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贾政伟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25-1426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5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2—60个月,死亡12例,存活时间15—55个月;随手术病理分期增加,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B超检查肌层浸润≥1/2的病例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为80.0%;59例中有14例(23.7%)盆腔转移,分化程度:G1、G2、G3分别为12例、33例、14例,发生盆腔转移分别为0例(0.0)、9例(27.3%)、5例(35.7),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浸润深度分别为:无7例、〈1/2者32例、≥1/2者20例,发生盆腔转移分别为:0例(0.0)、2例(5.9%)、12例(60.O%),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超检查对深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确切,子宫内膜癌盆腔转移及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3淋巴结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行D2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和D3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治疗,比较相关手术指标以及术后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1-3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4、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备一定手术经验的基础上,对进展期胃癌可行D3胃癌根治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产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预后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对直肠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对13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侧方清扫组81例,行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包括上方、侧方淋巴结清扫);传统清扫组51例,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结果侧方清扫组和传统清扫组患者病理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清扫并不明显增加手术的并发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侧方清扫组较传统清扫组能明显改善预后(P〈0.05)。结论对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较常规扩大根治术可提高生存率,但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具有临床府用价佰.  相似文献   

4.
杨越红  潘敏  林建  陈雪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094-2095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行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t=2.898、2.564,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1.0%与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为3~27个月,两组复发率(6.6%与5.6%)及生存率(98.9%与9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9年11月由同一组妇科医师完成的60例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B),每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盆腔淋巴结数量、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正常排尿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两组病例在年龄、体质量指数、组织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检出盆腔淋巴结数量、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正常排尿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④随访16~40个月,2例患者复发,1例患者死亡。结论开展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可行的,妇科手术医师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0例,经过30例的手术操作,外科学结局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常规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诊治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8例,分为颈淋巴结转移组(28例)和未转移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与50例同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而未行颈淋巴结清扫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比较,观察两组并发症。结果颈淋巴结转移组平均年龄低于未转移组,而肿瘤直径、浸润甲状腺被膜、肿瘤多发等的比例均高于未转移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性别及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和低钙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未清扫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肿瘤多发、肿瘤直径和甲状腺包膜浸润等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应常规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术中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低位直肠癌45例患者随机分为侧方清扫组30例行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包括上方、侧方淋巴结清扫),传统清扫组15例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结果侧方清扫组7例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转移率23.33%,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率比高、中分化腺癌高出4倍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侧方清扫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传统清扫组。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可降低盆腔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与CD34比较,研究CD105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25例(子宫内膜癌组)、非典型增生13例(非典型增生组)、正常内膜8例(对照组)中CD州、CD34、VEGF、ki-67的表达,CD105-MVD与临床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和非典型增生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5-MVD与FIGO手术一病理分期、浸润肌层深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CD105优于CD34,可用来预测非典型增生的恶变倾向,反映子宫内膜癌增殖生长状态,并可提供更多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腹腔镜下对Ib~Ⅱb期宫颈癌施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0例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1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开腹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所用时间、清除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O.01)。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可将手术视野放大6-8倍,利于操作,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且具有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CNA、ER和PR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ER和PR蛋白的表达变化,统计分析各组间PCNA、ER和PR表达变化与临床因素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表达阳性率为89.47%,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P〈0.01,P〈0.01,P〈0.01)。②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表达阳性率为54.74%,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P〈0.01,P〈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表达阳性率为62.Ii%,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P〈0.01,P〈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深度无相关性;而PCNA、E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均无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中PCNA表达增加,ER和PR表达降低,PCNA、ER和PR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PR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作用。联合检测PCNA、ER和PR的表达可以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