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双能量CT(DECT)痛风识别技术在检测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近2周发作过单关节肿和(或)痛患者的患肢关节双能量CT扫描资料,其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1977年分类标准的痛风患者95例,非痛风组13例.95例痛风患者双能量CT扫描后得到的双能0.3比例融合图像组作为常规组;所获得的80 kV及140 kV图像输入痛风识别软件,后处理获得的伪彩图像组作为后处理组.观察常规组与后处理组发现的尿酸盐结晶,并采用x2检验比较;比较两组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并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组中有51例患者能显示软组织内尿酸盐结晶,显示病灶的部位共298处;13例非痛风患者中有2例显示高密度结晶;常规组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敏感度为53.7%,特异度为84.6%,准确率为57.4%.后处理组中69例患者发现散在的绿色的尿酸盐结晶,显示病灶的部位共401处;13例非痛风患者均未显示绿色的尿酸盐结晶;后处理组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敏感度为72.6%,特异性为100.0%,准确率为75.9%.两组发现尿酸盐结晶的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3,P<0.05),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29和8.333,P值均<0.05).结论 DECT痛风识别技术能发现更多部位、更小体积的尿酸盐结晶,在痛风早期诊断、监测治疗疗效中有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四肢关节早期痛风尿酸盐结晶检测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搜集到的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1977年分类标准确诊为早期痛风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病例组,对照组为25例因临床需要行四肢关节检查的非痛风患者,比较两组在尿酸盐结晶检出率、沉积部位、大小及形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85例早期痛风组中,7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69例,痛风无症状期5例)检测出绿色尿酸盐结晶,总共563处,第一跖趾关节周围是最易沉积的部位,对照组均未检出尿酸盐结晶;两组在尿酸盐结晶检出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ECT对早期痛风组检测的敏感性为87.06% (74/85),特异性为100%,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12.94%(11/85).结论 DECT能够检测出位置深、体积小、数量少的尿酸盐晶体,并能测量晶体大小,检测病情变化,对早期痛风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很高,在早期痛风的诊治及鉴别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潜能.  相似文献   

3.
痛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gout),或称痛风性关节炎(goutyarthritis),属嘌呤(和嘧啶)代谢障碍性疾病。原发性痛风属先天性疾病。本病最好发于男性,约占95%,男、女之比约为20∶1。常见于50岁左右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有统计认为本病发病高峰相对较早,约在30~50岁。痛风关节炎的形成,是因血内尿酸盐过多,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软骨、滑膜、滑囊和皮下组织所致。1 病理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的软骨、滑囊,关节周围的韧带、腱鞘,以及皮下组织、肾脏和心脏瓣膜等组织中,并形成痛风结节,是痛风的主要病理基础。尿酸盐沉积于关节软骨和滑膜表面,受到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双能量CT (DECT)痛风软件技术(GOUT)为临床医师对痛风进行分期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80例痛风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A组(急性期),B组(间歇期、慢性期),C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根据尿酸盐结晶在足踝部的分布情况分为:踝关节、跗骨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趾骨关节、肌腱韧带。3组性别及高尿酸痛风患者与非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阳性率,A及B组组内不同部位尿酸盐结晶数目,A、B组组间相同部位尿酸盐晶体数目的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尿酸盐结晶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较A组尿酸盐结晶检出率高(P=0.023);A、B组内跖趾关节和趾骨关节分别与踝关节、跗骨关节、跗跖关节、肌腱韧带比较尿酸盐结晶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ECT可发现不同临床分期痛风患者足踝部尿酸盐结晶数目、分布与尿酸值的相关性,能够为痛风确诊和临床分期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双能量CT测定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酸盐结晶情况,探讨双能量CT测定尿酸盐结晶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尿酸盐结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0例作为痛风组和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0例作为非痛风组,并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组,双能量CT扫描患者尿酸盐结晶情况。结果高尿酸组双能量CT检测尿酸盐结晶阳性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痛风组90例患者中,双能量CT测定尿酸盐结晶诊断痛风(尿酸盐结晶阳性)81例,非痛风9例;非痛风组90例患者中,双能量CT诊断痛风24例,非痛风56例。双能量CT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0%、89.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88.9%,Youden指数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9%、89.4%。单因素分析:尿酸盐结晶组男性所占比例高于无尿酸盐结晶组(P0.05),尿酸盐结晶组病程和血尿酸水平高于无尿酸盐结晶组(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血尿酸水平影响尿酸盐结晶沉积(P0.05)。结论双能量CT通过评估尿酸盐结晶情况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血尿酸水平是尿酸盐结晶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行双手腕、双膝及双足踝关节双能量CT扫描,对照组为15例非痛风患者(7例不明原因下肢疼痛患者、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例退行性骨性关节炎患者)。双能量CTGOUT软件处理扫描图像后,由3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尿酸盐沉积的差异及双能量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患者组25例(56%)、14例(31%)、39例(87%)分别在双手腕、双膝及双足踝关节CT检测到尿酸盐沉积,双足踝关节受累较其他关节多。对照组无尿酸盐的沉积。45例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CT共发现391处,是临床估计病变部位的4.1倍(临床估计病变部位95处)。结论:双能量CT能方便快捷地检测出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可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双能CT(DECT)中Volume软件对双能量成像尿酸盐结晶的体积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CR)诊断标准的痛风患者的DECT扫描结果,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利用Volume软件分别对尿酸盐结晶的体积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扫描了72对关节,其中43对足踝关节,出现尿酸盐结晶40对,平均体积(0.621±0.742)cm3;19对膝关节,出现尿酸盐结晶18对,平均体积(0.842±1.086)cm3;10对手腕关节,出现尿酸盐结晶10对,平均体积(0.796±0.583)cm3.2位医师对尿酸盐结晶体积的统计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4例患者规律服药后复查CT显示尿酸盐结晶体积均有减少.结论 DECT的Volume软件可对尿酸盐结晶进行定量分析,可重复性较强,对临床诊断痛风及疗效监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患者鉴别诊断中运用X线辅助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选取时间均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利用X线辅助计算机断层技术技术检查患者的病变位置,并借助痛风分析系统,对患者尿酸盐沉积位置、数目、体积等加以分析,与临床鉴别诊断相互对比。结果 80例患者接受关节液检测或者痛风石穿刺活检均存在尿酸盐沉积;双能量CT扫描可发现尿酸盐沉积患者共计72例,8例为阴性,双能量CT诊断的灵敏度达到90.0%(72/80);双能量CT检测共鉴别诊断出278处尿盐酸沉淀,临床医生评价分析痛风结节沉积位置66处,双能量CT检出数目是临床评价分析的4.21倍;双能量CT鉴别诊断急性痛风患者共计36例,占比45.0%,慢性痛风患者共计44例,占比55.0%,临床评价急性痛风共计28例,占比35.0%,慢性痛风患者共计52例,占比65.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CT扫描可观察到尿酸盐结晶呈现不规则状,部分以点状为主,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尿酸盐结晶沉积最长直径<5 mm,结晶共有177处,占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2例患者行关节DECT扫描,病例组为21例痛风患者,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31例,根据扫描部位有无金属内固定将对照组分为2组,6例有内固定为对照1组,25例无内固定为对照2组.扫描部位包括双侧足、踝关节、膝关节、手或腕关节,利用痛风结石软件进行分析,并以绿色伪彩显示,记录是否能够显示痛风石以及其分布情况,统计尿酸盐结晶沉积病灶数.对患者检查部位进行临床体检,统计临床病灶数目及部位.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血尿酸、血肌酐、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的DECT检查结果及临床体检之间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①病例组21例患者均显示多发痛风石,以趾(指)间关节、楔骨间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最显著;对照1组6例患者有内固定一侧均有绿色标记显示,对侧关节均未见显示;对照2组25例患者,除1例显示少许绿色标记外,其余均未见绿色显示,与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E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 (21/21)、77.4%(24/31)、86.5% (45/52).②21例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DECT共发现237处,是临床估计病变部位的2.58倍(临床估计病灶共92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病例组患者血尿酸、血肌酐、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2,0.021,0.039).结论 DECT能以伪彩色编码的形式清晰显示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包括一些亚临床痛风,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2021年风湿病临床试验预后评价痛风工作组的超声半定量评分系统(SQUS)对痛风患者第一跖趾关节(MTP1)评分(SQUS-MTP1),以评估尿酸盐负荷,并分析尿酸盐负荷的影响因素和尿酸盐沉积的独立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2020年9月—2021年1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19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超声检查双下肢关节的特征性痛风征象,评估双侧MTP1尿酸盐负荷,分析尿酸盐负荷的影响因素及尿酸盐沉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痛风病程、年龄、血清尿酸(SUA)与MTP1尿酸盐负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建立回归模型MTP1尿酸盐负荷=13.29+0.18×病程+0.05×年龄+0.03×SUA。SUA(OR=1.010)与SQUS-MTP1分组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痛风病程、年龄、SUA能初步预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MTP1尿酸盐负荷;SUA升高是痛风性关节炎患者MTP1尿酸盐沉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所致的一组症候群[1].为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关节及软组织的损害,当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受累时,则引起关节旁或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沉积而形成痛风性关节炎症的.反复发作则造成关节畸形[2].为探讨本病的声像特征,我们对2008年1月~2010年8月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痛风性结节31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X线诊断作对照,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在痛风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足踝部尿酸盐结晶解剖部位的沉积特点随痛风病程变化规律。方法:根据痛风病程将101例痛风患者分别纳入痛风首发组(32例,病程小于2周)、早期痛风组(31例,病程大于6个月小于3年)与晚期痛风组(38例,病程大于3年)。比较不同病程间足踝部尿酸盐结晶总体积,特定解剖部位处尿酸盐结晶检出率及形态学评分情况,总结足踝部尿酸盐结晶解剖部位沉积特点随痛风病程变化的规律。结果:3组痛风患者足踝部尿酸盐结晶体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分别为0.015 (0.01,0.062 5)mm3、0.06 (0.01,0.24)mm3与0.135 (0.01,0.742 5)mm3。3组痛风患者在足背小腿前群肌腱、踝关节、跗跖关节及跖趾关节等处的尿酸盐结晶检出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大(P<0.05)。3组痛风患者在小腿后群肌腱、足背小腿前群肌腱、踝关节及跖趾关节处尿酸盐结晶形态评分随病程延长而增大(P<0.05)。3组痛风患者在踝关节(3.1%、9.7%与26.3%)及跖趾关节(0%、6.5%与34.2%)处痛风石检出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而3组亚毫米尿酸盐结晶检出率均以小腿...  相似文献   

13.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内分泌、遗传、过敏等因素所致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血尿酸达到饱和度约为0.42mmol/L,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异质性疾病,病变主要发生于关节软骨骨髓,滑膜、肌腱、血管等。其病理基础是因尿酸盐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内以结晶形式沉积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局部损伤、寒冷、剧烈运动、酗酒使尿酸浓度增高,局部ph值降低,尿酸盐结晶析出,产生慢性局部反虚,周围被上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包围,有时还有分叶细胞浸润,形成异物结节、即所谓痛风石。痛风石为痛风特征性病变,常发生于关节软骨、滑囊、耳廓、腱鞘及关节周围组织、皮下组织和肾脏间质等处引起相应症状。多发于30-40岁中年或老年人,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其比例约为9: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能CT成像技术在痛风性关节炎(G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风湿免疫科拟诊为"GA"的早期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实验室检查以及对受累关节行双能CT检查。GA的诊断金标准依据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诊断标准,分析双能CT在诊断GA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64例患者中58例为GA,4例为骨关节炎,2例为类风湿关节炎。双能CT诊断G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3. 10%和100%。此外,对于血清尿酸正常的患者,双能CT在诊断关节尿酸盐结晶沉淀上与高尿酸水平患者相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 074,P=0. 786)。结论双能CT作为一种非侵入的检查方法,能够准确显示关节部位尿酸盐结晶沉积,尤其在血清尿酸水平正常的患者之中,在诊断GA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双能量CT(DSCT)尿酸盐结晶检测技术(gout)和综合技术(general)在痛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回顾性分析61例(64对部位)关节肿痛患者行DSCT扫描并分别经gout及general两种技术成像,所得图像分别设为A、B组,统计两组方法所显示尿酸盐结晶(MSU)数量,每一个小关节或一处肌腱、韧带为一个计量,并用t检验比较两组图像中痛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选取长径>5 mm MSU 30个,在两组图像上分别测量同一MSU最大截面积,用t检验比较两组面积差异.(3)比较A、B两组微小骨质破坏的检出.(4)比较两组在小灶MSU数量(长径<3mm)的检出.结果 (1)共检测61例(64对部位),符合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关节炎诊断60例,非痛风关节炎4例.其中A组MSU 59例,396处,敏感性92.18% (59/64),特异性80%(4/5).B组MSU 49例,206处.显示MSU敏感性80.3% (49/64),特异性60%(3/5).A、B组均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A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B组稍高,但t检验P>0.05.(2)A组测MSU最大截面积(129.26 ±5.16)mm2;B组最大截面积(308.47±32.6)mm2;t检验显示两组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 =0.036).(3)在微小骨质破坏(<3 mm)显示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4)在小灶(<3 mm) MSU识别方面,A组图像能快速识别和定位病灶;B组图像容易漏诊漏判.结论 DSCT gout和general技术对痛风检测均具有很高敏感性和较高特异性;gout技术优势在对尿酸盐小病灶的快速识别和定位;general技术优势在显示微小骨质破坏.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痛风患者MSU负荷评价和骨关节侵蚀评价.  相似文献   

16.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清及体液中尿酸增多,当尿酸钠结晶沉积于骨与关节或关节周围及皮下组织时,即可发生痛风性关节炎。我院近年收诊2例。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性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又称关节病型银屑病,是一组与银屑病相关的慢性进行性炎性关节病变,于1964年由美国风湿病协会(ACR)正式命名.PsA可累及四肢末端小关节,亦可累及大关节或脊椎.PsA在西方国家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在0.1%~1%之间[1],初步统计我国PsA患病率约为1.23‰[2].虽然其发病率较低,但病程长,症状反复,可引起关节肿胀、功能障碍,晚期可致关节强直、毁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故分析、探讨PsA的X线表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意义.现将我院2005~2009年间收治的48例临床确诊为PsA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就DECT对痛风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病例组为临床确诊为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50例,男46例,女4例,足45例,手5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10例,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4,P性别=0.612,P>0.05).分别对其足/手行DECT非增强扫描及薄层重组(0.75 mm),将原始数据输送加载入Du-al-EnergyGOUT软件内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均获得了较满意的DECT图像,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478处,最少2处,最多24处,以足踝部病灶最多;对照组均未见尿酸盐结晶沉积,检出率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012,P<0.001).结论 DECT技术可明确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对于关节痛及疑似痛风患者,尤其是痛风早期有较高的检出率.经引导下穿刺抽吸,与CT像一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但就DECT对痛风疗效的评估有待于收集更多的病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4):707-709,719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是因嘌呤高代谢或肾脏中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 MSU)排出减少,导致血清尿酸钠(serum uric acid, SUA)浓度升高,MSU晶体沉积于关节及其周围诱发的进展性炎性疾病,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超声检查(ultrasound, US)能够发现痛风性关节炎关节部位的双轨征(double contour sign, DCS)、痛风结节(tophaceous)、痛风石(tophi)、暴风雪征(snowstorm sign)、高回声云雾区(hyperechoic cloudy areas, HCA)及痛风样骨质侵蚀等声像,在痛风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而本文就痛风性关节炎的超声检查病理基础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痛风是因尿酸钠盐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而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临床上常需综合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血、尿中尿酸盐水平的测定和常规影像检查(如X线、MRI、B超等)进行诊断,但不典型痛风的诊断仍存在困难。双能量CT通过区分尿酸盐结晶和钙质的不同衰减特性来诊断痛风,并采用特定的体积计算软件对痛风石进行准确定量。随着双能量痛风石成像的广泛应用,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将不断扩展及深化,并有望成为确诊和管理痛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