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对WHO推荐的少菌型麻风联合化疗(MDT)方案的疗效进行了研究,并与常规DDS单疗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研究对象为54例具单个皮损的新发少菌型病人。初诊时进行临床分类、皮肤涂片查菌、病理检查和麻风菌素试验,然后随机分为两组。MDT组为28例患者(TT21例,BT 7例),给予WHO推荐的少菌型MDT方案,疗期6个月。在治疗期间每月随访一次,治疗结束后每隔半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多菌型麻风(MB)经2年固定疗期联合化疗(MDT)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MB病例条件为:①皮肤查菌阳性的瘤型(LL)和界线类偏瘤型(BI)病例;②未经治疗过者;③曾用DDS单疗不足24周者;④对所用抗麻风药物无禁忌证者。疗期为WHO推荐的MB麻风MDT方案治疗2年。复发标准为细菌指数比以前增加1+以上,伴或不伴有临床体征。在监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29例新发的少菌型麻风患者(TT95例BT19例和I15例)给予氨苯砜100mg/d和利福平600mg每月1次监服治疗,并进行1年随访.在治疗6个月后,对临床持续活动的患者继续上述方案治疗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在129例患者中未发现药物性副作用,亦未发生麻风反应,有108例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1982年6月起对印度大孟买的少菌型(PB)麻风进行了联合化疗(MDT)。其所用的 MDT 方案与 WHO 推荐的标准方案不同点如下;仅涂片阴性者才作为 PB,而皮损在5块以上者按多菌型(MB)方案处理;纯神经炎(P)病例按 PB 处理;PB 病例的 MDT 不限于6个月,而是连续正规治疗到临床不活动。至1987年6月,已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 WHO 推荐的少菌型麻风联合化疗方案(PBR)治疗了323例少菌型麻风病人并且随访了7.5年。PBR 的疗期为6个月,如果在6个月后红斑和浸润持续存在,临床疗效不明显,则治疗延长6个月。结果:完成6个月治疗的214例病人中,有131(61.2%)例在治疗6个月后皮损完全消退,71例(33.2%)皮损部分消退,9例(4.2%)未见皮损变化.3例(1.4%)麻风菌素试验阴性的病人经  相似文献   

6.
芒康等五县共有少菌型麻风278例,检查 275(98.92%),其中治愈235例(84.5%),接近治愈16例(5.81%),显著进步及进步者11例(3.99%),无变化6例(2.18%),恶化3例(1.09%),死亡4例;有畸残者137例(49.8%),其  相似文献   

7.
氨苯砜(D.D.S)用于治疗麻风已有50多年,国内使用联合化疗(MDT)治疗麻风也有近20年的历史,为了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多菌型麻风(MB)后皮肤检查麻风杆菌的变化情况,我们对部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组51例少菌型麻风患者中I9、TT26、BT16,其中经DDS单疗未愈者43例、初治7例、复发再治者1例。用国产RFP和DDS二联者47例,用RFP+B663+DDS三联者4例。RFP 600mg/月监服,B663 300mg/月监服、50mg/日自服,DDS100mg/日自服。全部为规则用药,疗程6~24个月,停药后监测3年。结果:临床治愈50例,显著进步1例。疗中未发  相似文献   

9.
10.
在麻风化疗中,以利福平(RFP)每月1次口服来清除病人体内麻风菌的疗效尚有疑问。对少菌型病人用 MDT 治疗6个月和依靠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清除麻风持久菌的概念缺乏说服力。本研究在于评价不同 MDT 方案治疗少菌型病人的疗效,为今后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研究对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月~1989年1月间,作者研究了印度 Baroda地区联合化疗(MDT)后少菌型(PB)麻风的复发情况.至1989年1月,该地区总共有10995例PB病人解除控制.每例复发病人均由临床、细菌学诊断,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结果,在10995例解除治疗病人中,有21例复发,平均复发率为0.19%.这些复发病例临床上与逆向反应的鉴  相似文献   

12.
1987年开始按WHO方案对42例PB病人用二联化疗,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12~76岁,30~50岁者21例;Ⅰ 4,TT 11,BT 27例;病期2年的34例,3年以上的8例。治疗6个月  相似文献   

13.
著者分析1988~1990年间在新德里用WHO的MDT治疗的查菌阴性的PB。在治疗中出现神经炎者加用皮质激素。每半年观察一次。133例麻风中有PB508例(37.2%),其中TT 198例,BT 212例,I 52例,原发性神经炎46例。47例(9%)有畸残。508例中280(55%)规则治疗6个月,对这些病人进行了随访分析。治疗满6个月时168(60%)例临床上  相似文献   

14.
137例少菌型麻风联合化疗监测7年结果报告寸守明,万坤筠,陈英杰,王光龙(昆明市皮防所,650101)我市在已开展多菌型麻风(MB)联合化疗同时,于1986年开始对市属县区逐年发现新的少菌型麻风(PB)137例患者实施联合化疗远期临床疗效研究。通过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408例皮肤查菌阴性的少菌型麻风在完成6个月联合化疗(MDT)并监测了3年的临床结果进行了评价。其3年未的临床情况分为①不活动,②明显进步,③活动但在消退,④静止,⑤活动,⑥复发。结果:61例(95%)患者在整个随访期都处于不活动状态。344例患者(199例明显进步,145例活动但在消退)中,276例(80%)在监测期达到不活动,3年监测期总的不活动率为82%。2例不活动的病例发生了新皮损,1例为单个损害的结核样型麻风,另1例患者出现界限清楚而高起的小的卫星状损害,经6个月冲击剂量利福平治疗后完全痊愈。1例在2年的临床不活动后,于胸部和左前臂后侧发生了两块小的界限清楚的结核样损害。另1例在2.5年的临床不活动后,于右腿部出现了小块的扁平损害。这两种情况均未给予治疗而发生消退。上述两例患者于临床不活动2年后出现新的结核样损害,尽管可看作为复发病例,但不能排除再  相似文献   

16.
408例查菌阴性的少菌型病人,完成6个月联合化疗后随访3年。随访结束时进行临床评价,结果:1.原64例不活动病人中的61例(95%),随访期仍不活动;2.344(199例显著进步 145例消退中)中的276例在随访中变为不活动;3.3年随访期全部不活动率为82%;4.2例不活动病人出现新皮损,虽被视为复发,但不能排除再感染。5例在随访期皮损变得更活动;5.虽经3年随访,仍有24例(17%)显示活动征象,他们当中大多数为界线类病人;6.有1~3块皮损的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44岁。左下肢、腹股沟红斑、麻木3年余。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股外侧出现一指甲大红斑伴麻木,后皮损逐渐扩大至左下肢及腹股沟阴囊。期间,患者至多家医院拟"皮炎、股癣"治疗,效果不佳。1个月前曾就诊于南京某医院被怀疑为麻风,但未能确诊。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及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家族有麻风史。皮肤科检查:腹股沟、阴囊及左下肢见大片地图状红斑,边缘清楚,表面干燥脱屑,浅感觉丧失(图1)。左腓总神经粗大明显、质硬。实验室检查:皮损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检查为阴性。皮  相似文献   

18.
52例多菌型麻风细菌指数在2.0以上,其中男42例,女10例;LL40例,BB10例,BL2例;发病年龄平均32.99岁,确诊时的年龄平均37.88岁,现年龄46.52岁,平均病期139个月;有11例为新病人,41例曾服DDS 12~240个月,有34例又服RFP 6~36月;于1985年6月1日至1988年5月31日用联合化疗,按麻风病联合化疗手册中的规定执行。治疗20天出现皮损红染6例,30天13例,60天13例,90天20例,暴露部位尤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8岁。1986年诊断为TT型麻风行二联化疗(利福平600mg/月,首月1200mg分2次服;DDS100mg/日),服药后3个月皮损开始消退,完成疗程后皮损全部消失。1987年10月停药监测。停药后4个月四肢出现麻木、闭汗;原有皮损再现,双上肢及胸部出现新发皮损,披麻风反应治疗无效。于1988年3月检查,诊断为BB型麻风,查菌阳性,BI1.8,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BL型麻风。用三联化疗后病情好转。完成联合化疗后半年内复发的病例尚未见报导。本例复发原因可能是第一次诊  相似文献   

20.
该区联合化疗方案于1981年6月11日开始,经3年强化执行阶段,于1987年6月10日完成。少菌型病例联合化疗方案复发的研究是从1985年1月至1989年1月进行的,在联合化疗规定的标准处方下选择病例,进行临床评价和皮肤涂片查菌。直至1989年1月,总计10995例少菌型麻风病例解除防治,其中21例复发。全部复发病例的诊断都经过临床、细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证实。少菌型病例给DDS100mg/日×6个月;RFP600mg/月监服×6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