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用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77例我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网上直报病例,对其药物使用费用组成,适应症、品种选择、时机、疗程、配伍禁忌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病例数77,溶栓组6例,非溶栓组71例;平均年龄57岁,平均住院天数17.63天,平均住院费用14198.5元,药品费用3852元,每床日药费218元;药品费用组成,神经保护剂36.96%,活血化瘀中成药占28.72%;品种、时机基本合理。结论神经保护剂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所占费用较高,造成整体成本效果提高,不利于单病种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精神病人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DZ)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07年2月一2008年2月全部住院患者,对使用BDZ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并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BDZ的使用率为90.98%,使用率最高的为氯硝西泮;其次依次为阿普唑仑,劳拉西泮,佐匹克隆等。其中阿普唑仑、氯硝西泮DUI大于1,劳拉西泮、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的DUI值均略小于1。持续用药时间超过患者住院天数50%的占97.96%,超过住院天数80%的占75.26%。结论:我院BDZ存在一定的滥用倾向,且使用时间较长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37种口服抗感染药物包装与装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药品包装和装量情况,为生产、使用和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方法对37种口服抗感染药物的包装情况依据剂型、装量、以及按DDD数为标准的可使用天数等项目进行分析。结果药品包装整体情况较好,而装量的随意性较大。结论对药品包装的说明书以及装量需要进行规范,同时建议不需要长期使用的药品最小销售单元装量以可使用3至7天为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近3年的中成药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检索该院2005-2007年的中成药使用情况,对购药金额、用药频度、每日药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六味地黄丸、感冒清热冲剂的应用较广,医院自制制剂具有开发前景.我院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我院门诊儿科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德宇 《中国药业》2008,17(2):54-54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门诊儿科药品的使用情况,促进儿童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门、急诊2006年3月至9月的13800张儿科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处方用药为67.81元,使用注射刺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53.1%,口服药以颗粒剂和糖浆荆为多(36.7%),所用药品中以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居首(61.7%),消化系统用药占36.2%,外用药占1%。使用中成药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46.3%。结论医院儿科用药基本合理,做到了中西药并重,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万日义  袁欣 《海峡药学》2003,15(2):80-81
目的 为医院门诊药品供应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收集数据,制表分别统计,用药品种、数量、金额,列出使用频率前20位药品,消耗金额前15位抗生素及常用的前20位抗生素的用药情况。结果 用药频率最高的是阿莫西林胶囊,占28.58%;金额最高的是骁悉胶囊,占24.18%。结论 门诊用药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中成药、免疫抑制剂的用药呈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2009年某院门诊处方使用中成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某院门诊西药房处方中使用中成药的情况,为临床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确定数量间隔法随机抽取某院2009年门诊处方,对处方使用中成药的品种个数、科别、患者年龄、诊断情况、中成药分类分布、合理性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成药比率占55.2%,其中内科处方占37%、儿科占有19%、外科与五官科各约占15%;非中医背景医生处方中成药约占97%;使用中成药以清热药为主,约占30%;不合理用药以合用两种中成药过程中重复中药为主;中成药处方无中医诊断的占大多数。结论: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合理使用中成药应辨证使用。通过医药人员的共同努力,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我院282种中成药日均价格进行统计分析,为医院从经济角度管理药品,为临床医师合理、经济地选择药品提供参考依据,使患者的利益最大化。方法:采用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数据信息,计算出282种中成药的日均价格,进行分层比较分析。结果:日均价格在5元以下的品种占44.24%,日均价格在5-10元的品种占37.05%,日均价格在10-20元的品种占12.59%,日均价格在20-30元的品种占3.24%,日均价格在40-50元、50-60元、60-70元范围的品种各1种,日均价格在150元以上的品种有1种。结论:中成药日均价格在10元以下的品种占81.29%,日均价格最高的中成药在150元以上。为肿瘤治疗药物,其次为骨伤科药物;日均价格最低的中成药只有0.43元,为妇科用药。中成药日均价格的高低与所治疗的疾病的种类直接相关,同时药物剂型也是影响日均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3年抗抑郁药物利用状况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探讨抗抑郁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以用药金额排序法对我院2002—2004年抗抑郁药物的来源、品种和金额等进行归类统计,并用限定日剂量法对药物使用进行评估。结果:2002—2004年我院口服抗抑郁药物用药金额增长了61.76%,DDDs增长了55.49%;用药品种变化不大。用药金额中进口药占较大比例;3年来SSRIs类抗抑郁药的应用占抗抑郁药总份额均超过50%,TCAs类用药金额的消耗3年均未超过5%,其他类的消耗金额占37%-44%。用药频度居前的药物为氟哌噻吨/二盐酸三氟噻吨、氟西汀(百忧解)、氯米帕明等。结论:应注意口服抗抑郁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大国产新药的开发和使用,注重药物使用的成本效果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院制剂室普通制剂的品种和供应情况,为自制制剂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归纳分析普通制剂的供应品种,并从HIS系统中提取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制剂发放记录,调研相关市售品种的价格,分类统计分析自制普通制剂的品种结构和使用现状。结果:2007年全年共配制供应普通制剂102个品规,金额111.3万元。用药金额前10位的制剂品种占总金额的64.4%。结论:医院制剂在我院的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自制制剂品种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师干预对中成药重复使用的效果,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12月使用中成药的患者299例为对照组,2019年1—6月使用中成药的患者301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方点评,干预组通过完善中成药重复用药点评细则、规范培训点评中药师、加大临床监测力度和中成药合理用药宣教等药学干预手段进行点评,对比干预前后中成药重复使用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我院中成药重复使用率由干预前46.15%(138/299)下降至13.95%(42/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本院中成药重复使用排名前10位的组合中,9组的重复使用率在药师干预后明显下降,仅参芪扶正注射液和复方黄芪益气口服液组合的重复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34%(4/299)上升至3.99%(12/301)。结论:药师干预有效降低我院中成药的重复使用率,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但仍存在重复用药情况,还需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我国医院中成药使用情况,分析2007-2009年度我国医院中成药采购数据,探讨我国中成药的发展趋势。方法对2007-2009年度我国医院中成药采购品种及剂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三年的采购数据,总结出近三年中成药的使用趋向。结果我国中成药的使用仍以传统剂型为主,注射剂型发展较快,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类型药物所占比例大。结论我国中成药应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开发新剂型,新适应证,以适应临床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测定添加在降糖中成药中的格列吡嗪、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盐酸吡格列酮、盐酸罗格列酮、那格列奈、瑞格列奈共9种化学降糖药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Thermo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醋酸盐缓冲溶液(10mmol·L-1醋酸铵和20mmol·L-1三乙胺,醋酸调pH至5.5)-乙腈(61:39),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进样20山。结果:9种化学降糖药完全分离,检出限为4~18ng;9种药物具有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日内、日问RSD分别为O.09%~1.42%和O.30%~1.88%;在中药中的加样回收率除个别药物低浓度外均大于80%,RSD为0.26%-5.91%。结论:该方法用于检测中成药中的化学降糖药快速、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14.
2004-2008年我院中药注射剂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中药注射剂药物利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该院2004-2008年中药注射剂的年消耗金额和用量,对年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4-2008年中药注射剂的消耗金额、用量及品种呈上升趋势,集中分布于抗肿瘤药、理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四类药,且2007、2008两年理血药增长尤为显著。结论中药注射剂占中成药的销售比例逐年增加,日均费用明显较高,经济效益高于社会效益,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促成中成药说明书规范化、完整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药房中成药说明书206份,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中成药非处方说明书规范细则》对各项内容进行调查分析,重点调查缺项和不完整项。结果:206份中成药说明书中,缺项和不完整项涉及注意事项、禁忌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孕妇用药、药理毒理,总体比例分别为13.59%、47.09%、42.23%、60.68%、70.87%、74.27%;其中口服制剂说明书缺项和不完整项情况最严重。中成药说明书对于特殊人群儿童(<18岁)、老年患者(>60岁)的用法用量多未作明确标注,而是使用“逐减”“适量”等模糊词语,暂不计入不完整项。结论:目前中成药说明书内容不够完整,甚至缺项,应进一步修订。  相似文献   

16.
姜玉华  曲延文  姚娟 《中国医药》2010,5(6):555-556
目的 评价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中医组以中药加水煎煮2次,共取250 ml,早晚各服100 ml,余下50 ml加温至38℃~40℃于晚间睡前嘱患者排空大便予以保留灌肠,每晚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西医组予抗生素静脉滴注,同时予2%普鲁卡因40 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蒙脱石散剂3 g,生理盐水10 ml保留灌肠,每晚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中西医结合组予以上中药早晚口服,同时给予西药(所用西药同西药组)保留灌肠,1次/d,10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10、20 d后疗效及治疗后20 d直肠镜检情况.结果 中医组有效率(直肠溃疡消失和缩小者所占比例)为95.0%,优于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组(分别为88.3%与67.5%).治疗后10、20 d中医组进食情况、睡眠状况、精神状况较其他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中药口服加灌肠能有效改善放射性直肠炎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无复发.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传统质量控制方法一般采用TLC鉴别、HPLC含量测定等方法进行。但这些方法一般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较为繁琐。近红外技术以其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处理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用到药品的质量控制上,特别是中成药质量控制。本文在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该技术在中成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郑笑为  钟家亮  冯媛媛  吕扬 《中国药事》2007,21(10):813-815,833
应用X射线衍射傅立叶指纹图谱法,建立中成药三黄片的X射线衍射分析,获得中成药三黄片的X射线衍射对照指纹图谱及衍射图形拓扑与特征标记峰值。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法可用于中成药三黄片的鉴定和识别。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IDA)的疗效,并探索治疗方法及铁剂用量。方法:将30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分3组,中药组98例用中药异功补血汤内服治疗,西药组87例口服琥珀酸亚铁,中西结合组115例除内服异功补血汤外,按铁耗减期(ID)铁剂预防量,加服琥珀酸亚铁,以四周为观察期。结果:中西结合组治愈率91%,中药组治愈率78%,西药组治愈率70%,中西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DA,贫血症状改善明显,铁吸收快,疗程短,无复发,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尿毒清结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01年2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我科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单纯口服尿毒清与口服尿毒清结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80例资料,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血肌肝(SCr)、血尿素氮(BUN)等指标变化进行总结,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口服尿毒清结肠透析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生化指标明显好转。结论口服尿毒清结合中药结肠透析对早中期CRF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可明显延缓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