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工作,对于提倡优生、降低遗传病发生率极为重要。我国产前诊断工作始于1977年。去年,我们进行了经培养的正常羊水细胞中三种鞘脂降解所需酶(β-半乳糖苷醇,β-氨基己糖苷酶及芳基硫酸酯酶A)的活性测定,为产前诊断鞘脂代谢疾病中较常见的G_(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黑矇性  相似文献   

2.
溶酶体贮积症是一组遗传性疾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溶酶体的有关酸性水解酶缺陷,以致其天然底物在溶酶体中贮积而造成的。绝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是防止患儿出生的唯一有效措施。我们利用羊水细胞测酶活性在国内首次进行产前诊断成功两例。 材料与方法 用已建立的酶活性测定法,对先证者作出确诊。两例先证者,一例为黑矇性痴呆(Tay-Sachs氏病,简称TSD),一例为粘脂贮积症Ⅲ型(Mucolipidosis Ⅲ,简称ML Ⅲ),他们的母亲再次妊娠时,  相似文献   

3.
吴曼丹 《医学综述》2013,19(9):1578-1580
α-L-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分类名为α-L-岩藻糖苷岩藻糖水解酶(EC3.2.1.51),参与含α-L-岩藻糖的糖脂、糖蛋白、糖苷等糖复合物的水解。AFU广泛分布于人体细胞及体液中,其中以肝肾组织含量较高。AFU在血清或组织中活性的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是肝细胞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的诊断、疗效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糖原贮积病Ⅱ型(庞贝病)是由于α-葡糖苷酶酸(麦芽糖酶酸)缺乏引起的溶酶体贮积病。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临床和遗传上具有异质性。本文描述了1例30岁的女性迟发性庞贝病患者,本病具有类似老年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基因分析显示该患者α-葡糖苷酶酸基因有两个新突变(A la237V al和Gly293Arg)。具有异常表型患者的α-葡糖苷酶酸基因突变@Anneser J.M.H.$Department of Neurology, University of Munich, Klinikum Grosshadern, D- 81366 Munich, Germany Dr. @Pongratz D.E. @Podskarbi T. @张玉龙…  相似文献   

5.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源于溶酶体中酸性β-半乳糖苷酶缺陷,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我国尚未见报道。兹将一例少年型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报道如下: 男性患儿,3岁7月,河北昌黎县人,汉族。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250g,出生时父母年龄分别为49,39岁,非近亲婚配。因智力、运动能力逐渐衰退两年就诊。患儿一岁半前智力及运动正常,以后逐渐衰退,间有癫痫发作。两岁以后对声音过敏,三岁以后瘫痪,不能说话。曾在天津疑诊为粘多糖病。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溶酶体贮积病的临床症状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空泡检查,探讨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空泡检查溶酶体贮积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溶酶体贮积病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使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空泡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儿均存在淋巴细胞异常空泡,全部诊断为溶酶体贮积病.其中12例有曲线体,为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4例症状较轻,未发生抽搐症状,其余8例较为严重,出现抽搐.另12例中,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4例,糖原累积症Ⅱ型4例,尼曼-匹克病C型4例.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空泡检查方法比较简单,尤其是对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的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硫酸艾杜糖-2-硫酸酯酶酶活性,对粘多糖贮积症Ⅱ型疾病进行诊断及产前诊断.方法 设置荧光检测仪激发波长355μm,发射波长460μm,检测处理后的血浆或细胞上清液.结果 共测17标本,门诊患者10例,其中1例为女性,硫酸艾杜糖-2-硫酸酯酶酶活性均异常;胎儿产前诊断7例,根据酶活性结果判定5例正常,2例患病.结论 荧光酶学方法检测粘多糖贮积症Ⅱ型疾病操作快速、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8.
α—L—岩藻糖苷酶(α-L-Fuoosidase,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其测定在早期主要用于遗传性AFU缺乏症的诊断及其与其他遗传性粘多糖贬积病的鉴别。1980年Deugnier等发现原发性肝癌(HCC)患血清AFU活性升高,提出AFU可作为HO2的肿瘤标志物。尔后被众多学研究证实。随着对AFU研究的不断深入,AFU及其与AFP等多项指标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串联质谱法检测6种溶酶体贮积症(LSD)相关酶活性切值的计算方法。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对26?689名新生儿及7例临床确诊患儿进行6种LSD(糖原贮积症Ⅱ型、法布里病、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克拉伯病、尼曼-皮克病A/B和戈谢病)相关酶活性检测,将每批次酸性β葡糖脑苷脂酶、酸性鞘磷脂酶、β半乳糖脑苷脂、α-L-艾杜糖苷酸酶、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中位数的20%以及α半乳糖苷酶活性中位数的30%作为切值。对酶活性结果小于切值70%的标本进行基因诊断。结果:7例临床确诊患儿的酶活性均低于相应切值,提示本研究建立的切值计算方法有效。26?689名新生儿筛查LSD可疑阳性142例(0.53%),其中β半乳糖脑苷脂缺乏25例、α-L-艾杜糖苷酸酶缺乏1例、α半乳糖苷酶缺乏19例、酸性α葡糖苷酶缺乏97例。确诊LSD患儿8例,其中糖原贮积症Ⅱ型3例、克拉伯病3例、法布里病2例,阳性预测值约为5.6%。6种LSD酶活性切值在3—8月份时均呈下降趋势,在9—12月份时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月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串联质谱法筛查LSD相关酶活性切值计算方法有效,其中温度、湿度等因素可影响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Fabry病是由于溶酶体水解酶α-半乳糖苷酶A基因缺陷导致的X连锁隐性脂质贮积病,患者体内酰基鞘鞍醇三己糖进行性贮积,导致周围神经性疼痛,心、脑、肾、眼等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可于青壮年死亡。但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Fabry病早期诊断困难。本文报道1例男性患儿,4岁起出现双脚脚趾间断性刀割样疼痛,近2年加重伴双手手指胀痛,11岁时来院就医。患儿病程7年,曾接受多种止痛药物治疗无效,尚未出现心、脑、肾、皮肤、眼等脏器合并症,常规生化、免疫、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脑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困难。外周血白细胞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显著降低[1.0 nmol/(h.mg protein),正常对照值24.5~86.1 nmol(h.mg protein)],符合Fabry病诊断。基因分析显示,患儿α-半乳糖苷酶A基因IVS6+2 T>C剪切突变,其母亲及妹妹未携带相同突变,证实IVS6+2 T>C为新发突变。我国Fabry病发生情况不详,患者多起病隐匿,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出现发作性肢体疼痛及多脏器严重损害,引起尿毒症、心肌病、卒中,残障率及死亡率很高,早期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α-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是诊断Fabry病的关键,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确诊并指导家系的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1.
GM_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是一种神经鞘脂代谢疾病,源于β-半乳糖苷酶缺陷,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尚末见报道。兹报告一例,患儿,男,3岁7月,河北昌黎县人,汉族。因两年来智力及运动能力逐渐衰退来诊。患儿一岁半以前智力正常,已会走路,会叫人。一岁半以后不爱说话,流涎,有惊厥。二岁以后对声音过敏。三岁后瘫痪在床,不会说话。曾在天津就诊,才疑诊为粘多糖病。  相似文献   

12.
雷梅芳  张玉琴 《医学综述》2016,(4):756-759,766
Fabry病(法布里病)是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其发病机制为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GLA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患者血浆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部分或全部消失,从而引起神经酰胺三己糖苷为主的鞘糖脂类物质不能分解而聚集各种细胞内,造成各脏器功能受损。其中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小纤维神经病及脑血管疾病等,对于不明原因的神经疼痛和早发脑卒中患者应考虑Fabry病的可能,以期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3.
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是一种溶酶体酶,它能专一性地将岩藻糖从复合糖上水解下来。AFU先天性缺乏或功能障碍会引起岩藻糖苷累积症(Fucosidosis)。因此,测定血清或白细胞内AFU活性有助于这类疾病的诊断。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某些疾病可使血清AFU活性  相似文献   

14.
遗传性鞘脂贮积症是鞘脂降解所需酸性水解酶的基因突变造成酶缺陷所致。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智力及运动功能减退,还可伴肝脾肿大及骨骼改变。国内有黑朦性痴呆(Tay-Sachs病,TSD)、Gaucher氏病、Niemann-Pick氏病的个别报道,但皆未经酶活性测定证实。我们作了正常血  相似文献   

15.
据《N Eng1 J Med》2001年345卷第1期报道 法布里(Fabry'S)病为溶酶体α-半乳糖苷酶A缺乏症,由于N-脂酰鞘氨醇三己糖苷(globotriaosylceramide)及相关的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s)进行性积聚而引起,受累病人有肾脏、心脏和脑微血管病变。美国纽约  相似文献   

16.
岩藻糖苷病是一种罕见的由α-L-岩藻糖苷酶缺乏导致的溶酶体储存病。临床上有神经、骨骼和皮肤的表现,主要包括体表播散性血管角皮瘤。电镜观察显示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多种细胞类型呈现特征性的低密度胞质空泡化。本文报道1例岩藻糖苷病伴血管角皮瘤患者,其正常和病变皮肤经光镜和电镜检查。并对此病突出的临床病理特征作一综述。岩藻糖苷病伴血管角皮瘤:1例新病例的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及其文献综述@Kanitakis J.$Department of Dermat ology (Pav. R), Ed. Herriot Hospital, 69437 Lyon cx 03, France @Allombert C. @Doebelin …  相似文献   

17.
Fabry病为X连锁溶酶体储积异常,是由于α-半乳糖苷酶缺乏导致N-脂酰鞘氨醇三己糖苷大部分堆积在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循环受累所致的脑血管症状,是引起Fabry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报道1匈牙利家族因α-半乳糖苷酶A基因(G LA)新突变引起的Fabry病及该病不同的表现症状。该家族的2例男性患者因血栓致死,诊断为长基底动脉变异。另1女性患者存在椎-基底动脉循环障碍,尸检发现基底动脉重度扩张但无血栓形成。其他3例家庭成员患有基底卒中,M R I显示基底动脉增宽、变长。遗传分析显示α-半乳糖苷酶蛋白氨基酸序列L1…  相似文献   

18.
厉波 《医学综述》1996,2(8):437-437
虽然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目前仍是临床上常用的肝癌诊断筛检指标,但随着其阳性率和特异性的下降趋势,寻找新的生化指标已成为迫切需要。本文就目前在肝癌诊断上的研究和进展进行综合阐述,以飨同道。1 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α-L岩藻糖苷酶(EC3、2、1、51)是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哺乳类细胞内,与体内的糖蛋白、糖脂和多糖等含岩藻糖的糖结合物的分解代谢有关。据报道[1]以125nmol·s-1/L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的界限值,AFU敏感性为80.9%,特异性88.27%.。PHC患者AFU活…  相似文献   

19.
Anderson-Fabry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nderson-Fabry病(Anderson-Fabry Disease,AFD)又称为Fabry病,是X连锁隐性遗传的溶酶体病,患者因缺乏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致使糖鞘脂成分如神经酰胺三己糖苷(CTH)或globotriaosylce-ramide(Gb3)、二乳糖苷神经酰胺等堆积于体内各器官,引起临床表现。典型表现见于半合子男性,杂合子女性可表现正常或异常。近年来国外对AFD的  相似文献   

20.
<正> α—L—岩藻糖苷酶属溶酶体酸性水解酶类,存在于人体肝、脑、肺、肾、胰、纤维细胞和白细胞等溶酶体内,岩藻糖甘酶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含岩藻糖糖基的糖蛋白、糖脂等生物活性大分子的分解代谢。1980年以来先后报道原发性肝癌患者,α—L—岩糖苷酶(AFu)显著升高具有临床诊断价值。提出AFu可做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新标记物。为了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