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运用白细胞粘附分子LFA-1单抗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单抗预防烧伤休克,探讨微静脉白细胞粘附和嵌塞于毛细血管的作用机理.方法30只体重为190-220g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LFA-1单抗组、ICAM单抗组及LFA-1和ICAM-1联合组.麻醉大鼠,一侧颈动脉和颈静脉分别插管,盐水组和单抗组按0.2mL/100g体重在烫伤前15min分别从肌肉注入盐水和单抗.用80℃热水烫伤大鼠腰部以下躯体30s,复制烧伤休克模型,按Gray法制备大鼠脊斜肌活体微循环观察标本,用装备有Leitz长距离镜头的显微电视放大装置观察微循环的变化,电视测微仪测量细静脉的口径和血管长度、白细胞粘着数选择60μm长度的微静脉进行定量,用红细胞跟踪相关仪测量血流速度,依公式流量=流速/1.6×3.14×口径2/4,计算出血液流量,观察存活时间.结果烧伤后1h盐水组大鼠微静脉粘着的白细胞开始增多,烧伤后3h更加明显达(14.4±2.5)个(/60μm,下同);LFA-1组粘附的白细胞数较盐水组少,烧伤后3h为(4.3±1.0)个;而ICAM组粘附的白细胞数更少,烧伤后3h为(1.2±1.5)个;LFA-1和ICAM联合组则接近正常水平为(0.8±0.6)个,4组动物烧伤后各时间点白细胞粘着数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烧伤后1h各组大鼠V3的流速有不同程度的减慢,盐水组下降得最快联合抗体组下降得最慢,烧伤后各组动物的血管口径变化不大,故血流量的变化与血液流速基本一致.烧伤后1h各组动物血压都有所下降,烧伤后3h下降更为明显,而盐水组下降的幅度最大,盐水组、LFA-1组、ICAM-1组和联合单抗组动物的存活时间分别为(7.6±1.6)h、(11.9±3.0)h、(17.1±7.3)h和(17.3±6.8)h,单抗组动物存活时间明显比盐水组长,联合单抗组存活时间最长,且有一例存活超过24h.讨论烧伤休克早期,白细胞大量附壁滚动,进一步粘着于微静脉和嵌塞于毛细血管,这不仅带来微循环的紊乱,还可能释放出TNF、自由基,溶酶体酶、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起组织细胞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因此解除白细胞的粘着和嵌塞对防治烧伤休克有着重要的意义.微循环的研究表明,烧伤休克在血压下降之前血流的切应力尚无明显变化,但此时已有明显的白细胞附壁粘着,提示有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力的增加,但休克时LFA-1的表达量并不一定增加而可能通过构型的改变使粘附功能增强.本实验应用LFA-1和ICAM-1单抗预防烧伤休克时微循环障碍,结果表明LFA-1和ICAM-1单抗都能减少微静脉白细胞的粘着嵌塞,后者好于前者而两者联合使用得到更满意的结果.单抗还能提高血流速度和增加血流量,减缓动物血压的下降趋势,对保护烧伤休克的组织器官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但仍不能存活24h.结论使用粘附蛋白单抗能阻断微静脉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减少白细胞嵌塞于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达到改善烧伤休克微循环和保护组织细胞的作用,从而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
几种寡糖对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影响及抗休克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几种合成的寡糖对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可能的抗休克作用,筛选有效的抗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药物.方法(1)在载玻片上培养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分离重症烧伤休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用液流室和显微录像观察在不同切应力条件下寡糖对重症烧伤休克白细胞粘附率的影响.(2)复制重症烧伤休克大鼠模型,一侧颈总动脉插管给予寡糖,观察动物血压变化及存活时间.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TRT-2、TRO-2两种四糖寡糖可显著降低重症烧伤休克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P<0.05),使重症烧伤休克大鼠血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其它四种二糖和两种四糖无显著作用(P<0.05).讨论与结论目前,寻找与粘附分子配体功能相近或更强的物质的工作越来越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粘附分子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移植、肿瘤转移等;二是对与粘附有关的病理过程尚缺乏明确而有效的防治方法;三是粘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机理逐渐得到阐明;四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粘附分子糖配体日趋成熟和可行.尽管如此,还没有一个疗效肯定的抗粘附药物问世,实验工作仍在进行之中.我们用自选设计合成的四个二糖和四个四糖进行了抗重症烧伤休克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实验和抗休克实验,发现四个二糖无明显抗粘附作用,而四个四糖中TRT-2和TRO-2有明显的抗粘附作用,同CD62L单抗相近甚至更好.值得注意的是,有抗粘附作用的寡糖可以显著延长重症烧伤休克大鼠的存活时间,没有抗粘附作用的寡糖则无此效应,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TRT-2或TRO-2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对重症烧伤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虽然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动物存活时间统计差异不明显,但单次给药是使血压在较低水平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而多次给药是使血压在较高水平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结果合适结构的寡糖可以使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降低,且四糖比二糖的效果要好,有抗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寡糖具有抗休克作用,早期持续给药疗效较好,可延长重症烧伤休克大鼠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烧伤休克时 beta-2整合素与白细胞 -内皮细胞粘附间的关系。方法 :将 16只 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烧伤休克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及单细胞表面 beta-2整合素CD11a( LFA-1)和 CD11b( Mac-1)的表达量变化 ,同时比较观察二组动物肠系膜微循环中微静脉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数量变化。结果 :二组自身对照 (烫伤前与烫伤后 3 h或开腹前与开腹后 3 h)及相互对比结果显示 ,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表面 CD11a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在烧伤组 ,单核细胞 CD11b有显著降低( P<0 .0 5 ) ,而中性粒细胞 CD11b有显著升高 ( P<0 .0 5 )。微循环观察结果显示 ,休克组动物烫伤后随时程延长附壁滚动及紧密粘附的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烧伤休克状态下 ,白细胞表面 CD11a数量无显著变化 ,而 CD11b数量则有所改变。白细胞 -内皮细胞粘附力的增强可能有 beta-2整合素功能活性上调参与。  相似文献   

4.
重症烧伤休克大鼠白细胞表面L-选择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手术组,手术烧伤休克组,单纯烧伤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表面L-选择素的表达量变化,同时比较观察两手术组动物微循环中和同静脉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数量变化,探讨L-选择素与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对照组相比,其它三组动物术前,烧伤前L-选择素在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均无明显差异,但术后3h,烧  相似文献   

5.
严重烧伤后白细胞在微静脉上的粘附是伤后微循环紊乱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微循环血流的通畅,而且也消化了大量具有重要免疫活性的白细胞。本实验用SD雄性大鼠复制成20%三度烧伤模型,将肠系膜分别置于生理盐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伤后微静脉内白细胞粘附  相似文献   

6.
虎杖甙对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虎杖甙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机理。方法在细胞液流室中,观察虎杖甙(PD)对血液中性粒细胞与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的影响。结果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切应力增大,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率逐渐下降,但IL-8处理组和失血性休克组的白细胞,其与内皮的粘附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这两组的白细胞如果事先与PD温育30min后,再与内皮细胞作用,则白细胞与内皮的粘附率明显下降到接近正常对照水平。如果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先粘附并以一定切应力灌流后再加入PD溶液孵育,也发现PD能显著降低白细胞与内皮的粘附率。结论PD能通过直接降低白细胞对血管内皮的粘附性而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观察了烧伤休克大鼠血浆TNF含量的变化以及TNF单抗对白细胞粘附及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烧伤后血浆TNF含量增加的同时,细静脉内WBC附壁数明显增多,而流速、流量、壁切变率及毛细血管开放数明显低于烧伤前水平。  相似文献   

8.
TNF单抗对烧伤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第一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州510515)吴坤莹,黄巧冰,赵克森本研究观察了TNF(肿瘤坏死因子)单抗治疗前后,烧伤休克大鼠不同时间血浆TNF含量的变化,并同时活体观察脊斜肌细静脉中白细胞(WBC)附壁数,细静...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超高速摄录相和荧光显微系统装置,检测了活体大鼠肠系膜微循环中同一微血管内的白细胞流态和血流速度的变化,观察了山莨菪碱对内毒素作用下的微静脉内皮细胞与细胞粘附反应增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急、慢性缺氧对大鼠微循环白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急、慢性缺氧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白细胞流变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活性显微镜结合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研究白细胞的流变学行为。结果:急性缺氧白细胞粘附显著增加,白细胞-内皮细胞接触时间(TLECT)延长,而慢性缺氧白细胞粘附显著减少,沿壁滚动减少,TLECT显著缩短。结果:1.急性缺氧引起肠系膜微循环白细胞流变性显著性改变,严重影响微循环的正常灌流,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机制。2.与急性相比,慢性缺氧大微循环白细胞的流变行为有明显不同,这对促进动物习服适应可能有重要作用。3.急、慢性缺氧下白细胞流变性的显著性差异可能与白细胞功能的改变及局部微环境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频谱水对大鼠血浆白介素1、6和白细胞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频谱水对大鼠白介素 1、6(IL 1、IL 6)和白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 :静脉内注入内毒素造成炎症刺激模型 ,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浆IL 1、IL 6的含量 ,用活体方法观察白细胞粘附、游出行为。结果 :实验组大鼠饮用频谱水 30、60天后 ,血浆IL 1、IL 6的含量比对照组高 ,白细胞粘附、游出的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对照组大鼠白细胞粘附、游出的数量较实验组明显增多 ,而血浆中IL 1、IL 6的含量比实验组低。结论 :频谱水能够提高血浆IL 1、IL 6的含量 ,显著减轻白细胞粘附及游出。  相似文献   

13.
探讨机体微循环在阿片类物质依赖、戒断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及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复方的作用。方法:采用高倍显微电视放大技术。结果:吗啡依赖大鼠A_3和V_3中RBC聚集成长链状,呈粒流或缓粒流,V_3壁有大量WBC粘附、嵌塞;戒断7日后大鼠的各项指标与吗啡依赖组比较P<0. 05;中药复方能显著加快戒断大鼠A_3和V_3血流速度,与正常组比较P>0. 05,但V_3壁粘附、嵌塞的WBC数量与正常组比较的P<0.01。结论:阿片类物质确能引起机体微循环的改变,且在戒断后一段时间仍不能恢复;中药复方可改善紊乱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对烧伤休克大鼠微循环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氧化氮对烧伤休克大鼠微循环的作用石胜军*吴坤莹*一氧化氮(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信息分子,已知其与多种生理和病理状态的调节有密切关系[1]。在烧伤休克研究中,已证实大鼠烫伤后尿中NO的稳定终产物NO-2/NO-3的量明显升高[2];但NO在烧...  相似文献   

15.
频谱水对大鼠血浆白介素1、6的白细胞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频谱水对大鼠白介素 1、6(IL 1、IL 6)和白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 :静脉内注入内毒素造成炎症刺激模型 ,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浆IL 1、IL 6的含量 ,用活体方法观察白细胞粘附、游出行为。结果 :实验组大鼠饮用频谱水 30、60天后 ,血浆IL 1、IL 6的含量比对照组高 ,白细胞粘附、游出的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对照组大鼠白细胞粘附、游出的数量较实验组明显增多 ,而血浆中IL 1、IL 6的含量比实验组低。结论 :频谱水能够提高血浆IL 1、IL 6的含量 ,显著减轻白细胞粘附及游出。  相似文献   

16.
多器官衰竭早期血小板粘附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失血再灌流加内毒素造成多器官衰竭(MOF)的方法,在300~1500倍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粘附和内皮损伤的改变,探讨血小板粘附和血管内皮损伤对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MOF早期细静脉内皮上除有较多血小板贴壁或粘附在变形性差的白细胞上,细动脉内皮增厚,内皮表面出现较多血小板粘附,管腔内壁粗糙,可见到血流中的血小板迅速地粘附在损伤的内皮上,堆积、溶合形成壁栓。管腔内还有纤维蛋白形成丝网状粘附在血管腔的中间。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缠络在一起,形成棉絮状的团块在血管内流动。MOF的早期细静脉内皮水肿、管壁增厚并有空泡形成,大的空泡占满整个管腔,造成血流受阻。这些改变都是造成MOF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烟碱对大鼠脑微循环中白细胞运动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围堤式颅窗直视大鼠大脑软脑膜微循环 ,若丹明 6G标记循环血白细胞 ,微循环仪观察软脑膜微血管 (直径 2 5~ 40 μm ,长度 10 0μm)内白细胞的运动状态。结果 :烟碱能浓度依赖性的运动大鼠脑微血管内白细胞在内皮表面的滚动和粘附 ,预先皮下注射烟碱受体拮抗剂美加明可使滚动和粘附的白细胞分别降至 14 .2± 1.1个和 1.3± 0 .7个 (对照组为 10 .2± 1.2个 )。抗E 选择素单抗能明显阻断烟碱依赖所至的白细胞滚动 ,使滚动白细胞数目从 14 .2± 1.7个减为 2 .8± 0 .8个 ,而抗αvβ3整合素抗体能使粘附的白细胞数目从 10 .6± 1.0个降至 3 .8± 1.3个。结论 :烟碱可改变大鼠脑膜微循环中白细胞的运动状态 ,使白细胞在血管内皮表面滚动或粘附于其表面 ;烟碱的作用与激活脑烟碱受体有关 ;E 选择素介导烟碱引起的白细胞滚动 ,而αvβ3整合素则与烟碱引起的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的粘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熊胆冻干粉针剂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熊胆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 (MABp)和存活时间的影响及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系失血休克大鼠随机分 2组 :实验组 (BBI组 )静脉滴注 18mg/kg熊胆注射液 36ml/kg ;对照组 (NS组 )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放血前、放血 6 0min、给药抢救 30min、 6 0min时MABp和各微循环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存活时间。结果 :(1)休克时各组MABp显著降低 ,BBI组给药后血压回升作用显著 ,与NS组比较给药抢救 30min、 6 0min时分别为P <0 .0 5、P <0 .0 1;存活时间BBI组明显延长 ,与NS组比较P <0 .0 1)。 (2 )在休克时二组肠系膜微血管血液速度均显著变慢 ,从放血前的线流变为粒流、泥流 ,红细胞聚集甚至停流。微血管口径均显著变细 ;微血管活动数均显著减少 ,而给药后微血管血流速度加快 ,微血管流态改善 ,变为粒线流及线粒流 ;微血管口径舒张 ;微血管活动数增加 ,BBI组与NS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8mg/kg熊胆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有明显的回升血压作用并延长存活时间 ;有舒张肠系膜微血管 ,改善微循环 ,减轻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