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尖瓣置换术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孤立性三尖瓣病变较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少见,但作为左心瓣膜病的合并病变则相当多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尖瓣病变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类。单纯器质性病变少见,常见的为继发于风湿性左心瓣膜病的三尖瓣关闭不全(TR),约占50%。其中三尖瓣风湿性病变少见,其余均为功能TR。三尖瓣风湿性病变的病理改变较二尖瓣为轻,一般为瓣叶纤维性增厚,  相似文献   

2.
孤立性三尖瓣病变较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少见,但作为左心瓣膜病的合并病变则相当多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尖瓣病变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类。单纯器质性病变少见,常见的为继发于风湿性左心瓣膜病的三尖瓣关闭不全(TR),约占50%。其中三尖瓣风湿性病变少见,其余均为功能TR。三尖瓣风湿性病变的病理改变较二尖瓣为轻,一般为瓣叶纤维性增厚,  相似文献   

3.
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纠治三尖瓣下移畸形24例,死亡4例,合并畸形或病变有房、室间隔缺损、预激综合征、心包炎。行房化心折叠术的18例,三尖瓣替术6例。作者认为随着手术方法、心甩保护和体外循环技术不断改进,手术指征较过去放宽。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房化心室的折 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纠正。术中注意避免损伤传导束和冠状血管。对功能右心室极小的重型三尖瓣下移畸形,术后易发生难以纠正的右心衰竭,死亡率高,以选择改良Fontan手术或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三尖瓣成形术对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6年在阜外医院诊断为风湿性三尖瓣病变并行三尖瓣手术的5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并记录患者肝肾功能、心功能、超声结果等指标。本组患者术前病程1~35个月,其中29例合并二尖瓣病变,1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27例同时合并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术中50例患者使用三尖瓣成形环,31例应用交界切开,1例单纯行缘对缘缝合。结果 5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8.67个月(12~224个月)。住院死亡率1.75%,晚期死亡率1.78%(非心脏原因死亡)。所有患者术后肝酶和肌酐明显下降。术后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HYA)心功能评估:Ⅰ级11例(19.2%),Ⅱ级24例(42.1%),Ⅲ级13例(22.8%),Ⅳ级9例(15.7%)。48例患者术后恢复基本的生活能力。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所有患者三尖瓣瓣环明显缩小,右房缩小。结论 风湿性三尖瓣病变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可得到良好的早期及中期结果,同时硬质的三尖瓣成形环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附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纠治三尖瓣下移畸形24例,死亡4例(16.67%)。合并畸形或病变有房、室间隔缺损、预激综合征、心包炎。行房化心室折叠术18例,三尖瓣替换术6例。作者认为随着手术方法、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技术不断改进,手术指征应较过去放宽。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房化心室的折叠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纠正。术中注意避免损伤传导束和冠状血管。对功能右心室极小的重型三尖瓣下移畸形,术后易发生难以纠正的右心衰竭,死亡率高,以选择改良Fontan手术或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为宜。行三尖瓣替换的人工瓣膜以选择生物辩为宜。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疾病患者常常有三尖瓣反流(TR),后者与不良预后有关。风湿性二尖瓣置换术后如果没有同期处理三尖瓣病变,则TR很常见。纠正二尖瓣病变后TR可能不会消失,可在二尖瓣手术后很多年出现。对三尖瓣疾病患者应详细评估三尖瓣,包括测量三尖瓣环直径。在二尖瓣手术同期用成形环进行三尖瓣环成形是纠正或预防TR的最好方法,可改善生存,预防晚期TR和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各类型三尖瓣病变发生率,构成比及各装置受累情况。方法:收集1959.1999年共1027例本院尸检资料进行病理与临床分析。结果:各种病因造成三尖瓣病变者209例。风湿性心脏病142例中三尖瓣受累96例(68%),其中三尖瓣关闭不全9l例,三尖瓣器质性狭窄5例。96例风心病三尖瓣病变中功能性三尖瓣瓣环扩张关闭不全45例(48%),功能和器质性三尖瓣关闭不全46例(52%)。风心病三尖瓣受累的各脏器存在弥漫性重度淤血,而风心病未累及三尖瓣者各脏器仅存在轻度淤血。三尖瓣病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其次为心律失常,肺水肿及肺梗塞。结论:三尖瓣病变最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病因不同,三尖瓣瓣环扩大程度不同;当病变累及三尖瓣时可造成胸腹腔各脏器重度淤血;三尖瓣病变最常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8.
房室旁路通道所致的预激综合征 (预激 )多见于心脏结构正常者 ,合并心脏疾病如三尖瓣下移畸形、二尖瓣脱垂及心肌瘤者少见 [1]。近年来 ,我们检查确诊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患者 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5~ 48岁。临床多表现为夜间或活动后胸闷、憋气、心慌。8例均有心动过速史 1~ 5年 ,其中 2例有晕厥史。 1例儿童发育差 ,余正常。查体 :心前区无明显隆起 ,但搏动微弱 ,心浊音界增大 ,心率平均 86次 /min。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可闻及 2 /6~ 3/6级返流性收缩期杂音。 2例心尖区闻及第 3心音。 4例肝右…  相似文献   

9.
张文龙  郭兰敏 《山东医药》2005,45(33):64-65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主要原因是左心瓣膜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扩大,三尖瓣环扩张,腱索牵拉瓣叶的力学方向发生改变,导致了三尖瓣瓣膜的正常对合点发生错位,三尖瓣叶本身及瓣下结构无器质性改变.FTR在临床上很常见,文献报告在晚期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约10~60%合并不同程度的FTR.现将FTR的手术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Ebstein畸形是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下简称先心病),约占先心病患者的1%。目前经超声心动检查,对其诊断与分型已无困难。但在治疗方面,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差别。2001年3月至2002年11月,我院采用自行改良的三尖瓣成形术对4例Ebstein畸形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三尖瓣下移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只有外科手术可以矫正。我院共为18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实旌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TR)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常继发于左心系统疾病,如二尖瓣狭窄等。三尖瓣反流是影响左心瓣膜病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人们开始应用人工瓣环行三尖瓣环成形术,其近、中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二尖瓣病变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合理手术指征、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三尖瓣成形矫正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84例,男性52例,女性32例,年龄12~69岁,其中采用Devega成形30例,节段性Devega成形34例,Key’s成形和改良Key’s成形各10例。同时施行二尖瓣置换5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3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48%;迟发性心包压塞6例均经心包引流治愈。随访3个月~15年,获访66例,2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其余心功能均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右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26例三尖瓣仍有轻、中度反流。结论根据三尖瓣环扩大部位和反流程度,选择不同成形方式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治疗满意。围手术期及术后加强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及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提高三尖瓣成形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成人三尖瓣下移畸形(EA)患者临床及心脏超声的特点,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于2002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68例EA患者临床及超声资料。结果 入组EA患者共168例,伴发心内或心外疾病患者总数127例(75.60%)。入组患者大多接受三尖瓣畸形手术治疗及相关伴发疾病诊治,其中三尖瓣下移矫治术最多,共78例(46.43%),心功能Ⅳ级患者均未进行手术。因心律失常或伴发心律失常入院共36例。住院期间总死亡人数3例(1.79%),均为心功能Ⅲ级患者。EA患者中单纯三尖瓣隔叶发生下移者24例,单纯三尖瓣后叶发生下移者12例,三尖瓣隔叶与后叶同时下移者122例,三尖瓣前叶病变(下移、发育异常、与室壁黏连等)者105例,其中心功能Ⅳ级隔叶和后叶下移距离最大,三尖瓣重度反流人数最多,三尖瓣口流速和压差均最大;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固有右房、房化右室、功能右室左右及上下径各超声数值都较高,右心各房室径变化较大,固有右房、房化右室与功能右室上下径的比值结果也最大,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减低趋势。结论 不同心功能分组的成人EA...  相似文献   

15.
<正>三尖瓣下移畸形又称Ebstein's畸形,最初于1866年,由Breslaus(普鲁士)医生Wilhelm Ebstein首次在尸检心脏时发现,是一种少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1]),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0.5%~1%~([2-4]),Hornboger、Roberson、Barratt-Boyes等报道约20%~40%死于胎内。该畸形自然预后差[5],单纯Ebstein's畸形2年以上生存率约70%,13年以上生存率约50%,合并其他心脏畸形2年生存率仅15%。  相似文献   

16.
对4例三尖瓣瓣叶发育不良、缺如或瓣叶、瓣下结构毁损患者行自体心包三尖瓣成形术.2例Eb-stein's畸形行新鲜自体心包片修复三尖瓣前瓣及腱索转移技术,同时准确测量三尖瓣隔瓣环长度(SL),按照1.75倍SL修剪经0.2%戊二醛处理的自体心包片用于精确环缩三尖瓣前瓣环及后瓣环,同期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缘对缘"三尖瓣成形手术各1例.2例三尖瓣细菌性心内膜炎病变者采用病变瓣叶切除,新鲜自体心包片修复瓣叶及人工腱索技术;同期行"缘对缘"三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出院前心脏超声检查示三尖瓣启闭良好,无反流或残留微量反流;随访4~24个月,微至少量反流3例,少至中量反流1例.心包片替代的三尖瓣前叶活动尚好,无增厚,无钙化.证明三尖瓣器质性病变应用自体心包片行瓣环成形术、瓣叶成形术早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三尖瓣置换术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对55例三尖瓣置换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以利提高对本病的手术疗效。方法 病因以三尖瓣下移畸形为主(30例,54.5%),并且均存在在严重的前叶发育不良,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9例,16.4%)。三尖瓣置换59例次,其中机械瓣46例(占78%),生物瓣13例(占22%)。二交三尖瓣置换4例。结果 住院死亡10例患。其中1992年以前手术严重右为28%,1992年以后为4%。术后严重右心功能衰竭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三尖瓣成形术临床近期疗效的差异,评价分段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的手术风险及术后疗效。方法29例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替换术及同期三尖瓣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分段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和传统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于围手术期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三尖瓣瞬时反流量、三尖瓣瓣环周径,测量并比较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仅传统组1例患者术后死于心功能衰竭合并肾衰,总体死亡率为3.4%,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三尖瓣反流量及三尖瓣周径较术前明显减小,两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显示,改良组三尖瓣反流量小于传统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段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能较为有效地纠正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并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与传统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相比,不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在防止三尖瓣关闭不全复发方面,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5例儿童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手术治疗。术中发现3例为隔瓣叶和后瓣叶下移至右心室。2例为三个瓣叶附着在正常瓣环,但瓣叶和乳头肌发育不全,有3例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施行瓣膜替换术,1例施行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术,术后均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20.
三尖瓣返流(Th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R)往往是继发性功能性反流。因此, 最初认为大多数患者行左侧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后三尖瓣反流问题就自然恢复。然而,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残留或复发TR显示均有预后不良,所以说三尖瓣被称为“被遗忘的瓣膜”。经过对三尖瓣有解剖上的三维结构研究,发现三尖瓣环不同与“马鞍形”的二尖瓣环,并且三尖瓣的关闭不全不同于二尖瓣的关闭不全,三尖瓣的成形决定于三尖瓣的反流程度及瓣环的扩张程度,三尖瓣成形术后防止返流情况显示长期结果优于三尖瓣置换,本文将进行对三尖瓣成形手术是否应用成形环或其他手术术式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