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感,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现代医学研究多认为其与胃高敏感、胃肠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精神社会因素等有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FD获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就中医药治疗FD获效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肝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FD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调肝和胃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西药抑酸,保护胃黏膜,增加胃动力,杀灭幽门螺旋杆菌(HP),抗焦虑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80%。结论中医调肝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针刺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针刺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将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耳压组60例、西沙必利组30例,治疗前后进行胃动素(MTL)和胃电图(EGG)检查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2组患者MTL、EGG在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减少差值、症状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FD的发病是多因素的,针刺耳压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治疗FD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给予疏肝解郁汤加心理疏导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气滞型)的患者相应药物,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HP、胆汁返流情况。探讨疏肝解郁汤加心理疏导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气滞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收治入院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气滞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汤和心理疏导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6%(P〈0.05)。结论:疏肝解郁汤和心理疏导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气滞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可见上腹部疼痛灼热、餐后腹胀、早期饱腹感、恶心呕吐等症状。该病无器质性病变,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胃排空缓慢、胃调节功能减退等胃肠动力的改变、十二指肠酸过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抑郁焦虑等社会心理疾病相关。现代医学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胃肠促动力剂治疗和抗抑郁药治疗。传统医学基于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在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等证型方面疗效显著。本文将近几年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FD治疗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西药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疗效。方法将H.pylori阳性FD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六味安消胶囊加标准三联抗H.pylori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六味安消胶囊加雷贝拉唑治疗。结果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83%,对照组为9%,2组H.pylori根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症状改善率及0.5 a持续症状缓解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H.pylori阳性FD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根除H.pylori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老中医王乐亭先生所创"老十针"是其治疗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精髓。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D)造成了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针灸治疗该病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针刺老十针穴位处方对比无关穴治疗FD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穴位特异性,进而证明王乐亭老十针针法是治疗FD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到老十针治疗组60例和无关穴对照组60例。2组每周均针刺5次,连续针刺2周,观察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及总体疗效评价。结果:针刺治疗组经过2周的治疗,其前后症状积分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不适症状较治疗前减轻;但对照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表明对照组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无明显疗效;另外,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治疗组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方面好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通过对120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发现使用老十针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无关穴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开胃消食合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功能的作用,进一步了解其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适症状的机制。方法:对FD患者询问消化不良症状,采用一次口服不透X线标记物后4小时拍摄腹部平片的方法,统计用药前后钡条在胃内残留的数目来评价药物的疗效。结果:FD患者服用开胃消食合剂后,餐后4小时钡条排空率明显增加(P〈0.01),与多潘立酮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临床症状较多潘立酮改善明显。结论:开胃消食合剂可改善FD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胃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酒渣鼻幽门螺杆菌的意义。方法:对35例酒渣鼻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并对阳性反映者的抗幽门螺旋杆菌疗效进行观察。两组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果:酒渣鼻患者35例中呈现HP阳性29例,占82.86%,阴性反应6例,占17.14;对照组30例患者中呈现HP阳性30例,仅占43.33%,阴性反应17例,占56.67%,酒渣鼻患者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对两组所有HP阳性反应者进行抗HP三联治疗、复查发现,酒渣鼻阳性反应患者转阴率为87.9%,对照组阳性反应转阴率89.1%,两组转阴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29例HP阳性反应的酒渣鼻患者进行抗HP治疗治疗酒渣鼻的总有效率79.31%。结论:酒渣鼻的发病及其发展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对于酒渣鼻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中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医学上辨证属于肝郁脾虚型Hp阳性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抗Hp(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加予穴位注射和疏肝健脾方,14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相对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的根除率为92.3%(36/39),对照组为82.1%(32/39),2组相比无显著差异(F=1.84,P=0.18)。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西药治疗肝郁脾虚型HP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治疗安全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与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难治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5月~2010年12月应用手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的难治性胃溃疡患者45例为观察组,同期行药物保守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手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药物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穿孔、感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除感染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难治性胃溃疡效果好,能显著提高溃疡治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蜂胶左金胃三联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1.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好,Hp清除率与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兰索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效果.方法:将128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20 mg,2次/d,呋喃唑酮100 mg、阿莫西林500 mg,均口服,3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病的关系。方法胶体金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结果健康查体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感染阳性率40%;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72%;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8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92%。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各量表积分的变化,与针刺非经非穴比较,探讨经穴效应的特异性基本规律及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将7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随机分到治疗组(A组)35例、非经非穴组(B组)36例。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每次30min,5天为1个疗程,疗程中间休息2天,总共治疗4个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完成、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等7个观察时点让受试者填写利兹消化不良调查问卷(LDQ)评分。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治疗4周结束时,1个月随访时,2个月随访时,3个月随访时,4个月随访时,5个月随访时,LDQ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远期疗效确切,经穴效应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刘方旭  许乐 《世界中医药》2012,7(6):484-485
目的:观察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和抑郁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北京5家医院20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给予枳术宽中胶囊3粒Tidpo;对照组(105例),给予多潘立酮10mgTidpo。分别观察2周、4周疗程后消化不良症状和抑郁症状积分变化,同时观察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及抑郁积分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抑郁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有效、安全,并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9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西药组予质子泵抑制剂三联法配合胃粘膜保护剂,中药组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2.73%明显优于西药组75.93%,P〈O.05;中药组Hp清除率90.91%明显优于西药组72.22%,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明显低于西药组18.52%,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能够明显改善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Hp清除率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在中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方面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8.
祁永玲  赵志娟 《河北中医》2011,33(6):827-828
目的观察肠胃舒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予肠胃舒胶囊治疗,对照组51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8%,对照组总有效率82.3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主要症状上腹胀、上腹痛、厌食、早饱、嗳气、恶心和呕吐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胃舒胶囊对FD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疗效优于西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香枳和胃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香枳和胃片,对照组服用莫沙必利片,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105例患者中,有91例患者在治疗前有不同程度餐后饱胀感(86.7%),87例有早饱感(82.9%),70例有上腹疼痛感(66.7%),34例有上腹烧灼感(32.4%)。治疗组52例患者治疗后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9%,上述主要症状积分值均显著下降(P0.01)。Nepean消化不良指数治疗组由44.96下降至33.27(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枳和胃片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方联合黛力新治疗老年妇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60岁以上老年妇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8例以健脾疏肝方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80例以莫沙比利片治疗,进行4周的治疗和对照研究。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2%,对照组为6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显示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疏肝方联合黛力新治疗老年妇女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