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药保健杂志》2005,(12A):61-61
我患胆囊炎好几年了,前段时间做B超检查时发现肝内有1cm左右的钙化斑。我没有肝病史。现在右上腹经常胀痛,不知道是胆囊炎的问题还是肝的问题。请问钙化斑对身体有害吗?它是怎么形成的?要不要治疗?右上腹胀痛与钙化斑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2.
我今年76岁,最近做的B超反映:肝区回声较密,肝内数个囊性暗区,胆囊偏小,胆囊壁粗糙,囊内见数个强回声团,右肾见囊性暗区,双肾见数个强回声光点。右倾时腰部隐隐痛。请问,我肝胆肾的问题应如何治疗?四川肖读者肖读者:根据B超报告,您同时存在肝囊肿、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和双肾结石。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因自觉恶心1周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右上腹轻压痛,无黄疸、无反跳痛及移动性浊音,遂行肝、胆、胰、脾超常规检查。超声所见:胆囊外形饱满,壁毛糙增厚,胆汁透声欠佳,胆囊底部探及一形态不规则稍低回声团突向胆囊腔,大小22mm×18mm,其基底较宽,与胆囊壁相连,  相似文献   

4.
曾畅 《中国当代医药》2012,(24):101-102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肝内强回声病变的声像图特点、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09~2011年参加健康体检的9717名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常规腹部超声结果,对1823例肝内强回声病变超声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3例肝内强回声灶多位于肝右叶,以肝内钙化性病变最常见。其中,肝内钙化灶1050例,孤立,散在分布,无胆管扩张,后方可伴声影;肝内管壁局限性钙化588例,呈"等号样"强回声,无胆管扩张,后方声影模糊或不明显,两者形态、位置稳定;肝内胆管结石131例,好发于左叶,多发常见,与门脉伴行,远端胆管扩张,大多伴声影,形态、位置相对稳定;肝内胆管积气51例,胆管扩张常见,后方伴慧星尾征,形态位置易改变。结论超声对肝内强回声灶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可提高健康体检超声检查的质量,又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及思想压力。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9岁。缘于34年前患者因上腹部疼痛伴发热在外院行手术治疗(自诉术中发现胆结石、胆瘘,未切胆囊,行胃空肠吻合术,具体不详)。出院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遂子15年前就诊于另外一家医院,予手术治疗(称仅取结石,仍未切胆囊,具体不详)。但出院后症状仍反复发作,每年发作至少34次,均需抗生素治疗。12d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发热及寒战。最高体温40.6℃。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压痛。B超检查示:肝门区胆总管明显扩张,其中可见类圆形略高密度影,边界清,肝内胆管明显扩张,以肝左叶内较明显,部分胆管内可见少量气体影及高密度结石影,胆囊明显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而提示:①胆总管结石并胆管扩张及感染;②胆囊炎;③肝内胆管结石。核磁胆管造影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胆管炎。钡餐提示原曾行胃切除(或切断)毕罗Ⅱ式吻合术。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体温正常后12d行手术。  相似文献   

6.
我孙女8岁。2006年诊断胆道结石。当时,医生认为直径3毫米的结石引起腹痛的可能性不大,就开了2天的药,但服后仍痛。同年10月15日再做肝胆B超检查,发现结石增大,16日又做CT检查,“拟为钙化灶”。请问,我孙女患的是胆结石吗?孩子能做手术吗?胆囊切除对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对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钙化灶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二者在病灶数目,分布特征及肝内胆管的影响等方法有明显的不同;而在病灶边界、病灶形态及声影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结论超声在二者的鉴别诊断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慢性血吸虫病的腹部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及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16例从粪便检查找到虫卵确诊的病例全部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合并肝内占位者,行双期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结果肝内不同形态的钙化达502例,以地图样钙化最多,达350例;肝内汇管区低密度灶及中心血管影216例;肝硬化410例;门脉系钙化88例;肝实质囊状低密度影30例;肝癌106例;结肠壁增厚89例;结肠钙化149例;结肠癌49例;脾脏增大438例;脾脏钙化64例;脾脏恶性肿瘤3例。结论慢性血吸虫病主要损伤肝及结肠等腹部脏器,脾脏次之;肝内典型地图样钙化有定性意义,肝内汇管区低密度灶及中心血管影也较具特征性;CT腹部扫描是诊断慢性血吸虫病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总结近年来我院确诊的肝内胆管结石123例 ,肝内钙化灶79例 ,肝内胆管积气58例 ,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进行分析总结。1资料与方法肝内胆管结石123例 ,合并肝外胆管结石73例 ,手术85例 ,年龄27~79岁 ,男62例 ,女61例 ,肝内钙化灶79例 ,经本院彩超随访2年以上 ,无任何症状及变化。肝内胆管积气58例 ,均有胆道手术史。所用仪器为美国百胜AU3彩超 ,探头频率3 5MHz,病人空腹12小时以上 ,先常规扫查肝胆 ,发现病灶后进行纵横斜切面扫查 ,并摄X线片存档。2结果2 1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胆系感染病史 ,间歇期仅有肝区胀痛及…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800例乙型肝炎(乙肝)病人进行B超观察,发现部分病人除肝脏本身有变化外,胆囊也有异常变化。主要是胆囊壁毛糙、壁厚,呈双层或三层影,胆囊内胆汁瘀泥样瘀积等。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4岁。1989年5月因腹痛加重入院。体征:上腹饱满,右上腹压痛明显,莫非氏征(+)。当天B超检查提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肝脏正常。1989年12月12日B超复查,肝右前叶顶部显示8.7×7.0cm无回声液性暗区,边不整。胆囊内显示多个细小光点伴弱声影,胆囊内膜毛糙。B超诊断肝囊肿、慢性胆囊炎及肢胆囊结石。手术所见:胆囊右壁底部穿孔,胆囊底部粘膜广泛坏死,腔内充满浓苔及坏死物,混有十多枚小结石。本例  相似文献   

12.
刘怡文  程宝亮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8-2619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穿刺活检或临床证实的肝结核的CT资料.结果:(1)肝浆膜型1例,为肝包膜增厚及包膜下多发低密度病灶.(2)肝实质型5例,其中又分为粟粒型1例、结节型3例、混合型1例.粟粒型表现为肝弥漫肿大、密度减低并伴有多发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节型表现为肝内局灶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部分有周边性强化混合型1例,混合型同时具有肝浆膜型和结节型的表现.(3)结核性胆管炎1例,仅表现胆管内积气、胆管扩张,可散见胆管壁走行的钙化.结论:粟粒型肝结核,早期结核性胆管炎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除非有结核病史或活检证实,CT诊断价值有限.结节型肝结核和晚期结核性胆管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肝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较密切 ,约 6 0 %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 ,现结合我院近 2年 3例胆囊癌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例 1,患者女性 ,6 1岁。反复右上腹痛 2 3年。术前 B超检查示中度脂肪肝 ,胆总管远端结石伴扩张 ,胆囊积液伴胆泥沉积 ,壁稍厚、毛糙。术中所见 :胆囊壁厚、毛糙 ,内触及泥沙样结石 ,与周围组织少许粘连 ,未扪及明显肿块 ,胆总管增宽约 2 cm,内触及两枚结石。术后病理检查报告 :胆囊体部乳头状腺癌 ( 期 ) ,癌组织浸润至胆囊壁肌层 ,胆囊颈部未见癌组织浸润。1.2 例 2 ,患者女性 ,5 7岁。反复右上腹痛 9年。…  相似文献   

14.
腹茧症1例     
吴德利  王正力  徐发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F0003-F0003
患者.男.54岁。因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脏器被一层灰白色致密膜包裹,厚约0.1-0.2cm,呈蚕丝状。与壁层腹膜广泛粘连,下达切口下缘仍继续,上达肝脏。大网膜短小,肠管无聚集成团和扩张。自肝下缘处钝锐分离膜状包裹,见胆囊、胆囊三角、肝十二指肠韧带被蚕丝状膜包裹覆盖.温氏孔封闭。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距肝十二指肠韧带约2cm处分离该膜,充分暴露胆囊三角,顺逆切除胆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性对我院13例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早期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超声图像有以下特点:胆囊明显肿大,宽径比长径增大更显著,胆囊张力极度增高,胆囊壁毛糙,增厚,可分为两种类型。胆囊与肝组织之间可见条索状液性暗带,胆囊内有稠厚的胆汁或脓液,多数病例伴有胆囊及胆总管结石,其中胆总管结石占大多数。结果表现B超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几种特殊胆囊的切除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9)周宏滔胆囊切除术绝不能采用某一种定型方法,而应根据胆囊的病理变化灵活掌握,下面就几种特殊胆囊的病变的手术方法作一讨论。一、萎缩性胆囊炎:选用胆囊大部切除术,先从底部切开胆囊,吸净内容,取尽结石,然后将胆囊前壁纵形剖开直到壶腹部、胆囊管口在腔内用荷包式8字缝扎闭合、距胆囊床约0.5cm处剪去多余胆囊壁,残留的胆囊粘膜用刮匙搔爬后,用碘酊及酒精烧灼2~3次破坏之,如有出血,可电灼或缝扎止血,最后用中丝线将胆囊的切缘连续缝闭,缝针尽量贴近肝缘以减少死腔,胆囊床安管引流。二、MiriZZi综合征:有两型,Ⅰ型和Ⅱ型。手术时绝不能直接作胆囊或Calat三角分离,应找到结石,并于其下方切开胆总管,由胆总管向上插入一金属探杆入右肝管作引导,如为Ⅰ型,在胆管内找到胆囊管的开口,以确定胆囊管的确切位置及其与肝管的关系,避开肝管,用中丝线环状缝扎胆囊管,然后逆行切除胆囊,如胆囊已萎缩则可按上法作胆囊大部切除。如为Ⅱ型,则于胆囊壶腹前壁切口取除结石,在胆囊内找到瘘口,并见到插入肝管的探杆,然后小心分离胆囊颈及胆囊管,逆行切除胆囊,如胆囊已萎缩仍可作胆囊大部切除,肝管小瘘口可直接缝合  相似文献   

17.
<正>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钙化灶在超声检查中常见,但超声显示中两者均表现强回声,斑点样,有声影,易混淆,诊断比较混乱,给患者带来思想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临床治疗方式也不同,因而非常有必要进行鉴别,为此笔者对所在医院2004-08~2006-06专科门诊进行治疗的200例肝内强回声病变的声像图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由于 B 型超声的普及应用,超声医生报告为胆囊壁毛糙或增厚,其中有三种可能:①胆囊炎或胆囊原发疾病。②肝脏疾病所致肝原性胆囊改变。③由于餐后检查或个别超声医生经验所限,把正常胆囊误报,而给临床医生一种错误的引导,有些临床医生不进行全面分析,而按胆囊炎误治,大量混乱用抗生素及消炎利胆药,使原发疾病迁延,现将我们所见85例胆囊壁改变而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0岁。术前诊断:原发性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胆囊充血、水肿、壁增厚,胆总管增粗,直径1.5cm,胆总管和左肝内可触及形状、大小不一的结石。常规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探查,左、右肝管开口均狭窄,直径约0.3cm,胆管壁增厚。胆总管远端通畅,无结石嵌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正常肝脏、慢性肝炎(中度及重度)和早期肝硬化三者声像图的间变过程,评价超声诊断在慢性肝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0受试者自愿参加,观察指标包括肝静脉走行情况,肝脏实质回声分布均匀程度,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平均流速,胆囊壁厚度。结果随着慢性肝损害的发展,门静脉主干内径逐渐增宽,门静脉主干流速逐渐减低,胆囊壁增厚毛糙。结论超声诊断慢性肝损害的指标可靠,可以为临床医师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提供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