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0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例数,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病理类型、切口类型以及术后引流情况与发生切口感染的关系。结果: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5.7%(40/112),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病程、手术时间、病理类型、切口类型及术后引流情况有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注意改善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急性阑尾炎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选取5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按照术后切口是否感染将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34例,分析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两组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阑尾病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需要注意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阑尾病理对手术切口的影响,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阑尾炎切除手术(OA);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LA)。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与OA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以及感染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病例128例,其中65例使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roscopieappendectomy,LA),63例接受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appendedomy,OA),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各项指标(术后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及放置引流管率LA组明显低于OA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患儿的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活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OA组(P〈0.05),LA组各项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OA组(P〈0.05),LA组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时间明显低于OA组(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方面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处理及预防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对我院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术前0~2h应用抗生素,大量生理盐水及甲硝唑冲洗腹腔,碘伏浸泡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或采用不加铬可吸收单丝线缝合预防切口感染.结果:阑尾炎术后切口经预防感染处理后,其中I期伤口愈合62例,占95.3%;4例二期愈合,占4.7%.结论:进一步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是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传统诊断阑尾炎是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但某些不典型症状阑尾炎会造成误诊、漏诊;如临床上曾出现把妇女宫外孕误诊为阑尾炎的情况;术后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为漏诊(化脓性和坏疽性)造成阑尾穿孔引起,感染率为10%-30%,坏疽穿孔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可高达14.4%-67.0%。不但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因素。如何早期诊治阑尾炎,是外科医生值得重视的问题。我本文择录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对40例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现就诊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预防相关因素的对策。方法:选择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判断手术后是否合并切口感染,分析整理切口感染的因素,如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性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类型(Ⅰ、Ⅱ、Ⅲ类)等方面,并对切口分泌物进行培养。结果:98例手术患者中,各类切口感染率以Ⅰ类切口最低,Ⅲ类切口最高;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年龄〉51岁手术感染率明显上升;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手术时间≥2h的感染率较〈2h的高;住院时间≥14天的感染率最高。结论:切口类型、住院环境、手术类型等都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应该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管理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穿孔、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①术前30min及术后静滴抗生素;②术中不作广泛腹腔冲洗,在缝合腹膜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后,再用庆大霉素、甲硝唑浸泡5min,更换手术器械及手套,切口周围重辅无菌巾;③对污染严重者,除上述处理外,在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后,皮肤皮下组织全层留置缝线不打结,定期换药,待切口无明显参出液及新鲜清洁后,给予打结关闭切口.结果:我院于2006年至2009年收治的108例急性化脓、穿孔、坏疽性阑尾炎患者,仅2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综合措施对阑尾切口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的感染率(1.85%).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显著提高(P〈O.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讨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急性阑尾炎经腹腔镜切除与传统开腹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240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120例,开腹手术1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放引流管率、切口感染率、完全康复时间及术中直视下探查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切口疼痛轻、切口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于切口脂肪层置管引流对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行阑尾切除术,实验组在切口脂肪层放置引流管后关腹,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关腹。比较2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并比较不同类型阑尾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1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对照组7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22%。实验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为(5.6±2.5)d,对照组为(9.7±3.1)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甲级愈合21例,对照组13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坏疽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57%,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2%,单纯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不同类型阑尾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在阑尾切除术后于切口脂肪层放置引流管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并提高切口愈合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术后是否使用中药将78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切除阑尾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仅使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西药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牡丹汤加减方口服治疗,疗程为 7 d。观察 2 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的变化情况。【结果】(1)手术情况:78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5.49 ± 30.5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09 ± 6.72)mL,术中引流管留置率为61.7%。(2)术后情况:2组患者的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情况: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肠梗阻、肠黏连、腹腔残余脓肿、粪瘘等并发症发生。(4)炎症指标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WBC和NEU水平均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WBC水平降低,NEU水平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NE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疗效确切,与术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联合中药治疗有助于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急诊行胰腺被膜切开引流术,术后留置胰床、胰周引流管,腹腔、盆腔引流管,胃空肠造瘘管,“T”型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多根引流管,并派专人观察和记录引流管放置时间,引流管引流效果及有无引流管堵塞、扭曲、脱落、出血等并发症;登记病人一般资料和转归情况。结果: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时间为21~84d,平均(34.58±12.46)d,治愈32例,死亡0例,治愈率达100.00%;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胰周脓肿1例,胰瘘1例。结论: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分析阑尾手术切1:7感染的原因,探究更加行之有效的预防切口感染措施。方法:对33例发生切口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文选择我院1997年5月-2010年4月阑尾炎手术患者,一共7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33例,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692例,对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与未感染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可以得出结果,阑尾炎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不仅与自身身体素质、营养调衡以及精神状态相关,还与手术前期诊断、手术中操作程序准确与否以及手术后的调养有关,患者自身条件与外部手术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切口感染与患者精神状态、身体素质以厦切口长度、医生技术等都有一定关系,对客观与主观因素全面实施考虑,运用恰当、科学的预防手段,能够有效防止阑尾手术后患者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碘伏溶液联合皮下细引流管在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中的疗效。方法:以进行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过氧化氢+碘伏溶液来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过氧化氢+碘伏溶液联合皮下细引流管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6例(12%)发生感染;观察组1例(2%)发生感染。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手术中使用过氧化氢+碘伏溶液联合皮下细引流管的方法能够明显减少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发生,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甲硝唑、碘伏及生理盐水冲洗阑尾炎手术切口对切口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对16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切口感染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硝唑组、碘伏组的切口感染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硝唑组与碘伏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过程中合理选择冲洗液冲洗切口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住院手术的110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切口感染的原因与以下情况有关,糖尿病、肥胖、切口引流、手术时间长短等.结论: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检查,提高手术熟练程度和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外科治疗和术后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31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中114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中转手术治疗),17例患者拒绝手术予保守治疗成功。术后出现切口感染5例,肠梗阻4例,2例出现先兆流产转产科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妊娠并不诱发急性阑尾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治疗原则上首先从孕妇的安全出发,一旦确诊,除非合并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外,无论妊娠期限均应考虑急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情况及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后,干预组患者中切口愈合达到1级43例,2级16例,3级1例;经统计分析发现干预组中1级切口愈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8,P〈0.05)。干预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占1.67%(1/60);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占11.67%(7/6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干预组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5)。60例干预组患者中有5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而对照组中仅有45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干预组的满意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75.oo%),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58,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伤口愈合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100例确诊为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按照奇偶数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使用镇痛剂患者数及术后并发症、瘢痕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使用镇痛剂比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术后瘢痕发生率以及腹腔脓肿发生率分别为2%(1/50)、0(0/50)、6%(3/50)及2%(1/50),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6/50)、10%(5/50)、70%(35/50)及66%(33/50)),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疼痛有效缓解,术中出血量、使用镇痛剂患者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小,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