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肉瘤是骨科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多基回,多分子水平的变化。迄今为止,p16基因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规律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改良的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32例骨肉瘤中p16基因蛋白及PCNA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且材料32例骨肉瘤免疫组化分析标本,取自病理存档的骨肉瘤组织蜡块,标本均经常规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slim,充分烤片。不加1抗作为阴性对照,以已知阳性反应片作阳性对照。正常骨组织为对照,13例正常骨组织为健…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探讨p53蛋白、PCNA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寻找有助于胃癌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方法9l例胃癌组织均取自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标本,临床病历资料来源于附院信息科,资料以信访、电话或门诊随访方式获得。p53蛋白和PCNA的检测采用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9l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为62.6%,PCNA强阳性率为65、9%。②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无关,与浸润深度相关。③PCNA表达与胃癌的大小、浸润深度呈正相关。①p53蛋白、PCNA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正相关。⑤p53蛋白、PCNA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显著相关。⑥p53蛋白阳性的胃癌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蛋白阴性者?PCNA强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2年、3年、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PCNA弱阳性表达者。结论p53蛋白阳性、PCNA强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不良,可用p53蛋白和PCNA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而PCNA比p53蛋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MRI所显示的骨肉瘤大小与p53表达及患者三年存活之间的关系,探讨:MRI影像能否反映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术前:MRI各序列上的(SE序列T1WI、T2WI,STIR,增强后T1WI)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显示的肿瘤大小进行仔细测量,与X线平片、手术结果对照,对反应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的p53表达进行分析,并与术后三年随访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运用Spearmans非参数检验分析,MRI显示的肿瘤最大横向径值比、横径/纵径比与三年生存随访结果、p53表达之间无相关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显示的骨肉瘤大小不能作为判断骨肉瘤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肉瘤在好发于轻少年恶性骨与软组织的肿瘤中居第一位,在临床中,发现新疆少数民族中的发病率较为多见,其发病和预后在基因水平是否存在种族差异。目的:观察新疆不同民族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p5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表达差异情况。设计:非随机临床病理标本对照的实验。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病理中心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室。对象:取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984-01-01/2001-12-31手术切除的52例骨肉瘤患者组织标本(52块),男29例,女23例;其中哈族12例,维族17例,汉族23例);另取32例瘤样病变患者组织(骨纤维结构不良,纤维异常增殖症)标本(32块),其中哈族7例,维族11例,汉族14例。所取标本患者均获完全知情同意将自己的标本用于此项研究。方法:实验在新疆医科大学病理中心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室进行。两种标本中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监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以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空白对照,以已知阳性的肿瘤标本作阳性对照。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在细胞核内,有明显的红棕色颗粒状染色为阳性,而Bcl-2蛋白阳性则定位于胞浆上。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民族骨肉瘤中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②p5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骨肉瘤和骨的瘤样病变组织的表达情况。③骨肉瘤中bcl-2与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不同民族骨肉瘤中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哈族、维族及汉各之间p5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②p5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骨肉瘤和骨的瘤样病变组织的表达情况:骨肉瘤中P53,Bcl-2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瘤样病变组织(42.31%比3.13%,59.62%比0.75%比31.25%,P〈0.01)。③骨肉瘤中bcl-2与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间的相关性:骨肉瘤中bcl-2与p53之间、bcl-2与增殖细胞核抗原之间有相关关系(χ^2=5.8182,4.9000.P〈0.05)。结论:结果表明骨肉瘤组织内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民族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别,说明这些基因在骨肉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共同调控环节,与不同民族的遗传背景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EMA与p53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是在同一切片上显示两种不同抗原成分的免疫组化方法。为了在同一张切片上显示胃癌中EMA和D53,用以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经实验成功地在同一张切片上完成了胃癌EMA和p53这两种抗原的双向表达,为研究同一细胞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肉瘤在好发于轻少年恶性骨与软组织的肿瘤中居第一位,在临床中,发现新疆少数民族中的发病率较为多见,其发病和预后在基因水平是否存在种族差异.目的观察新疆不同民族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p5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表达差异情况.设计非随机临床病理标本对照的实验.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病理中心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室.对象取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984-01-01/2001-12-31手术切除的52例骨肉瘤患者组织标本(52块),男29例,女23例;其中哈族12例,维族17例,汉族23例);另取32例瘤样病变患者组织(骨纤维结构不良,纤维异常增殖症)标本(32块),其中哈族7例,维族11例,汉族14例.所取标本患者均获完全知情同意将自己的标本用于此项研究.方法实验在新疆医科大学病理中心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室进行.两种标本中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监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SAB法.以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空白对照,以已知阳性的肿瘤标本作阳性对照.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在细胞核内,有明显的红棕色颗粒状染色为阳性,而Bcl-2蛋白阳性则定位于胞浆上.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民族骨肉瘤中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②p5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骨肉瘤和骨的瘤样病变组织的表达情况.③骨肉瘤中bcl-2与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不同民族骨肉瘤中p53,bcI-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哈族、维族及汉各之间p5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②p5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骨肉瘤和骨的瘤样病变组织的表达情况骨肉瘤中P53,Bcl-2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瘤样病变组织(42.31%比3.13%,59.62%比0.75%比31.25%,P<0.01).③骨肉瘤中bcl-2与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间的相关性骨肉瘤中bcl-2与p53之间、bcl-2与增殖细胞核抗原之间有相关关系(X2=5.8182,4.9000,P<0.05).结论结果表明骨肉瘤组织内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民族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别,说明这些基因在骨肉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共同调控环节,与不同民族的遗传背景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p53蛋白在颌面部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 p5 3蛋白在颌面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联系。方法 :对 6 5例手术切除的颌面部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恶性肿瘤的 PCNA和 p5 3表达均高于良性肿瘤 ,其χ2 值分别为2 1.89,17.4 5 ,P<0 .0 5 ,且都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其χ2 值分别为 10 .16 ,13.73,P<0 .0 5 ,淋巴结转移与 PCNA和p5 3蛋白表达之间均有明显相关性 ,其χ2 值分别为 19.2 4 ,2 6 .4 1,P<0 .0 5。 PCNA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其χ2 值为 2 0 .82 ,P<0 .0 5。结论 :联合检测 PCNA及 p5 3蛋白对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骨肉瘤细胞凋亡及p53、p16及bcl-2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骨肉瘤细胞凋亡及p5 3、p16、bcl- 2的表达情况 ,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39例骨肉瘤细胞凋亡及p5 3、p16、bcl- 2的表达情况 ,并统计其阳性反应率。结果 本组病例中细胞凋亡阳性率 6 1 5 % ,p5 3呈阳性反应 2 9例 ,阳性率 74 3% ,p16呈阳性反应 2 7例 ,阳性率 6 9 2 % ,bcl- 2呈阳性反应 7例 ,阳性率 19%。结论 骨肉瘤组织中有p5 3、p16、bcl- 2基因的高表达 ,与肿瘤的预后相关。在骨肉瘤中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现象 ,其发生情况各不相同 ,研究初步提示了其与预后相关 ,但应与p5 3、p16、bcl- 2蛋白的表达相结合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p53基因与骨肉瘤治疗及其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骨肉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多重损伤并存的过程,众多情况下认为是由于细胞核DNA分子受破坏,细胞不能修复受损的DNA分子,其继续存在并复制可激活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异常,发展成为骨肉瘤。在细胞抑癌基因中p53基因研究最广泛,50%人类肿瘤与p53基因突变有关。动物试验证实:存在p53基因突变的转基因鼠中除了淋巴瘤和肺腺癌外,骨肉瘤的发生率最高。p53基因的突变和失活影响着骨肉瘤的发生、发展、预后。随着少数p53基因治疗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目前p53的基因治疗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策略。随着分子生物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高,p53基因治疗将在骨肉瘤的治疗中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p53基因及其蛋白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已升至消化道肿瘤的第二位。随着医学生物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已认识到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渐进演化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到众多原癌基因的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和或失活。p53即是其中极为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的活检标本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p53蛋白表达在肺癌的发生、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1801,以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呈阴性,肺癌组p53蛋白阳性率55.6%(25/45),支气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p53蛋白阳性率25%(5/20)(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p53蛋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及诊断肺癌的较特异的肿瘤基因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中p27与p53基因表达特征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对38例口腔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7及p53蛋白表达。结果 38例口腔鳞癌中印蛋白阳性表达22例,阳性率57.9%,p53阳性表达21例,阳性率55.3%。p27在鳞癌Ⅰ级中阳性表达17例(68.0%),Ⅱ级中阳性2例(40.0%),Ⅲ-Ⅳ级中阳性3例(37.5%)。p53在鳞癌Ⅰ级病例中阳性10例(40.0%),Ⅱ级中1例(20.0%),Ⅲ,Ⅳ级中7例(87.5%)。结论 p27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病理恶性程度增高而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病理恶性程度升高而增高,提示D53基因与口腔鳞癌细胞分化有相关性。p27和p53表达在鳞癌中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是良恶性细胞增殖的主要区别标准。目的:了解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情况。设计:病例对照。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对象:来自1996-10/1999-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保存的胸外科手术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石蜡包埋标本135块。其中肺癌76块,肺良性疾病59块。肺癌组中患者男56例,女20例;年龄18-74岁。肺良性疾病组中患者男42例,女17例;年龄16-70岁。方法:用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进行。p21waf1采用高温高压修复法,p53采用微波修复法,增殖细胞核抗原无需抗原修复。①p21waf1和p53阳性染色判断标准:计数连续5个高倍镜视野中胞核染成黄褐色的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以≥10%为阳性,〈10%为阴性。②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判断标准:连续观察5个高倍镜视野,每个高倍镜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中胞核染成黄褐色的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取其平均值,记为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主要观察指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57/76)和47%(36/76),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织(0.44&;#177;0.32,0.09&;#177;0.14)。②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③肺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0.51&;#177;0.33,0.30&;#177;0.36)。④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无关,而肺良性疾病组织p21waf1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有相关性。结论:肺癌组织p21waf1与p5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肺癌细胞增殖程度高。肺鳞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可能高于小细胞肺癌。肺良性疾病细胞增殖过程中,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3种蛋白作用协调。而肺癌细胞中3种蛋白作用不协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3例该院住院手术切除的PTC石蜡标本,另外收集同期因甲状腺良性病变切除的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68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53 mRNA相对表达量;探讨p53蛋白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分析p53蛋白表达与PT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53蛋白在PTC组织中呈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PTC组织中的p53 mRNA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53蛋白在PTC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PTC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p53蛋白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 p53基因及蛋白在PTC中大多表达上调,参与PTC的发生、发展,影响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p14^ARF和p53蛋白表达与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1例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中的上述遗传学改变,5例脑挫裂伤脑组织为正常对照。结果:p14^ARF和p53蛋白在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0%和30.43%,12.50%和69.57%。两蛋白在低级别和高级别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14^ARF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r=0.571,P〈0.01),即随着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突变型p53蛋白正相反,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性(r=0.472,P≤0.01),即随着肿瘤恶性度增高而增高。p14^ARF和p53蛋白之间在肿瘤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P〈0.05)。结论:p14^ARF和p53蛋白表达异常可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失常和细胞异常增殖,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可加速脑胶质瘤恶性演进。  相似文献   

16.
骨肉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多重损伤并存的过程,众多情况下认为是由于细胞核 DNA分子受破坏,细胞不能修复受损的 DNA分子,其继续存在并复制可激活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异常,发展成为骨肉瘤.在细胞抑癌基因中 p53基因研究最广泛, 50%人类肿瘤与 p53基因突变有关.动物试验证实存在 p53基因突变的转基因鼠中除了淋巴瘤和肺腺癌外,骨肉瘤的发生率最高.p53基因的突变和失活影响着骨肉瘤的发生、发展、预后.随着少数 p53基因治疗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目前 p53的基因治疗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策略.随着分子生物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高, p53基因治疗将在骨肉瘤的治疗中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PTC病理标本和31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者中p53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53、p73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TC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72.0%,p73的阳性表达率为67.0%,较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均为12.9%)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53在TNM分期Ⅰ和Ⅱ期患者中的表达率较Ⅲ和Ⅳ期患者低(P<0.05)。结论:PTC组织中p53、p7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PTC发生、发展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p53、p2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 3、p2 1是两种相关癌基因〔1〕,它们的突变失活或突变激活 ,在肿瘤的演进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对胆囊癌p5 3、p2 1蛋白检测的资料甚少 ,本文旨在探讨其在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收集本院 1995年 1月~ 1999年 6月外科手术切除的胆囊标本 837例 ,经病理诊断胆囊癌者 12例(1 43% ) ,对其进行p5 3、p2 1蛋白检测 ,其中女性 8例、男性 4例。年龄 46~ 80岁 ,平均 6 4 7岁 ,5 0岁以上者占 75 %(9/ 12 )。并对他们进行了术后随访 ,随访率达 91 7%(11/ 12 ) ,其中 2例分别于术后 2年 4个月和…  相似文献   

19.
背景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是良恶性细胞增殖的主要区别标准.目的了解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情况.设计病例对照.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对象来自1996-10/1999-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保存的胸外科手术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石蜡包埋标本135块.其中肺癌76块,肺良性疾病59块.肺癌组中患者男56例,女20例;年龄18~74岁.肺良性疾病组中患者男42例,女17例;年龄16~70岁.方法用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进行.p21waf1采用高温高压修复法,p53采用微波修复法,增殖细胞核抗原无需抗原修复.①p21waf1和p53阳性染色判断标准计数连续5个高倍镜视野中胞核染成黄褐色的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以≥10%为阳性,<10%为阴性.②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判断标准连续观察5个高倍镜视野,每个高倍镜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中胞核染成黄褐色的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取其平均值,记为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主要观察指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57/76)和47%(36/76),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织(0.44±0.32,0.09±0.14).②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③肺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0.51±0.33,0.30±0.36).④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无关,而肺良性疾病组织p21waf1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有相关性.结论肺癌组织p21waf1与p5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肺癌细胞增殖程度高.肺鳞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可能高于小细胞肺癌.肺良性疾病细胞增殖过程中,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3种蛋白作用协调,而肺癌细胞中3种蛋白作用不协调.  相似文献   

20.
p53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53蛋白是肿瘤领域中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蛋白质,本文对近年来p53在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