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套管腹腔引流冲洗在胰十二指肠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我们应用双套管腹腔引流冲洗,与单管腹腔引流冲洗比较,认为在预防腹腔感染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41℃生理盐水腹腔冲洗在腹腔感染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腹腔严重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术中用41℃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对照组术中用常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结果观察组关腹时体温(肛温)为(36.5±1.5)℃,手术结束时为(36.8±1.3)℃;对照组分别为(35.7±1.2)、(35.7±1.2)℃;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出现低体温3例、寒战6例,对照组分别为10、15例;两组比较,P均〈0.05。术后2h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为2.09±0.06,CRP为(62.7±5.6)mg/L,乳酸为(2.83±0.57)mmol/L,对照组分别为2.42±0.08、(76.5±11.5)mg/L、(3.26±0.67)mmol/L。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腹腔感染患者术中使用41℃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能有效降低术后低体温、寒战发生率,有助于血乳酸的清除,减弱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并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甲硝唑抗厌氧菌感染早已被医学界公认,在临床应用中,我们认为它抗肠粘连的功能也是功不可抹的。我们自1988年6月至1998年6月,对化脓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共156例,术中均行腹腔灌注甲硝唑,不作腹腔引流,术后未发生肠粘连,肠瘘及严重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甲硝唑抗厌氧菌感染早已被医学界公认,在临床应用中,我们认为它抗肠粘连的功能也是功不可抹的。我们自1988年6月至1998年6月,对化脓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共l56例,术中均行腹腔灌注甲硝唑,不作腹腔引流,术后未发生肠粘连,肠瘘及严重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碘伏腹腔内冲洗预防老年人肠穿孔术后腹腔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性对比分析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肠穿孔病人 12 6例 ,分别应用碘伏和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 ,结果发现用碘伏冲洗腹腔预防肠穿孔性腹膜炎术后腹腔内感染比甲硝唑溶液冲洗效果显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 6例分为两组 ,应用碘伏冲洗腹腔的治疗组 58例 ,男 53例 ,女 5例 ,年龄 51~ 73岁 ;其中十二指肠穿孔43例 ,小肠穿孔 10例 ,结肠穿孔 5例。应用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的对照组 68例 ,男 62例 ,女 6例 ,年龄 44~ 81岁 ;其中十二指肠穿孔 51例 ,小肠穿孔 13例 ,结肠穿孔 4例。1.2  治疗方法 开腹后清除腹腔内脓…  相似文献   

6.
梁宗潮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3):196-197,216
目的通过对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以评估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效益。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进行了非复杂性LC的295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为非引流组和引流组。非引流组中150例患者未接受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引流组中145例患者均进行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结果非引流组患者第一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较引流组患者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未发现由于缺乏腹腔引流而发生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判断,对于合适的患者在简单的LC后不进行腹腔引流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腹腔镜胃癌手术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他的发生可引起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大量漏出,导致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其治疗要点在于及早建立有效、充分的残端引流,建议明确诊断后积极行手术治疗,术后应用黎氏引流管持续中心负压冲洗引流腹腔,辅以充分有力的抗感染、合理的对症支持治疗.恰当有效的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对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非常重要,我们建议在放置鼻肠管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尽早对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同时辅助使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可以达到促进肠瘘愈合的目的,显著提高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在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目前尚存在争议的是是否行腹腔冲洗 ,是否行腹腔引流及切口是否行一期缝合等。现就腹腔局部冲洗和切口冲洗在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中的作用进行前瞻性研究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 398例 ,其中急性坏疽和 (或 )穿孔性阑尾炎 98例。男5 4例 ,女 44例 ;年龄 13~ 79岁 ,平均 35 .2岁。将 98例坏疽和(或 )穿孔阑尾炎患者术中随机分为两组 :冲洗组 (腹腔局部冲洗 切口冲洗 ) 5 1例和对照组 (未进行上述处理者 ) 4 7例。术中切除阑尾后 ,冲洗组用生理盐水 10…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外科治疗腹腔结核致肠穿孔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2008—2016年收治的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腔结核伴肠穿孔患者,所有患者经胸部X线摄影或CT扫描检查均为可疑肺结核。描述性总结分析其术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各项检查、术中探查及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及并发症、治疗结果、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存在腹腔结核,其中32例非急诊患者临床诊断明确者18例,11例急诊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术中探查均存在肠穿孔,其中术前考虑单纯肠梗阻3例、肠梗阻伴肠穿孔30例(8例急诊和22例非急诊患者术前经诊断性穿刺诊断肠穿孔)、单纯肠穿孔10例。40例(93.0%)因病变范围广泛、感染严重行Ⅰ期肠切除+造瘘术,其中12例切口感染患者经切口换药、引流后治愈;8例发生肠瘘患者除2例(保守治疗、二次手术各1例,年龄均>65岁)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余6例经治疗后预后良好;2例发生肠梗阻患者1例行二次手术、1例保守治疗后治愈;余18例患者造瘘术后恢复良好。2例(回盲部肿物伴穿孔1例,腹腔感染较轻1例)行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术;1例因近回盲部出现回肠局部单一穿孔,且同时并发腹腔淋巴结结核、局部淋巴结节和穿孔部位回肠粘连,但腹腔感染较轻的患者行回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抗结核治疗12个月后均治愈停药。37例患者停药后随访18~24个月,4例患者失访,随访期内16例患者有间断轻微腹痛症状,其他患者一般情况均良好。结论 腹腔结核伴肠穿孔是严重的消化道结核并发症,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基础,而外科手术是有效治疗的首选方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伤寒杆菌感染所致的感染性动脉瘤是一种罕见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是沙门菌感染肠外并发症中最严重的疾病,常发生在高龄或者免疫力低下患者,患者多表现为发热或者相应位置的疼痛,但初期表现一般不典型,临床容易漏诊、误诊。伤寒杆菌所致的感染性动脉瘤治疗须手术及抗感染治疗同步进行,如抗感染治疗不充分则容易造成术后感染复发,导致病情加重、局部形成化脓性病灶。本文汇报1例表现为发热、腹痛的伤寒杆菌所致的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予以抗感染及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但患者术后仍有反复发热。血培养结果为伤寒杆菌,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但疗效欠佳,予以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手术中发现腹腔脓肿,予以切开引流。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可,未再腹痛和发热。  相似文献   

11.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胸腔感染是胸腔手术的术后严重并发症,其感染重、引流液黏稠,病程长。目前多采用自闭式引流管冲洗,但效果欠佳。也有自高位放置冲洗管进行冲洗引流,疗效较好,但需要在引导下另行穿刺。我们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置入胸腔闭式双腔冲洗引流管治疗1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针对老年患者特点进行充分的准备。局麻下使用微创单孔和双孔钻颅,导管冲洗引流,单导管放置引流治疗5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日引流量〈15ml或引流液清淡时拔除引流管。结果51例术后原有的症状体征消失,复查CT血肿腔闭合良好,原有血肿腔厚度在3ml以下。随访1个月至2年,无颅内感染、无癫痫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对于伴有多脏器疾病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微创单孔或双孔钻颅,术中持续冲洗、术后闭式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巴莉 《地方病通报》2005,20(4):100-101
目的监测腹部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应用前瞻性方法,监测术后病人的切口部位、置管引流、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导尿冲洗护理等,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调查366例腹部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2人,132例次,感染率为30.60%,例次感染率为36.07%,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手术切口、腹腔、泌尿道、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和全身.结论前瞻性监测术后病人医院感染实际发生率明显高于回顾性,常规监测中较高的感染漏报率和较低微生物标本送检应引起足够重视.术后切口置管引流、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腹腔冲洗液的肿瘤细胞学检测、细菌培养的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留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湘雅医院普外结直肠肛门外科30例行NOSES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腹腔冲洗液,分装两份,分别送病理科查找肿瘤细胞和检验科行细菌培养,收集肿瘤细胞学检测及细菌培养结果,并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开腹和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冲洗液的肿瘤细胞检测及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分析。 结果30例NOSES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阳性的患者0例,阳性率0%(0/30);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有10例,阳性率33.3%(10/30);至目前为止30例NOSES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盆/腹腔感染及盆/腹腔肿瘤的复发转移。这一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开腹及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冲洗液的肿瘤细胞学检查(0%~45.5%)和细菌培养结果(20%~32.5%)相近。 结论与开腹和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相比,NOSES结直肠癌根治术未增加患者术后盆腹腔感染及未促进肿瘤细胞种植转移,符合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无菌无瘤原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48例嵌顿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术中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及腹膜后引流管。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2~120 min、平均52.6 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平均32 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10 d、平均3.8 d;住院时间4~13 d、平均6.2 d。出现漏尿3例,经充分引流后好转;支架管回缩4例,经输尿管镜拔除;无脏器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6.8个月,未出现肾萎缩及输尿管继发狭窄等。结论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结肠破裂的诊治及一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本组一期手术治愈21例,死亡2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肠瘘1例,经采用相应的处理,均治愈。结论外伤性结肠破裂抢救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行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术是安全的,术中结肠减压及灌洗、充分腹腔冲洗、术后双套管引流,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腹腔感染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和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是腹腔感染的主要类型。复苏、控制感染源和抗感染治疗是处理腹腔感染的关键措施。治疗腹腔感染要及时早期进行复苏,并同时使用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在CT和B超的引导下行脓肿穿刺引流术和腹腔开放疗法来控制感染源。引起腹腔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有肠杆菌科细菌、厌氧菌、链球菌和肠球菌等,治疗腹腔感染的关键步骤在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本文对腹腔感染的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8.
泰能治疗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田德英,石淑仙,宋佩辉腹腔感染是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胃肠术后较多见的并发症,病原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肠杆菌科,是临床治疗十分棘手的问题。我院1995年~1996年3月临床诊断腹腔感染20例,应用广谱的β-内酰胺抗菌素─...  相似文献   

19.
腹腔严重污染或感染主要是指外伤后造成的小肠破裂、结肠破裂致腹腔内大量粪便、肠液、食物残渣等,上消化道穿孔8h以后就诊的患者致腹腔内大量脓液、胆汁、肠液等,严重化脓性阑尾炎致腹腔内充满脓液等。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我们采用小肠提出腹腔冲洗法治疗严重腹腔污染或感染患者6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优质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2022年本院收治的26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腔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腹腔感染患者临床特征。腹腔感染者采集术后引流液或腹腔穿刺液,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将腹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合并糖尿病、肿瘤分期、术前肠梗阻、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合并高血压、分化程度、术后造瘘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病原菌3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76%,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占21.21%,主要为粪肠球菌。真菌占3.03%,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50%,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3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