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男性,65岁,2016年12月无明显诱因间断右鼻脓涕,伴涕中带血、右侧嗅觉下降,无鼻腔异味、上列牙痛、听力下降,后于当地医院行鼻窦CT及MRI检查提示右侧嗅裂肿物,破坏前颅底骨质。于当地医院行活检穿刺,病理提示:可见细胞核异型性,考虑嗅神经母细胞瘤。2017年2月患者于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查体见右鼻嗅裂可及不规则肿物,表面粗糙,触之易出血。行副鼻窦CT轴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月收治的1名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之后接受放化疗。结果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彻底切除肿瘤并给予放化疗可有效治疗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  相似文献   

3.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于2018年5月出现左侧鼻塞伴脓涕带血、左侧头痛、左眼溢泪,在外院行鼻窦CT示全组鼻窦炎伴鼻息肉形成,并行药物治疗(克拉霉素片等),症状稍缓解,停药后症状复发,遂来我院。专科检查示:左侧鼻腔内充满暗红色且不光滑新生物,表面溃烂,质地脆,容易出血。7月26日我院鼻窦CT平扫诊断为鼻窦炎并左侧上颌窦、筛窦及蝶窦息肉样变(见图1A~B);同日行电子鼻咽镜检查取新生物活检,病理科通知患者左侧鼻腔新生物病检结果不能确定,建议到上级医院病理科会诊,外院会诊示左侧鼻腔息肉伴坏死。耳鼻  相似文献   

5.
6.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比较少见,而发生于成人者则更为罕见.RMS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成率十分关键.RMS不具有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1].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能准确显示病变的位置及其侵犯的范围,对于鼻腔鼻窦RMS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本院收治1例成人鼻腔鼻窦RMS,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7岁,因进行性鼻塞4年,于2003年3月14日收入院。患者双侧进行性鼻塞,无疼痛,伴嗅觉减退。检查见右侧鼻腔有一淡红色肿物,表面光滑,质硬,鼻中隔极度左偏,与左侧中下鼻甲接触。鼻窦MRI示:双侧鼻腔占位性病变,侵及双侧筛窦、上颌窦及蝶窦,伴上颌骨及牙槽骨、筛骨、蝶骨鞍底骨质破坏,考虑为侵袭性生长恶性肿瘤,拟诊:鼻腔鼻窦肿物(右)。2003年3月2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腔鼻窦肿物切除术。在30°鼻内镜下见鼻中隔极度左偏,左侧鼻腔狭窄,右侧鼻腔被大量肿物堵塞,触之硬,肿瘤呈膨胀性分叶状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楚,分块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8.
鼻腔、鼻窦平滑肌肉瘤罕见,我科自1982年至1998年16年中仅收治1例鼻腔、鼻窦平滑肌肉瘤。现将其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9y。因右鼻腔流血涕,伴右眼流泪3个月,于1998年8月19日入院。患者3个月来,右侧鼻腔常流血涕,并伴有...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8岁。因渐进性双鼻堵3年,两眼突出伴视力减退2年余,于1989年1月13日入院。检查:两眼向前外明显移位,眼球活动好,双眼视力0.6。鼻梁两侧膨大,两内眦间距增宽。左鼻外侧壁粘膜明显内移,中隔明显右移,鼻腔内结构无法窥见。  相似文献   

10.
付晓燕  汪建  熊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0):1119-1120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较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且多见于头颈部,其次是泌尿生殖道、躯干和四肢等,而发生于鼻腔鼻窦的则十分罕见[1,2]。现将我科至2007年的7年中收治的26例鼻腔鼻窦RMS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 sarcoma)是一种来自中胚层的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肉瘤的15~20%,多发生于下肢肌肉,发生于鼻腔及鼻窦者极为罕见,现将我院79年遇到的二例作一简介。例一,许××,男,32岁,吴江人,住院号154852,主诉:右侧鼻塞伴血涕二个多月,并伴有嗅觉丧失,右额部疼痛于79年11月28日入院,体检发现,贫血貌、心肺正  相似文献   

12.
软骨肉瘤是起源于软骨的恶性肿瘤,原发于鼻腔或鼻窦者罕见。Kragh等引证过,从1907年至1957年50年期间Mayo医院仅收集到10例。其中80%起源于鼻腔结构(鼻甲或鼻中隔),20%发生在上颌骨。国内文献尚未见对本病单独报道。我院自1975年至1980年5年间遇到2例,其中1例肿瘤位于鼻中隔;另1例位于右上颌骨,现报道如下: 病例1,女,30岁,吉林籍,已婚,街道干部,住院号21761,于1979年5月3日入院。主诉两鼻腔渐进性阻塞7个月。7个月前  相似文献   

13.
李娜  黄兰  邓茜   《四川医学》2021,42(9):959-961
<正>1 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5 d"于2019年7月14日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患者9 d前出现扁桃体炎,经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5 d前出现右下肢麻木、乏力,经休息后症状无好转,且逐渐加重,出现左下肢麻木、乏力,伴右上肢乏力。入院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言语流利,计算力、记忆力及定向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 对光反射灵敏,眼动充分,眼震(-),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侧转头有力,  相似文献   

14.
1985~1996年,我科收治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例病人中,男5例,女2例;年龄11~43岁,平均26.3岁.病程30~180d.临床均表现为鼻塞、流脓涕或涕中带血、头痛,其中4例伴有复视、视力下降及眼球向前、外错位,6例鼻腔检查可见淡红色或苍白色肿物,表面尚光滑、质韧,有些肿物表面溃破,触之易出血,部分病人鼻腔外侧壁内移.  相似文献   

15.
病人,男,62岁。因鼻出血、嗅觉减退1年,鼻息肉术后18 d,于2005年10月15日入院。病人于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鼻腔出血,右侧为重,反复发作,最初每次出血量约10 mL,1月前增至100 mL,为鲜血,混有血凝块,伴鼻塞,嗅觉减退。无发热,无头痛、头晕及视物不清。鼻腔冠状位CT平扫:鼻中隔右偏,右侧鼻腔内为软组织密度影并向鼻咽突入,密度均匀,不能分辨上中下鼻甲,其周围骨质吸收变薄。双侧上颌窦、蝶窦黏膜肥厚,以右侧为著。右侧筛窦黏膜肥厚。双侧额窦窦腔清晰,黏膜未见明显增厚,窦壁未见骨质破坏。诊断为右侧鼻腔息肉并鼻中隔右偏,双侧上颌窦、蝶窦、…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4岁,农民,因渐进性鼻塞3年,反复鼻衄、发现腰背部肿物1年,于1987年5月9日入院。4年前在外地医院行左侧“鼻息肉”摘除术,术后很快复发。近1年来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消瘦。左颌下可触及1.0×1.0×0.5cm的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例鼻腔粒细胞肉瘤(GS),该瘤是由粒系未成熟细胞组成的,一般呈绿色的浸润性和破坏性瘤块.细胞染色技术证实该瘤主要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密切相关,也有研究发现于骨髓增殖性疾病(MPDs)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孤立性GS常表现为生长快和固定的结节性瘤块,可为单个、多个和播散性. 粒细胞肉瘤大多数预后很差,大部分患者(86%)短期内死亡(27天~34个月).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4岁,因右侧鼻腔进行性鼻堵塞,流清涕、头痛以及右鼻翼处隆起半年于2008年4月1日来本院就诊,其他无脓涕,无涕中带血,无面部"蚁行感",无发热、全身乏力、其它部位出血及进行性消瘦.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3岁,因右鼻腔进行性阻塞2月,加重伴左鼻腔阻塞1月,于1996年间月27日入院。2月前右鼻腔出现阻塞,流脓涕,间断涕中带血,1月前右鼻腔阻塞加重,出现左鼻腔阻塞,张口呼吸。家族史无类似疾病。查体:平静时呼吸稍困难,心肺正常,右侧鼻背部稍丰满,右侧固有鼻腔及鼻后孔波新生物充填,向下压迫软腭,新生物质中,触之易出血,淡红色,表面不光滑,中隔向左编曲,双侧鼻腔阻塞。鼻窦CT提示:右侧鼻腔前中后鼻道内及鼻咽腔有不规则的密度欠均的软组织充填,膨胀性生长,鼻中隔向左侧移位。入院第6天,于静脉复合麻醉下,行鼻窦…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5 6岁。半年前右鼻有堵塞感 ,外鼻红肿溃烂 ,继而形成一约 1.0cm× 1.0cm大的孔洞 ,与鼻腔相通 ,伴发热 ,体温多为 38℃~ 38.5℃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 ,抗生素无效 ,在他院 2次鼻腔活检 ,均报告为坏死性炎性组织 ,予以各种治疗无效 ,近月余外鼻病变扩大 ,病情加重 ,体质衰竭 ,来我院就诊 ,疑为恶性肉芽肿急症收住院。体检示T 38.3℃ ,P 88 min ,R 2 0 min ,BP 11 7kPa ,神志清 ,精神萎靡 ,消瘦 ,外鼻溃烂 ,鼻背右侧见一约 2 .5cm× 2 .5cm孔洞 ,与右鼻腔相通 ,右鼻腔有少许脓性分泌物 ,黏膜糜烂 ,中隔中段穿孔 ,外鼻干性…  相似文献   

20.
Rosai-Dorfman病(RDD),又称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自限性良性疾病,常累及淋巴结,结外病变较少见,由Rosai和Dorfman [1] 于1969年首次详尽报道.但发生在耳鼻咽喉头颈部且伴有眼部病变的RDD还较少见,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