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现已成为有无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影像方法,经典穿刺途径是股动脉途径,但此途径有诸多缺点,如术后需卧床、局部血肿、腹膜后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我院通过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60例,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55例作对比分析,旨在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以及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78例行冠脉造影并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皮下血肿、出血5例,迷走神经反射2例,心律失常3例,心绞痛3例,心肌梗死1例,其余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术前积极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术后认真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康复,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2例临床诊断AMI,应用日本岛津DAR-2400a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DSA),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冠状动脉的改变。结果 左冠状动脉(LCA)病变64例,右冠状动脉(RA)病变38例,其中LCA+RCA二支或二支以上病变17例,1例右冠状动脉痉挛。结论 CAG对AMI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烟窝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34 具(68 侧)成人标本,利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桡动脉位桡骨茎突上5 cm 及入、出鼻烟窝处断面的外径、内径,测量鼻烟 窝桡动脉实际长度和出入点直线距离,观察桡神经浅支分型及其通过鼻烟窝的数量。结果: 距离桡骨茎突上5 cm 处桡动脉断面(SA)外径(2.82±0.35)mm、内径(1.99±0.43)mm、管壁厚度(0.42±0.14)mm ;桡动脉入 鼻烟窝处断面(SB)外径(2.50±0.35)mm、内径(1.71±0.42)mm、管壁厚度(0.39±0.13)mm ;桡动脉出 鼻烟窝处断面(SC)外径(2.23±0.38)mm、内径(1.47±0.43)mm、管壁厚度(0.38±0.13)mm。3 处断面, 桡动脉外径、内径任意2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管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断面、不同性别间,SB 和 SC 处外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断面、不同侧别之间相同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侧别及 年龄组间鼻烟窝桡动脉弯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比较了桡动脉穿刺点附近3 处断面的解剖 学特性,为提高经桡动脉PCI 的成功率提供了有力的解剖学支持。  相似文献   

5.
桡动脉解剖及获取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桡动脉的获取技术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取桡动脉的经验,介绍获取桡动脉的技术方法和体会。结果:在使用桡动脉获取技术的患者中,3例出现手术切口及手背皮肤术后短时间内麻木,其他患者无前臂感觉及活动障碍,无前臂缺血并发症。结论:当术前评价证实手部桡动脉供血区域有足够的侧枝循环时,桡动脉是最好的搭桥血管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飞速发展,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介入治疗也成为治疗冠心病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且介入治疗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创伤小、易于接受、疗效较好等[1],而桡动脉的介入治疗又在传统的股动脉穿刺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科自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共为8例男性患者做了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术后均无并发症,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护理1.1术前护理1.1.1手部血管的选择应选择粗、弹性好,无疤痕的桡动脉。另外对于无桡动脉搏动者,或因血液透析做过动静脉瘘者以及桡动脉细小者如个子矮小的老年妇女…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至冠状动脉插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经桡动脉至冠状动脉插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上肢标本及50例成人心标本上观测与冠状动脉造影术有关的解剖结构。结果:桡动脉干长(210.8±23.4)mm,体表投影位于肱骨髁间连线中点远侧(22.4±2.6)mm与桡、尺骨茎突连线外侧1/4处的连线,远侧端内径为(1.9±0.5)mm。左、右冠状动脉干长分别为(9.9±3.5)mm和(5.7±3.1)mm,内径分别为(4.1±0.9)mm和(3.1±0.8)mm。冠状动脉向上方开口者与升主动脉侧壁远侧端的夹角左侧(76%)为(123.00±8.20)°,右侧(58%)为(109.30±11.10)°;向下方开口者其夹角左侧为(72.00±12.20)°,右侧为(65.00±13.50)°。结论:桡动脉穿刺针的方向应与其体表投影方向一致,导管的大小以5 F为宜;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干的长度不宜过深;还应根据冠状动脉的开口方向调整导管的角度,并注意桡动脉和冠状动脉口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0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165例(桡动脉组),同期经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183例(股动脉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剂量、造影成功率、术后恢复时间及总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中桡动脉组有2例穿刺失败,改为股动脉途径完成造影,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造影。两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剂量、造影成功率,桡动脉组分别为(2.3±1.2)min、98.8%(163/165)、(30.32±7.23)min、(63±13)ml、98.8%(163/165),股动脉组分别为(2.1±0.9)min、100%(183/183)、(28.95±8.21)min、(61±11)ml、100%(183/18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桡动脉组术后恢复时间为(5.6±2.3)h、总并发症的发生率1.2%(2/163),股动脉组术后恢复时间为(23.8±4.2)h、总并发症的发生率10.4%(19/18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可作为脑血管造影的常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临床诊断AMI,应用日本岛津DAR-2400α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DSA),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冠状动脉的改变.结果左冠状动脉(LCA)病变64例,右冠状动脉(RA)病变38例,其中LCA+RCA二支或二支以上病变17例,1例右冠状动脉痉挛.结论CAG对AMI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eletronbeam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 ,EBA)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联性。方法  2 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行EBA及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phy,CAG) ,所有EBCT图像均经三维重建显像 ,按照AHA分段方法进行分段 ,每套重建显像血管分成左主干 (leftmainartery ,LM)及前降支 (leftanteriordescendingcoronaryartery ,LAD)、左旋支 (leftcircumflexartery ,LCx)、右冠脉 (rightcoronaryartery,RCA)各近、中、远三段共 10段血管 ,由 2名医生对LM和LAD、LCx、RCA的近、中段共 16 8段血管进行分析 ,其结果与CAG结果对比 ,比较EBA与CAG所示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结果 在 16 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有 147段 (87.5 0 %)EBA能够清楚显像 ,其中LAD近段和中段清晰显像的百分比都为 95 .83%,而RCA近段和中段分别为 91.6 7%和 5 8.33%,LCx近段和中段为 91.6 7%、79.17%,而在 16 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CAG全部清晰显像 ;如果以 >5 0%狭窄作为有意义狭窄 ,则EBA与CAG比较发现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 83.33%和 92 .13%,其中LM是 10 0 .0 0%和 95 .6 5 %,LAD近段是 10 0 .0 0 %和 75 .0 0 %,LAD中段是 82 .35 %和 6 6 .6 7%,RCA近段是 80 .0 0 %和 71.43%,RCA中段是 5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率有增多趋势.笔者收集40岁以下年龄组AMI病人30例,对其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工临床资料l.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选自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1990~1997年住院病人.临床表现,心电图演变及血清醇学变化均符合WHO于门别年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8例.女性2例,男女之比为141,年龄最大者为39岁,最小者为26岁,平均363岁.l‘2临床特点全部病例均有突然发生的胸骨后剧痛,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一般治疗不能缓解.泵功能分级1级!!例(36.70’b)…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中诱发的各种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分析。方法:记录发生在导管已进入冠脉口至导管撤离冠脉口这一时间段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分析这一时间段心律失常的类型、发生率、原因及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5.9%(535/1165),其中以缓慢性心律失常多见,而能导致不良后果的心律失常较少见。结论:本观察表明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诱发心律失常十分常见,应予重视,从而可有效避免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4年3月~1997年6月对10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应用国产尿激酶(UK)和德国链激酶(SK)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发现UK和SK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0.8%及63%,5周死亡率分别为8.6%及7.4%,严重出血并发症1.85%及2.1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加大UK剂量至200万U,并不增加血管再通率反而增加出血并发症.临床观察证明UK和SK用于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UK副作用小,血管再通率高,价格低廉,宜在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桡动脉与冠状动脉几何性状和显微结构成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正洪  黄铁柱  周新华 《解剖学杂志》2003,26(5):464-467,F003
目的:通过对桡动脉与冠状动脉几何性状和显微结构成份的比较研究,为桡动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提供依据。方法:非心脏病死亡的尸体,在其桡动脉的上端、中点、下端及冠状动脉主干根部,横断取材制作切片,光镜下观察并用图像分析仪对其显微结构成份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桡动脉的内、外径与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旋支、右冠状动脉接近,但它的内膜面积和管腔狭窄率均明显低于冠状动脉。桡动脉与冠状动脉的显微结构成份相似;管壁平滑肌的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桡动脉是冠脉搭桥术可供选择的较理想的移植血管。  相似文献   

15.
《微循环学杂志》2020,(2):39-43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需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50名,将其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对照组)和远端桡动脉组(研究组),每组均75例。对照组采取经桡动脉入径行PCI,研究组采取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PCI。所有150例患者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双侧桡动脉、远端桡动脉内径大小,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远端桡动脉内径均小于桡动脉内径(P<0.05),两组间同侧同动脉管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有部分患者的远端桡动脉内径大于或等于6.5F薄壁鞘管外径。(2)研究组平均穿刺时间(7.30±1.12min)长于对照组(5.25±1.26min)(P<0.05),研究组平均压迫止血时间(6.20±0.71h)短于对照组(6.63±0.65h)(P<0.05),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如手臂疼痛(1.33%vs 10.67%)、手臂肿胀(0.00%vs 9.33%)、桡动脉闭塞(0.00%vs 8.00%)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桡动脉痉挛和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桡动脉入径行PCI相比,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PCI同样安全有效,且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术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应用桡动脉作冠状动脉旁路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动脉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了35具成人尸体的两侧桡动脉长度、外径、毗邻结构和可用于CABG的长度和外径。结果:桡动脉总长度为20.87cm,可用于CABG的长度为19.99cm;桡动脉上端外径为3.18mm,可用于CABG的桡动脉上端、中点、下端外径分别是2.66mm、2.28mm、2.29mm。结论:桡动脉有足够的长度和与冠状动脉相匹配的外径,可作为CABG的动脉桥。  相似文献   

17.
以桡动脉为移植体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局解手术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04侧上肢桡动脉第一段和63例成人离体心脏之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根据临床应用进行了观测。结果:桡动脉长度为22.10±1.2cm;外径(下同):上端为3.00±0.6mm,下端为2.60±0.6mm。后降支(房室交点下1cm处)为2.41±0.4mm,左右心耳与肺劝脉交角下1cm处的前降支为3.83±0.6mm,右冠状动脉主干为3.79±0.7m。距离:自主动脉前窦上2cm至前降支中点的长度为6.61±0.5cm,经右冠状沟至房室交点的长度为11.80±1.5cm。测量数据提示:以桡动脉为移植体足以吻接任何冠状动脉。本文尚阐述和讨论了该术式的局解手术学基础和操作程序,对冠状动脉旁路术(CABO)中常用的几种移植体之利弊进行了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年龄大于等于70岁的19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穿刺途径将其分为桡动脉组(n=100)和股动脉组(n=98),比较2组患者的X射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术后血管并发症、术后患者不适应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X射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少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评价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或排除冠心病患者分别行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术,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敏感性77.6%,特异性72.5%,阳性预测率60.3%,阴性预测率39.7%,假阴性22.4%.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具有安全、无创、价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X射线造影图像的冠状动脉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提出了一种采用X射线造影图像对冠状动脉的非刚性运动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寻找两帧图像之间血管上点的对应关系,得到各点的运动向量。匹配中同时考虑了运动场的光滑性和血管的形状相似度。同时由于变形前后血管的长度可能不同,因而加入了对无匹配部分的处理,保证了匹配的均匀性。采用动态规划完成对最优匹配的搜索,减少了计算量。采用仿真图像和临床得到的造影图像分别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对仿真图像运动向量估计的均方根误差在1个像素左右。对临床造影图像的实验也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