR=2.72;95%CI=1.63~5.42)和VD(RR=1.98;95%CI=1.53~3.12)的危险较大,与轻度吸烟比,重度吸烟引起AD的危险度最大(RR=3.03;95%CI=1.25~4.02),中度吸烟次之(RR=2.56;95%CI=1.65~5.52)。结论 吸烟是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吸烟的状态和数量与痴呆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痴呆是一种造成智力、人格和行为能力不断恶化且不可逆转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痴呆,但许多其他疾病亦可产生相似征象。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高,痴呆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65岁以上老人中痴呆患病率至少5%,而85岁以上则达30%。  相似文献   

13.
目前,60岁以上的残疾中痴呆造成的比例达到11.2%,超过了中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1]。2010年全世界痴呆人数为3650万,据估计到2050年将会增加到约1.2亿。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约占痴呆的70%,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疾病。AD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减退。其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其病因尚未明确。研究发现绝经后女性 AD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提示雌激素可能与 AD相关,动物和细胞实验已经发现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很多临床实验却发现雌激素治疗没有降低AD风险,这可能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ers,ERs)选择性相关,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雌激素及其受体与 AD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神经生物学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世富  张明园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2):3017-3020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是老年期痴呆的临床前期,平均每年有10%-15%的MCI发展为痴呆,其中绝大部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近年来MCI的生物学诊断标志研究取得了较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tau蛋白含量测定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Hu Y  He S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77-1379
目的 探讨可信的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诊断的生化指标。方法 用ELISA-双酶底物循环扩增技术检测AD(52例)、血管性痴呆(VD,46例)、非痴呆性神经系统疾病(non-AD,37例)和正常对照组(56例)的脑脊液(CSF)中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含量。结果 测定经国外尸检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D CSF样品组的总tau和p-tau含量,显著高于VD组、non-AD组及正常对照组;二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可靠性及与VD的鉴别率分别为90.0%、79.0%、82.8%、66.7%和93.3%、89.5%、90.8%、83.3%。测定国内从多家医院收集的CSF样品组的总tau和p-tau的含量,亦呈类似结果。其p-tau的灵敏度、特异性、可靠性及与VD鉴别率分别为77.3%、85.4%、83.7%和71.4%。结论 CSFp-tau测定是可信的AD临床诊断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城镇Alzheimer氏病和脑血管性痴呆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海南省城镇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体抽样原则,对海口市新华区和儋州市那大镇居住满1年以上的≥60岁老年人共9770人,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筛查。根据DSM-Ⅲ-R做出痴呆诊断,并以HIS评分进行痴呆分型。结果:痴呆患病率6.04‰;Alzheimer-病(AD)2.87‰;脑血管性痴呆(VD)患病率2.87‰。海口市≥60岁及≥85岁组男性AD患病率高于儋州市同年龄组男性。结论:AD和VD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老年期痴呆行为和心理症状的临床分析和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心理行为症状(BPS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和采取的干预治疗手段。方法:按照DSM-Ⅳ的痴呆诊断标准,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评分,对痴呆进行分型,根据和患者的会谈及行为的观察确认是否存在BPSD。结果:本文103例老年痴呆患者BPsD总发生率为66.0%,其中AD占80.4%,VD占40.0%,混合型占62.9%。AD与VD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VD与混合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别(P〈0.05)。BPSD临床特征的分析:心理症状以失眠、抑郁情绪、身份识别障碍最常见;行为症状主要发生在AD型患者中,以漫游或无目的徘徊最多见。结论:痴呆的BPSD是危害患者本人、影响家庭和社会的一个重大难题,采用及时干预治疗和恰当的照料管理,对早期正确诊断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老年痴呆的预防及家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AD),以智能障碍为主,早期表现为感情淡漠、生活懒散、沉默寡言、做事丢三落四。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得性情古怪、喜怒无常,不能料理最简单的吃、穿等日常活动,大小便失禁,整日卧床不起。最终因营养失调,合并躯体疾病而死亡。一般根据疾病程度分为轻度痴呆(不太影响日常生活)、中度痴呆(需少许监护和照顾)和重度痴呆(需经常监护和照顾),以轻度痴呆较多,中度以上需照顾者占痴呆总数的60%。  相似文献   

19.
邵亮  王庆周  焦洪斌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385-385,387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的重要病因,发病仅次于Alzheimer病(AD),由于VD可与AD并存,从而加重AD的病情,由于血管性痴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VD可能较之AD更有研究价值,本文就近5年来收治的VD患者46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寻找VD的危险因素,提高对VD的认识,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Va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之后第二位常见的痴呆原因,约占所有痴呆的10%-20%。VaD表现为多种哑型、病理特征和临床症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