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规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检测A组(非过滤组)和B组(过滤组)患者血小板HLA抗体和HPA抗体,以CCI值评价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A组HLA抗体阳性率为53.33%(16/30);HPA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43.33%(13/30)。B组HLA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HPA抗体阳性率为10.00%(3/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10.00%(3/30)。两组HL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机采血小板难以减少血小板HP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血小板HL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效果及无效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本院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输注有效率,分析无效的原因结果164例输注血小板患者中有效131例,占85.1%;血小板输注无效33例,占14.9%。血小板输注无效病例中,发热8例,败血症2例,脾肿大4例;抗HLA抗体阳性19例。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有多种,但多次输血小板患者体内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抗HIA抗体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血小板输注对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103例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采用低剂量血小板输注,75例采用标准剂量输注,比较2种剂量血小板输注的平均血小板输注间隔、出血事件率、血小板无效输注率。结果低剂量组平均血小板输注间隔短于标准剂量组(P〈0.05)。而出血事件发生率及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亦未增加(P均〉0.05)。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可用低剂量血小板输注替代标准剂量血小板输注。  相似文献   

4.
张勇  邢万红 《光明中医》2008,23(8):1177-1179
目的:观察金薯叶止血合剂联合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恶性肿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白细胞介素.11联合金薯叶止血合剂治疗,对照组单用白细胞介素-11,观察两组患者Ⅲ°、Ⅳ°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治疗期内血小板增加的程度和输注血小板的数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Ⅲ°、Ⅳ°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分别为4.7天和6.2天,治疗组血小板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输注血小板的数量少于对照组。结论:金薯叶止血合剂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缩短患者Ⅲ°、Ⅳ°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增加外周血小板数值,减少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血小板输注对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103例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采用低剂量血小板输注,75例采用标准剂量输注,比较2种剂量血小板输注的平均血小板输注间隔、出血事件率、血小板无效输注率。结果低剂量组平均血小板输注间隔短于标准剂量组(P<0.05)。而出血事件发生率及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亦未增加(P均>0.05)。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可用低剂量血小板输注替代标准剂量血小板输注。  相似文献   

6.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火祥 《山西中医》2001,17(5):31-32
采用不同针剂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71例及非急性期患者32例。结果:急性期组痊愈66例(占92.96%),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59%,平均治疗次数为13.44次;非急性期组痊愈29例(占90.62%),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7%,平均治疗次数为17.19次;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治疗次数急性期组明显减少,提示早期合理针刺治疗,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27例,两组均给予强的松1mg/(kg·d),分次或顿服,病情严重者用等效量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滴,好转后改口服,待血小板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逐步减量(每周减5mg),以5-10mg/d维持,持续3-6月。同时配合对症支持疗法,防治感染。血小板太低,有自发出血倾象的用丙种球蛋白或输血小板,病情重者加用长春新碱1mg静脉注射,每周1次,4-6周为1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活血为主,兼以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益气温阳等中药汤剂,有效时逐渐减少西药的用量及疗程。结果:治疗组血小板上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77.7%,两组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西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比单用西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刘灿华  张斓  韦伟  王琪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136-136
目的: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了解冰冻机采血小板可否替代机采血小板满足临床抢救危重病人需要。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冰冻机采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进行临床输注,观察输注前后患者的临床体征及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机采血小板组输注后血小板敷上升明显优于冰冻机采血小板组(P〈0.01)。两组止血效果同等有效(P〉0.05)。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可用于各种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抢救,为疾病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了解冰冻机采血小板可否替代机采血小板满足临床抢救危重病人需要。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冰冻机采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进行临床输注,观察输注前后患者的临床体征及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机采血小板组输注后血小板数上升明显优于冰冻机采血小板组(P〈0.01)。两组止血效果同等有效(P〉0.05)。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可用于各种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抢救,为疾病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分娩期处理。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间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86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D64例(74.42%),子痫前期13例(15.1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TP)9例(10.47%)。阴道分娩45例(52.32%),阴道助产2例(2.32%),剖宫产37例(43.02%),产后出血8例(9.30%),新生儿血小板减少2例(2.33%)。结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类型,产后恢复快,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胃综合症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推拿整复)和对照组(胃炎康胶囊+颈复康颗粒)各46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46例颈胃综合症患者经治疗后治愈30例(65.2%),好转14例(30.4%),无效2例(4.4%),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治愈16例(34.8%),好转21例(45.7%),无效9例(19.5%),总有效率为8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电针加推拿整复治疗颈胃综合症可获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升血颗粒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7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升血颗粒加化疗组(治疗组)35例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35例。结果:治疗组中完全缓解(CR)1例(2.8%),部分缓解(PR)16例(45.7%),稳定(SD)11例(31.4%),进展(PD)7例(20.0%),有效(RR=CR+PR)17例(48.6%);对照组中,PR14例(40.0%),SD9例(25.7%),PD12例(34.3%),RR14例(40.0%)。治疗组RR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证候改善率为82.35%,对照组为37.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升血颗粒能显著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升血颗粒具有增效减毒功能。治疗组Kamvfsky评分提高和稳定的比例为80.0%,对照组为42.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髓抑制:治疗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患者例数各分级程度均较对照组少;消化道不良反应:治疗组为31.4%,对照组为54.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升血颗粒配合化疗可显著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藤草煎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紧急输注血小板12个单位,并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0.4 g/kg共5d治疗,之后对照组给予泼尼松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藤草煎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9.41%,对照组总有效率8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4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5%,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藤草煎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葛根素注射液及口服硝酸酯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与单纯口服硝酸酯类药治疗40例作对照。结果: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0%(95%CI=83.4%-96.6%);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95%CI=55.8%-84.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u-2.1985,P=0.0282);治疗组发生无效患者的危险性明显降低(OR=0.26,95%CI=0.10-0.70);治疗组每治疗5人,可较对照组减少1例无效患者(NNT=5.95%CI=2.93-17.09)。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OR=0.44,95%CI=0.20-0.96),但综合疗效未达明显差异(u=1.8050,P=0.0758)。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16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滕士军 《河南中医》2009,29(8):799-8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22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16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和针灸治疗。90d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显效78例(48.8%),有效35例(21.9%),无效47例(29.4%),有效率为70.6%。治疗组显效101例(62.3%),有效38例(23.5%),无效23例(14.2%),有效率为85.8%,两纽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可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病残率及并发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孙双盾  赵建军 《新中医》1993,25(11):21-22
对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30例患者,运用两地两止汤合方临证加减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平均用药时间50天。认为本方对提高血小板,改善临床症状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型羟乙基淀粉溶液(HAES130/0.4)用于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择非心脏手术患者105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n=53)术中输注HAES130/0.4注射液;对照组(n=52)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患者均于手术前用药,包括镇静药和干燥剂(阿托品),在麻醉诱导期及维持期所用药物相似,麻醉方式相同,均接收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试验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动脉血气、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结果2组患者输注后Hb、HCT与Pit均明显下降;试验组输注前后APTT无明显变化;试验组输注后1h较输注前和对照组血浆Ⅷ因子、VwF均无显著下降。对照组输注后凝血速率和血小板功能较输注前有所降低,试验组无明显变化。结论HES130/0.4对内外源性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无影响,是目前优良的代血浆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眩晕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与盐酸川穹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9例患者,显效31例(63.27%),有效12例(24.49%),无效6例(12.24%),总有效率为87.7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以静脉输注方式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系统,对缺血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将门诊收到的81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贝复舒滴眼液点眼),治疗组41例(局部给予贝复舒滴眼液点眼,全身给予养阴清肺汤加减)。结果81例患者中,对照组40例治愈17例(42.50%),显效8例(20.00%),有效6例(15.00%),无效9例(22.50%),总有效率77.50%;治疗组(41例):治愈24例(58.54%),显效11例(26.83%),有效4例(9.75%),无效2例(4.88%),总有效率为95.12%。结论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干眼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的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颗粒,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58例,显效21例(36.21%),有效24例(41.38%),无效13例(22.41%);治疗组58例,显效36例(62.07%),有效18例(31.03%),无效4例(6.90%);治疗组总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次数及发病时间方面,经治疗后,治疗组的发病次数为1.4±0.5次,发病时间为6.1±2.8;对照组的发病次数为1.6±0.4次,发病时间为4.5±12.2d;治疗组的发病次数及发病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5,**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颗粒颗粒在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能起到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备种病毒的抵抗能力,减少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