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实时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成像评价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选择25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经手术、穿刺活检或增强MRI证实.结果 动脉相100%高增强,早期动脉相72%见从中心至周边“星形”或“轮辐样”动脉强化,16%从中心向周边强化范围逐渐扩大,周边出现一过性未强化带,12%未观察到上述特征性征象;门脉相100%高增强;延迟相84%等或略高增强,16%中心部造影剂退出呈低增强.44%可检出三相均不强化的“瘢痕组织”.结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超声造影“星形”动脉供血、离心性填充并持续至门脉相是其特征性表现,超声造影表现不典型者需与肝腺瘤、高分化肝细胞癌等高血供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特征。方法:经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2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35个病灶。结果:二维灰阶超声显示85.7%(30/35)的病灶位于肝右叶,77.1%(27/35)为等回声或稍高回声。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91.4%(32/35)测得动脉血流信号,其中85.7%(30/35)为连续条状血流信号,73.3%(20/30)为轮辐状。血流峰值流速(47.8±26.9)cm/s(14.4~113cm/s)。阻力指数0.56±0.09(0.4—0.7)。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灰阶超声上不易与肝脏其它病变区分,彩色多谱勒可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脏内非常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据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内的发病率有增高倾向.笔者所在医院近期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旨在供同行分析和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特征,以便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超声造影中的特征性表现及与病灶大小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FNH 26例,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9及意大利百胜公司DU8彩色多普勒系统,使用意大利Bracco公司造影剂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成像,造影时记录肝实质及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方式及增强程度.结果:在直径大于3.0 cm的15例病灶中,14例(93.3%)在动脉相出现"轮辐状"增强征象.13例(86.6%)在延迟相病灶中央或偏心出现瘢痕的征象.结论:对于大于 3.0 cm的病灶可以根据超声造影中特有的辐轮征和中央瘢痕来作为FNH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13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三期增强MSCT表现。结果 13个FNH,平扫10个为低密度,3个为等密度,其中9个病灶中央有点、条状及裂隙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除中心疤痕外病灶强化基本均匀一致,其中6例病灶中心或周边还可见到增粗、扭曲的动脉。增强扫描门脉期和延迟期11个病灶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个为略高密度。9例伴有中心疤痕者,3例无强化,6例有延迟强化。结论 MS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30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24例中有4例又行肝特异性造影剂检查,包括2例锰福地匹三钠(Mn-DPDP)和2例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扫描。结果 22例为单发FNH,2例为多发。大小为1.0~6.0cm。24个病灶在T1WI上呈典型的等或略低信号,4个呈低信号,2个为略高信号。25个病灶在T2WI呈典型的等或略高信号,5个呈高信号。29个病灶的实质部分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略高信号。1个病灶的实质部分在动脉元强化,而在延迟期变成等信号。2个病灶在延迟期出现增强的假包膜。21个病灶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瘢痕,9个均未显示。瘢痕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4个病灶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供血动脉影。使用Mn-DPDP后病灶为等或略高信号。使用SPIO后,病灶呈等信号。结论 多数FNH有典型MRI征象,综合使用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是正确诊断的关键。肝特异性造影剂对FNH的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常规CT和螺旋CT中的不同表现,探讨螺旋CT对FNH的诊断价值,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其中2例行常规CT,4例行螺旋CT检查。结果平扫两种方法表现相似,均呈边缘模糊的略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常规CT2例均呈略高密度灶,延迟4min后呈略低密度,其中1例病灶中央低密度疤痕区有延迟强化。螺旋CT增强后4例动脉期病灶均有明显强化;门脉期2例呈略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延迟期3例呈等密度,1例呈略低密度;2例动脉期扫描可见平扫低密度疤痕区有明显强化的放射状血管影,1例有延迟强化。表明常规CT对FNH定性困难,螺旋CT多期扫描在FN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肝FNH的CT和MR数据及临床资料。③结果12例FNH均为单发,位于肝右叶8例,肝左叶4例,平均大小为4,9cm。CT平扫表现低密度为5例,4例为等密度,其中3例中央区可见星芒状的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4例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MR T1WI显示3例为略低信号,9例为等信号,其中4例中心及周边可见条状的流空信号;T2WI显示6例为略高信号,6例为等信号;增强后11例明显强化,4例中央瘢痕有延迟强化。CT平扫检出率为占75%(9.例),MR为100%(12例)(P〈0.05)。CT增强检出率为83.3%(10例);MR为100%(12例)(P〈0.05)。CT诊断正确率为75%(9例),MRI为95%(11例)(P〈0.05)。④结论FNH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影像学综合检查能够正确诊断绝大部分FNH病灶,MR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优于CT。 相似文献
9.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其病因尚不明确,无恶性倾向及并发症,临床无需手术治疗,影像学表现虽有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因此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我们收集10例FNH的CT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提高对FNH的认识,以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CT诊断儿童肝脏巨大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典型病例患者,女性,10岁,于2005年1月8日无意中发现右腹部包块,当地医院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占位病变。1月12日以肝脏占位病变收治入院。查体:右肋缘下可触及包块边缘,超出肋缘2cm,无压痛,肝区叩痛阳性。实验室检查:AFP3.59ug/L,CEA1.59u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1.4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0.6U/L,HbsAg阴性,抗HCV阴性。影像学检查(见图1):超声:肝左叶实性占位病变,恶性肿瘤可能性大。CT:肝脏左侧巨大实性占位,边界尚清,平扫呈等密度(图A);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显著强化,病灶内可见低密度索条影(图B);门静脉期仍有强化(图C)。诊断:右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74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这种少见的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对74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FNH)患者的MRI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FNH中男4例(5嘲,女70例(95嘲,平均37.6岁。FNH单发57例(77%),多发17例(23嘲。FNH位于右叶前段或后段者52例、左叶内侧段或外侧段17例、尾状叶5例。74例中15例有一个或多个肝血管瘤。57例单发FNH中,11例f19%1有一个或多个血管瘤;17例多发FNH者,4例f24%)有一个或多个血管瘤,二者无显著性差异。不伴血管瘤者59例,其FNH平均大小4.9cm。伴与不伴血管瘤的FNH病例之间年龄、性别及病灶大小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49例非FNH病例中,5例f10%1伴血管瘤,分别是:肝腺瘤2例、转移瘤2例、炎性假瘤与组织细胞纤维瘤各1例。该组病例男性合并血管瘤者为3%,女性为13%。74例FNH伴随血管瘤比率(20%1显著高于对照组49例(10%)(Pd〈0.02)。结论:FNH具有典型的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内可见特征性中心瘢痕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出现强化。 相似文献
12.
李建军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7):611-612,F003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12例13个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临床、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资料。结果 FNH多见于中青年,多无临床症状,典型CT表现:平扫为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降低,呈稍高或等密度,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为主。动态CT增强13个病灶中7个见中央瘢痕,延迟期中央瘢痕强化是FNH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大多数肝FNH的螺旋CT表现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作出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常规CT和螺旋CT中的不同表现,探讨螺旋CT对FNH的诊断价值。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其中2例行常规CT,4例行螺旋CT检查。结果:平扫两种方法表现相似,均呈边缘模糊的略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常规CT2例均呈略高密度灶,延迟4min后呈略低密度,其中1例病灶中央低密度疤痕区有延迟强化,螺旋CT增强后4例动脉期病灶均有明显强化;门脉期2例呈略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延迟期3例呈等密度,1例呈略低密度;2例动脉期扫描可见平扫低密度疤痕区有明显强化的放射状血管影,1例有延迟强化,表明常规CT对FNH定性困难。螺旋CT多期扫描在FN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均行超声检查,并经活检、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18例FNH中共有21个病灶,超声全部检出。二维超声多发生于接近肝表面处,表现为〉3cm者,回声多略高或略低于周围肝组织,彩色多普勒显示多有粗大的血管进入病灶并分支,可呈轮辐状;3cm以下者多为低回声。10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动脉频谱者占69%,呈轮辐状血流信号者占2:3%。生化检查发现所有病例AFP均阴性。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DI)和生化AFP阴性可提高FNH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CT诊断要点,特别是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FN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24例FNH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17例,混杂密度4例,略高密度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21例明显强化,其中12例有分叶,门脉期及静脉期18例呈等密度,16例显示中央瘢痕。结论:CT增强扫描特别是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MDCT对FNH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8例22个病灶的US、CT和MR影像资料。结果US、CT和MR非造影检出率:US13个,占59.1%(13/22);CT检出16个,占72.7%(16/22);MR显示全部病灶,占100%(22/22)。US、CT和MR造影检出率:US共检出17个,占77.3%(17/22);CT共检出19个,占86.4%(19/22);MR全部检出,占100%(22/22)。正确诊断:US27.3%(6/22),CT40.9%(9/22),MR68.2%(15/22)。影像综合正确诊断:90.9%(20/22)。结论影像学综合检查能够正确诊断绝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MRI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CT和US。 相似文献
17.
超声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柃的FNH的声像学表现.结果:24例病灶中低回声18例,等回声8例,回声均匀5例,病灶中见星状强回声19例,CDFI血流丰富24例.超声造影动脉期:高回声24例;门静脉期高回声17例,等回声7例;延迟期:高回声6例,等回声15例,低回声3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提高FNH检出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CT和MR资料,三期法(动肪、门脉、延迟)扫描肝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讨论其鉴别诊断和误诊原因。结果 17例FNH中有12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均作出了正确诊断。5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或瘢痕不明显,轻度强化;5例中有3例误诊为肝癌,2例诊为血管瘤。结论 不典型FNH容易误诊,应注意与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误诊另一原因是三期扫描技术不规范造成病灶表现不典型而引起。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提高此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率。方法: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常见于中青年,多无临床症状,CT平扫为略低密度灶,增强后动脉期灶体明显强化,边界清晰,门脉期及延时期灶体呈较高密度灶或与肝脏呈等密度。结论:CT增强扫描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具有特异性,结合此特性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