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末梢血中锌、铁、钙微量元素含量及性别间的比较。方法利用博晖创新股份公司生产的BH5100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对610例0~18岁门诊儿童进行指血中钙、锌、铁含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3岁年龄组锌、铁含量平均值低于6~18岁年龄组;(2)血锌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血钙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3)不同性别组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及其末梢血含量是不同的,应定期检测儿童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保门诊0~7岁儿童指血5种元素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BH 5 100型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儿保门诊575例0~7岁儿童指血铜、锌、钙、镁、铁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儿童锌、铁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7岁组除外),钙含量0~岁组正常,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镁含量在正常范围,仅1例儿童铜缺乏。男童、女童间铜、锌、钙、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铁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组儿童5种元素含量不同,婴儿期锌、铁缺乏明显,应定期为儿童做微量元素检测,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尤其在婴幼儿期应注意补充锌、铁,合理补钙。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安市0~3岁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及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微量元素检测仪器检测1 099例儿童的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铁、钙、镁的含量,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西安市儿童普遍存在锌、铁微量元素缺乏,缺锌率高达89.54%,缺铁率达71.25%.锌、铁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在不同年龄组间锌、铁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50.197、16.406,均P<0.05);不同性别组间锌、铁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钙元素缺乏率在1~2岁年龄段较高,为12.26%.结论 微量元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因此应重视对儿童微量元素的检测.加强对家长的营养教育,注意儿童膳食平衡,并促进锌、铁、钙的补充和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宝鸡市城区儿童血清中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采用博辉BH5100分析仪测定1 161例儿童不同年龄组微量元素铜、锌、钙、镁和铁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女儿童间锌、镁、铁元素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70、0.39、1.72,均P>0.05),铜、钙元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2.58、2.35,均P<0.05).锌、铁含量随儿童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F分别为266.39、61.28,均P<0.05),钙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F=32.58,P<0.05),铜、镁随年龄增长无明显波动(F分别为1.27、1.51,均P>0.05).微量元素缺乏比率的顺序依次为锌(43.76%)、铁(32.04%)、钙(5.25%)、铜(2.93%)、镁(0.09%).微量元素过高比率的顺序依次为钙(2.15%)、镁(0.26%)、锌(0.17%),无高铁、高铜出现.低锌与低铁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递减(r铁=-0.74、r锌=-0.81,均P<0.05),低钙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r锌=0.98,P<0.05).结论 在宝鸡市城区的儿童保健工作中,应加强儿童锌和铁的补充,提倡从婴幼儿开始补充铁和锌,定期检查微量元素,合理补钙.  相似文献   

5.
911名儿童指血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璐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53-356
目的:了解吐哈油田儿童指血的微量元素含量及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911例儿童微量元素钙、锌、铜、铁、镁。结果:在不同年龄组间,镁、铜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锌、钙、铁含量差异显著(P值均<0.01)。锌、铁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钙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婴儿组缺铁的比例最高,学龄组男童缺钙的比例最高。结论:吐哈油田儿童存在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应注意均衡饮食,加强铁、钙、锌、铜的补充及促进其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郑州市0~6岁儿童全血中的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方法 利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公司生产的BH5100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随诊的2584名0~6岁儿童进行末梢血的铜、锌、钙、镁、铁含量进行测量并比较,了解郑州市儿童微量元素的年龄差异.结果 铜、镁含量跟性别,年龄几乎没有关系.锌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钙随年龄的增长反而降低.铁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并且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锌、钙、铁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存在一定差异,而铜、镁与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门诊0~2岁婴幼儿体内血液中钙及微量元素锌、铁等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应用日本生产的日立7170A对783例0~2岁儿保门诊婴幼儿进行静脉血(股静脉、肘静脉)中的钙、锌、铁含量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0~3月组、3~6月组婴儿锌、铁值含量接近;6~12月龄婴儿0值变化较大,可能与喂养方法、营养状况有关;12~24月龄幼儿组血锌值接近标准值,血钙值仍较标准值低。12~24月龄幼儿发生缺钙率在同龄者中约为34.5%,男女童间钙、锌、铁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婴幼儿各年龄组(以"月"为单位)不同,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各年龄段婴幼儿饮食结构不同,摄入的微量元素也不同,建议细分到月龄制定参考值。  相似文献   

8.
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中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水平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厦门地区0~7岁儿童末梢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含量,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缺锌和缺铁的比例较高;不同年龄组儿童锌和铁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低年龄组的含量低于高年龄组,且婴儿期的锌和铁的含量明显低于大龄儿童;不同性别组儿童除血钙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元素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性别、不同生活习惯都可能引起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建议根据不同情况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进行微量元素缺乏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体内含有铜、锌、钙、铁、镁这5种微量元素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作出相应措施,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0-6岁的500名儿童取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这500名儿童进行微量元素的测量。结果:不同年龄段,除铜(P>0.05)外,锌、铁、钙、镁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体内镁、锌、铁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钙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本地区儿童普遍存在锌、铁、钙3种元素的缺乏,年龄越小,越易发生锌、铁、钙的缺乏,提示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增加锌、铁、钙的摄入并加强其吸收。  相似文献   

10.
吴惠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79-1181
目的:了解台州市城乡0~3岁儿童血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水平,并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博晖原子吸收光谱仪,用原子吸收法测定1 122例0~3岁儿童的全血铅、锌、铁、钙、铜、镁的含量。结果:各年龄组血镁、铜、铁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锌、血铅含量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含量随年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儿童的锌、铁、钙、铜值均低于非铅中毒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认识血铅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及时纠正微量元素缺乏,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铅中毒,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艾亮 《中国卫生产业》2011,(12):90-90,92
目的了解郑州市0-6儿童全血中的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方法利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公司生产的BH5100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随诊的2584名0~6岁儿童进行末捕血的铜、锌、钙、镁、铁含量进行测量并比较,了解郑州市儿童微量元素的年龄差异。结果铜、镁含量跟性别,年龄几乎没有关系。锌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钙随年龄的增长反而降低。铁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并且男性高于女性。结论锌、钙.铁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存在一定差异,而铜、镁与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立梅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91-1592
目的了解散居儿童末梢血中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含量及缺乏情况,为散居儿童合理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儿保门诊入园体检儿童及定期体检儿童1438例作为调查样本,采末梢血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7岁以下不同性别儿童末梢血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3岁以下儿童铁、锌两种元素含量随年龄而增高,而钙含量随年龄而降低,铁、锌缺乏在0~1岁最高分别为18.10%和57.14%,钙缺乏在3~4岁最高为18.44%。结论年龄不同,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不同。建议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保健医生适时给予合理营养指导,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促进儿童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婴幼儿及学龄儿童体内铁、锌、钙等元素的含量,探寻微量元素失衡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在儿童保健门诊随机抽取523例儿童,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期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铁、锌、钙、镁、铜、铅含量。结果:523例儿童中,缺锌69%(361/523),缺铁43.4%(227/523),铜、镁、铅无明显失衡。少数民族儿童铅和锌的含量高于汉族儿童,钙和铁的含量低于汉族儿童。男童钙含量低于女童,铅含量高于女童。不同年龄组儿童全血铁、锌、钙、镁、铜、铅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年龄组儿童铅含量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结论:婴幼儿期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锌、铁等元素,应均衡饮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血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水平,为防治儿童矿物质元素缺乏提供资料. 方法 采取指血,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使用BH-5100五通道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来本院健康体检婴幼儿检测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2013年1-6月共检测9 962例.分析5种元素含量水平与缺乏情况. 结果 婴幼儿指血各种元素均数在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锌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铁、锌、钙缺乏率分别为23.9%、20.3%、18.4%,且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1).分性别统计,除女性婴幼儿铁缺乏率下降趋势不明显外,其余指标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铜、镁缺乏率均为0.04%. 结论 婴幼儿时期指血锌含量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婴幼儿时期最容易发生缺乏的矿物质元素是铁、锌、钙,应定期检测,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开封地区儿童末梢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儿童喂养及保健管理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4至5月进行健康体检的0-16岁儿童2016名,取其无名指指端末梢血,使用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BH5100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情况。结果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元素钙和铜的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锌和铁的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镁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锌和铁的总缺乏率高,分别为52.3%、46.5%。结论开封地区儿童锌、钙和铁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尤其是婴幼儿期锌和铁的缺乏率比较高,应该定期为儿童做微量元素检测,加强锌和铁缺乏的保健指导。  相似文献   

16.
门诊2 046例儿童血清五种元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东莞市儿童血清五种元素.[方法]采用北京博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2 046例不同年龄组元素钙(Ca)、铁(Fe)、锌(Zn)、铜(Cu)、镁(Mg),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男女之间各种元素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某些元素失衡的程度与年龄有一定的关联.[结论]在东莞地区的儿童保健中,应加强锌与铁的合理补充,年龄越大越要注意钙和铜的流失,提倡从婴幼儿开始补铁,补锌,合理补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微量元素和血铅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3 929名儿童进行末梢血铜、锌、钙、镁、铁及铅的检测.按照儿童发育情况分为幼婴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青春发育期组;每个组又分成男、女两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微量元素分布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末梢血铜、钙、镁在不同年龄组及各年龄组的不同性别间分布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锌含量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1.71±15.91)μmol/L,分布水平在各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锌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总缺锌率为13.7%;在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的男、女缺锌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铁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28±0.78)mmol/L,在婴儿组以后分布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学龄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铁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总缺铁率为12.9%;在幼婴期、学龄期及青春发育期组男、女缺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血铅水平为(59.97±26.52)μg/L;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儿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铅中毒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总的铅中毒率为8.2%;各年龄组儿童铅中毒率呈男性高于女性,男童铅中毒率随年龄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除幼婴组和婴儿组外,其他年龄组男、女铅中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学龄前、学龄期和青春发育期组男、女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钙缺乏已基本纠正,但锌、铁缺乏较为明显,血铅水平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8.
魏红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74-1375
目的:了解酒泉市肃州区0~6岁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探讨缺乏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1 056例学龄前儿童做钙、锌、铜、铁、镁5种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除婴儿组锌元素、铁元素均值低于正常值外,其他各年龄组都处于正常值范围。微量元素缺乏检出率最高的是锌,其次是铁和钙,铜和镁缺乏率较低。结论:肃州区0~6岁儿童不同程度的存在锌、铁、钙、铜、镁微量元素的缺乏,建议加强婴幼儿喂养知识的宣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辅食添加,并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将微量元素检测纳入学龄前儿童保健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9.
陈贵莲 《实用预防医学》2013,(11):1361-1362
目的 对健康体检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长沙市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水平与异常情况,为长沙市儿童合理膳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自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门诊健康体检的年龄范围在0~~12岁的儿童7 651名,采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H 5100T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Ca、Zn、Mg、Fe、Cu的检测. 结果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锌、铁含量逐渐升高,而钙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均<0.05);②3 928例男童钙、锌、镁、铁、铜与3 723例女童钙、锌、镁、铁、铜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7 651例儿童中,无1人有铜缺乏,钙、镁缺乏率也较低,但有17.89%的儿童出现锌缺乏、7.83%的儿童出现铁缺乏.而锌、铁缺乏儿童均主要集中在4~~6岁儿童中.另外,在7 651例儿童中,出现15例高血钙儿童,其中3岁以下的7例,6岁以上的7例,3~~6岁的1例. 结论 长沙市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缺乏率较高,要特别重视儿童锌、铁缺乏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南昌地区6月~6岁健康儿童未稍血锌、铁、钙、镁、铜、铅的含量,为本地区评价儿童微量元素结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用Mp-2型电位溶出分析仪测定1645例健康儿童血中锌、铁、钙、镁、铜、铅的含量。[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健康儿童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之间锌、铁、镁、铜、铅5种微量元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1645例健康儿童按性别、年龄分组统计得出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作为评价本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高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