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低位胆管梗阻性黄疸病变的CT、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2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低位梗阻性病变的CT、MRI及MRCP表现。结果良性梗阻性病变CT的诊断准确率77%,MRI及MRCP为54%;恶性梗阻性病变CT的诊断准确率为58%,MRI及MRCP为84%。结论CT具有良好的密度对比度,是诊断良性病变如结石等所致低位胆管梗阻性病变的重要方法。MRI不仅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并且具有多技术手段、多层面的成像优势,结合MRCP能直观显示低位胆管梗阻性病变的位置、形态,更有利于恶性病变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管错构瘤的CT、MRI及超声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与肝内其它弥漫性病变鉴别,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胆管错构瘤的CT、MRI及超声表现,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病理、临床及影像特点进行讨论。结果:CT显示病灶呈多发低密度,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边缘部分清楚,部分模糊,增强扫描无强化;MRI显示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形态各异,增强扫描无强化;超声显示肝内多发低至无回声异常信号,彩色多普勒未见异常血流信号。结论:正确认识胆管错构瘤的影像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1.5T的MRI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的随机抽取30例;并对进行1.5T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胆道水成像(MRCP)处理的随机抽取30例患者,对图像质量及扫描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1.5T的MRI相比,64排螺旋CT能更好地显示胆管细胞癌的形态,图像质量更好。图像受呼吸干扰较小,检查时间短,患者依存性好;两者在显示病灶大小、肝内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及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64排螺旋CT对胆管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更高,是诊断胆管细胞癌准确、快捷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胆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MRI、MRCP,“金标准”为手术病理结果,分析MRI联合MRCP的诊断价值,分析胆管癌在MRI及MRCP上的表现及病灶形态学。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50例胆管癌患者病灶在肝内胆管4例,肝门部胆管30例,肝外胆管10例,壶腹部6例;MRI联合MRCP定位诊断符合率100.00%高于MRI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的MRI表现为胆管壁出现块影,存在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胆管结构局限性偏心性狭窄或者突然截断,T1WI一般呈现为稍低的信号,T2WI通常出现稍高的信号。胆管癌的MRCP表现为成比例扩张,软藤状改变。乳头状型病灶出现息肉状或腔内结节状变化;肿块型病灶出现肝门部不规则结节状肿块信号;浸润型病灶的胆管壁出现僵硬增厚。结论 MRI对胆管癌病变组织及正常组织的分辨率较高,MRCP能显示胆胰管病灶形态,两者联合在诊断胆管癌的应用中貝有良好效...  相似文献   

5.
范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537-2538
目的探讨肝脓肿炎症期病变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肝脓肿炎症期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RI诊断对胆管源性病变和门静脉源性病变检出例数较CT诊断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RI诊断对肝动脉源性病变检出例数与CT诊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胆管源性病变CT诊断表现高密度环征,MRI诊断表现环形高信号;门静脉源性病变CT诊断表现外显示低密度环,MRI诊断表现晕征;肝动脉源性病变表现片状T1、T2信号;邻近组织感染表现局灶性片影。结论 CT与MRI相结合可以有效诊断肝脓肿炎症期病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磁共振检查(MRCP、MRI)对胆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对60例胆管梗阻患者磁共振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与CT、US及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③结果 MRCP(结合局部MRI)对胆管梗阻定位诊断率为100%,MRCP、CT、US对梗阻定性诊断率分别为86.7% 、71.7% 、65.0%.MRCP结合MRI定性诊断率可提高至93.3%.④结论 MRCP结合局部MRI有利于胆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且在鉴别诊断胆管梗阻的良恶性与CT、US相比是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例临床证实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所有病例均经MRI平扫、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及增强扫描,分析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I特点。结果 6例AIP中3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表现为胰尾部肿大,MRI平扫胰腺信号欠均匀,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信号增高,但边界欠清;2例局限于胰头部肿大,T1WI呈稍低信号,T2WI信号与周围正常胰腺信号基本一致;所有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呈逐渐性强化;MRCP示所有胰腺的胰管变细、节段性狭窄,部分胰头部病变胆管胰腺段狭窄伴上段肝内外胆管扩张。结论 AIP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检查对AIP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菲立磁增强MRI在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经CT、MRI或其他方式检查确诊有肝脏占位性病变者进一步行菲立磁增强 MRI检查,比较增强前后TtWI病灶及肝脏的信号强度及对比信噪比(CNR);根据增强前后病灶数量及形态进行定性诊断。结果 菲立磁强强T2WI肝脏信号强度较平扫明显下降,恶性病灶与肝脏的CNR较平扫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非立磁增强TtWI明显提高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场强MRI与MRCP、对低位胆道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33例低位胆道梗阻(恶性12例,良性21例),对其常规MRI、2DFSE序列MRCP、螺旋CT(增强19例,平扫17例)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MRI与MRCP对低位梗阻定位诊断标准率均为100%,定性诊断;住确率分别为86%、88%。薄层螺旋CT能显示梗阻端的肿块、胆管壁规则或不规则增厚、胆总管结石。MRI与MRCP能显示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的各种异常改变。结论:螺旋CT、MRI与MRCP对低位胆道梗阻具有同样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MRCP能显示梗阻端的部位与形态。MRI与MRCP结合可提高定位定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张善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2):1448-144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1个病灶呈高密度,3个病灶未能显示。CT动态增强扫描,12个病灶周边不完整薄环状或厚环状增强,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延迟期6个病灶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相对低密度,3个病灶呈等密度,此期病变检出率为100%。8例病灶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6例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2例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肝内与其它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谢武桃 《重庆医学》2012,41(31):3318-33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临床疑似胆管梗阻患者行16层螺旋CT的资料(薄层增强扫描),其中经CT扫描确诊胆管梗阻患者44例行MRCP检查,并与之CT资料相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对胆管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率为93.4%,MRCP为86.3%。梗阻端形态及病变显示:结石在CT上表现为点结状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在MRI上表现为点结状低信号或混杂信号影。胆管癌CT、MRCP均示胆管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呈"截断征"。胰头癌CT及MRCP均表现为胰头部占位,胆管下端梗阻伴胰胆管扩张。胆管炎性狭窄CT及MRCP表现为胆管逐渐狭窄。转移性肿瘤致胆管扩张,CT及MRCP均表现为胆管受压。结论 1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对胆管梗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64排CT平扫加脑血管造影检查(64排CT+CTA)与1.5T超导磁共振平扫加MRA(MRI+MRA)对脑血管意外性病变(脑出血性病变、脑缺血性病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682例疑似脑血管意外性病变患者分别予以64排CT+CTA、MRI+MRA进行病情诊断。比较两种检查诊断方案的检出结果。结果 CTA对脑血管主干、分支的显示为100%,其中对大脑动脉5级分支的显示率为95.60%。64排CT+CTA检出860例脑梗塞、350例脑出血;MRI+MRA检出800例脑梗塞、120例脑出血。两种诊断方案的诊断结果相比,64排CT+CTA的检出结果显著优于MRI+MRA,对细小分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MRA;但是颅脑CT平扫与颅脑MRI平扫对脑出血性病变及脑缺血性病变有各自优势。结论 64排CT平扫加CT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作为诊断脑血管意外病变的重要诊断方案,能够迅速、准确地检出脑血管病变情况,比1.5T超导磁共振平扫加MRA的诊断更为准确,而颅脑MRI平扫较CT平扫对脑缺血性病变有其自独特优势,颅脑CT+CTA及颅脑MRI平扫+MRA结合应用对筛查病因筛查和制定治疗方案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及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24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17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边界不清,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伴中心低信号,动态CT及MRI检查病灶多表现为渐进性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局部肝包膜可有回缩,周围肝内胆管可有轻度扩张和结石;病理表现镜下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血管分布稀少,癌巢之间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CT早期强化17.6%(3/17),延迟强化82.3%(14/17),MRI检查14例T1WI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远端胆管迂曲扩张。MRI增强通常表现为早期轻度或中度不全边缘强化,晚期进行性同心性强化,在延迟期中心区通常为不完全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多期增强扫描及MR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肝内与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顺磁性氧化铁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菲立磁增强MRI在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经CT,MRI或其他方式检查确诊有肝脏占位性病变者进一步行菲立磁增强MRI检查,比较增强前后T2WI病灶及肝脏的信号强度及对比信噪比(CNR),根据增强前后病灶数量及形态进行定性诊断。结果:菲立磁增强T2WI肝脏信号强度较平扫明显下降,恶性病灶与肝脏的CNR较平扫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菲立磁增强T2WI可明显提高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及MRI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腮腺混合瘤进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检查,MRI检查行多序列并DWI成像。然后对病变征象进行分析诊断。结果 28例患者共检查出29个病灶。病灶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病灶直径小者约1.2cm,大者3.9cm,形态为圆形或卵圆形。27个患者为单侧发病,1个患者为两侧发病;右侧12个病灶,左侧17个病灶。12个患者行CT平扫并增强扫描,16个患者行MRI平扫并增强检查,其中4例患者既行CT检查又行MRI检查。结论 CT或MRI对腮腺混合瘤的检查,方法简便,快捷,且具有相对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临床定性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殖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方法。方法:应用CT扫描采用常规轴位扫描,以OM线为基线,层厚5mm,层距5mm,部分病例进行颅底扫描、冠状位扫描。MRI采用每位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应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像,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像行横轴位、矢位及冠状位检查;增强对比剂应用Gd-DTPA,剂量0.1mmol/kg,经肘静脉注射。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显示,病变位于鞍区的11例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混杂,边缘清晰,CT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呈均匀强化,其病灶范围较平扫时略增加,同时行MRI检查,24例病变位于基底节区、松果体区及鞍区的患者表现为不规则形病灶,T1、T2加权像呈均匀等信号。结论:CT和MRI联合应用可以有效诊断颅内生殖细胞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经B超或CT检查怀疑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行MRI平扫及MRCP检查。结果48例中36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其余12例与临床综合诊断相吻合。良性梗阻21例,其中胆总管结石18例,MRCP表现为梗阻端以上胆总管均匀扩张,肝内胆管均呈枯树枝状扩张。恶性梗阻27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胆总管癌7例,MRCP表现为梗阻端呈截断征,肝内胆管软藤样扩张;胰头癌8例,壶腹部癌6例,MRCP可见双管征。结论MRCP安全、简便、无创,结合MRI平扫对胆道梗阻}生疾病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的MRI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12月共28例肝门区恶性病变进行MR检查,MR检查包括平扫和MRCP,部分病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或/和其它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所证实。结果:28例肝门区恶性病变在平扫和MRCP中均可见肝门区肿块、肝内胆管扩张。动态增强扫描中肝细胞癌的强化特点基本为速升速降型;肝门部胆管癌多为缓升缓降型;而转移性肿瘤的增强特点介于二者之间。结论:MRI及MRCP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对肝门区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错构瘤超声及MRI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1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肝内胆管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及MRI影像学检查,通过分析患者的超声及MRI影像学资料,观察病理组织的分布特点。结果胆管错构瘤在超声扫描中主要特征为肝增大,肝内出现数量不一实质性低回声肿物,肿物边界清晰,轮廓规整,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肿物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胆管错构瘤在MRI检测主要特征为T1WI上病变信号低于肝实质,T2WI呈现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未发现明显强化,部分患者出现边缘及结节状强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测为肝内囊性病变与肝内胆管不相连,未见明显肝内胆管异常。结论虽然超声及MRI在胆管错构瘤中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够辅助该病的诊断与鉴别,但最终仍需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够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CT,MRI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通过对比分析来促进临床上病毒性脑炎的进一步科学性诊治,找到有效实际的疗法,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检查方法 :CT检查20例,MRI检查20例,同时经CT和MRI检查者6例。作CT和MRI增强检查者共12例。结果病毒性脑炎的CT,MRI诊断对比分析中CT表现以大小范围不等片状低密度为主,多分布于额、颞、顶皮质、皮质下区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常为多发。单侧发病范围较大时,有明显占位效应。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与同时做CT检查者比较,MRI显示病变更清楚。增强扫描病变以无明显强化为主。同时经CT和MRI检查者6例中CT未显示病灶,但MRI均发现病灶,增强扫描病例中显示病灶强化者2例。结论 MRI检查是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诊断依据,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CT、MRI影像表现与临床紧密结合,能为病毒性脑炎的正确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