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西药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疗效。方法将H.pylori阳性FD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六味安消胶囊加标准三联抗H.pylori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六味安消胶囊加雷贝拉唑治疗。结果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83%,对照组为9%,2组H.pylori根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症状改善率及0.5 a持续症状缓解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H.pylori阳性FD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根除H.pylori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的关系。方法共92例符合标准的FD患者参加本次研究,记录患者的Hp情况,对胃脘胀满、胃脘疼痛、上腹部烧灼感、早饱、恶心呕吐、嗳气、疲乏无力、便秘、便溏9个症状进行症状评分。将FD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观察2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比较2组消化不良症状的出现率及各症状积分与Hp的关系。结果 Hp阳性患者在湿热壅滞及肝胃郁热证型中分布比例较大,与脾虚气滞、肝胃气滞2个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阳性组的症状积分高于Hp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FD患者胃脘疼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便秘症状的出现率与Hp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阳性的FD患者属湿热壅滞及肝胃郁热证较多。Hp阳性患者症状较Hp阴性患者重,以胃脘疼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便秘症状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寄生在人胃内的细菌,1982澳大利亚学者首次发现和分离、培养出了这种细菌。Hp属螺杆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为微需氧菌,只在35℃~37℃生长。其菌体弯曲细长呈螺形、S形或海鸥状,大小为0.31.0×2.0-5.0μm。现将研究的一些进展作一简述。1儿童Hp感染的相关疾病儿童Hp感染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但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及特征则有很大差异。绝大多数儿童感染Hp后无任何临床症状。儿童Hp感染症状出现与否的原因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①不同Hp株存在动力和毒力的强弱差异,而且有些菌株能产生…  相似文献   

4.
60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已有大量资料证明幽门螺旋杆菌为慢性胃炎的病原菌。寻找治疗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之慢性胃炎(简称HFAG)的药物已成为目前消化专业系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体外筛选了30种中药的药敏实验基础上,选用经实验证明对幽门螺旋杆菌(HP)有较好抗菌作用药物组成复合方剂,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 ( HP)感染密切相关 ,单纯应用根除 HP药物对慢性胃炎改善尚不理想。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痛、痞满等范畴 ,刘国安主任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症舌脉特点进行中医辨治本病 ,疗效良好 ,现介绍如下。病因病机脾胃气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 ,脾虚不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病的关系。方法胶体金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结果健康查体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感染阳性率40%;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72%;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8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92%。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辨治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6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自从1983年 Warren 和 Marsholl 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以来,HP 与胃部疾患的关系颇受重视,大量的研究资料已证实 HP 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目前,有多种抗生素用于 HP 治疗,并取得  相似文献   

8.
金迪  刘惠武 《光明中医》2016,(18):2756-2758
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与胃溃疡、胃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是慢性胃炎致病及复发的主要因素。现从中医病机、中药方剂治疗、中西结合治疗、专家经验等方面,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手段多样,疗效较好,复发率低,从而有利于改善单纯西药治疗耐药性、毒副作用、肠道菌群紊乱、复发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阿勒泰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并观察根除H.py-lori在FD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5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的FD患者560例,将其中380例H.py-lori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给予对症治疗(如胃动力药物、抑酸剂等),根除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根除H.pylori治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换用甲硝唑),观察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H.pylori根除率。结果阿勒泰地区FD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为67.86%,H.pylori阳性FD患者根除H.pylori后症状显著改善,H.pylori根除率达89.52%。结论对H.pylori阳性FD患者进行根除H.pylori治疗,能显著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85例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阿奠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总有效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11.
杜艳丽  尚风云 《光明中医》2014,(10):2100-2101
目的:观察调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入选患者口服调胃汤1个月,每日1剂。结果痊愈54例,显效53例,有效28例,无效1例,痊愈率39.71%,总有效率99.26%。结论调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中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浅见认识,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运用俞募配穴埋线治疗方法。取穴:中脘透下脘,脾俞透胃俞(均为双侧)、肝俞、足三里,观察门诊病例60例。[结果]穴位埋线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根据临床症状来诊断,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疗效欠佳,因此医生和患者都迫切地探求一种另类疗法.最近几年,大量的研究对于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潜在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本研究主要就文献资料中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认为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并且有一定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整脊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整脊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整脊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贝络纳治疗.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经4周治疗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和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复发率分别为10.7%和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疗法和贝络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近期及维持治疗均有良好疗效,但整脊治疗复发率低于贝络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FD的防治提供临床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王琦的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200例中各体质类型构成比: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不同年龄消化不良人群体质分布:18~29岁34例(17.0%),30~39岁62例(31.0%),40~49岁57例(28.5%),50~65岁47例(23.5%).男性患者以湿热质为主,女性患者以气郁质为主.结论 本研究表明FD人群中以气郁质、湿热质倾向最明显,为开展中医药干预的临床研究提供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FD患者随机分为辨证针刺组32例和普通针刺组3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患者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并由受试者填写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包括症状指数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DLQI),两组均每日针刺一次,每次30min,以6天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一个月后回访患者NDI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NDSI较前下降(P〈0.01),NDLQI较前升高(P〈0.01);治疗后一个月,NDSI与NDLQI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辨证针刺组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辨证治疗与普通针刺治疗FD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辨证针刺具有更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26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证候的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病因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客观填写临床观察表,将调查结果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肝胃不和证为主要证候;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与中医的“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按中医证候分类可分为多种证型,其发病与中医的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消食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健脾消食散治疗,对照组30例吗丁啉口服。经过1个疗程(4周)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0%。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0%。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消食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早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但目前却缺乏足够强度的临床研究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并未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通过检索学习近10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发现,疗效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缺乏公认的、科学的疗效评价指标是针灸疗效不被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用现有疗效评价标准评价针灸治疗的疗效是不全面的,尤其是能充分反映针灸整体调节优势的生活质量评价未得到重视。建立以患者报告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相结合的结局评价体系,客观评价针灸疗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