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26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PSE,用明胶海绵作栓塞剂。术前、后定期复查血常规,测定脾脏长径、厚度及门脉主干及脾静脉内径,观察并发症。结果栓塞面积<30%者8例;30%~60%者66例;60%~80%者42例;>80%者10例。除8例栓塞面积<30%者外,术后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均逐步上升,术后1周患者WBC(×109·L-1)、PLT(×109·L-1)、HGB(×g·L-1)分别为7.58±4.52、76.35±28.47、98.36±15.72(P<0.01,vs术前白细胞2.57±0.62、血小板36.63±8.42,P>0.05vs术前血红蛋白96.58±13.46)。术后1月患者的WBC、PLT及HGB分别为4.48±0.86,91.49±38.20及124.46±30.84(P<0.01,vs术前的WBC、PLT及HGB)。术后3~6月超声测定118例脾脏长径、厚度(cm)分别为14.32±3.26,5.68±1.12(P<0.05,vs术前的17.42±2.65,7.54±2.14)。栓塞面积<30%者无并发症,栓塞面积30%~60%者4例(4/66)发生并发症;栓塞面积60%~80%者27例(27/42)发生并发症;栓塞面积大于>80%者均出现并发症(10/10)。并发症包括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左下肺炎、脾脓肿、脾囊肿、门脉血栓、膈下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脾脏栓塞的面积密切相关(P<0.01)。结论PSE能有效缓解肝硬化患者的脾功能亢进症,掌握合适的栓塞面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加强抗炎及对症处理可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3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有关脾亢患者应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们自1996年1月~1998年10月,应用此项技术治疗的30例脾亢患者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文30例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0~58(平均40)岁。均系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并脾亢患者,经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成功的病例,其中术前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者20例,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10例。诊断符合国内诊断标准。另设对照组25例,为我院1994年6月~1996年10月切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预防和治疗部分脾栓塞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32例脾功能亢进行部分脾栓塞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17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1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术后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17 d和12 d,体温达38C以上者分别占88.24%和73.33%,剧烈疼痛时间分别为5 d和3 d,腹水发生或加重者分别为5例和2例,出现胸腔积液者分别为3例和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可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脾栓塞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对脾脏功能和脾切除后引起的全身免疫功能降低有了新的认识,从而采用了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我院自1981年3月~1983年4月对6例脾破裂者施行了脾修补术。其中1例因术后再出血行二次手术切除脾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联合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 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1年6月至2004年10月,对15例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且脾功能亢进患 者先行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待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降为轻度后1-2周,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 术。结果 每例平均套扎治疗2.2次,套扎后11例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4例静脉曲张由重度降 为轻度。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1周复查,血小板由 术前的(38-67)×10 6/L升至(89-310)×10 6/L,平均随访17.6个月,无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对 于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者,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微创的优点,安 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自我院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行单纯脾切除、脾切除加分流术及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共123例,其中术后血栓形成者29例,未有血栓形成者94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嗜酒史、是否有肝炎病毒感染史、既往有无腹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肝功能Child分级、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栓组29例病人中21例(72.4%)既往有腹水史,非血栓组94例病人中52例(55.3%)既往有腹水史,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栓组门静脉、脾静脉宽度显著增大,血栓组门静脉宽度>1.3 cm者22例(75.8%),对照组为23例(24.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栓组脾静脉宽度>0.9 cm者18例(62.1%),对照组为41例(43.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影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小板计数升高、腹水、D-二聚体升高、门静脉宽度增宽以及脾静脉宽度增宽,术后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以及早期的抗凝药物使用可以防止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66~1980年手术处理外伤性脾破裂46例,现就其诊断、处理及脾修补术等问题进行讨论。损伤原因和部位:46例中撞击伤18例,坠落伤14例,挤压伤7例,砸伤5例,爆炸伤和刀刺伤各1例。暴力直接作用于左季肋部者24例,左上腹部者8例,左下胸部及在腰部者各5例,左半身者4例。闭合性损伤45例,开放性损伤1例。脾破裂类型和部位:真性破裂43例,被膜下破裂3例。脾破裂部位:多发性挫裂伤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用部分脾栓塞术替代外科切脾术治疗1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以达到纠正脾亢,降低门脉压,改善肝功能,又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 16例肝硬化均经肝组织活检证实,PSE前有脾肿大(B超示脾面积110.5±32cm~2),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均提示脾功能亢进.经皮股动脉穿刺,将自制双螺旋导管超选择插入脾动脉,经导管注入一定数量的明胶海棉小粒至脾动脉的3~4级分支,PSE前后分别作脾动脉造影,伴门脉高压者经股静脉插管测定WHVP.  相似文献   

9.
陶明玲  孙斌  郑加生  金瑞 《肝脏》2008,13(2):108-109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12例经胃镜明确为食管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出血的肝硬化患者,择期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及脾动脉栓塞术,术后定期胃镜检查,观察曲张静脉的动态变化.结果 术后即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消失;随访6~12个月曲张静脉基本消失6例,中度曲张3例,仍为重度曲张者3例,其中2例发生再出血,行胃镜下硬化剂治疗.结论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向荣  姚东坡 《肝脏》2005,10(1):40-41
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炎后肝硬化致死性并发症之一 ,本文对 70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存活率进行前瞻性分析 ,旨在探讨此类患者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问题 (外科术式及其它技术因素未列入本研究范畴 )。材料与方法一、对象70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近 7年来本院肝病科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而在本院或外院行相关手术者 ,其中男性 5 4例 ,女性 16例。年龄最轻者 3 8岁 ,最高者 62岁。术式选择 :单纯脾切除 4例 ;断流术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5 4例 ;分流术 12例。术期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院外科自1983~1986年9月用预防性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40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病人选择:(1)术前无上消化道出血史者;(2)食道钡透或胃镜示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3)有脾大和脾机  相似文献   

12.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 (RPH )临床较少见 ,其属于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特殊类型 ,以往称左侧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胃脾区门静脉高压症、节段性门静脉高压症及 RPH,现统称为 RPH。国内外公开医学杂志 1980~ 1999年共报道 75例病因明确的 RPH,1995~ 1999年笔者收治 RPH患者 11例。86例患者中胰源性 6 5例 (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及胰腺囊肿引起者居多 ) ,脾源性 12例 (脾动静脉瘘引起者 6例 ) ,其它 9例 ,多为术中和术后诊断 ,部分通过经脾间接门静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方法术前诊断。86例中有手术记录者 6 6例 …  相似文献   

13.
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PSI)是脾切除的严重并发症。我们自1963~1988年共收治门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及班替氏综合征而行脾切除者506例,其中4例发生OPSI。现予报道。一、临床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34~55岁。原发  相似文献   

14.
1990年元月份以来,我们以自拟清消汤治疗以脾大脾功能亢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早期肝硬化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6例;住院病人18例,门诊病人12例;年龄13—65岁,平均34岁;病程半年至15年。全部病例均经临床、B超及化验室检查确诊。均有明确的肝炎病史,不同程度的脾肿大、鼻衄、牙龈出血,其中巨脾2例;6例合并肝脏肿大,有蜘蛛痣者6例,有肝掌者4例,有黄疸者10例,转氨酶升高者9例,TTT增高者14例,ZnTT增高者16例,两者同时增高者11例;HBsAg阳性者24例。  相似文献   

15.
邓梨平  于淼  张宏文  吴清  阳学风 《肝脏》2009,14(5):367-370
目的探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在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5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用TH胶进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并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分析术中造影情况,随访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止血效果、血小板及白细胞上升情况。结果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手术成功率100%;栓塞前门静脉压在35~55cmH2O,平均43.2cmH2O,栓塞后门静脉压力在25~38cmH2O,平均28.5cmH2O。栓塞前可看到明显增粗的胃冠状静脉以及曲张静脉团,栓塞后则消失;所有患者中10例有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道出血0例。10例出现左上腹脾区隐痛不适,10例出现反应性左胸腔积液,2例出现脾脓肿;18例急性出血者术后出血皆停止,2例6个月内再出血,重行胃短静脉栓塞,术后未再出血;术前血小板50×10^9/L以下12例中2例3个月内没有明显上升,余血小板异常者3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效果显著,是目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迟岳峰 《山东医药》2008,48(30):65-66
采用解剖脾门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手术方法行脾部分切除23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均无脾萎缩及缺血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后体液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手术前后体液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无血小板增多及免疫力下降发生。认为本术式保脾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我院对69例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经积极预防及护理.无1例静脉血栓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7例肝炎肝硬变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利用明胶海绵进行了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结果显示脾栓塞后脾脏明显缩小,厚度P<0.01(t=2.916),长度P<0.05(t=2.278);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周围血白细胞,血小板与脾栓塞前比较分别为P<0.05(t=2.217)和P<0.001(t=3.637),统计学提示均有显著性差异。存活者临床出血倾向都有消失或/和好转。从而证实脾栓塞术对治疗肝硬变脾功能亢进是有效的。但应注意选择好病例适应症,严格掌握栓塞的面积和范围,对血小板数迅速升高者适当给予抗凝药,术后要重点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肝脾破裂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腹内损伤,如处置不当时,死亡率很高,治疗方面有待于诊断及治疗及时,山东省立医院自1950—1960年同,共收治肝脾破裂44例,其中肝破裂23例,脾破裂21例,今就此44例进行分析报告。一般分析一、年龄:年龄最小者为12岁,最大者为54岁,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16—40岁者共33例(75%),故多发生于青壮年(见表一)。  相似文献   

20.
1990年1月至1998年4月,我站在168例晚血切脾手术中,收集脾血回输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68例中,男性107例,女性61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8岁,收集回输脾血最少200ml,最多1500ml,平均约500ml。肝炎、脾肿瘤可疑者及脾血有污染可能的患者均放弃收集。施术者根脾脏大小,质地估计脾血量,通知巡回护士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