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医学院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建构和谐校园培养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本文从医学院校辅导员实际工作出发,结合大学生心理咨询状况以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运用“治未病”思想构建预防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艳  张煜  张聪  林殷 《中医教育》2009,28(1):67-69
面对高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寻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及早发现和预防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不仅是高校教育的热点,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对构建预防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此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郭辉 《中医教育》2003,22(2):14-16
21世纪的教育要求学生要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2001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在加强专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中医药事…  相似文献   

4.
袁占国 《中医教育》2004,23(6):25-2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多年来理论界和教育界重点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之一.马加爵一案给我们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了沉重的一课,也暴露出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急剧凸显出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软肋和薄弱环节:重理论,轻实践;重思政,轻心理;重机构,轻干预;重咨询,轻治疗;重个体,轻群体等,这些薄弱环节的存在和问题的提出,也就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答案所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在校大学生对乙肝的认知程度,使其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并针对由乙肝认知误区所引起的大学生乙肝歧视进行讨论,得出相应解决措施,积极创建和谐校园。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校的非医学生和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都对乙肝有了正确的认知态度,理解了与乙肝患者的平等性。相对较多的大学生对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明显的生活上的排斥,但是心里仍存在一定的恐惧和歧视。结论:乙肝歧视仍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之间,要使整个社会对乙肝歧视有所消除,大学生首当其冲要作好消除乙肝歧视,发展和谐校园,让乙肝歧视在校园中亮起红灯。  相似文献   

6.
高峰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62-2363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大学校园也不同于任何一种别的社会生活环境,在社会中处于较高层次。但正是这样一个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层次,既有大学生心理发展共性趋势,又有其职业定向的个性特征,在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附,交往与封闭,个人意愿与职业要求等诸多矛盾与冲突面前,表现出种种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会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因此,应高度重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有关人类心理和精神生活的阐述,这些观念给出了人们自我超越的精神发展道路,也指明了个体与自身、家庭、群体、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相互和谐的心理生活道路。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对于当代高校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文化、临川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作为一种在教育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的文化形态,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隐性作用.加强三元融合与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渗透性和暗示性的作用,让大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拓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探索民族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合路径,构建立体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加强保障条件建设,拓展教育外延环境,以为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当今,网络已成为当代前大学生衣食住行、知识获取、交友沟通、消费交易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高校要把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进行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从三个方面人手,学校应加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辅导员利用好网络,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另外要加强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分析和途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磊 《中医教育》2005,24(4):66-67
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来,全国各高校都开展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并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综观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现实中存在模糊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因此,要正确认识和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定位,积极思考新形势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朱永卓 《东方养生》2022,(2):141-143
<正>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原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措施进行概括总结。希望给有关工作者一定的启发帮助,在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各高等院校也采取相应措施和途径,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相关资料表明,医学类院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非大学生同龄人及其他专业大学生,但各院校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为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拟调查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心理障碍各症状中比例较大的是抑郁和人际关系,大学生中无论男女、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问题2,6、7、9所占的比例较大。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在高校完整的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与形成,一些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与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CSSCI来源期刊所收录的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5 165篇研究文献,文献数量大体呈现起伏变化,研究热点以心理健康研究对象及心理问题的探索、干预方法及对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畴为主。“心理资本”和“心理育人”可能为今后该领域研究的切入点。结论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研究较受重视,后续研究中应拓宽研究领域,扩大研究群体,探讨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优化干预方法及对策,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以提升其心理健康素质,从而不断促进心理育人本土化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总结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健康问题的来源,并提出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相应措施,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国三家权威机构联手进行了一次健康普查,主题是心理健康群体现状,重点普查三种群体:校园,职场,休闲人群,方法是医学诊断专题测试和心理卫生自评量表。结果显示:这三种群体,心理健康程度最低的是校园,职场次之,休闲人群再次之;校园,年级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学科越热门越尖端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依次是心理专业、新闻专业、高秘公关专业,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提高大学生的心里健康素质、加强心里健康教育是高校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通过针对蒙古族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的成因高校采取心里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师以身立教、校园文化建设和“三观”教育等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