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我院10年内收治的67例粒缺住院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外周血常规、骨髓象及病原学检查的结果。结果:67例中,以药物性的粒缺和感染性粒缺为主,分别为41例(61.2%)和16例(23.9%)。白细胞计数为(0.36-1.79)×10^9/L,骨髓增生程度从减低到明显活跃;病原学检查26例,其中血培养10例,阳性率20.0%;咽拭子培养16例,阳性率12.5%;粒缺治疗中除了抗感染、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加强环境保护及规范化护理外,57例患者使用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例使用利血生、强力升白片、鲨肝醇等治疗。治愈19例、好转45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结论:药物和感染可能是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的直接诱因,同时加强病原学检查有助于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公略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502-150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下降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白细胞下降的46例患者的抗结核药物及治疗措施效果。结果白细胞下降大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前期2周内,立生素升白细胞快,利血生等药物维持时间长,且较为经济。结论抗结核治疗中要严密观察,定期监测白细胞。  相似文献   

3.
茜草双酯原是从中药茜草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份,现已人工合成。本文试用茜草双酯片治疗IgA肾病,主要观察其对血尿的影响,初步认为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60例IgA肾病均为1985年7月~1986年12月本院住院病人,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11~54岁,平均28岁。病程1~62月,其中41例(68.3%)主要表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化疗病人辅以升血汤治疗,防止白细胞下降,取得一定疗效。一、病例选择:28例晚期肿瘤均有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其中肺癌16例、乳癌4例、恶性淋巴肉瘤8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14例为化疗加用升血汤组,乙组14例为单用化疗组。化疗方案同相同病例。治疗观察6周。二、升血汤的组成及用法:升血汤主要以黄芪、当归、鸡血藤、茯苓、生(熟)地等组成。患者在化疗期间若伴有恶心呕吐,司加半夏、竹茹或代赭石,食欲减退者加吵仁、焦三仙等,甲组自化疗开始即服用升血汤,每日一剂,服至化疗结束,不加用其他升白细胞的药物。乙组在化疗中白细胞若降至4000以下时,加用利血生、鲨肝醇等升白细胞的药物。三、结果:甲组白细胞治疗前为5650,治疗后为5645;乙组白细胞治疗前为6007,治疗  相似文献   

5.
2003-2005年,我们采用穴位封闭配合口服升白细胞药物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症7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的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从新  刘波  郭顺明  杨家宏  刘克万  徐宁 《肝脏》2007,12(4):289-290
苦参碱主要是从中药苦豆子的根苦参中提取出来的氧化苦参碱,具有调节免疫、升高白细胞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等作用.但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观察却发现其抗病毒能力比较弱,而更确切的是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1,2].我们应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发现其能消退黄疸,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属于细胞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它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的恶性增殖。95%以上的患者具有阳性的Ph染色体t(9;22)(q34;q11),所有患者都具有bcr/abl融合基因。典型的慢粒诊断并不困难,脾脏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大多>50×109/L,甚至高达(400~500)×109/L,白细胞分类中以成熟粒细胞为主,可见到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及少许原粒细胞,嗜碱粒及嗜酸粒细胞增多,有时伴有血小板增多。骨髓呈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粒系统增生为主,中性晚幼粒或中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嗜碱粒及嗜酸粒细胞比例增多,红系统减少,巨核系统增…  相似文献   

8.
在运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常引起骨髓抑制、血象降低,尤以白细胞下降最为明显。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31例,疗效良好,保证了化疗的正常进行。1一般资料31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子17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对岁;其中肺癌14例,胃癌7例,其它10例。化疗方案有EP、CAP、MF等。一般患者在化疗第二周开始出现白细胞下降,多数下降在2.0~3.0×1089/L之间,最低者可至l.5×109/L,服中药6~8剂后白细胞升至正常值,仅有两例严重者,服中药15剂后恢复正常。2方剂与用法熟…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减少症是精神科常用药物氯氮平的一种危险副作用。笔者自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5月采用中药升白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2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 3年间住院病人 15例和门诊病人 35例。所有病人均符合《CCMD -2 -R》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氯氮平用量在 2 5 0mg/d~ 40 0mg/d。应用氯氮平治疗前 ,5 0例病人查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 ,粒细胞分类比例在正常范围。 5 0例患者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 中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见表 1。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  相似文献   

10.
苦参素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芳  耿冬梅 《肝脏》2006,11(4):271-272
苦参素是从传统中药山豆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是一种含有苦参次碱15-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其中氧化苦参碱占98%,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心律失常、抗病毒及抗寄生虫等作用[1],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应用研究较少,我科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配合使用苦参素注射液,观察对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脂康是从中药红曲中提取的天然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现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本文观察使用血脂康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时,对血脂紊乱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20岁,1985年4月确诊慢粒,用常规剂量马利兰治疗后缓解.因阴茎持续勃起,局部剧痛3天于1988年12月16日入院。体检:痛苦表情,贫血面容,胸骨压痛,腹胀满,脾大达盆腔,质硬、触痛,阴茎勃起、局部充血肿胀,包茎、阴囊大片淤血,阴茎坚硬,明显触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3×10~9/L,中晚幼粒43%,血色素65g/L,血小板170×10~9/L,骨髓象和骨髓活检结果符合慢粒。  相似文献   

1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几种预后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16例生存期超过7年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发现长期存活与确诊时外周血原粒+早幼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及骨髓中原粒+早幼粒细胞比例有关,而与确诊时肝脾大小、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高低及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关系不大。长期存活与首次缓解期长短呈正相关。对16例发生过骨髓抑制的患者观察说明,骨髓抑制通常不能延长生存期,有可能促使急性变的发生。对9例CML伴骨髓纤维化的分析表明,骨髓纤维化是CML进入加速期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4.
954466第四届全国血细胞学学术会议纪要/钱林生//中华血液学杂志一1995,16(3)一161~162 954467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血液病的临床应用/翟明…刀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一1995,共(1)一61~63 治疗组18例(淋巴瘤、白血病、骨髓转移癌、重型再障、MDS、药物等所致粒细胞缺乏)。骨髓移植者予预处理后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bGM一CSF)300万u/d加Zooml生理盐水中静滴,连用7~10天;其他病人于化疗结束后白细胞<1.0xlo,/L时给药,300万拌g/g皮下肌注连用7~10天,白细胞2次>4.0 xlo,/L时停药。结果患者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最快用药…  相似文献   

15.
药源性血液病约占全部血液病的10%,其中以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发病率最高。一、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分为两类,一类是可逆性骨髓抑制,一类为特异性反应。可逆性骨髓抑制是指因药物抑制骨髓内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铁螯合酶活性降低,血红蛋白不能合成,导致骨髓内幼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障碍。此类药物包括烷化剂和抗代谢药等。国内报道用马利兰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银屑病,诱发了8例再障。马利兰用量为每  相似文献   

16.
刘希民  屠振华 《山东医药》1995,35(11):34-34
我们检测了138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和25例健康成人的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水平,部分患者同时测定骨髓GR水平,以探讨GR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收集淋巴瘤30例、急淋35例、急粒30例、多发性骨髓瘤18例、慢粒25例以及健康对照25例。晨8时抽取静脉血,淋巴瘤、急淋、急粒患者同时抽取骨髓,用肝素抗凝,分离白细胞,用Hank's液调成3~7×10~6/ml的白细胞悬液,采用放射  相似文献   

17.
榄香烯治疗白血病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榄香烯是从姜科植物莪术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抗癌成分,是非细胞毒性药物,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周期的S期、G2期及M期,阻止S期细胞进入G2期及M期,降低肿瘤细胞的分裂能力,抑制其增殖,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国内已有报道榄香烯治疗妇癌、脑癌、肺癌、实体瘤等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多次应用该药均对骨髓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Graves病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36例Graves病合并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6例Graves病患者中,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前即发生粒细胞减少或缺乏49例,使用ATD治疗后粒细胞减少或缺乏87例,其中以口服甲巯咪唑片者为高(66例),且多发生在ATD强化初治阶段[(15.7±9.4)天],与ATD剂量有关;对严重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者除口服常规升白细胞药物外,需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甚至加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等治疗。结论在ATD治疗前和治疗中,尤其强化初治阶段应密切监测白细胞的变化,一旦发现粒细胞减少,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升白细胞综合治疗措施,以减少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化疗是胃肠道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但是骨髓抑制尤其是白细胞的减少严重影响着化疗的进行。笔者从 2 0 0 0年 1月始进行了升白颗粒防治胃肠道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有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胃肠道肿瘤患者 ,初治或既往化  相似文献   

20.
超小剂量阿糖胞苷骨髓腔内注射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312000)傅美珍例1:男34岁。因头晕、乏力2个月入院,查血象:白细胞8.7×109/L,早幼粒细胞0.32;骨髓: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9.9∶1,原始粒细胞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