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慧 《中原医刊》2011,(6):113-114
目的 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30(sCD30)的水平及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包括43例乙型肝炎,19例丙型肝炎,23例戊型肝炎)血清中sCD30的水平,同时采用日立7600生化仪检测血清中ALT的水平.另取30例ALT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作为乙型肝炎对照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CD30和AL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LT水平升高的乙型肝炎患者较ALT正常的HBV携带者血清中sCD30水平明显升高.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CD30水平均与ALT呈正相关.结论 病毒性肝炎存在Th2型细胞的活化,血清sCD30水平可以作为肝炎活动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双抗体夹心CELISA法动态检测了45例戊型病毒怀肝炎患者血清IL-8含量,研究发现: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IL-8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恢复期相比处于高活性状态;IL-8水平与ALT呈明显相关(r=0.5762,P<005)。IL-8水平与BIL呈明显正相关(r=05064,P<0.01),提示:IL-8与戊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及炎症程度相一致;重症型较贫症患者血清IL-8升高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IL-8参与戊型肝炎的免疫病理损伤,监测IL~8水平可判定患者的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 TSH)、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水平检测与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择甲状腺癌患者120例,根据手术后病理结果分为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以及无转移组和转移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检查,并检测血清TSH、SIL-2R水平。 结果 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检测出106例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5.00%(102/120)。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对于Ⅱ期、Ⅲ期、Ⅳ期的淋巴结转移检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于Ⅰ期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P<0.01)。Ⅲ/Ⅳ期组血清TSH和SIL-2R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1)。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SH和SIL-2R水平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1)。转移组血清TSH和SIL-2R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对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穿刺、TSH、SIL-2R平行联合检测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项联合检测。 结论 Ⅲ/Ⅳ期或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清TSH、SIL-2R水平,并且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与血清TSH、SIL-2R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变化,为诊断病情演变和预后判定寻找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健康对照30例和各型乙型肝炎患者167例,包括急性乙型肝炎22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4例,慢性乙肝(中~重度)46例,肝炎后肝硬化28例,慢性重型肝炎17例,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患者血清SIL-2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慢重肝、肝硬化、急性乙肝和慢活肝增高最为显著.Child'sC级乙肝后肝硬化显著高于Child'sB、A级者(P<0.05),慢重肝存活病例显著低于死亡病例(P<0.01).结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升高,其水平的高低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及肝细胞损伤程度相关,故对乙肝患者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12、IL-18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比色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ALT、TBil及IBV-DNA水平,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除隐匿性肝炎外,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12、IL-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急性、慢性肝炎经治疗后,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下降(P<0.005~0.001),重型肝炎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预后好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相关分析表明:乙肝患者各细胞因子与血清ALT、TBil水平相关,与HBV-DNA无相关性.结论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肝脏损伤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体内趋化因子MIG(即IFN-γ诱导单核因子,又称CXCL9)的表达情况,并了解MIG水平与核苷类似物治疗的关系.方法 通过ELISA方法检测9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及7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G水平,并检测32例CHB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清MIG水平.结果 CHB患者血清MI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患者血清MIG水平与HBV-DNA定量(r=0.309 2,P<0.01)和血清ALT水平(r=0.390 4,P<0.01)呈现正相关,与肝脏结节改变、腹水、癌变相关(P<0.05).CHB患者核苷类似物治疗3个月后血清MIG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伴随HBV- DNA及ALT水平下降(P<0.01).结论 慢性HBV感染能诱导患者体内趋化因子MIG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病毒含量和肝脏的炎症程度密切相关,MIG可能成为预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下调趋化因子MIG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延缓乙肝患者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已广泛用于治疗重症肝炎,并取得显著疗效。本研究检测36例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ALSS前、后的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探讨ALSS对慢性重症病毒性肝炎SIL-2R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opathic thrombcytopenic purpura,IIP)血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Ⅱ-2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型法动态检测了48例IIP患者血清可溶性Ⅱ-2受体(SⅡ2R)水平,并与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33例急性IIP血清SIL-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5例慢性ITP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急性ITP组(P<0.01).经治疗有效的急性和慢性ITP血清SIL-2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无效者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T细胞活化与ITP病情发展有关,血清SIL-2R水平可作为判断ITP预后的一个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逐步判别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评价肝功能、肝纤维化、细胞因子或受体检测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乙型病毒性肝硬化(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肝组)74例,对照组22例,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血清胆碱酯酶(ChE);放射免疫法检测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ⅢP);ELISA方法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各组样本比较用秩和检验;建立判别方程用逐步判别分析。结果 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TB、ALT、AST、sIL-2R、TGF-β1、sICAM-1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中、重度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血清PTA、ChE、LN、CⅣ、PINP、H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典型判别函数方程表明:ALT、ChE、sIL-2R、TGF-β1,、sICAM-1是判别正常与乙型肝炎的主要指标;TB、ALT、PTA、LN、CⅣ、HA、TGF-β1是判别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主要指标;TB、ALT、PTA、PⅢP、sICAM-1是判别轻、中、重度慢性肝炎的主要指标。结论 经逐步判别分析筛选的肝炎血清学检测指标具有区别乙型病毒性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患者310例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10例乙型肝炎病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检测患者的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做比较,分析各指标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特点.结果 各组乙型肝炎患者ALT、AST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急性肝炎组的ALT、AST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及肝炎肝硬化组间ALT、AS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乙型肝炎患者的HA、Ⅳ-C平均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且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的HA、Ⅳ-C指标平均值较急性肝炎明显升高(P<0.01).HA、Ⅳ-C与ALT、AST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异常,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有利于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唾液HBV-DNA水平与肝组织HBcAg间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配对检测血清、唾液中HBV-DNA含量;同时进行肝活体组织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肝组织HBsAg,HBcAg。按血清logHBV-DNA水平将CHB患者分为5组。结果各组血清HBV-DNA与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HBsAg、HBcAg阳性者之间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1)并呈正相关(分别为r=0.55,0.80;P<0.001);分组唾液HBV-DNA水平与肝组织免疫组化HBsAg阳性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7),而唾液HBV-DNA与HBcAg之间则有明显差异(P<0.001),并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01)。血清、唾液HBV-DNA水平间呈正相关(r=0.73,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唾液HBV-DNA水平与肝组织HBcAg阳性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及正相关,提示检测唾液HBV-DNA与肝细胞内HBcAg具有明确的一致性。首次同时检测唾液HBV-DNA及HBcAg可能对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三型肝病患者血清ALT和补体联合检测的实际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补体(C)的含量。方法 ALT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C3、C4含量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甲型肝炎、重型肝炎C3、C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乙型肝炎C3、C4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肝病患者ALT异常程度越高,其血清中补体含量越低。但与肝病的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乙型肝炎组织及细胞株HepG2/HepG2.2.15内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63例、慢性重型肝炎(CSH)11例及健康对照组10例肝组织TLR4的表达,综合评分法判断结果。常规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及HepG2.2.15,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LR4在细胞上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及阳性细胞率。[结果]TLR4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上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胞浆及部分胞膜,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TLR4的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呈显著正相关(r=0.632,P〈0.001)。TLR4在肝癌细胞株HepG2.2.15上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及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8.24±8.18、(17.79±9.46)%,明显高于HepG2的2.33±0.41、(1.71±0.77)%(P〈0.001)。[结论]TLR4的表达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密切相关,而乙型肝炎病毒可直接上调细胞TLR4的表达,故TLR4参与了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免疫反应并极有可能与免疫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乙型肝炎组织及细胞株HepG2/HepG2.2.15内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63例、慢性重型肝炎(CSH)11例及健康对照组10例肝组织TLR4的表达,综合评分法判断结果。常规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及HepG2.2.15,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LR4在细胞上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及阳性细胞率。[结果]TLR4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上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胞浆及部分胞膜,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TLR4的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呈显著正相关(r=0.632,P〈0.001)。TLR4在肝癌细胞株HepG2.2.15上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及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8.24±8.18、(17.79±9.46)%,明显高于HepG2的2.33±0.41、(1.71±0.77)%(P〈0.001)。[结论]TLR4的表达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密切相关,而乙型肝炎病毒可直接上调细胞TLR4的表达,故TLR4参与了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免疫反应并极有可能与免疫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中Hyaluronic acid(HA)、hepaticⅢprocollagen(HPCⅢ)、Laminin(LN)、IV collagen(IV—C)水平对病毒性肝炎分度的价值,以期代替肝脏活检对肝炎分度的诊断。方法以肝活检为病毒性肝炎分度诊断的金标准,同时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A、LN、FN、PⅢP,比较分析不同类型肝炎组血清HA、hpcⅢ、LN、IV—C水平。结果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以上各指标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度、轻度)〈正常对照。结论基质HA、HPCⅢ、FN、LN可以作为病毒性肝炎分度诊断的指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对病毒性肝炎的分度进行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血脂水平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108例作为实验组,抽取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同时检测所有对象肝纤维化4项和血脂6项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各组患者肝纤维化的检测指标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重型肝炎组和肝炎肝硬化组的HA、LN、PCⅢ、ⅣC的值比急性肝炎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在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肝炎肝硬化组外,在其他肝病组T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L-C在肝炎肝硬化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APOA1在各组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OB仅在肝炎肝硬化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综合指标血清肝纤维化及血脂的联合检测,能准确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SIL-2R的不平。方法:采用ELISA法对50例食管癌患者的SIL-2R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食管癌患者放疗前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放疗后血清SIL-2R水平较放疗交显著降低(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可作为食管癌治疗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在血清、唾液、尿液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及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配对检测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尿液中HBV-DNA含量。结果 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唾液、尿液HBV-DNA检测阳性者分别为180例(90.0%)、14.5例(72.5%)、84例(42.0%)。HBV-DNA平均水平分别为血清6.51(2.69-10.00)log copies/ml,唾液4.52(2.69-7.54)logcopies/ml,尿液3.26(2.69-5.96)logcopies/ml。血清HBV-DNA与唾液、尿液HBV-DNA水平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3,0.48,P〈0.001),唾液与尿液HBV-DNA之间也显著相关(r=0.73,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唾液、尿液中含有感染性的高载量HBV-DNA,可成为传染源之一。血液中HBV-DNA含量与唾液、尿液中HBV-DNA含量有显著相关性,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检测了解15例第1次行TACE术和6例反复行TACE术的PHC患者血清SIL-2R水平。结果:显示第1次行TACE术的PHC患者治疗前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经TACE治疗后1周,SIL-2R开始下降,2周时最低(P<0.01),但4周时又回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而多次行TACE术的PHC患者经治疗后2周和4周时仍较低(P<0.01)。结论:提示多次TACE术可提高免疫细胞活性;监测血清SIL-2R水平有助于判断TACE疗效和选择合理的化疗药物剂量,也有助于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完全随机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证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清热化湿法治疗,对照组17例予以常规西药护肝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查肝功能和SIL-2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SIL-2R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经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的SIL-2R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4例血清HBV-DNA、HBeAg阴转的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SIL-2R水平降低至正常水平;HBeAg未阴转者,或HBeAg阴转但HBV-DNA未降至正常范围者,虽肝功能恢复正常,SIL-2R水平仍较高。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热化湿法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证的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可能要优于西药组,这可能与调节SIL-2R水平有关;治疗后肝功能正常但SIL-2R水平仍较高的患者,病毒重新复制活跃的可能性大,应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