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腹部手术后由于多种因素,出现不同程度胃肠胀气。所以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常规应用输液,禁食2—3天以及灌肠、减压等措施。我们参照吸取中医中药方法促进手术后患者的肠功能的恢复。从78年开始给手术后病人服用中药术后排气汤共200多例,经过观察对加快肠功能恢复初见效果。现将有完整记录的130例总结如下: 使用方法及处方: 1、术后排气汤处方: 生大黄6克枳实6克厚扑10克木香10克甘草7克陈皮10克主要加减:  相似文献   

2.
<正> 笔者从1982~1986年,用自拟五味秋泻饮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简介如下。一、一般资料: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2岁8个月;每日腹泻10次以下者9例,11~20次者34例,21次以上者7例。二、处方及用法:土茯芩20~50克,白术(土炒)6~15克,葛根(煨)6~12克,鸡内金(炒)3~10克,藿香6~10克。每日1剂,水煎服。重者每日可服2剂。辨证加减:热泻加板蓝根、金银花;寒泻加煨姜、木香;初泻加泽泻、车前子;久  相似文献   

3.
1978年8月至1979年4月在我院外科治疗14例粘连性肠梗阻(其中2例不全肠梗阻)。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1.性别:男12例,女2例。2.年令:20~30岁1例,31~40岁3例,41~50岁3例,51岁以上7例。3.职业:工人6例,农民4例,其他职业4例。4.梗阻原因,本组14例均有腹部手术史,术后肠粘连所致肠梗阻为其主要原因。5.发病距入院时间最短8小时,最长12天,平均为5天。二、治疗方法 1.部分进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2.药物组成:厚朴12克,炒莱菔子15克,枳实(枳壳)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大黄(后下)10克,芒硝6克(冲服)。气滞重者去赤芍加木香9克,青、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81~1984年运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慢性肠炎,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14岁,其中35~58岁者20例,占57.4%;病史:1~2年者5例,3~10年者12例,11~15年者8例。治疗方法基本方:炒白芍20~30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加味法:久泻者加升麻6克;腹痛甚者重用白芍加木瓜、广木香各6克;肛门堕胀,疲乏无力者加党参10克。  相似文献   

5.
除胀排气汤在妇产科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应用除胀排气汤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腹胀患者 1 0 0例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1 0 0例 ,年龄 2 0~ 56岁 ;其中行剖宫产者 44例 ,子宫切除术者 32例 ,宫外孕手术者 1 1例 ,卵巢肿瘤摘除术者 1 3例。上述手术全部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治疗方法自术后 6小时开始服用除胀排气汤 ,其处方为 :党参 30 g、白术 1 2 g、厚朴 1 2 g、枳实 1 2 g、陈皮1 2 g、木香 6g、当归 1 2 g、甘草 6g,未灌肠者加大黄1 0 g。每日 1剂水煎分 2次服。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 :术后 36h内排气 ,无腹胀 ;有效 :术后 36~ 48h内排气 ,无腹胀或仅见轻…  相似文献   

6.
蛔虫性肠梗阻以2~10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我们用中药硝菔汤治疗不全性蛔虫性肠梗阻12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2例中男孩5例,女孩7例,均为4~11岁儿童,发病时间2天5例、3天6例、5天1例。临床表现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39℃者5例,无发热6例;12例均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扪及索条状肿块,均无腹部肌卫及触痛,4例有便闭,但仍有肛门排气。硝菔汤为莱菔子15~35克、大黄10~15克、芒硝6~15克、蜂蜜30~100克组成。先将莱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9~25岁9例,26~35岁8例,36~45岁3例。病程1~3年4例,4~6年7例,7~9年7例,10年以上2例。方药组成及加减:基本方为炒苏子、炒萝卜子各15克,白芥子10克,金樱子50克,陈皮、茯苓各15克,炙甘草5克。日一剂,水煎服。风寒型加桂枝10克;肺热型加鱼腥草;肺虚加炙黄芪;脾虚加服补中益气丸;肾阳虚加服济生肾气丸;肾阴虚加服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8.
自1984~1988年临床观察治疗妊娠恶阻67例,应用赭石降冲汤辨证加减治疗收到满意疗效。其方药组成是:赭石12~15克,沙参、杜仲各12克,白术15克,茯苓、黄芩各10克,陈皮、苏子各6克,甘草3克。脾虚者加炒山药15克、党参12克、神曲10克;痰湿较盛者加半夏15克、生姜10克,肝热犯胃者加苏叶6克,黄连6~9克、竹茹6克。认为本  相似文献   

9.
一、一般资料35例中,男9例,女26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5岁。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25例,窦性心动过缓10例。病程:5~10天2例,11~15天6例,16天~1月9例,1月以上~3月7例,3月以上~6月7例,半年以上4例。二、治疗方法自拟方:白芍30克,生地、炒枣仁、木瓜、枸杞子、麦冬、女贞子各12克,当归、炙甘草各10克。短气甚加党参15克或太子参20克;口渴甚加天花粉15克;血虚有瘀加用适量川芎、丹参或重  相似文献   

10.
基本方金钱草10~20克,茵陈30~60克,滑石20~30克,甘草5~10克,枳壳3~6克。临床加减:湿热重者加黄柏;便秘加大黄;食滞加山楂,炒莱服子。治疗结果一百例患儿均获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疗程最短者10天,最长者16天。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笔者自拟凉血止痒汤加减治疗荨麻疹18例,湿疹14例。其中荨麻疹治愈1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湿疹治愈9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效病例疗程在3~30天之间,平均6天,介绍如下: 凉血止痒汤处方:生地15克、地肤子10克、白藓皮15克、赤芍15克、地骨皮10克、丹参10克、黄柏15克、蝉蜕6克、陈皮10克、茯苓15  相似文献   

12.
肺结核咯血为呼吸道急症之一。笔者经临床摸索,拟出宁肺止血汤,用以治疗轻度咯血,疗效甚佳;对西药无效的肺结核大咯血或顽固性咯血也有一定效果。现举验案介绍如下: 宁肺止血汤组成:生地12~30克玄参18~30克天麦冬各12~18克生侧柏叶18~30克白芨12~30克制附子1.5~4.5克白蔻仁1.5~3克参三七粉3~6克(冲)阿胶12~30克(烊冲),日一帖,分三次服。加减:低热盗汗加青蒿10~15克,炒黄芩3~6克,或醋调五倍子粉10克敷脐用胶布固定;剧咳加罂粟壳、百部、贝母;大便闭结加大黄、蒌仁;气虚去天冬,加党参12~30克或红参3~  相似文献   

13.
麻土兴 《江西中医药》2003,34(12):16-16
1 一般资料48例肠粘连均以西医外科诊断为标准 ,其中男 43例 ,女5例 ;年龄 4~ 83岁 ,5 0岁以上 3 2例 ,3 0岁~ 5 0岁 11例 ,3 0岁以下 5例 ;有胃、肠、胆囊等腹部手术史 47例 ;发作时间在手术后数天或数年不等 ;腹胀痞满 48例 ,腹痛 15例 ,大便不通 45例 ,呕吐恶心 6例 ;B超显示有液平面 4例 ,肠梗阻 3例。2 治疗方药枳术丸合厚朴汤加减 :炒炽壳、槟榔各 18g,炒白术、厚朴各 12g,炒莱菔子 3 0 g ,生大黄 10 g ,炙甘草 6g。若热重加白花蛇舌草 3 0g、蒲公英 2 5 g ,湿重加藿香 10 g、白豆蔻 6g、生苡仁 3 0g,瘀血阻滞加当归 12 g、桃仁 …  相似文献   

14.
加味人参乌梅汤治疗小儿久泻伤阴证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6~8月,笔者运用《温病条辨》中的人参乌梅汤治疗小儿久泻伤阴证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1岁以下者4例,1~2岁者15例、2~+~3岁者6例;病程在10~15天者15例、16~25天者4例、30天者1例;下痢每日2次者5例,3~4次者5例、5~6次者15例。适应症候:泄痢不止,烦渴引饮,愈饮愈泄,小便短少,烦躁不安,不思食,有时呕吐,低热微咳,唇鲜红,舌红少津或失津如镜,指纹紫暗或紫红者。基本方和用法西洋参6克,乌梅15克,莲米10克,山药15克,木瓜10克,炙草6克,黄连7克。加减法:口渴甚者加粉葛12克,石斛15克,知母10克,花粉6克;腹泻甚者加山楂炭6克,芡实10克,白芍6克,五味6克,鸡冠花6克;兼呕吐  相似文献   

15.
近7年来,笔者就理中汤加减化裁为温中通幽汤,治疗幽门梗阻6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48例,女,2例;22~35岁者6例,36~40岁者13例,41~50岁者31例,51岁以上10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35天,平均21天。本组病例均有幽门梗阻症状及体征,经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确诊。其中因幽门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炎症充血水肿引起梗阻者56例,溃疡疤痕组织引起者3例,癌肿引起梗阻者1例,不完全性梗阻者57例,完全性梗阻者3例。治疗方法方药组成:白术附子蕾0神曲各10克干姜肉桂砂仁各6克姜半夏15克炙甘草5克,上腹部胀痛甚者加厚朴、大  相似文献   

16.
我们拟逐淤汤治疗早期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29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本组病例均系门诊病人.出血时间最短者5天,最长者45天,其中5~10天9例,11~15天8例,16~20天3例,21~45天者9例. 方药及用法: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各15克,丹参、益母草各30克,生炒蒲黄、丹皮、牛膝、香附、炮山甲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帖,分二次温服。出血量多,体质壮者,一日二帖,分四次温服。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5~30克血热者加炒栀子10克、地榆炭30克,阴虚者加旱莲  相似文献   

17.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我院自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3 6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 6例 ,男 2 1例 ,女 1 5例 ;年龄 2 3~ 68岁 ,平均 43岁 ,均有手术史 ;住院天数 2~ 1 0天 ,平均(5 .2± 1 .1 )天。 3 6例均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2 0例出现呕吐 ,4例有低热 (体温在 3 8℃以下 ) ;3 6例均无腹肌紧张 ;1 0例腹部稍隆起 ,可见肠型及蠕动波 8例 ;腹部有轻度压痛 2 1例 ,无一例腹部有跳痛 ;肠鸣音亢进 3 2例。腹部X线立位片 3 6例均出现肠…  相似文献   

18.
<正> 笔者从1984~1986年,采用自拟鼻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33例,临床疗效满意,现简介如下。一、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细辛3克,荆芥10克,山药15克,薏苡仁15克,蝉蜕5克,桔梗10克,黄芪15克,诃子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辨症加减:鼻塞重加石菖蒲、辛夷花、薄荷;鼻粘膜水肿严重,清涕多加泽泻、五味子;畏寒加菟丝子、熟附子、麻黄等。二、疗效观察:治疗33例,显效6例(6个月以上不复发),有效23例(3个月以上不复发),无效4例。  相似文献   

19.
例一:刘××,男,9岁,80年2月初诊,患儿几天前因感冒诱发出现头面、眼睑部浮肿,小便不利,全身疲倦。诊为急性肾炎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时患者头面浮肿,眼睑部为甚,神疲嗜睡,腹部轻度发胀,舌质淡苔白微腻,脉浮紧而滑,右尺脉稍弱。尿常规:蛋白(++++),管型(++),血常规:白血球总数:12400/mm~3,血色素13.5克。中医辨证:肺失宣降,肾阳受遏治以宣肺利水,温肾助阳。处方:桂枝6克炙麻黄3克云苓6克赤小豆10克肉苁蓉6克狗脊6克白茅根12克连翘6克木通10克炒白术12克淫羊霍3克大枣2  相似文献   

20.
冷性荨麻疹是病人对寒冷有特殊的敏感性,当接触冷风、冷水,或吃冰棍,游泳,以及气温骤降……等寒冷因素,而出现局限性或全身性皮疹或风团肿胀等症状.一般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季为多.本组10例,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20~30岁8例;30岁以上者2例.病程2天至5年,一般服药3~6剂而获效,兹报道如下: 处方组成:荆芥10克,羌独活、白芷各12克,当归、生地各6克,防风、牛膝、黄柏、清风藤各9克,黄连、甘草各3克.水煎服,日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