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后路柞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9例,其中椎体屈曲压缩性12例,爆裂性骨折7例;合并脊髓神经损伤14例。结果: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40%和后缘92.5%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0.5%和后缘97.5%,Cobb角由术前平均20°恢复为术后平均3°。术后随访除4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脊髓、马尾损伤患者均获Frankel分级A级以上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2例,按Frankd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应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评定骨折椎体矫形状况及稳定性。结果:1例跳跃性骨折1个锣帽脱落,余椎弓根螺钉及钉棒位置良好。Cobb角由术前的250~450恢复至术后的20~150,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由术前的25%~46%恢复至术后的80%~100%。2例脊髓神经功能A级无恢复外,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及脊柱的序列,矫正术前的后凸畸形,能够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能够改善截瘫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后凸畸形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s角明显恢复(t=9.26,P〈0.01;t=7.35,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t=8.32,P〉0.05)。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平均伤椎后凸畸形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分别较术后丢失5%和8%。5例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级)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24例不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D级)中21例(87.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断钉1例,钉道松动1例,过度牵伸复位致神经损伤加重1例。结论: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生理弯曲,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但也存在断钉、钉道松动、伤椎高度及矫正角度丢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爆裂骨折应用后路钉棒系统间接复位或减压及神经脊髓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伤后1周内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急诊患者48例行后路钉棒系统复位、椎管间接或直接减压及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3周内随访,其中有31例获36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2.5%和后缘93.2%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1.5%和后缘98.5%,Cobb角由术前平均23°恢复为术后平均3°。术后随访除4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脊髓、马尾损伤患者均获Frankel分级1级以上神经功能恢复。所随访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晚发性脊髓损伤。1例出现椎弓根钉断裂但无特殊不适亦无椎体高度丢失。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手术创伤较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GOSS)与弧形自锁椎弓根钉系统(ALPF)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7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应用ALPF和GOSS进行治疗并随访,采用ASIA分级评价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后凸角矫正率;并对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后凸Cobb角丢失率进行随访。结果:2组的疗效术后和随访均有显著差异,但ASIA分级评定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GOSS对恢复及维持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Cobb角比ALPF良,是一种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良好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疗效.方法:收集了在我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并观察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横截面积、Cobb'角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为0.819±0.038、椎体后缘高度为0.928±0.102、椎管横截面积0.921±0.117、Cobb'角为6.2°±1.39°,明显大于术前各项指标;手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也明显好于术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可以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状况和神经功能,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较为常见。文章针对急性胸腰椎骨折或脱位患者86例术后与术前比较椎管狭窄率、椎体前高及神经功能有无改善分析,指出胸腰椎骨折或脱位早期行后路手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疗效满意,椎管重建效果可靠,截瘫恢复率高等优点,是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术后18~24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失败患者,椎间植骨获得良好的融合,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比值相对于术前发生明显的改善,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使正常椎体序列得到早期的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得到重建,使脊髓以及神经的压迫得到明显的解除,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采用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0例。对术前与术后及随访时伤椎前后高度及椎管狭窄率比较,结果显示术后和随访时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术后和随访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14例脊髓损伤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评定,13例分别提高1—3级,1例A级无变化。无断钉断棒病例,内固定无松脱,椎体无塌陷变形。表明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成形术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了内固定物和固应力过天造成的断钉、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管占位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确诊为椎管占住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植骨技术治疗。结果:本组28例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X线片、CT显示复住、固定良好。椎体内、外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Cobb’s角由术前10°~25°恢复到术后7°~15°,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0%恢复到术后的90%。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管椎体压缩严重程度均应早期手术。因为通过手术可以维持脊柱三维空间结构,通过对伤椎植骨减轻椎管占位现象,后路手术近路,保留了脊柱后路结构,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对于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52例应用后路钉棒系统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手术后5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椎前缘高约23.9±2.1mm,明显高于术前10.6±1.1mm;手术之后患者椎后缘高约25.1±1.2mm,明显高于术前20.0±1.3mm;手术之后患者Cobb角约2.0°±1.0°,明显小于术前17.9°±2.5°,手术前、后患者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操作简捷,复位较为准确,固定牢固,可以较好的恢复脊柱自然弯曲,对于胸腰椎骨折及脱位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骨折块椎管侵占率不同,分为低侵占率组(50%)和高侵占率组(≥50%),各组分别通过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临床随访观察,比较各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骨折块的椎管侵占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VAS评分、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感染、螺钉松动或断裂。低侵占率组中,术后3 d、术后1 a与术前影像学指标比较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骨折块的椎管侵占率与术后3 d比较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侵占率组中,术后3 d、术后1 a与术前影像学指标比较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与术后3 d比较有部分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骨折块的椎管侵占率与术后3 d比较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侵占率组和高侵占率组中,术后1 a 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作为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手术固定加服中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手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服伤科壮骨片方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0例。结果:通过对术前、术后定期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30例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胸腰椎生理弧度维持良好。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手术固定加服中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钉棒系统后路内固定治疗后效果。方法经椎弓根钉钉棒系统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彻底减压植骨35例,AF钉内固定48例,钉棒系统内固定8例。结果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47.5%±5.2%和76.2%±4.3%恢复到95.1%±3.3%和98.5%±5.8%,Cobbs角由术前(23.3±3.1)°恢复到(4.9±2.3)°,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椎弓根钉钉棒系统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4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拍摄X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Gobb’s角,并采用VAS评分法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术后患者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s角及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安全性高,是治疗该类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及术后合并针刺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术前、术后1~3个月的临床疗效评估(Frankel分级),X线影像学结果(患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以及Cobb角),对本院行单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后2周配合针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4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①术后患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术后12个月随访,压缩率及Cobb角较术后无明显改善,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神经功能有一定的恢复。结论:单纯通过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即可达到良好的稳定,术后配合针刺治疗,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与后外侧植骨相结合运用于胸腰段脊椎发生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并持续随访的40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进行内固定并融合后外侧方植骨合并疗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疗程后比较这4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度的变化以及椎体前缘高度、椎楔变角、骨融合等临床指标,此外,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也进行相应比较,也对ODI进行相应评分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后、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Cobb角、椎楔变角较术前显著变小(P0.05),骨融合比例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A、B、C、D、E级各例数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例出现内固定不稳,术后6个月5例出现并发症,主要是慢性骨位疼痛。结论:对于腰胸段脊椎骨折的患者,采取后外侧植骨结合后路钉棒系统疗法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采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每位患者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常规C型臂X光机透视下打钉,根据术前神经功能评价及影像学资料决定是否行椎板切除减压及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个月至3年,平均16个月。X线及CT复查提示骨折复位率达90%以上,椎管内有效矢径、横径正常。其中有20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按美国脊髓损伤分级除A级4例无明显好转外,其余均有2~3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适用于95%以上的脊柱创伤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52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采用VAS评分测定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在患者的X线片上测定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个月以上随访;内固定及植骨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血管神经的医源性损伤,术后切口甲级愈合,未见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术后VAS评分、Cobb’s角和伤椎高度比均明显改善(P〈0.05);优20例,良29例,可3例,优良率为94.2%。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定长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7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长节段椎弓根固定进行治疗并随访,采用Frankel分级、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Frankel分级较术前要提高1—49个等级,术前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为65.7%和78.4%,术后分别为95.7%和97.1%,随访未见矫形丢失情况发生。结论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脱位,长节段椎弓根固定对恢复及维持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