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痛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结肠息肉患者在无痛结肠镜进行APC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于1个月后进行复查。结果100例患者214枚息肉均予摘除,灼除。直径〉1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39枚先用圈套器电凝电切摘除,再用APC烧灼残余病灶,直径〈1cm的息肉175枚直接用APC烧灼。1个月以后复查肠镜有2例(5.1%)直径〉1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病灶残端见黏膜充血水肿,未见息肉样增生,再以APC治疗。APC治疗中出现局部疼痛5例,腹胀12例,持续时间1小时~3天,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发生。结论无痛结肠镜下APC治疗结肠息肉安全有效,可彻底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快速、高效检查的目的,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不同方法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结肠息肉患者150例共计216枚,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A组42例64枚息肉,采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组46例70枚息肉,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C组60例82枚息肉,采用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观察3组疗效。结果对于扁平及广基息肉,A组和c组的治愈率均明显优于B组(P均〈0.05),而A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亚蒂及有蒂息肉,B组和c组的治愈率均明显优于A组(P均〈0.05),而B组和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结论与经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相比,EMR与APC治疗结肠息肉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正结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状态。内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较为普及且技术成熟,已成为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手段。但对直径大于20 mm的息肉,单纯高频电切除术的风险大,其出血或穿孔的发生率为3.5%~7%~[1]。对于带有粗长蒂的结肠息肉,因为息肉较大,蒂长,息肉的营养血管较粗,在切除过程中出血、穿孔发生率更高~[2]。为了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治愈率,我们从  相似文献   

4.
止血夹预防内镜下结肠粗蒂息肉切除时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内镜直视下行结肠息肉电凝电切术是目前治疗结肠息肉简便有效的首选方法,但有一定的出血发生率,特别是粗蒂息肉切除时更易发生出血和肠壁穿孔。2003年1月-2004年9月,本院对经结肠镜检出10例粗蒂息肉患者,先用止血夹钳夹息肉近基底的蒂部,再行圈套电凝电切术,取得了满意的止血效果,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的护理要点。方法188例结肠息肉患者在内镜直视下经高频电圈套法切除息肉前后的治疗护理。结果188例病人顺利完成息肉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及术中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熟练的操作技巧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大肠息肉具有潜在恶变的可能,尤其是多发性、直径较大的息肉,内镜检查发现时应予切除。我院消化内科自2006年12月始对大肠多发性息肉患者进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结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临床上常见,直径2cm的大息肉癌变危险性是直径2cm的4.5倍,因此发现结肠息肉,尤其是大息肉,应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质量~([1])。目前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是一种微创、简单、安全的治疗手段,是切除结肠息肉的首选方法~([2])。2015年3月—2016年3月汾阳医院内镜室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56例,现将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胃镜、结肠镜高频电切消化道息肉是目前治疗胃和结肠息肉最有效、最简单的一种方法。现将本院高频电切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作以总结。1 临床资料本院于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应用胃镜Olym pusXQ30、结肠镜CF - 1T2 0I共检 380 0例患者 ,检出胃息肉 7例、结肠息肉 4 3例 ;其中男 4 0例 ,女 10例。胃息肉患者多以上腹部隐痛、不适就诊 ,结肠息肉患者多因腹泻、腹胀、腹痛就诊 ,偶有便血患者。多发息肉38例 ,其中 1例患者胃息肉共 7枚 ,大小为 0 .5cm×0 .5cm~ 2 .0cm× 2 .0cm ,有蒂 ;结肠黏膜表面密集分布0…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结肠息肉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中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高频电治疗术进行息肉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冷圈套切除术进行息肉切除术,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与术中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结肠息肉患者治疗过程中,与传统高频电治疗术相比,通过冷圈套切除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的疗效.方法:结肠息肉患者156例经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病理检查后对息肉进行高频电凝切除.结果:本组结肠息肉摘除有效率100%.术中轻度出血3例,无穿孔病例出现.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对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的疗效。方法:蛄肠息肉患者156例经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病理检查后对息肉进行高频电凝切除。结果:本组结肠息肉摘除有效率100%。术中轻度出血3例,无穿孔病例出现。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对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下不同术式治疗老年结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1月我院老年结肠息肉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电凝电切组(n=48)和EMR组(n=48)。电凝电切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EMR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应指标情况、息肉清除率、残留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差异(P>0.05);EMR组手术时间长于电凝电切组(P<0.05);治疗后EMR组息肉完全清除率高于电凝电切组(P<0.05),残留率、1年后复发率均低于电凝电切组(P<0.05);两组肠穿孔、腹痛、出血、发热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不同术式用于老年结肠息肉患者中均可获得较好效果,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相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患者产生创伤更小,能提升息肉清除率,降低复发率,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比较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APC)与高频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厦门长庚医院收治并确诊的 150 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 将其分为高频电切术组 68 例与 APC 组 82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超敏 C 反 应蛋白(hs–CRP)水平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PC 组手 术切除的息肉直径明显短于高频电切术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高频电切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APC 组患者的术中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3.66 %,明显低于高频电切术组的 14.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 3 d,两组患者 hs–CR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 APC 组低于高频电切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出院 1 年后,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APC 组患者生存质量指数(GLQI) 评分中的主观症状、生理状态、心理健康与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高频电切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内镜下 APC 治疗结直肠息肉安全性和经济性较好,可以降低结直肠息肉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减少术中炎症性刺激,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大肠息肉的作用.方法:对68例大肠息肉患者行电子肠镜下氢离子凝固术治疗的体会加以总结.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痛苦少、耐受性好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陈刚 《亚太传统医药》2013,9(5):127-128
目的:研究并探讨结肠大息肉无痛肠镜下多方式联合治疗的应用,分析该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结肠大息肉患者47例,手术中对其采取多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法,即高频电凝电切术加钛夹和注射肾上腺素来止血。收集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的结肠息肉均切除,手术中有4例出血,采用肾上腺素注射和(或)钛夹来止血。有1例无法止血,进行紧急手术。结论: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切除率高,操作便捷,疗效显著;肾上腺素、钛夹对于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前预防止血、术中止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从西医治疗(抑酸及清楚幽门螺杆菌、微波、射频消融、热极、氩离子凝固、高频电凝、热极、氩离子凝固、高频电凝)、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疣状胃炎的中西医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1月—2005年11月,笔者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内科疾病患者86例,效果满意,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7例,女39例;年龄18~75岁,平均35岁。胃息肉43例,肠息肉26例,疣状胃炎14例,溃疡出血2例,晚期胃癌出血1例。1·2治疗方法在电子内镜(Olympus公司生产)直视下使用氩离子凝固器(德国DRBE公司生产,电凝功率60 W,氩气流量2 L/min,电场强度500 V/m2,标准电凝指数为A60),经内镜钳道插入氩气电凝导管,伸出内镜头端至病灶上方0.3~0·5 cm,以每次时间1~3 s进行氩离子凝固治疗。根据病灶的大小使用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后患者的运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出院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不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出院前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出院后结合继续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及1年后结肠息肉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结肠息肉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后患者的延续护理,能有效减少结肠息肉患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肠息肉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VIO消化内镜工作站,联合使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注射液静脉麻醉下对结、直肠息肉进行APC。结果:60例息肉患者,其中结肠息肉38例,直肠息肉22例,全部一次性治愈。结论:APC在无痛结肠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度高,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的方法,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镜下息肉治疗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月间,我院经胃镜下息肉氩气刀凝固术及电凝电切术治疗128例胃息肉患者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情况。结果对胃镜下治疗息肉的方法进行总结,128例病人中,123例未发生并发症,占96.2%;4例发生切除后切缘出血,占3.1%,均于手术时采取氩气刀凝固或注射方法成功止血;发生胃粘膜穿孔1例,占0.7%;未发生死亡病例。所有病例经过内镜下治疗及术后护理后均得到治愈。结论胃肠道息肉的胃镜下治疗中,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胃镜下胃息肉的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