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态心电图对窦性心率正常范围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窦性心率正常范围,对356例年龄18~85(50.0±17.0)岁的健康人(男性187例,女性169例),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13:00~17:00安静状态下其中3h的平均窦性心率.结果心率为74.5±11.1次/min,95%可信区间为53.1~96.2次/min,男性(75.2±11.0次/min)与女性(74.0±11.0次min)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年龄与心率之间无相关性(男性r=-0.11,女性r=-0.14,P均>0.05).认为将窦性心率正常范围定为55~95次/min有助于提高诊断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及心动过缓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健康成年人窦性心率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健康成年人性心率的正常范围。方法 用动态心电图测定504例健康成年人的窦性心率。结果 全组窦性心率为(71.2±11.0)次/min,男性心率为(72.1±10.4)次/min,女性为(72.5±10.1)次/min。男女无显差异。年龄与心率无相关性。结论 中国健康成年人的窦性心率较外国人低,建议中国健康成年人窦性心率的正常范围采用52-92次/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健康中年人窦性心率的昼夜变化和期前收缩的检出率,并做男女之间比较。方法 分析256例(男112,女144)40-59岁健康人动态心电图(HM)资料。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昼夜平均心率、最低心率和最快心率男性分别为72.62、48.25和125.07次/min;女性为70.90、48.69与128.14次/min。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期前收缩检出率:男性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分别为15.18%和16.97%;女性为9.72%与18.05%,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成对房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男性分别为27.68%与11.6%,比女性2.78%和2.08%显著增高(P<0.001);室性期前收缩每小时100次以上者女性(8.33%)比男性(1.79%)明显增多。结论 本文结果显示,健康中年男女DCG记录中窦性心率的昼夜变化和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总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然而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的频度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检测糖尿病(DM)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探讨其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6月住院DM患者48(男28,女20)例;年龄44~67(56±9)岁.病程(6±7)年,体质量指数(25±3)kg/m2.均符合WH01998年DM诊断标准,经检查排除并发冠心病、心肌病等任何心血管器质性疾病.试验前1周内未服用抗胆碱药,B受体阻滞剂等可能影响自主神经活动的药物.正常对照组50(男26,女24)例;年龄40~65(54±11)岁.体质量指数(23±4)kg/m2.  相似文献   

5.
100例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率变异性(HRV)是窦性心动周期变异程度及规律的反映,是分析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是判断多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一个相对独立、与心源性猝死相关性较好的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00例(A组)受检者为1999  相似文献   

6.
200例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将我院 1999~ 2 0 0 1年检测的 2 0 0例 2 4h动态心电图 (DCG)进行心率变异性 (HRV)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2 0 0例 2 4hDCG记录检查使用加拿大产WISMAGO 5 0版本软件分析系统。采用 3通道、快速闪光卡记录回放。分析方法以单位时间内窦性心律不齐的频度和程度来分析HRV。选用统计指标如下 :SDNN 2 4h所有窦性心搏间期 (R -R)的标准差。SDANN 2 4h中每 5minR -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rMSSD 2 4h中相邻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SDNNidex心率变异指数 ,指心搏总数与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并室性期前收缩(PVS)者100例,有PVS而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电解质紊乱等健康者100例作对照,分别检测HRT的初始(TO)和窦性心率的斜率(佟)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标准差(SDNN),进行分析。结果AMI患者TO与TS均较对照组减弱,以鸭降低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O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TO、TS与HRV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MI患者俗减低,HRT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估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独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及其多因素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86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心率变异(SDNN)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参数,并进行TO、TS与年龄、LVEF、LVEDD、SDN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P〈0.01);AMI组中,TO、TS与年龄、LVEF、LVEDD、SDNN相关。结论AMI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以成为评价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认识心率变异,探讨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方法 对58例心电图诊断正常者与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检测出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再采用时域法、频域法进行心率变异分析,了解自主神经系统对窦房结的支配有无改变.结果 心电图诊断正常组与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组相比较,窦性心动过速组24h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增高,心率变异的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所占百分比(PNN50)、三角指数(HRVI)等时域指标有所降低,频域指标低频域值(LF)增高,高频域值(HF)降低.结论 心率变异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功能相对降低,可减弱对窦房结的支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集体)24h动态心脏节律及窦性心率谱的特征。方法对刚进入临床课程学习的医学大学生一个大班及部分在读的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24h单导联心电图调查。采用杭州百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导心电记录仪记录,记录仪贴附于胸骨柄上端,记录后输入计算机,通过散点图及逆向技术、直方图、事件等程序逐波核实,达到精细分析。结果共96例(大学生84例,研究生12例)完成18.5~24h的监测记录,入选分析,男44例,女52例。记录全程均为窦性心律者18例(18.8%);发生异位心律者78例(81.3%),其中房性早搏者46例,室性早搏者8例,两者兼有者24例;发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0例(9例为Ⅰ型、1例兼有Ⅱ型)(10.4%)。房性早搏发生在1~21次者69例,1例发生764次;室性早搏发生在1~13次者28例,37次者1例,71次和601次、3688次者各1例。整体平均心率为(75.3±7.0)次/分;最快为(151.7±12.5)次/分、最慢为(47.7±5.3)次/分。男性平均心率慢于女性,且变化范围大于女性。窦性心率的Lorenz-NN散点图各异,但具有相似性,大体分为二大类:①匀称光滑形;②头大尾小形。减速区散点最大变异性(纵坐标值减横坐标值)大于快速区散点的。男性心率变异大于女性。结论观察的大学生群体异位心律的发生率高(81.3%),但属偶发者和频发(发生次数>0.1%)者少(3.1%),大多数为罕发性(发生次数<0.1%);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10.4%);平均心率为75次/分,最慢心率为48次/分,最快心率为152次/分。窦性心率的Lorenz-NN散点图各异,但具相似性,减速区散点最大偏移程度大于加速区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健康青年人正常窦性心率范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目前我国健康青年人的正常窦性心率范围。方法对580例在校健康大学生的体检心电图窦性心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窦性心率在60~95bpm之间的占76.72%(445/580),在55-59bpm之间的占16.38%(95/580)。在96~100bpm之间的占5.17%(30/580),三者共占98.27%(570/580);而男性在55~95bpm之间的占98.37%(301/306),女性在55-100bpm之间的占96.35%(264/274)。结论目前我国健康青年人的正常窦性心率范围确定为55~100bpm(男性在55~95bpm,女性在55-100bp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术前窦性心动过缓者是否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以免增加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方法选择肿瘤患者术前常规心电图中窦性心动过缓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为A组(常规心电图示心率50次/min~59次/min者)和B组(常规心电图示心率<50次/min者),对两组的DCG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病例中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室上速及房颤、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异常心电活动的检出率明显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心电图示轻度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59次/min)的原因多为生理性,系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常规心电图示中度及以上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SSS的检出率增高。对有窦性停搏患者术前最好安装临时起搏器,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防止术中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多数患者能主观感受到 ,也有少数无感觉 ,临床上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就诊者很多。但由于心律失常多由阵发性或偶尔发生 ,绝大多数常规心电图不易记录到 ,或者记录到但不能明确某一时间段的发生频率及心肌供血情况 ,而2 4h动态心电图跟踪检查则能够做出全面分析。我院对 1 998年 9月~ 2 0 0 1年 3月间收治的心律失常 2 2 5例门诊病人进行了 2 4hDCG检查。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男 1 2 8人 ,女 97人 ,年龄1 2~ 81 (平均 45 7)岁。均无明确心脏病史、无近期 (6个月内 )外伤史及脑血管病史 ,无急性腹部疾患及贫血、…  相似文献   

14.
本资料为我院妇科从2002年~2003年中,对正常孕妇的变异度(HRV)以及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进行了观察,旨在探讨植物神经功能及对窦性心动过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点。方法对冠心病9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61例(A组),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B组)]及健康对照者30例(c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以及TO及鸭异常的发生率。结果A组TO高、TS低,与B组及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TO及鸭异常发生率(34.43%、39.34%)较B组(13.33%、13.33%)和c组(10.00%、13.33%)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的TO及鸭异常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ACS者HRT现象明显减弱,且HRT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40例老年人心率变异线性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率变异性 (HRV)已受到了广泛重视 ,现将 40例老年人的动态心电图(DCG)健康查体中线性检测资料 ,报告于后。1 资料与方法2 0 0 0的 8月~ 2 0 0 1年 10月检测 40例 ,男 2 8例、女 12例 ,年龄 5 0~ 77( 63±2 1)岁。均为本院门诊的离退休干部及健康疗养的体检者 ,有冠心病史 15例、糖尿病 8例 ,高血压 9例、心律失常 5例、其他 3例。详细询问病史、常规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病情稳定并无严重病症 ,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好转标准作诊断。选用美国惠普公司的DCG 6 0Gold软件 ,自动分析系统 3通道、正交导联X、Y、Z的电极…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91年-1993年12月对550例受检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本就其结果作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8.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选择DCM患者3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20例,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计算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M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18%±6.25%vs-6.22%±3.68%,P<0.001);DCM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6.06±6.13 ms/RR间期vs 13.08±5.54ms/RR间期,P<0.01)。TO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重新审视正常男性青年人的窦性心率范围.方法 采用深圳邦健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ECG-1200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对1916名健康青年体检中的心率进行研究.结果 心率在96~100次/in之间者占3.08%,60~95次/min之间者占79.65%,55 ~ 59次/min之间者为4.28%,< 55次/min者占...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病变与窦性心率震荡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范围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相关性。方法选冠状动脉造影(CAG)及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资料完整者403例,按CAG结果分为3组:①A组:造影完全正常者;②B组: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50%;③C组: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通过DCG分析HRT的指标:TO、TS、TT等。结果①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TO、TT均上升,以C组上升最显著;而TS则逐渐下降,C组下降最明显;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TO、TT呈上升趋势;而TS呈下降趋势;③侧支循环形成者TO显著低于无侧支循环形成者,TS则显著高于无侧支循环形成者。结论冠心病者HRT显著异常,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范围广、无有效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