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IL-2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9例为联合治疗组,接受IL-2应用1个月后继用拉米夫定的治疗;28例患者为单独应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21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11例接受IL-2联合拉米夫定的治疗;10例同样患者单独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慢性肝炎联合治疗和单用组,HBV—DNA阴转率于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为78.9%、84.2%、78.9%和67.9%、67.9%、75.0%。治疗后12个月,两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3.3%和17.8%,E抗原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9.4%和10.7%,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联合或单独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6.7%和80%,未见HBeAg阴转和发生血清转换者。结论拉米夫定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确切作用;对于慢性肝炎组,联合IL-2治疗较单独应用拉米夫定血清转换率更高。应用IL-2可使患者OKT4/OKT8比值升高,CT4细胞上升,其有明确的提高细胞免疫之作用。  相似文献   

2.
彭土生  王轩  余桂芳 《广东医学》2014,35(15):2442-2443
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84例HBsAg、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均给予拉米夫定,再给予不同疗程重组人IL-2,A组给予3个月,B组给予6个月,观察两组ALT复常率、e抗原转阴率、e抗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CD4+、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后ALT复常率、e抗原转阴率、e抗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HBV-DNA转阴率高于A组;至12个月时,B组ALT复常率、e抗原转阴率、e抗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均高于A组,且B组12个月时的ALT复常率、e抗原转阴率较6个月提高.另外,B组CD4+、CD4/CD8在治疗12个月后较治疗前有所增高,而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当延长IL-2使用疗程可获得更好疗效,且短期随访中仍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阿德福韦酯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70例,分为阿德福韦酯联合白细胞介素2组(治疗组)和单用阿德福韦酯组(对照组),治疗48周。分别在用药前,用药12、24、48周后复查ALT、HBV DNA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治疗12、24周时,治疗组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治疗组的HBV DNA阴转率(60.00%)、HBeAg血清学转换率(42.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4.29%和17.14%,P<0.05)。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与白细胞介素2联用后提高了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率,显示阿德福韦酯与白细胞介素2联用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应用国产重组人干扰素(IFN-2Ⅱb)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IL-2)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干扰素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目前国内外首选是干扰素,单用干扰素疗效尚不尽人意,停药后复发率高,且大剂量副作用大[1~3]。我院于1995年8月至1996年12月,应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小剂量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按1995年5月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诊断标准,选择无肝病家族史、HBeAg阳性,ALT异常慢性乙型肝炎60例,其病史均在5年以内。60例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43岁,平均25岁。选择同期住院病人30例,作…  相似文献   

6.
7.
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的问世 ,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其需长期服药、耐药变异率高、停药后病情易反复、HBeAg阴转率低等限制了其广泛应用[1 ] 。国内有少量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报道 ,但省内尚未见报道 ,为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我们于 1 999年 1 0月~ 2 0 0 1年 6月应用拉米夫定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取得了一定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 61例住院及门诊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均符合 1 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 ] 。…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苦参素软胶囊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设苦参素软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单用拉米夫定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血清HBeAg转阴率、抗-HBe转阳率、HBVDA转阴率、肝功能恢复正常率、血清胶原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停药后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血清HBVM转换率、HBVDNA转阴率、肝功能恢复正常率、血清胶原持续下降率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及拉米夫定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我院采用a-lb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拉米呋啶(3TC)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61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级21例,采用3TC和IL-2联合治疗,3TC100mg,每日1次口服,同时IL-2,5万U,每日1次静推;B级20例,单用3TC,100mg,每日1次口服;C组18例,单用IL-2,5万静推,每日1次,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ALT三组治前分别为201.6±198.2、186.1±189.4、153.7±127.6,治后为46.3±35、68.9±47.7、72.1±52.3,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ALT复常时间平均为28.7天、34.2天、33.6天,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1.42%、40%、33.33%,HbeAg转阴率为普通作用,激活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抑制66.67%、35%、33.33%。HBV-DNA及HbeAg转阴率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治疗中三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3TC联合IL-2明显优于单用3TC及IL-2组,提示3TC、IL-2联合使用具有协HBV作用,比单独用药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燕云  罗光汉 《华夏医学》2005,18(5):884-887
拉米夫定(3TC)是第二代抗病毒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较好。现将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t-6)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拉米夫定治疗组(n=32),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6个月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4.5±12.6)pg/mL、vs(105.7±15.8)pg/mL,P<0.05)],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和层黏蛋白也明显降低[透明质酸:(172.7±60.7)u/L、vs(221.7±71.8)u/L,P<0.05;Ⅳ型胶原:(102.6±47.5)u/L vs(132.6±26.9)u/L,P<0.05;层黏蛋白:(112.2±20.7)u/L vs(139.2±27.2)u/L,P<0.01)]。结论拉米夫定可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6的释放,具有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汪向清 《世界感染杂志》2005,5(5):449-449,451
目的 总结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加强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拉米夫定100mg/d,口服,定期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全程加强心理护理,指导病人休息、饮食,督促病人定期复查。结果 病人遵照医嘱服药,定期复查,ALT 65.1%复常,HBV DNA77.1%阴转,HBeAg/HBeAb血清转换30.9%,停药后35%ALT反跳,其中YMDD7例变异(6.6%)。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对保证治疗,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笔者观察了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并与病毒唑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口服拉米夫定100mg/d,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表现为HBV-DNA、HBeAg转阴及ALT下降,疗效明显优于病毒唑.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两方面综述拉米夫定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方面与西药联合应用,另一方面与中药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比拉米夫定单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联合疗法将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趋势,其中重要的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针对多靶位起效的优势,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以缩短疗程和降低疾病复发率,可见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的优势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治疗102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世娟 《重庆医学》2007,36(22):2317-2318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儿193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组予拉米夫定每天3mg/kg,最大剂量100mg/d,疗程52周.对照组予一般保肝治疗.观察患者肝功能、HBV-M、HBV-DNA、不良反应及身高、体重变化.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12、24、52周ALT复常率为50.0%、57.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52周结束后其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化率及HBV-DNA转阴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身高和体重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慢性乙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拉米夫定治疗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免疫学状态(HBeAg血清转换)、HBV DNA水平及YMDD耐药株(YIDD/YVDD)的影响。方法;观察50例乙肝病人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的肝功能(ALT)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含量和YMDD耐药变异株。结果:治疗前50例病人中有3例抗-HBe阳性,47例HBeAg阳性。治疗后12-24周有9例(19%,9/47)HBeAg转阴,其中3例出现抗-HBe,有1例HBeAg和HBsAg先后消失,治疗前病人血清YMDD变异检测结果为YMDD4例,YVDD22例,YMDD+YVDD11例,其他尚不明确,在治疗后36-48周时,14例(14/50,28%)出现反跳,HBV DNA升高超过两个数量级,其中只有3例伴ALT升高但未超过治疗前的基线值,并在36周时由YMDD变异为YIDD,结论:拉米夫定用药9-12个月后28%出现HBV DNA升高,但不伴严重的临床改变,治疗前野生型YMDD仅是少数,而YVDD占多数,个别IDD诉出现常伴ALT的和HBV DNA的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及YMDD变异对临床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始于1996年。429例HBsAg、HbeAg和HBV DNA阳性病人进行本研究。病人以3:1的比例随机接受拉米夫定(100毫克/日,n=322)或安慰剂(n=107)治疗12周。随后所有病人接受拉米夫定开放治疗,每4周随访一次,共104周。结果:治疗一年后72.7%病人(285/392)持续HBV DNA阴转。除外YMDD变异病人,病毒DNA在第二年持续受到抑制。YMDD变异病人血清HBV DNA的平均水平上升至86Meq/ml(bDNA分析),但远低于年持续受到抑制。拉米夫定治疗可促进HbeAg消失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二均与治疗前ALT水平和治疗时间有关。第二年HbeAg消失率在治疗前ALT水平高于正常一倍的病人中26.8%,在治疗前ALT水平高于正常二倍、五倍的病人中分别为35.6%和55.6%。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7.4%、22.2%,33.3%。二年后,50.3%治疗前ALT异常的病人ALT保持正常。83%治疗前ALT正常的病人仍保持正常。YMDD变异发生率为49.7%。其血清HBV DNA中位数水平轻度升高至86Meq/ml,其中15%病人ALT高于治疗前水平。4例病人临床症状出现反复停药后恢复。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为轻、中度,仅二例病人报告出现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度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7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综合护肝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8周。结果在治疗第8周,治疗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血清HBV DNA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在治疗组中,重型肝炎的发生率、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能在短期内阻断部分慢性重度乙型肝炎进展,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张妍  刘小荣 《甘肃医药》2011,(6):336-337
目的:探讨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拉米夫定一年产生耐药后HBV膜蛋白前S(2HBV-S2)的变化。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实验组(产生耐药)与对照组(未产生耐药)患者的血清HBV-S2。结果:对照组HBV-S2阳性48例(阳性率32%);实验组HBV-S2阳性117例(阳性率78%)。结论:产生耐药后HBV-S2的表达增加,表明耐药后HBV病毒又出现活动性复制,故检测HBV-S2的表达可及时指导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及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