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和食物纤维预防糖耐量低减 (IGT)人群进展为 2型糖尿病 (DM)的作用。 方法 以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确诊 (WHO标准 )的 IGT2 93例中男 2 16例 ,女 77例。入选者年龄 35岁以上 ,体重指数 (BMI)在 19kg/ m2以上。随机分为对照组 72例 ,教育组 5 7例 ,食物纤维组 84例 ,二甲双胍组 8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 ;教育组进行饮食指导 ,每半年1次 ;食物纤维组除健康教育外 ,每日口服食物纤维 12 g;二甲双胍组每日口服二甲双胍 0 .75 g,分 3次餐后口服。对四组参试者每半年作 1次 OGTT,同时测身高、体重、BMI、12 h尿白蛋白 ,复查日当天不服干预药物或食物纤维。共观察 3年。若 2次 OGTT或最后 1次复查结果为 DM,则判断为已发展为 DM。 结果  2 93例 IGT在观察中有 2 3例 (7.8% )退出。空腹血糖 (FBS)和服糖后 1h血糖 (1hPBS)在对照组、教育组和食物纤维组均较治疗前略有升高 ,但在二甲双胍治疗组均有下降。四组间FBS比较 F=8.118,P<0 .0 1,四组间 1h PBS比较 F=3.6 97,P=0 .0 12。观察期末对照组 16例 (2 5 .0 % )、教育组 11例 (2 1.6 % )、食物纤维组 13例 (16 .3% )、二甲双胍组 7例 (9.3% )转化为 DM,二甲双胍组在治疗后 DM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6 .318,P<0 .0  相似文献   

2.
二甲双胍 (Metformin)可改善胰岛素抵抗(IR) ,但对人体内皮功能的作用未见报道。作者在无其他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子的 2型糖尿病患者 ,测定其服用二甲双胍前、后前臂阻力血管的内皮功能。方法 研究对象为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的 2型糖尿病其治疗采用饮食疗法的患者 ,除外有代谢综合征常见危险因子者。治疗组 2 9例 ,予以二甲双胍 50 0mg每天 2次 ;对照组 1 5例 ,予以安慰剂。两组均口服 1 2周。采用标准技术张力测量描记图 (strain gaugeplethysmography)测定前臂血流变化。在服用二甲双胍前…  相似文献   

3.
[英 ]/RelimpioF…∥DiabetMed 1 998,1 5 997~ 1 0 0 2 本试验目的是将已用胰岛素治疗的血糖控制不良的 2型糖尿病病人加用二甲双胍治疗与胰岛素剂量中度增加相比较。方法 入选对象为胰岛素治疗控制不良(HbA1C>8% )的糖尿病病人 ,所用胰岛素至少0 5IU·kg 1 ·d 1 ,每日注射≥ 2次 ;要求血清Cr<1 3 2 6μmol/L ,共计 60例随机分组 :① 3 1例加二甲双胍组 ;② 2 9例胰岛素加量组。收集基础资料。①组用二甲双胍 1 2 5 7g/d,要求保持当前所用的胰岛素量和用法 ,仅少数病人由于低血糖反应减少了…  相似文献   

4.
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36例服用二甲双胍片0.5g/次。3次/日。联合治疗组36例,加用那格列奈60mg/次,3次/日;二甲双胍片0.25g/次,3次/日。疗程均为12周。结果:餐前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差异有显著性,HbAlc下降更明显,且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结论:那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合用疗效比单用二甲双胍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0例,口服二甲双胍0.5 mg,每日3次,瑞格列奈1 mg,每日3次;对照组30例,口服二甲双胍0.5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可作为2型糖尿病病人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家属糖耐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门诊及住院T2DM患者的既往无糖耐量异常史的一级家属,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0.5g每日3次,以糖耐量的变化评估二甲双胍的作用。结果二甲双胍治疗组糖耐量异常较前明显好转。结论糖尿病一级家属应用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进而有可能延缓发展到2型糖尿病时间,可作为2型糖尿病一级家属的预防方式。  相似文献   

7.
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36例服用二甲双胍片0.5g/次,3次/日.联合治疗组36例,加用那格列奈60mg/次,3次/日;二甲双胍片0.25g/次,3次/日.疗程均为12周.结果餐前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差异有显著性,HbA1c下降更明显,且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结论那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合用疗效比单用二甲双胍好.  相似文献   

8.
1病历简介 患者,男,79岁,主因流涕、心悸2d,伴发热1d于2009-01-22日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10年、高血压、冠心病病吏多年,近半年口服优降糖2.5mg,3次/d,二甲双胍0.25g,3坎/d.入院后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为:(1)慢性支气管炎并肺内感染;(2)2型糖尿病;(3)冠心病.(4)高血压.给予氧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卡托普利12.5mg,3次/d;二甲双胍0.25g,3次/d;优降糖2..5mg,早晚各1次.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因常有超重和胰岛素抵抗现象而须大量胰岛素控制血糖 ,但胰岛素治疗又可增重而须加大胰岛素用量 ,作者评价 2型糖尿病患者在单用胰岛素未能控制的情况下 ,联用二甲双胍的血糖控制效果和外源性胰岛素的需要量。方法 入选标准 :30岁后诊断为 2型糖尿病的患者 ,至少用胰岛素 5 0U/d已 2年 ,进入研究时年龄均小于 70岁 ,HbA1 c≥ 8 0 %。除胰岛素外按双盲法随机接受二甲双胍或安慰剂 ,首 2周早、晚各服二甲双胍 1片 (5 0 0mg) ,第 2周增至 1 5 0 0mg/d(每天 3次随餐服 1片 ) ,第 4周增至 2 0 0 0mg/d,并相应调整胰…  相似文献   

10.
[DiabMed,1998,15:997.]目的:比较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或单独增加胰岛素剂量的疗效。对象和方法: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lc>8%,胰岛素用量>0.5U/kg,每日注射2次以上)47例,无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和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1.
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每日一次注射,联合口服二甲双胍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观察低血糖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HbA1C、FPG、2hPG均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为3.22%。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格列美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102例口服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早餐前口服西格列汀100 mg(n=52)或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1~4 mg(n=50)两组,同时继续口服二甲双胍,进行为期24周的观察.结果 ①基线时两组口服二甲双胍的时间及其他指标相似;②24周时,西格列汀组与格列美脲组的平均HbA1c分别下降了1.41%和1.38%,日平均血糖降幅分别为5.28 mmol/L和4.56 mmol/L;③试验结束时,西格列汀组和格列美脲组分别有3.80%和10.00%的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糖(3次和18次),其中严重低血糖事件,西格列汀组为0次,格列美脲组有4.00%患者(3次),夜间低血糖西格列汀组为0次,格列美脲组有4.00%患者(2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试验结束时西格列汀组患者平均体重下降1.0 kg,格列美脲组平均增加1.2 kg,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格列美脲相比,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体重下降;因此,作为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的二线用药,西格列汀优于格列美脲.  相似文献   

13.
过去 1 0年间 ,在美国儿童及青少年中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 ,而长期以来FDA认可的儿童糖尿病治疗药物只有胰岛素。作者研究了二甲双胍治疗儿童及青少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共有 44个中心参与。研究对象 82例 ,年龄 8~ 1 6岁 ,筛选标准 :空腹血糖 (FPG) 7 0~1 3 3mmol/L ,HbA1c≥ 7 0 % ,C肽≥ 0 5nmol/L ,体重指数 (BMI)水平高于同龄人第 50位百分位数值。除外有 1型糖尿病表现或 8周内曾有糖尿病酮血症者 ,以及近期用过胰岛素、二甲双胍、曲格列酮、磺…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二甲双胍对伴有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   68例高血压患者为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8月我院门诊患者经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证实均伴有胰岛素抵抗。男 42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4 8 2± 10 7)岁 ,平均血压(14 2 3± 9 16)mmHg (1mmHg =0 13 3kPa)。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空腹血糖≥ 10mmol/L及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 3 4例。治疗组餐前服用二甲双胍 5 0 0mg ,早晚各 1次 ,其它同对照组。对…  相似文献   

15.
50例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对比HbA1c、FPG、低血糖发生、胰岛素用量;结果:转为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后HbA1c、FPG均较前显著降低(P〈0.01),低血糖发生显著减少、胰岛素用量较前减少。结论: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可提供更佳的血糖控制,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4岁,因服二甲双胍72g、格列本脲500mg30小时,于2007年8月4日收住院。患者半年前因多饮、多尿、消瘦在外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一直口服格列本脲及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一般。8月3日与他人吵架后服二甲双胍72g、格列本脲500mg,服后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2小时后送至省第二中医院,查血压为140/80mmHg、血糖为8.1mmol/L,予洗胃输液治疗,凌晨查血糖为0.4mmo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格列美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102例口服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早餐前口服西格列汀100 mg(n=52)或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1~4 mg(n=50)两组,同时继续口服二甲双胍,进行为期24周的观察。结果①基线时两组口服二甲双胍的时间及其他指标相似;②24周时,西格列汀组与格列美脲组的平均HbA1c分别下降了1.41%和1.38%,日平均血糖降幅分别为5.28 mmol/L和4.56 mmol/L;③试验结束时,西格列汀组和格列美脲组分别有3.80%和10.00%的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糖(3次和18次),其中严重低血糖事件,西格列汀组为0次,格列美脲组有4.00%患者(3次),夜间低血糖西格列汀组为0次,格列美脲组有4.00%患者(2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试验结束时西格列汀组患者平均体重下降1.0 kg,格列美脲组平均增加1.2 kg,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格列美脲相比,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体重下降;因此,作为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的二线用药,西格列汀优于格列美脲。  相似文献   

18.
观察对象选自1999~2 0 0 3年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患者15 5例。本组男性10 5例,年龄4 5~76岁(平均5 8 2 9) ,女性5 0例,年龄5 0~77岁(平均5 9 1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国际公认的高脂血症实验诊断标准。其中包括伴发心肌梗死15例,糖尿病2 3例,脑血管病30例。将15 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治疗组,共86例,予血脂康胶囊(由北大维信公司提供)口服,每次2粒(每粒0 35g) ,每日2次及维生素E 0 1g ,每日2~3次(由大连奥森制药厂提供)口服。B组为对照1组39例,予血脂康胶囊口服(剂量及用法同A组)。C组为对照2组30例,予维生素E口服(剂量及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中国糖耐量低减(IGT)人群药物干预与非药物干预对糖尿病发病率的作用。方法 对以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按1985年WHO诊断标准判定的IGT321例(年龄>25岁)进行了3年前瞻性研究。初访时按区域分成对照组、饮食加运动组、阿卡波糖(拜唐苹)组和二甲双胍组,每年进行OGTT复查,同时空腹状态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等。对照组除进行一般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外,不进行强化教育;饮良加运动组按个体情况安排饮食及运动方案,每年重复宣教饮食及运动的治疗意义;药物干预组每月定期发放口服药物,剂量为阿卡波糖50mg每日3次,二甲双胍0.25g每日3次。结果 初访时4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3年末,对照组空腹血糖(FPG)及OGTT后2小时血糖(2hPG)均有上升,平均每年糖尿病发病率为11.6%;饮食加运动组FPG及2hPG均有显著下降,每年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2.0%和4.1%。药物组3年末平均FPG与对照组及2hPG均有显著下降,每年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2.0%和4.1%。药物组3年末平均FPG与对照组、饮食加运动给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显示基线2hPG、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呈独立正相关,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组治疗与糖尿病发生呈独立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资料显示,IGT人群每年糖尿病自然发病率为11.6%,一般饮食加运动干预治疗,每年糖尿病发病率为8.2%。阿卡波糖组和二甲双胍组每年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下降至2.0%和4.1%,2组糖尿病发病危险性分别下降87.8%和76.8%。表明在IGT干预治疗中,小剂量药物干预治疗可达到显著地减少糖尿病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糖耐量低减 (IGT)是发展为 2型糖尿病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在早期通过干预治疗是可逆的。但单纯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群胰岛素抵抗程度轻重的限制 ,尤其是肥胖IGT患者 ,需要实行药物干预治疗。我们采用小剂量二甲双胍对肥胖IGT患者进行短期干预治疗 ,以评价小剂量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为主的肥胖IGT患者的干预治疗效果。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0 0例均为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6月 ,从普查和健康体检中经口服葡萄糖耐量确诊的IGT患者。入选标准是 2次检测空腹血糖值FPG 5 5~ 7 7mmol/L ,OGTT 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