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普遍认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是种多功能的间质细胞。以前人们假定VSMC有两种主要的表型:收缩型和合成型。新近的数据表明,连续的细胞表型(自成熟前期/合成期到收缩期)是VSMC分化过程一种比较准确的表达,表型上的多样性也由此而来。有数据指出,VSMC的多型群体共存于血管壁 相似文献
2.
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体外培养是研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型术后再狭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性起始步骤,此法有助于揭示各种心肺疾患的病理机制及药物作用机理。用培养的VSMC进行研究已成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研究手段。目前国内外常用的VSMC培养方法为酶消化法和贴块法,而我们发现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现做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3.
ET-1促进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变化和增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ET-1与VSMC表型变化和增殖的关系。方法:用MTT法研究ET—1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3H-TdR法测定ET-1对平滑肌细胞DNA合成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法观察对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T-1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平滑肌细胞DNA合成;促进平滑肌细胞从G0期向S期的转变,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而S期细胞百分比增加;促进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从第2d到第7d随时间延长1-Caldesmon表达逐渐增高。结论:ET-1促进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同时对平滑肌细胞增殖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黑木耳多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bFGF和PDGF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黑木耳多糖降血脂和抗氧化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3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正常组)、高胆固醇饲料(模型组)以及高胆固醇加黑木耳多糖饲料(实验组)喂养。第12周末处死动物。取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bFGF和PDGF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分别为(0.44±0.10)和(0.30±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平滑肌细胞内内质网、线粒体增多,主要为合成表型;而实验组平滑肌细胞内内质网、线粒体少.主要为收缩表型,并且斑块内bFGF和PDGF的表达减少。结论黑木耳多糖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平滑细胞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的转化,从而抑制平滑肌细胞合成和分泌bFGF、PDGF和其他细胞外基质的能力,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不同剂量的纤维粘连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作用于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观察VSMCs的生长和分裂情况,发现Fn和Ln均能促进VSMCS的生长的分裂,Fn的这种作用在40μg以上呈剂量依赖性,Ln则在24μg以下呈剂量依赖性,当细胞数达到最大后,Fn和Ln的促进作用均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6.
实验应用民镜形态定量,细胞增生试验及^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试验,观察了17-β雌二醇对体外培养的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现型转变及对不同表现型SMC增生的影响。结果显示,E2在体外可显著抑制收缩型SME向合成型SMC转化,导致这些细胞推迟进入增殖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心肌素表达的影响及对细胞表型改变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以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获得VSMCs,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加入AngⅡ处理)、CGRP组(加入AngⅡ和CGRP处理)和CGRP8-37组(在AngⅡ和CGRP基础上加入CGRP8-37)。Western blot法检测VSMCs中心肌素及细胞表型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结果:在VSMCs培养中,细胞心肌素表达水平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细胞培养48 h和72h时心肌素表达水平较基线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加入CGRP处理后,心肌素表达水平逐渐增加,与基线水平比较,加入CGRP培养后48 h和72 h时细胞心肌素水平显著增加(P0.05)。同时,在VSMCs培养48 h时,AngⅡ组细胞心肌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且α-SMA表达亦相应下降(P0.05),而OPN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CGRP组VSMCs心肌素水平较AngⅡ组增加,伴随着α-SMA表达水平增加(P0.05),相反地OPN表达水平下降(P0.05);CGRP8-37组心肌素和α-SMA表达水平较CGRP+AngⅡ组降低(P0.05),而OPN表达较CGRP组增加(P0.05)。结论:CGRP通过促进VSMCs心肌素的表达而抑制细胞表型转换,使细胞维持收缩表型,且这一作用是CGRP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后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蛋白表达与表现型转变及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血管平滑肌细胞 (SMC)的失分化与其表现型转变及增殖的关系。 方法 采用电镜形态定量及蛋白印迹 (Westerblot)方法检测家兔主动脉SMC在原代培养过程中肌丝体密度及收缩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并分析这些变化与细胞增殖状态的关系。 结果 根据对细胞生长曲线的分析 ,原代培养SMC的增殖可分为 3个阶段 ,即潜伏期 (第 1~ 6d)、对数增殖期 (第 6~ 12d之间 )和增殖后静止期 (第 12d以后 )。电镜定量显示 ,胞质中肌丝的体积密度均值由培养前的 (32 14± 1 4 4 ) %下降至潜伏期末的 (18 36± 2 0 1) % (P <0 0 5 ) ;然后逐渐增高 ,到细胞进入增殖后静止期第 3d恢复至培养前水平 [(32 5 0± 1 2 1) % ;与培养前相比 ,P >0 0 5 ]。Westernblot分析显示 ,培养过程中平滑肌特异型收缩蛋白 ,如α SM肌动蛋白、SM肌球蛋白重链随培养时间逐渐降低 ,其中作为血管SMC成熟标志的SM肌球蛋白重链亚型 2在培养第 9d后消失 ;而非肌细胞型收缩蛋白 ,β NM肌动蛋白则随培养时间逐渐增高。上述蛋白含量的变化不随细胞增殖状态及肌丝的消涨而波动。 结论 体外培养血管SMC的表现型转变和失分化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前者与SMC的增殖状态密切相关 ,可能是肌丝系统为适应细胞分裂而发生的可逆性重组 ;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不同体外培养条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增殖和细胞骨架蛋白表达之间的差异及生物学意义。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分为6组:2代对照组、2代血清饥饿组、4代对照组、4代血清饥饿组、6代对照组和6代血清饥饿组;用5-Brdu标记增殖细胞;RT-PCR检测表型基因SM22ɑ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骨架蛋白SMɑ-actin、β-Tubulin和Desmin的表达。 结果 体外培养的VSMCs,随培养代数的增多,细胞骨架蛋白表达减少,电镜超微结构可见胞质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增多,有大量的分泌小泡;血清饥饿胞中线粒体增多并电子密度增高。 血清培养条件下SMɑ-actin随培养代数的增加其表达减少,血清饥饿培养可使SMɑ-actin表达可逆性上调;β-Tubulin和Desmin随培养代数的增加表达减少更明显,而血清饥饿上调作用也不明显,至第6代基本不表达。 结论 血清培养和血清饥饿培养在不同代中对VSMCs表型转化、增殖和细胞骨架有着不同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维持细胞形态、收缩功能和血管重构方面起了重要作用。β-Tubulin和Desmin表达消失可能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同步化的培养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块贴片法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利用双胸苷阻断和秋水仙素阻抑法使VSMC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结果:经鉴定培养的细胞为VSMC,采用血清饥饿法、双胸苷阻断法和秋水仙素阻抑法分别获得了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同步化的VSMC:G0/G1期(89.22±3.54)%,G1/S交界期(66.74±7.16)%,S期(63.24±4.06)%,G2/M期(51.64±11.18)%.结论:同步了体外培养的VSMC,为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单纯高压力作用下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变化,探讨力学因素在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血管体外应力培养系统,分别在压力100mmHg和160mmHg条件下培养猪颈总动脉1、4和7d,新鲜血管为对照。应用TUNEL法、透射电镜等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高压力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第1d较多,而后逐渐减少;Bcl-2蛋白表达持续增强;Bax蛋白第1d较多,而后逐渐减少。结论高压力可以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凋亡相关蛋白Bcl-2持续增加,Bax先增加后减少,揭示高压力可能通过调节Bcl-2和Bax来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高脂喂养加气体干燥术建立兔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加气体干燥术后1月组、2月组、3月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的平滑肌肌动蛋白(浕-SM-actin)、细胞凋亡和Ki-67核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无浕-SM-actin、凋亡和Ki-67表达,MMP-2和TIMP-2低水平表达。高脂饲料加气体干燥术后浕-SM-actin、细胞凋亡和Ki-67、MMP-2和TIMP-2表达增高。浕-SM-actin阳性细胞主要为一些胞核呈椭圆形或圆形的平滑肌细胞及一些泡沫细胞,且随着胞浆的空泡化,MMP-2和TIMP-2表达密度下降;部分泡沫细胞Ki-67阳性,细胞凋亡表达阳性。结论:VSMC和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高脂饲料加气体干燥术后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MMP-2和TIMP-2主要在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中表达,且随着胞浆的空泡化,MMP-2和TIMP-2表达密度下降。斑块中的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不仅可以发生凋亡,也可表现出一定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对联合培养的内皮祖细胞黏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从人脐血中分离纯化内皮祖细胞并鉴定;建立内皮祖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联合培养模型;细胞粘附实验测定内皮祖细胞的粘附能力;形态学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分化与增殖。结果: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祖细胞的粘附能力比单独培养时提高了63%,长梭形细胞数量增加,同时克隆形成单位的数量下降了约60%。结论:血管平滑肌细胞促进了内皮祖细胞的粘附与分化,同时抑制了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5.
背景:血管钙化是一种细胞介导的主动的、可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分化为成骨样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探讨尿毒症背景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钙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建立尿毒症背景下ApoE-/-小鼠动脉血管钙化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和Von Kossa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学特点,明确造模成功。应用小鼠全基因组Agilent芯片筛查MAPK 信号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实时定量PCR分析验证部分与MAPK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通路分析来探索MAPK信号通路与血管钙化的内在联系。
结果与结论:造模12周后,尿毒症ApoE-/-小鼠主动脉组织形态学特点证实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斑块形成。Agilent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MAPK信号通路中存在14个差异表达基因,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相符合。经KEGG通路分析,ERK1/2信号通路可能在血管钙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说明5/6肾切除ApoE-/-小鼠主动脉钙化斑块形成与MAPK 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该信号通路可能在平滑肌细胞转分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信号蛋白ILK在IL-1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大黄素是否是通过抑制ILK的表达而影响IL-1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大黄素对照组、IL-1β诱导组、IL-1β加大黄素组.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双标法检测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和E-钙黏连素(E-cadherin)的表达;免疫单染检测ILK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分泌的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结果:IL-1β诱导细胞转变为明显类似成纤维细胞形态,增加a-SMA的表达[(65.5±1.7)vs(140.4±3.0),P<0.05],减少E-cadherin的表达[(82.5±1.0)vs(36.0±2.8),P<0.05),促进ILK的表达[(36.1±3.1)vs(82.4±1.2),P<0.05],促进FN的合成[(54.6±3.1)mg/Lvs(124.8±3.2)mg/L,P<0.05],加入大黄素后上述变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在IL-1β诱导的TEMT中ILK的表达是明显上调的,大黄素可能通过下调ILK的表达而抑制IL-1β诱导的TEM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