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MS)技术对舒肝解郁胶囊中的化合物准确定性,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tget Predict数据库对舒肝解郁胶囊中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借助OMIM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检索抑郁症相关基因,应用UniProt数据库分析药物靶点和疾病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网络,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对舒肝解郁胶囊中36个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对13个有对照品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探索,发现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552个核心靶点及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主要通路。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特点,为进一步探索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短梗五加改善失眠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UPLC-Q-TOF-MS/MS技术,结合文献,对短梗五加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使用SwissADME对成分进行筛选,通过 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潜在靶点,GeneCards、DRUGBANK、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搜集疾病靶点,使用VENNY软件收集成分-靶点交集,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使用微生信平台进行可视化分析。随后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运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建立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对活性成分进行验证。结果:异嗪皮啶、金合欢素、东莨菪碱内酯、丁香酸、川芎哚等16个成分为短梗五加改善睡眠药效成分,可能作用于ESR1、AKT1、EGFR、PTGS2和PPARG等靶点,成分与靶点结合能小于-4.25kJ·mol-1的占总数94%,显示良好的结合活性。短梗五加通过雌激素、PI3K-Akt、ErbB、HIF-1等信号通路改善失眠。总提物、金合欢素、异嗪皮啶和东莨菪碱内酯均可改善失眠并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P<0.01,P<0.05)。结论:短梗五加改善失眠可能是通过多靶点、多成分起作用,本研究为产品的质量评价及深度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蒙药苏格木勒-3水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构建较为全面的化学成分谱,为苏格木勒-3水提物有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使用ESI离子源,通过mzCloud与mzVoult软件以及质谱裂解规律,并结合对照品及相关文献资料比对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从蒙药苏格木勒-3水提物中共鉴定出42个成分,主要包括氨基酸、酚酸类、黄酮类、内酯类、生物碱类及其他类等6类成分,并对各成分的药材来源进行归属。结论:本研究全面、快速、准确地分析了蒙药苏格木勒-3水提物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分析连翘的入血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连翘治疗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ALI大鼠模型,采用UPLC-Q-TOF-MS/MS技术鉴定连翘的入血成分,结合PharmMapper、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连翘入血成分治疗ALI的潜在作用靶点,String平台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图,Cytoscape软件做网络拓扑分析并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对相关入血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肺组织切片结果显示ALI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得到37个连翘入血成分;连翘治疗ALI核心靶点70个,涉及PI3K/Akt、MAPK和Ras等152个相关通路;agatholic acid、无梗五加苷B、连翘苷、连翘酯苷A和芦丁5个入血成分与核心靶点JAK2和JAK3分子对接的结合能均小于-4.25 kJ·mol-1,对接结果良好。结论: 该研究明确了连翘的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agatholic acid、无梗五加苷B、连翘苷、连翘酯苷A和芦丁可能为连翘防治ALI的主要成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JAK2和JAK3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解语丹治疗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解语丹的化学成分,并借助UNIFI数据库和文献进行结构鉴定。借助SwissADME网站对成分进行代谢参数筛选后,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预测筛选成分的靶点为解语丹的药物靶点。挖掘GeneCards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的中风相关疾病靶点。Venny网站取得解语丹治疗中风的靶点。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挖掘高置信度作用靶点。R软件对靶点进行GO(基因本体)功能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结果:共检测出解语丹化学成分102种,包括氨基酸、寡糖类、香豆素类、山酮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和生物碱等,筛选分析得到48种活性成分和562个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97个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STRING得65个高置信度靶点,富集分析得到3209个GO功能进程和190条通路,GO进程主要涉及创口与炎症、血管管径变化及血压调节等GO生物过程类、细胞粘着和细胞凝聚等GO细胞组成类、肽类激素内切酶活性及血红蛋白等GO分子功能类。KEGG通路主要有花生四烯酸代谢、补体和凝血级联、血小板激活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脂质代谢、凝血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等与中风密切相关的通路。结论:解语丹可能是以调节脂质代谢与凝血功能、改善粥样硬化等途径治疗中风,表明解语丹通过多成分介导多靶点,作用于多进程和多通路协同治疗中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陷胸汤治疗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在TCMSP平台对小陷胸汤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并收集靶点信息;在Genecard,malacard,omim,digsee以及DisGenet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疾病靶点;构建韦恩图,得到小陷胸汤治疗血脂异常的潜在作用靶点;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小陷胸汤中药-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进行网络特征分析;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构建相关网络并分析。结果: 共挖掘到小陷胸汤中38种成分及101个潜在靶点,血脂异常疾病1 201个相关靶点,得到小陷胸汤-疾病共同靶点50个。共同靶点主要富集于343个生物过程和49条信号通路上。槲皮素可调节PPARA、eNOS,而与PPARA、eNOS相关的30个靶点中有7个靶点参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的调控。结论: 小陷胸汤可能是通过RELA,IL6,PRKCA,NCOA2,CASP3等靶点,调控动脉粥样硬化通路、AGE-RAGE、TNF-α等信号通路,来调节血脂并预防或延缓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虎杖抗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究虎杖可能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找虎杖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drug likeness,DL)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ctivity,OB)评估筛选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虎杖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和Mala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将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与炎症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虎杖抗炎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R语言和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和相关通路进行注释;采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虎杖抗炎作用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筛选得到的部分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虎杖中共筛选出13个活性成分,涉及包括ELANE、PLG、ALB、MMP9等65个基因靶点,影响了Toxoplasmosis、IL-17 signaling pathway、Relaxin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等9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试验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两个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阳性药物接近。结论: 构建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虎杖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试验间接证实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释虎杖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海藻-昆布"治疗甲状腺结节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海藻、昆布的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标准化;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甲状腺结节相关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通过R语言和Bioconductor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将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对接。结果: 筛选后得到海藻、昆布共11个活性成分,194个相关靶点,核心靶点有AKT1、IL-6、VEGFA、CASP3等;GO分析得到129个相关过程,KEGG分析得到15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 "海藻-昆布"治疗甲状腺结节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海藻-昆布"的临床应用以及甲状腺相关疾病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来筛选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的作用靶点,并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查询到板蓝根、柴胡、连翘、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作用靶点,根据ADME筛选出祛白颗粒的活性成分并且搜集其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搜集相关疾病靶点,使用STRING构建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接着利用Metascape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的主要成分有67种,核心靶点有65种,包括PTGS2,HSP90AA1,NOS2,CAMKK2,PTGS1等。GO和KEGG富集结果显示,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的生物学通路主要有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胆碱能突触、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IL-17信号通路等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退热解毒灵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强心利水颗粒中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构建"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进一步探讨强心利水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强心利水颗粒全方8味中药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进而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图。通过TTD数据库、string数据库以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的靶点,进而构建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相互作用图的核心靶点。结果:利用ClueGO对核心靶点进行GO分析,利用DAVID和KEGG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相关通路的富集。选择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作为化合物分子的筛选条件,筛选出强心利水颗粒中的135个活性成分和264个相应的蛋白靶点。通过度、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与强心利水颗粒在慢性心力衰竭方面作用的核心靶点332个,GO分析共包括258条富集结果,其中分子功能64条,生物过程162条,细胞组成32条。利用KEGG数据库对相关通路富集,筛选出20条通路在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作用。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网络药理学验证了强心利水颗粒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预测了强心利水颗粒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生血宁片主要化学成分,并预测其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成分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甲醇提取液色谱质谱信息,并结合对照品的质谱碎片裂解规律和文献数据,对生血宁片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预测成分的作用靶点及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肾性贫血相关靶点,获得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及Metascape网站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进一步分析。结果 通过UPLC-Q-TOF-MS技术共推测出生血宁片提取液中24个化学成分,其中9个为可能的活性成分,对应作用靶点363个;筛选出2 722个与肾性贫血相关的疾病靶点,疾病-药物交集靶点166个,涉及与肾性贫血相关的信号通路186条,通路主要与肿瘤、抗纤维化、炎症、氧反应等方面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生血宁片活性成分西得罗、焦脱镁叶绿酸a、二甲基原卟啉IX二甲酯、31,32-二氢-脱镁叶绿酸盐a等与SRC、HSP90AA1、PIK3CA等潜在靶点之间结合力较强。结论 生血宁片可能通过补充铁元素、减轻炎症状态、抗纤维化等方面改善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技术定性分析水飞蓟素胶囊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5 μm),以0.1%甲酸水-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1;进样量3 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同时采集,通过精确质量数、二级质谱碎片信息和保留时间,参照文献和对照品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结合参考文献和对照品信息,共鉴定化合物15个,包括二氢黄酮化合物1个,黄酮醇化合物2个,二氢黄酮醇化合物3个,黄酮木脂素类9个。结论:建立了UPLC-Q-TOF-MS法对水飞蓟素胶囊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为其质量控制及药效机制的阐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法,对复方益肝灵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及定量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以0.1%甲酸水-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1;进样量1 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同时采集,通过精确质量数、二级质谱碎片信息和保留时间,参照文献和对照品对化合物进行鉴定;通过Product Ion扫描模式对9种成分进行定量。结果:结合参考文献和对照品信息,共鉴定化合物29个,其中22个化合物来源于五味子,7个化合物来源于水飞蓟素。定量分析方法显示,9种成分在限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6.0%~101.1%,RSD ≤ 3.4%。结论:建立了UPLC-Q-TOF-MS法对复方益肝灵片的成分进行快速分析,为其质量控制及药效机制的阐明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整合分子网络技术对龙葵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与鉴定,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初步探究其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UPLC-QTOF-MS,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质谱检测与分析,定性龙葵全草中化学成分。同时将二级质谱图转换格式后上传到GNPS网站构建分子网络,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综合2种方法的定性分析结果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龙葵治疗肺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靶点及通路。结果 质谱分析和GNPS分别鉴定和匹配出41个和54个化合物,其中相交11个化合物,共鉴定出84个化合物。综合上述结果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7个,对应不重复靶点298个,疾病靶点1 294个,相交靶点66个,富集分析得到28条信号通路、20个生物学过程、16个细胞组分、17个分子功能。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均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 运用UPLC-QTOF-MS/MS整合分子网络技术可快速、全面、系统地分析鉴定龙葵全草中的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为龙葵临床用药和药理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快速鉴定小金丸中的化学成分,构建较为全面的小金丸化学成分谱,为小金丸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UPLC-Q-TOF-MS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Waters,2.1 mm×100 mm,1.7 μm)超高效液相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飞行时间质谱采用正、负离子模式扫描,质谱数据以MSE模式采集。UPLC-Q-TOF-MS分析依据离子峰的保留时间、精确分子质量和多级质谱碎片,与文献报道数据和数据库对比,对小金丸的甲醇提取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在线快速鉴定。GC-MS分析采用Agilent 19091S-433 HP-5MS 5% Phenyl Methyl Silox(Agilent,30 m×250 μm×0.25 μm)毛细管色谱柱,载气为氮气;质谱采用EMV模式:增益因子1.00。GC-MS分析通过增强型NIST4.L标准质谱库进行检索,对小金丸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定。结果:从小金丸中共鉴定化学成分118种,主要包括生物碱类24种、有机酸12种、甾体类9种、单萜类5种、倍半萜类16种、二萜类14种、三萜类7种和苯丙素类成分5种,另外还有个别酯类、糖类、氨基酸类和杂环类化合物等。结论:UPLC-Q-TOF-MS和GC-MS方法能快捷、准确、较全面地鉴定小金丸中的化学成分,为小金丸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中药复方的成分鉴定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分析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联用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双虎肿痛宁酊剂的化学成分和镇痛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对比双虎肿痛宁酊剂色谱图、空白色谱图,并结合PubChem、HMDB、MassBank数据库谱图及对照品裂解信息,分析鉴定双虎肿痛宁酊剂的化学成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双虎肿痛宁酊剂镇痛的潜在靶点,并对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解析镇痛相关的核心通路。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学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解析镇痛相关的关键化合物。结果 初步鉴定出新绿原酸、绿原酸、橙皮苷、新橙皮苷、阿魏酸、小檗碱、熊果酸、去氧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咖啡酸、槲皮素、齐墩果酸、4-羟基肉桂酸、甲芬那酸17个核心原型成分;STAT3、MAPK3、MAPK1 3个核心靶点;IL-17、TNF、PI3K-Akt、花生四烯酸代谢4个关键通路。结论 本研究初步阐明双虎肿痛宁酊剂的化学成分及镇痛潜在的作用机制,为双虎肿痛宁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口服给药鞣花酸后大鼠体内暴露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鞣花酸及其体内暴露成分治疗胃肠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鉴定大鼠口服鞣花酸后的外源性代谢产物,利用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鞣花酸体内暴露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收集GIB相关疾病靶点,进一步筛选出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借助CytoScape 3.8.2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核心作用靶点;采用Metascape分析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最后,基于AutoDock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计算,验证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靶向关系。结果 基于UPLC-Q-TOF-MS分析,鉴定了鞣花酸体内暴露成分,包括鞣花酸原型成分及10个尿石素类代谢物,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其潜在作用靶点500个,以及GIB相关靶点1 117个。SRC、PIK3R1、HRAS等为PPI网络的核心靶点。KEGG富集结果发现,该类成分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路、黏着斑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激酶活性调节、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活性、蛋白质磷酸化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1个成分与6个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鞣花酸体内暴露成分可能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等发挥止血作用,为含有鞣花酸类相关中药治疗GIB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桃红四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潜在药效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课题组前期UPLC-Q-TOF-MS E数据并结合TCMSP数据库,获取桃红四物汤主要化学成分,将口服生物利用度(OB)、类药性(DL)设定为筛选参数,寻找活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从OMIM、GeneCards数据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靶点进行检索;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对该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得到核心活性成分;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该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对交集靶点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探讨潜在靶点可能具有的生物学功能及通路。结果从桃红四物汤中筛选出38个活性成分,核心成分11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靶点291个,核心靶点33个;GO分析结果显示59个生物过程、32个分子功能、15个细胞组成;KEGG分析结果显示34条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桃红四物汤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玫瑰花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为揭示玫瑰花抗炎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玫瑰花的所有化学成分,并筛选玫瑰花的活性化学成分;然后通过TCMSP 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查找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使用 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复杂网络关系图;运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抗炎的作用机制。结果:共检索出121个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作为活性化合物;共检索出197个作用靶点;通过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45个潜在作用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筛选出66个生物过程和18条信号通路参与玫瑰花抗炎的作用。而与玫瑰花抗炎最为密切的信号通路包括NF-kB、TNF、MAPK等,同时其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I-kappaB激酶/NF-kappaB信号通路的正调控、NF-kappaB转录因子活性的正调控、依赖TRIF的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玫瑰花抗炎的潜在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发现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