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膝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疼痛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选择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CVRS疼痛评估方法作为调查工具,对45例膝关节内骨折后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SCL-90评分进行比较,疼痛程度重组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评分均有显高于疼痛程度轻组(P均<0.05),同时骨折治疗疗效佳组的CVRS疼痛评分明显小于疗效差组(P<0.05),这些提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骨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长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2041-2041
选择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调查问卷,对54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评估并与正常人常模数据比较。膝关节内骨折患者SCL-90因子中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数据(P均&;lt;0.05)。提示膝关节内骨折患者多有负性情绪表现。  相似文献   

3.
晚期肺癌患者疼痛表现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疼痛表现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寻求可能的干预方法。方法:63例晚期肺癌患者入院后1周内分别接受了疼痛主诉分级法(CVR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评估。结果:全部患者疼痛主诉分级中,0级4例(6%),1级38例(60%),2级19例(30%),3级2例(3%)。在家庭支持评分比较中,疼痛程度轻患者(评分0~1级,42例)的4个条目的所有评分均明显高于疼痛程度重组(评分2~3级,21例)(t=2.138~3.325,P&;lt;0.01~0.05)。在朋友支持评分比较中,疼痛程度轻组“朋友能真正帮助我”和“我有能与我分享快乐和忧伤的朋友”等条目得分(6.43&;#177;1.56和6.57&;#177;1.23)明显高于程度重组(4.98&;#177;0.97和4.54&;#177;0.88)(t=2.175和2.809,P&;lt;0.05和0.01)。在他人支持评分比较中,疼痛程度轻组“当我需要帮助时就有人在旁”、“有人能安慰我”和“在我的生活中有人关心我的情绪”等条目评分(7.36&;#177;1.63,8.24&;#177;2.05,8.77&;#177;2.32)明显高于程度重组(5.96&;#177;1.05,6.48&;#177;1.58,6.96&;#177;1.86)(t=2.189~2.454,P均&;lt;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表现与社会支持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电针疗法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疗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光辉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4082-4082
目的 探讨中医电针疗法与西医物理治疗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配合中频电疗治疗。采用视觉类比测试法(VAS)评分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定表”进行评测,评定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膝痛程度积分、膝关节功能评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产前心境不良对孕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雁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100-4101
目的:研究产前心境不良对孕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在产前1周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9例孕产妇进行了精神心理表现评估,并与分娩质量主要生理学指标(总产程时间、分娩总出血量和疼痛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总产程时间长组(≥500min,34例)中的躯体化(1.18&;#177;0.42)、人际关系(1.26&;#177;0.48)、抑郁(1.29&;#177;0.45)、焦虑(1.37&;#177;0.52)、偏执(1.29&;#177;0.48)和精神病性(1.35&;#177;0.37)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总产程时间短组(&;lt;500min,55例)(t=2.037-2.328,P均&;lt;0.05)。出血量多组(≥400mL,29例)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出血量少组(&;lt;400IⅡL,29例)(0=2.027-2.236,P均&;lt;0.05)。疼痛程度重组(1994年WHO疼痛分级3级,54例)中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轻组(&;lt;2级,35例)(0=2.143-2.326,P均&;lt;0.05)。结论:孕产妇产前心境不良可明显影响分娩质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南昌市第一医院冠心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按常规的心血管科治疗,干预组同时配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共3周。干预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第4周SDS(39.72&;#177;8.96)及SAS评分(40.46&;#177;5.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70,5.88;P均&;lt;0.01);两组SDS及SAS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33,4.58;P均&;lt;0.01);干预组SCL-90的阳性项目数、躯体化、敌对性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值差异有显著性(t=3.66,8.28.2.01;P均&;lt;0.01);干预组住院天数[(34&;#177;8)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6.78,P&;lt;0.05);临床疗效大体评定干预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进行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其规律性,寻求干预方法。方法:8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肺癌组)按相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与正常人(对照组)1:1配对比较,治疗前1周肺癌组分别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疼痛主诉分级和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评估,对照组测试在体检期间进行。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肺癌组的入睡(1.13&;#177;0.43)、睡眠维持(0.39&;#177;0.04)、睡眠自评(0.80&;#177;0.15)、睡眠总时间(0.93&;#177;0.20)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4.92&;#177;0.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95~2.941,P&;lt;0.01~0.05)。肺癌患者按疼痛主诉分级法分级后,疼痛程度重组(2~3级,39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轻组(0~1级,45例)(t=2.178~2.674,P&;lt;0.01~0.05)。肺癌患者按SCL-90总分分组后,高SCL总分组(≥140,35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SCL总分正常组(&;lt;140,49例)(T=2.078~2.296,P均&;lt;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后者与疼痛程度和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李志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2999-2999
目的 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的精神心理特征及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 35例CAA患者和41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了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结果 CAA组治疗前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183—2.342,P均&;lt;0.05),伴有明显精神心理症状的CAA患者的近期疗效明显劣于没有明显精神心理症状的同类患者(χ^2=5.293,P&;lt;0、05)。结论 CAA患者常伴有异常精神心理特征。并影响到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宣泄和认知疗法对肺癌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探讨心理干预增强免疫的可能性。方法 149例肺癌患者按相同年龄、性别、UICC-TUM分期和细胞病理分型的原则1:1配对。治疗组进行常规放、化疗的同时给予情绪宣泄和癌症知识认知疗法,1次/5~7d,计6周,治疗前后分别调查SCL,90精神卫生问卷,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 共配成42对。经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接近(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67.5%和524%,χ^2=2.381,P&;gt;O.05),治疗后两组的SCL-90各大项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t=2.165—2.860.P均&;lt;0.05),但治疗后治疗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等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013~2.257,P均&;lt;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1.982~2.835,P均&;lt;O.05)。但治疗后治疗组中的IgA、IgM和CD3、CD4、CD8和CD4/CD8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t=2.041~2.450,P均&;lt;O.05)。结论 心理干预治疗对肺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不明显,但对改善后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和提高免疫调节功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膝关节炎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07/2004-02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科确诊为膝关节炎患者19例,在其肿痛膝关节内注射得宝松1mL(含二丙酸倍他米松5mg和倍他米松磷酸钠2mg)。在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观察以下指标: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压痛、彩超检测滑膜厚度、滑膜血流及髌上囊积液厚度。结果:膝关节自觉疼痛、压痛、髌上囊积液厚度和滑膜血流于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17,0.02,0.002,0.002,均&;lt;0.05);但滑膜厚度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566,&;gt;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髌上囊积液及滑膜血流可用于膝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92例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按平行对照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疼痛控制护理,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1、3、5 d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康复锻炼依从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随访6个月,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膝关节骨折术后行疼痛控制护理可缓解患者疼痛,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周疼痛程度、膝关节屈曲角度以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2周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膝关节屈曲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肢疼痛程度,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负性情绪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发生缺血相关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以及减少冠心病缺血性的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康复介入手段。方法:将1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71例及对照组65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内科治疗,心理治疗组给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前完成首次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治疗后第二次评定,及进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定,比较两组SAS,SDS,SAQ得分及临床疗效。出院随访1年,记录2组患者冠心病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心理治疗组治疗后SAS,SDS评分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lt;0.001),临床疗效及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0.001),心理治疗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lt;0.001),心理治疗组临床随访1年总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为19%(11/58),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心理治疗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冠心病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为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当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肿胀、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痛康复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膝关节周径变化、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7 d膝关节周径变化均依次明显减小;干预组患者术后3,7 d膝关节周径变化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3,7 d VAS评分依次明显降低;干预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SS评分均依次明显上升,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给予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膝关节肿胀、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妮 《当代护士》2023,(6):65-68
目的 探究基于音乐功能锻炼操的康复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月在本院进行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基于音乐功能锻炼操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5 d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2.89±1.10)分,低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基于音乐功能锻炼操的康复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坤峰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3982-3983
目的:研究负性情绪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41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半年进行了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ROM)和ADL(使用改良的巴氏量表)评估,同时还使用临床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精神心理表现。结果:1例长骨骨折患者中,步行能力≤4级者的躯体化(1.25&;#177;0.53)、人际关系(1.25&;#177;0.50)、抑郁(1.38&;#177;0.47)、焦虑(1.29&;#177;0.32)、敌对(1.48&;#177;0.59)和精神病性(1.34&;#177;0.38)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步行能力5级者(t=2.136—2.363;P均&;lt;0.05)。ROM&;lt;120&;#176;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ROM≥120&;#176;者(t=2.146~2.307;P均&;lt;0.05):ADL&;lt;75分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ADL≥75分者,(t=2.026~2.274;P均&;lt;0.05)。结论: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的步行功能、ROM和ADL与负性情绪表现密切相关,对前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肢功能运动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9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各4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月,两组HSS膝关节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HSS膝关节评分及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和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8例2003-07/2004-03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抗抑郁组43例,对照组45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脑卒中后无抑郁者50例作为无抑郁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抗抑郁组加用氟西汀20mg口服,1次/d,共4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应用Ban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测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抗抑郁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lt;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②抗抑郁组治疗后Ban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lt;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与无抑郁组相似。③抗抑郁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下降(P&;lt;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与无抑郁组相似。结论氟西汀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心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者是否需合并抗抑郁剂治疗及不同抗抑郁剂对脑卒中后心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完成观察治疗者87例。对3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NS)及修订的巴氏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CNS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MBI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HAMD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lt;0.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HAMA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及丙米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帕罗西汀与丙米嗪对焦虑、抑郁症状有效率为87%及85%,明显优于对照组缓解率47%,帕罗西汀、丙米嗪和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分别为90%,70%,57%(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lt;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比较(P&;gt;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心理障碍者需合并抗抑郁剂治疗,帕罗西汀与丙米嗪抗焦虑、抑郁疗效相同,前者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对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