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骨髓Coombs 试验阳性的非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虹等〔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类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 ,表现为全血细胞 (或一系、二系细胞 )减少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偏高 ,骨髓幼红细胞不少 ,一般在 2 0 %以上 ,既不符合再障 (AA) ,也不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常规溶血检查均为阴性 ,免疫常规均正常 ,但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 ,称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IRP)。该类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丙球蛋白有效 ,后经达那唑及环胞霉素A巩固 ,多数能治愈。我们从2 0 0 0年开始对住院的 70例患者进行了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检测 ,发现 8例非溶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2.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试验阳性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1995年1月至2004年3月诊治的72例骨髓BMMNC-Coombs试验阳性的IRP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自身抗体类型及免疫治疗效果。结果62.5%(45/72)IRP患者发病前有感染、过敏或妊娠等诱因。72.2%(52/72)患者全血细胞减少;91.7%(66/72)患者有网织红细胞不低的大细胞或正细胞贫血;75.0%(54/72)患者有白细胞减少;18.1%(13/72)患者合并发热;95.8%(69/72)患者可见血小板轻、中、重度减少。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髂骨骨髓增生活跃和明显活跃[68.1%(49/72)],红系比例增高[51.4%(37/72)]或正常[19.4%(14/72)],骨髓淋巴细胞比例与疗效呈负相关;大部分患者[65.9%(27/41)]胸骨骨髓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BMMNC-Coombs试验皆阳性,检出不同的自身抗体类型和组合方式,56.9%(41/72)患者有溶血迹象,但不符合任何种类的溶血性疾病的诊断标准;42.9%(18/42)患者补体C3降低,19.0%(8/42)患者同时或单独存在补体C4降低。给予免疫抑制和促造血治疗后,3年有效率为87.5%(28/32)。结论IRP是一类获得性自身抗体介导的骨髓细胞破坏或抑制性疾病,BMMNC-Coombs试验阳性IRP患者主要表现为网织红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不低的2系或3系血细胞减少,对免疫抑制和促造血治疗反应好。 相似文献
3.
例1女,19岁。2002年8月26日以“月经量增多、乏力1年半,加重3个月”收入我院。1个月前曾先后2次以“功能性出血”收入妇科,给予输血、止血、抗炎、间歇应用地塞米松1周而好转出院。近日患者再次以“经血量增多,乏力明显”来我科。体检:轻度贫血外观,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睑结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及其与狼疮活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表达及血MIF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性、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及ELISA方法分别测定34例活动期和21例静止期SLE患者的PBMC中MIF mRNA表达及血清MIF浓度,并以18例正常人作对照,观察SLE患者血MIF的改变及其与疾病活动性、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SLE患者PBMC中MIF mRNA表达及血MIF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且活动期患者增高更为明显,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P<0.01)。SLE患者血MIF水平及PBMC中MIF mRNA表达与疾病活动指数、抗ds-DNA抗体、血补体C3、C4及IgG水平明显相关,但与抗核抗体无关。结论 SLE患者血MIF mRNA表达及血MIF水平显著增高,其变化可反映SLE患者疾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5.
全血细胞减少可由造血系统疾病或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造血系统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已被临床医生所熟知 ,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尚未引起临床充分重视 ,后者主要由四大类疾病引起 ,即急慢性肝病、恶性肿瘤、某些感染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 ,其中最常见的为肝硬化[1] 。本文对 2 9例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并发全血细胞减少进行分析 ,以供临床参考。对象与方法对象 1999年以来收治的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 10 6例 ,其中并发全血细胞减少 2 9例 (男 2 2 ,女 7)。全部病例的肝硬化诊断均经病史、体检、肝功能、B型超声波及有关辅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全血细胞减少症(pancytopenia,PCP)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各疾病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30例老年PCP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老年PCP患者病因和各疾病的实验室及骨髓检查等情况。结果①130例老年PCP患者,非血液系统疾病81例(62.3%),血液系统疾病36例(27.7%),不明原因13例(10%)。②血液系统疾病的三系血细胞减少多表现为轻、中度,非血液系统疾病白细胞减少和贫血多表现为中、重度,血小板减少为极重度,两者三系血细胞减少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组间比较,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异常增生征(MDS)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Hb与尿素氮(BUN)、肌酐(CERA)呈直线负相关关系(分别为r=-0.376 95,P<0.05;r=-0.495 44,P<0.05)。⑤MA的乳酸脱氢酶(LDH)值明显高于MDS,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PCP有多种病因,以非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其三系血细胞多为轻、中度减少。MCV和LDH对MA和MDS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老年PCP应常规行骨髓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将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运用在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本院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88例,均开展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全血细胞减少症88例患者中再生障碍性的贫血有37例(42.05%),16例为骨髓增生的异常综合征(18.18%),10例增生性贫血(11.3...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特异性HCV抗原增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发病机制和机体对HCV的免疫应答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我们研究了丙型肝炎(H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HCV特异性抗原的增殖反应,从细胞免疫的角度分析机体抗HCV免疫功能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一、病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CD5 B细胞数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1-032002-04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住院患者14例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Evans综合征和22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及10名正常对照骨髓CD5 B细胞数量并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AIHA、Evans综合征和IRP患者CD5 B细胞数量[(34·64±9·81)%,(35·81±16·83)%]高于正常人[(12·0±1·97)%],(P<0·05),CD5 B细胞的数量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5),与间接胆红素呈正相关(P<0·05);与Evans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抗体PAIgG(P<0·05)、PAIgM(P<0·05)呈正相关;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P<0·05)。结论CD5 B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LIU Lirong ZHONG Meizuo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α链CD11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酶标ABC法检测25例初治AML患者和8例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CD11a的表达,并追踪观察AML患者的疗效。结果:CD11a在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率(37.02±13.30)%,明显低于对照组(87.13±5.38)%(P<0.05)。化疗后未缓解组AML患者发病时骨髓单个核细胞CD11a的表达率(47.09±10.55)较完全缓解组(29.11±9.36)%高(P<0.05)。结论:CD11a在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异常,可能与白血病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监控及从造血微环境释出有关。检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D11a的表达水平对AML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检测CD32和CD64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核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Illumina 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健康者(HD),结核潜伏感染者(LTBI)和肺结核患者(TB)PBMC中CD32和CD64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结核患者PBMC CD32和CD64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和结核潜伏感染者。结论肺结核患者PBMC高表达CD32和CD64,CD32和CD64可能在抗结核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clone in bone marrow of patients with pancytopenia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Nakakuma H; Nagakura S; Iwamoto N; Kawaguchi T; Hidaka M; Horikawa K; Kagimoto T; Shido T; Takatsuki K 《Blood》1995,85(5):1371-1376
The lack of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GPI)-anchored membrane proteins such as decay-accelerating factor (DAF) and CD59 on blood cells has a diagnostic value in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 Because PNH often develops in patients with aplastic anemia (AA), we attempted to detect a PNH clone in the bone marrow (BM) of patients with AA and pancytopenia before affected cells were evident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PB). We used flow cytometry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DAF and CD59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clone. Affected cells were observed in the BM of 3 of 7 patients with AA and 1 of 3 patients with pancytopenia of unknown origin, but not in their PB. All 8 patients with apparent PNH had affected cells in their BM and PB. On the basis of the early appearance of the PNH clone in the BM, a prospective 4-month follow-up study of the PB cells was performed. The study showed the release of affected mature cells first in granulocytes, then in monocytes, and finally in lymphocytes. Ham's test was positive before affected erythrocyte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etection of the PNH clone in BM could be predi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NH in patients with AA and pancytopeni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CD10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MMP10、CD105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MP10、CD105过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SCLC中MMP10阳性率和CD105标志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均〈0.05);二者的表达强度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组织类型、年龄、性别、吸烟史无关;MMP10过表达组中CD105标志的肿瘤MVD显著高于非过表达组。结论MMP10、CD105参与了NSCLC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与肿瘤血管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M—CSFR)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14例AA、23例MDS和8例非血液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的GM—CSFR表达率。结果 MDS组骨髓CD34^+细胞表面GM-CSFR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A组(P〈O.05),而A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患者造血干细胞没有质的缺陷;造血干细胞异常可能是MDS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肿瘤CD15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15抗原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甲状腺癌、45例甲状腺瘤、2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15抗原的表达。结果在甲状腺癌中CD15表达阳性率为68.0%,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癌旁甲状腺组织(35.0%),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2例呈CE15弱阳性反应。CD15GEDPGN LHNHU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和CD95L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了 36例轻中重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 3d内 (最早发病后 6h)、第 7天和第 2 1天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和CD95L的表达情况 ,并选择 2 2例同期住院病人作为对照。结果 CD95和CD95L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是升高的 ,在发病后 6h~ 3d、第 7天、第 2 1天均高于正常 ,且在 6h~ 3d最高 (P值均 <0 .0 5 )。其升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病情越重 ,升高越明显。CD95和CD95L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和CD95L发生显著变化 ,且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变化 ,其变化程度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SSA抗原及其不同阳性表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区别与SSA抗原不同阳性表位结合的抗SSA抗体在疾病中对机体损伤的不同性,探讨抗60000SSA抗体在相关自身免疫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用按已知60000SSA抗原多肽链中20个阳性表位和1个阴性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不同表位寡肽(MAPs)为抗原,以ELISA方法检测59例抗SSA抗体阳性的患者血清,分析引起机体不同损伤的抗SSAMAPs抗原抗体的特点。结果 抗60 000SSA抗体是一种多克隆抗体,不同病人所具备的抗体与60000SSA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的表位可以不同。抗21个MAPs抗体的阳性与否和皮肤损伤无明显相关性;抗2、14、15、21号MAPs抗体阳性与否与唾液腺损伤具有正相关性;抗7、16号MAPs抗体阳性与否和肾脏损伤具有负相关性;抗6号MAPs抗体阳性与否和心脏损伤具有负相关性。结论某些MAPs抗体的出现提示一定器官受损;某些MAPs抗体的出现则对一定的器官具有保护作用。由此提示:可能是不同病人具有抗不同MAPs的抗体,从而导致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MDS患者免疫表型,对比各亚型间免疫表型表达阳性率的高低,并评估其与IPSS积分的相关性。结果:48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CD34、CD117、CD11b、CD33、CD13为主,RAEB1及BAEB2患者CD34、CD117及早期髓系抗原CD33、CD13阳性表达率较RCMD患者增高(P<0.05);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与CD34、CD117、CD13及CD33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对这些患者进行IPSS积分系统评估,高危组CD34及CD117表达阳性率较中危1组升高(P<0.05),CD34表达阳性率与IPSS积分呈正相关。结论:MDS患者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对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