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及基因变异等病毒因素在HBV-GN中的意义.方法:选择41例HBV-GN患者,采用荧光PCR法检测HBV-GN患者基因型,HBV多态性芯片检测基因变异,同时测定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等临床资料.结果:41例HBV-GN患者,B基因型14例,C型24例(86.8%),B+C混合型3例.B型和C型患者间24小时尿蛋白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尿红细胞计数、血压、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均P 〉0.05).12例为前C区1896位变异,1896位变异与未变异者间小便常规,血压和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V-GN患者HBV基因以B、C两型为主,C型为多.C型患肾脏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前C区1896位变异和YMDD变异对HBV-GN患者小便常规、血压和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解毒复肝合剂联合苦参素序贯给药对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湿热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基因B型、C型)患者9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用苦参素序贯给药;治疗组再加用解毒复肝合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DNA、HBeA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病毒学疗效:治疗组在抑制HBVDNA复制、促使HBeAg血清转换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肝功能疗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解毒复肝合剂可增强苦参素抗HBV作用,其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具有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及基因变异等病毒因素在HBV-GN中的意义.方法:选择41例HBV-GN患者,采用荧光PCR法检测HBV-GN患者基因型,HBV多态性芯片检测基因变异,同时测定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等临床资料.结果:41例HBV-GN患者,B基因型14例,C型24例(86.8%),B+C混合型3例.B型和C型患者间24小时尿蛋白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尿红细胞计数、血压、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均P >0.05).12例为前C区1896位变异,1896位变异与未变异者间小便常规,血压和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V-GN患者HBV基因以B、C两型为主,C型为多.C型患肾脏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前C区1896位变异和YMDD变异对HBV-GN患者小便常规、血压和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石家庄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基因型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基因型间临床及分子病毒学差别。方法应用EX-R&D DNA抽提试剂盒提取193例患者血清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93例患者中,169例(87.6%)感染了HBV的基因型C(HBV/C),21例(10.9%)感染了HBV的基因型B(HBV/B),3例(1.5%)感染了基因型A(HBV/A)。基因型B患者和基因型C患者相比较,临床背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石家庄市慢性乙肝以基因型C和基因型B为主,且基因型B和基因型C患者之间在临床特征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肖倩  谭善忠  沈建军 《中医杂志》2011,52(2):136-13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HB eA g)阴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基因变异类型与中医肝郁脾虚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6例HB eA g阴性且被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慢性乙肝患者,检测其HBV基因型和BCP区、前C区变异的情况,并同湿热中阻型患者做比较,同时结合肝郁脾虚型证型积分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患者相同位点的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证型患者在HBV基因型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变异类型占各HBV基因型的比例也不相同(P<0.05);肝郁脾虚型患者各基因型及各基因变异类型肝郁脾虚证候计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基因型和前C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HB eA g阴性肝郁脾虚型患者中常见,HBV基因型和基因变异与中医证型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部分适合应用干扰素的慢乙肝患者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疗效:用PCR-SSP方法将应用干扰素的慢乙肝病人乙肝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分出B及C基因型两组,未发现其它基因型,对两组病人的干扰素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B基因型19例,C基因型26例,B基因型组干扰素有效率26.32%,C基因型组干扰素有效率57.69%,两组比较P〈0.05。结论:C基因型较B基因型对干扰素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部分适合应用干扰素的慢乙肝患者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疗效;用PCR-SSP方法将应用干扰素的慢乙肝病人乙肝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分出B及C基因型两组,未发现其它基因型,对两组病人的干扰素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B基因型19例,C基因型26例,B基因型组干扰素有效率26.32%,C基因型组干扰素有效率57.69%,两组比较P〈0.05。结论:C基因型较B基因型对干扰素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方和苦参素抗病毒治疗有无基因型依赖.方法: 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补肾方治疗组和苦参素对照组各30例病人治疗前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对于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有无不同.结果: B型血清ALT、HBVDNA基础水平低于C型(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B型高于C型,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型对补肾方和苦参素抗病毒治疗存在潜在的影响,B型有较高的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探讨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地区CHB患者165例,分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和脾肾阳虚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HBV基因型.结果 165例CHB患者C型>B型,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与其他各证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本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对于判断病情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老年冠心病痰瘀证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痰瘀证型患者及3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者,进行ApoE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6种基因型,分别为E3/3、E4/3、E4/4、E4/2、E2/2、E2/3,老年冠心病痰瘀证型患者ApoE4/3基因型和84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ApoE基因型分布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痰瘀证有一定关系,FA/3基因型与中医痰瘀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开放平行对照法对177例CHB患者在中医辨证基础上,测定外周血HBVDNA基因型,观察其与辨证分型、肝炎诊断分度等指标的关联性。结果 (1)HBVDNA基因型分布特点:B型31例(17.51%),C型131例(74.01%),B/C型11例(6.21%),D型1例(0.56%),未测出3例(1.69%);C基因型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P0.01)。(2)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肝郁脾虚型98例(55.37%),肝肾阴虚型6例(3.39%),脾肾阳虚型2例(1.13%),湿热中阻型12例(6.78%),瘀血阻络型59例(33.33%)。诊断为重度的32例CHB患者中,瘀血阻络型16例(50.00%),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瘀血阻络型患者HBeAg阴性率为62.71%(37/59)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0),提示有血瘀表现的患者肝脏炎症损害较重,炎症反应同时清除了部分病毒。(3)瘀血阻络型有CHB家族史者42.37%(25/59),与肝郁脾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基因C型明显高于其他型;瘀血阻络型的CHB患者肝脏损伤较重;HBV基因型与CHB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但瘀血阻络型有CHB家族史者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贞芪转阴汤配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与单纯IUI、单纯贞芪转阴汤治疗女性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不育的疗效。方法:103例AsAb阳性、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女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用贞芪转阴汤配合适时IUI治疗(34例);B组用贞芪转阴汤治疗(34例);C组适时IUI治疗(35例)。观察各组AsAb转阴情况、妊娠率、转阴妊娠率、中医证候疗效及T细胞亚群改变。结果:(1)A、B、C组AsAb转阴率依次分别为76.47%(26/34例)、82.35%(28/34例)、8.57%(3/35例)。(2)A组妊娠率41.18%(14/34例),转阴妊娠率50.00%(26/34例)、82.35%(28/34例)、8.57%(3/35例)。(2)A组妊娠率41.18%(14/34例),转阴妊娠率50.00%(13/26例);B组妊娠率20.59%(7/34例),转阴妊娠率21.43%(6/28例);C组妊娠率11.43%(4/35例)。A、B组妊娠率及转阴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C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1)。(3)A、B组患者中医症候有效率分别为88.23%、91.18%(P>0.05)。(4)A、B组治疗后CD4下降,CD8上升,CD4/CD8比值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及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对女性AsAb阳性所致的不育症,以补肾健脾益气为法的贞芪转阴汤配合适时IUI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贞芪转阴汤治疗及单纯IUI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 HBV 基因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 HBV 感染的慢乙肝患者163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 HBV DNA 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 HBV 基因型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五个证型中,温热中阻型及肝郁脾虚型各组均以B基因型为主(P>O.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ApoE血清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痰瘀证候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基因多态性角度探讨冠心病(CHD)痰瘀证的实质。方法:将9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痰证组、瘀证组、痰瘀讧组;另设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35例。应用聚合酶连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核苷酸分型技术检测冠心痛痰瘀证ApoE的基因型。结果:CHD组与对照组ApoE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HD组各证型ApoE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证型比较,痰瘀证组较其他2证型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瘀证亦高于痰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3/4基因型和E4等位基因频率在痰证患者中明显高于痰瘀证及瘀证患者(P〈0.05),而E3/3基因型及E3等位基因在痰瘀证及瘀证患者中的频率则明显高于痰证患者(P〈0.05)。结论:ApoE第4外显子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候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变异等位基因E4携带者更倾向于发生疾证,表明E4等位基因,特别是E3/4基因型可能是CHD及中医痰证的主要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肖倩 《中医杂志》2006,47(6):454-45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状况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阴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采用迈科锐HBV突变检测基因芯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检测.结果:与HBeAg阳性组患者相比,HBeAg阴性患者HBV变异的发生与中医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分为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后,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率偏实证组为34.5%,偏虚证组为65.5%,偏虚证组明显高于偏实证组.结论: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实证变异率低于虚证.  相似文献   

16.
载脂蛋白E基因型多态性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型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酶切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59例HICH患者外周血的ApoE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59例HICH患者ApoE基因型分别为E2/25例、E3/313例、E4/47例、E2/36例、E2/4lO例、E3/4 18例。结论:与对照组相E4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E3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E4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确认ApoE基因型有助于发现脑出血的危险因素;E3可能对脑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述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基因型在中国境内分布的地域性、变异程度、临床特征和治疗疗效的关系,并探讨抗病毒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并综述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结果:中国大陆只有4个基因型分布,以B、C基因型为主,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基因型,其变异程度、临床特征和治疗疗效各异。结论:HBV基因型与HBV所处的环境、变异程度、临床特征、治疗等关系的研究,为今后控制乙型肝炎提出方向,为中蒙药治疗可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国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和降压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206例汉族EH患者和86名汉族健康人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以及血浆AngⅡ、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用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PCR加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AT1R的1166位基因突变。根据高血压中医辨证标准对20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比较各中医证型的基因分布;分别用清心胶囊和卡托普利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34例与32例,观察其降压效果与基因型分布的关系。结果(1)高血压组除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外,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脂、血浆相关激素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EH患者AT1R基因AC加CC基因型的比例为0.126,较正常对照组0.047显著增高(P〈0.01),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068、0.023(P〈0.05);而男性与女性之间,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3)基因分型与临床表型:AA基因型与AC加CC基因型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脂、血浆AngⅡ、ET、CGRP水平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4)基因分型与中医分型:高血压痛各证型中AA基因型与AC加CC基因型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5)基因分型与降压疗效:卡托普利和清心胶囊对不同基因型高血压患者均有效,各治疗组中AA与AC加CC基因型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相近。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AC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的一个易感基因;而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可能与是否携带C等位基因无关,清心胶囊和卡托普利的降压效应与是否携带C1166等位基因无关。在不同基因型的EH患者中,其血压、血糖、血脂、血浆AngⅡ、ET、CGRP未见明显差异,提示基因型对高血压的影响可能未通过糖脂代谢、血浆ET、CGRP、AngⅡ系统。  相似文献   

19.
针刺加微生态制剂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寻找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最佳方案。方法:将95例IBS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用针刺加微生态制剂治疗; B组35例,口服润肠通便药和微生态制剂治疗;C组30例,单用针刺治疗。结果:A、B、C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7.2%、66.7%,经统计学处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与治疗前比较,3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P〈0.05),大肠埃希菌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针刺加微生态制剂治疗便秘型IBS确有较好效果,不失为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中医阴虚体质及Atg5基因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应用疗效的关联。方法收集Peg-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120例;通过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分为阴虚组(51例)和非阴虚组(69例);两组均应用Peg-IFNα-2a (180 μg)或Peg-IFNα-2b(1.0~1.5 μg/kg体重)皮下注射,每周1次,24周后初步判断疗效,有应答者完成 48周疗程,无应答者终止治疗(本研究纳入样本量为除去终止治疗后的最终人数)。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反应判定Atg5基因多态类型;检测肝功能、乙肝三系、HBV DNA定量,评估疗效;分析阴虚体质及Atg5基因多态性与Peg-IFNα治疗应答的关联。结果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Peg-IFNα治疗48周后:(1)阴虚组HBV DNA阴转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低于非阴虚组(P<0.05),ALT复常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s573775C/T中TT型与CC型及CT型比较,TT型HBV DNA阴转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低于CC型和CT型(P<0.05),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s17587319C/G中GG基因型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低于CC型和CG型(P<0.05)。(4)rs573775C/T中TT型阴虚体质比例最高,与CC型及CT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7587319C/G中GG型阴虚体质比例高于CC型及CG型 (P<0.05)。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和rs573775C/T基因多态性影响Peg-IFN的应答,阴虚体质和rs573775C/T的TT基因型不利于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