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胆囊同期切除治疗合并有胆囊结石的胃疾患者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通过设立严格的病例对照,比较了76例胃、胆囊同期切除和76例单一胃切除术的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胃、胆囊同期切除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1.5±2.3)天,对照组平均为(12.0±2.0)天(P>0.05).胃、胆囊同期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姓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1.05%和1.32%,而对照组分别为17.11%和0,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对于合并胆囊结石的胃癌或胃溃疡患者,胃、胆囊同期切除并不影响胃手术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4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分析临床行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的41例患者,包括全胃切除术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7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9例.并与同期行开腹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的40例患者对比.结果 39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2例.手术平均时间:全胃切除380(350~410)min,近端胃切除276(240~350)min,远端胃切除265(250~31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全胃切除490(400~600)mL,近端胃切除120(50~170)mL,远端胃切除130(70~200)mL.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2(2~4)d,下床活动时间为3.3(3~4)d,开始进流质时间3.9(3~5)d,术后近期恢复良好,与开腹手术相当.结论 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安全、可行,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肝脏是胃肠间质瘤常见转移部位,胃原发的胃肠间质瘤合并同期肝转移的病例少,外科治疗缺乏文献报道,本文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预后相关因素及综合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8例胃原发GIST并同期肝转移病例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特点和综合治疗策略.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49(40 ~75)岁.原发肿瘤位于胃底者6例,胃体者2例.全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6例,姑息性切除2例,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5例,新辅助治疗1例.中位随访时间19(9.5 ~38.4)个月.全组4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患者死亡2例,未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者生存期9.5个月,行辅助治疗者15.6个月;根治性切除患者死亡2例,未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者生存期17个月,行辅助治疗者18个月.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随访时间29(20.0 ~38.4)个月.结论 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瘤同期肝转移治疗的重要手段,根治性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保障,外科切除联合伊马替尼靶向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患者根据肿瘤情况分别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及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探查确定病变部位,有无淋巴结及腹腔转移等情况,根据术式切除胃及肿瘤,并清扫淋巴结.结果 40例患者全部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平均时间:全胃切除(324.2±20.1)min,近端胃切除(254.6±18.9)min,远端胃切除(243.7±19.5)min;术中出血量:全胃切除(341.3±18.2)ml,近端胃切除(227.6±30.2)ml,远端胃切除(143.5±29.5)ml;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5~29(21.7±2.5)枚.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3例患者术后出现胃肠无力症,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均经相应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陈小伍  李瑞华 《广东医学》2001,22(3):235-236
目的 探讨胃手术中对胆道疾患处理的问题。方法 对 64例胃疾病患者在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中附加胆道手术 ,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附加单纯胆囊切除 5 4例 ,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7例 ,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 +左外叶切开取石 1例 ,胆囊切除 +阑尾切除 1例 ;胆囊癌 1例。除死亡 1例外 ,其余全部治愈出院。并发症及病死率与同期单纯性胃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施行胃手术中同时处理胆道疾患 ,是一种可行的手术 ,但应注意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970年9月~1977年11月间我院在508例胃癌切除病例中经病理确诊为合并胃血吸虫病的共15例,占2.95%。同期内因胃良性病变(溃疡及少数炎症)行胃切除 5例合并血吸虫病,占0.89%。 15例中9例(60%)于癌灶中找到虫卵,虫卵位于基底部或癌肿边缘,其中2例虫卵周围之腺上皮可见间变向癌变移行过程的病理相,3例虫卵周围之腺上皮明显肠腺化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并发空肠输入袢吻合口后内疝,是一种急性绞窄性空肠输入袢的闭袢梗阻。若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地采用手术治疗,其死亡率是很高的。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治疗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预防是属重要的。我院自1965年至1974年曾收治本病5例(其中3例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系我院所做,占同期我院胃大部分切除病例360例的0.9%)。现将此5例报告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实施开腹手术的112例Ⅱ、Ⅲ型AEG病例资料。其中Ⅱ型AEG 77例,Ⅲ型35例;72例行近端胃切除,40例行全胃切除。结果 112例Ⅱ、Ⅲ型AEG患者肿瘤分期较晚、淋巴转移率高。按肿瘤部位分为Ⅱ型AEG组和Ⅲ型AEG组,两组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57例(74.0%)和15例(42.9%)行近端胃切除。按手术方式分为近端胃切除组和全胃切除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275.76±27.02)min和(304.12±23.12)min;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近端胃切除组有15例(20.8%)患者出现烧心、返酸,有9例(12.5%)患有返流性食管炎;全胃切除组有15例(37.5%)每日进食大于5次。结论Ⅱ、Ⅲ型AEG目前主要经腹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选择行近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手术,两种术式术后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肝外胆管损伤,较多发生在胆囊切除术及低位、穿透性十二指肠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手术中。我们于1959年至1982年7月共遇8例。其中1例系胃大部切除患者,5例为胆囊切除患者(占我科同期800例胆囊切除手术的0.62%),另外两例为院外会诊病例  相似文献   

10.
翁海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50-150,154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5月80例残胃患者的临床资料、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残胃病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80例残胃患者检查:残胃及吻合口炎60例(浅表性胃炎40例、萎缩性胃炎15例、不典型增生3例、肠化2例);胆汁反流者58例;残胃及吻合口溃疡15例;残胃癌6例。BillrothⅡ式残胃及吻合口炎及溃疡、胆汁反流、残胃癌发生率高于BillrothⅠ式(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控制胃切除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在胃切除后定期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1965~1991年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进行875例胃癌切除术,包括全胃切除86例,胃次全切除384例,胃大部切除368例,胃部分切除37例。其术后吻合口复发19例,占同期手术的2.1%。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①性别与...  相似文献   

12.
1一般资料本组共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5~67岁。既往均无胆管疾病的记录。发生于重型颅脑损伤后6例,其中合并多处骨折4例,休克2例,气血胸1例;另2例为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占同期胃大部分切除手术的1.6%(2/12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方法、可行性和效果.方法:62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其中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3例,全胃切除术6例,近端胃联合脾脏切除术2例.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用时:全胃切除(327±33)min;近端胃切除(243±38)min;近端胃切除联合脾脏切除(295±39)min;远端胃切除(265±42)min.术中出血量:全胃切除(248±183)ml;近端胃切除(145±92)ml;近端胃联合脾脏切除(326±107)ml;远端胃切除(127±76)ml.清扫淋巴结(18.6±12.3)枚/例.术后患者平均第1次排气时间(3.7±1.2)天,下床活动时间(3.4±1.0)天,进流质时间(4.5±1.5)天.术后近期疗效良好.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技术可行、安全,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导管早期空肠内营养在胃胰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导管空肠造口恢复(FKJ)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胃癌全胃切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全胃切除患者,28例行术后FKJ的EEN治疗,12例行肠外营养PN治疗;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全部施行FKJ的EEN治疗。结果:术后EEN组血清蛋白与PN组相同,谷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低于PN组。结论:FKJ的EEN比PN更适合全胃切除患者尤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62~1982年20年间,共收治胃部分切除术后,大网膜坏死所致的梗阻性并发症12例。同期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胃术后各种机械性梗阻66例,大网膜坏死所致梗阻占18.2%。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7.3岁(32~62岁)。原疾病为十二指肠溃疡10例,吻合口溃疡1例,十二指肠憩室1例。原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10例,其中1例作十二指肠造瘘,半胃切除胃空肠吻合加迷走神经切除术2例。12例中,结肠后胃空肠吻合10例,结肠前吻合2例。一、临床表现:本组均在胃手术后早期出现梗阻症状,最短为术后5天,最长20天,平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8年至今用上海产GF-1型吻合器行食管胃超胸膜顶吻合40例,占同期食管胃吻合总例数的5%(40/820)。超胸膜顶吻合就是吻合口在胸膜顶以上,而类似颈吻合,我们所做40例超胸顶吻合,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胃切除术后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胃切除术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组,将其中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者40例设为大部切除组,行胃全切术者44例设为全切组。回顾性分析84例因胃切除手术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初诊时血清钙(Ca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检测结果,并选择同期10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BGP、ALP、LA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a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 <0. 001)。大部切除组与全切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研究组LAP的含量与Ca2+呈显著负相关(r=-0. 783,P <0. 05)。研究组LAP、BGP的含量与ALP呈显著正相关(r=0. 682,r=0. 802,均为P <0. 05)。结论:对于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在排除肝病等原因引起的LAP升高外,要警惕骨质疏松以及其他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常伴发功能性排空障碍(functional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在胃癌根治术,特别是根Ⅱ(lymph desectionⅡ)术后,其发生率高达10%[1]。我院在过去的5年中,对胃癌大部切除根Ⅱ术后出现的30例FDGE中的15例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同期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共行胃癌根治胃大部切除术240例。其中30例(12.5%)发生了FDGE,男20例,女10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1.4岁)。1.2临床表现及诊断术后进食后出现上腹胀满、钝痛,伴呕吐带有食物的胃液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降低胃癌切除标本断端细胞残留。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癌切除标本断端癌细胞残留45例。结果 近端胃切除:食道端癌细胞残留18例(11.0%),胃端癌细胞残留6例(4.9%)。远端胃切除:十二指肠端癌细胞残留15例(2.3%),胃端癌细胞残留6例(0.9%)。结论 当前应积极推广标准化胃癌根治术,在切胃前如有病理类型与病期的报告可依此决定切除范围,如没有此报告,亦可根据经验切除足够胃标本,防止断端癌细胞残留。  相似文献   

20.
同时性食管胃重复癌的诊断及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斌  张忠志  钟镭 《四川医学》2009,30(11):1732-1733
目的探讨同时性食管胃重复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7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15例同时性食管胃重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行同期食管次全切除并全胃切除、结肠代食管并空肠"P"襻代胃重建消化道。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2例出现颈部吻合口瘘,1例出现不全性肠梗阻,均保守治愈;1例出现腹部切口感染裂开,经换药后二期缝合治愈。10例获得随访,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40%、20%。结论X线钡餐和电子内镜检查对同时性食管胃重复癌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相互配合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手术切除是同时性食管胃重复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