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雅娟 《护理研究》2006,20(30):2735-2735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然而在穿刺成功后粘贴输液胶布固定时常使输液针头刺穿血管,造成输液失败,给病人带来痛苦。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我科对静脉输液胶布的粘贴方法进行改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第1条胶布横向粘贴针柄,第2条胶布将无菌纱布覆盖针眼,将第3条胶布粘贴面中点轻捏一下再交叉固定针梗,将输液针头的硅胶管盘曲重叠后用第4条胶布固定,烦躁多动的病人用第5条胶布固定输液器与输液针头接口处。2优点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避免传统方法将第3条胶布直接绕过针柄下交叉固定针头而带来的因胶布的黏…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然而 ,由于胶布的粘性 ,传统的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法和胶布撕脱法在实际操作中存有不少弊端 ,不但增加静脉输液护理操作难度 ,甚至增添病人的痛苦 ,埋下护患纠纷隐患。我们通过临床实践的摸索 ,对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法和胶布撕脱法进行改良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 ,供同行参考。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改良法操作方法 第 1条胶布横向固定针柄 ,第 2条胶布将消毒干棉球敷盖针眼 ,第 3条胶布稍短 ,将输液针头的硅胶管盘曲重叠固定在第 1条胶布上 ,使两端各露出一小段第 1条胶布的光面。优点  ( 1)操作简便。胶…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针头的固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输液的针头很难固定,为此,我们对15例此类患者输液针头采用新式固定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无菌方形纱布1块(2 cm×2 cm),无菌凡士林纱条1条,长15~20 cm、宽5 cm(与绷带同宽),胶布2条(5cm×1.5 cm)。局部聚维酮碘消毒,不系止血带行静脉穿刺,将备好的无菌凡士林纱条环绕在穿刺点连同针柄之上,然后取无菌方形纱布覆盖于针柄上,外用绷带缠绕2~3圈,最后用2条胶布固定于绷带上。2体会方形纱布放于针柄上,予以绷带适当加压固定,稳定性好,避免了针头滑动。使用凡士林纱条,可防止破损创面上的渗出液…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临床实践摸索,对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进行改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方法:第一条输液贴横向固定针柄;将带有消毒棉的第二条输液贴横向敷盖针眼;第三条输液贴将输液针头的硅胶管盘曲重叠固定在第一条胶布上。优点:①操作简便。输液贴横向固定针柄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可有效避免传统方法撕揭输液贴时造成患者的疼痛。输液完毕拔针时,只需撕揭第一条输液贴便可同时将第三条输液贴也撤离体表,从而减少撕揭输液贴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②美观舒适。第三条输液贴重叠固定在第一条输液贴上,整洁利落,有效减少了输液贴与皮肤接触的面积,从而…  相似文献   

5.
杨红兰 《现代护理》2003,9(4):310-31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常规固定方法为 :头皮静脉穿刺见回血 ,即用三条胶布固定针头 ,即第一条固定针头握持柄 ,第二条作交叉固定 ,第三条将塑料管盘曲后固定。我们按此固定法操作经常会穿刺好后面的患儿 ,前面刚穿刺好的患儿针被拉出来了。由于小儿好动 ,再加上穿刺疼痛、挣扎 ,往往一身汗 ,这给胶布粘贴增加了难度 ,或是患儿头部转动牵拉而使固定好的管子拉出或折叠 ,引起输液障碍而需重新穿刺 ,因此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又增加了我们护士的工作量。经过摸索 ,我们现在用四条胶布固定法。即其中三条胶布如上述常规粘贴 ,另一条胶布则将头皮针…  相似文献   

6.
改进静脉输液固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永凤 《护理研究》2004,18(11):1027
静脉输液时,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4条胶布: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自针柄交叉固定于针柄两侧,一条待针头上方的软管绕一周后固定在针柄周围,另加一条固定覆盖穿刺点的小纱布。拔针时去除胶布,人工按压至不出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时,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4条胶布固定,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自针柄后交叉固定于针柄的两侧,一条将针头上方的软管绕一周后固定在针柄周围,另加一条固定覆盖穿刺点的小纱布.拔针时要去除胶布,人工按压至不出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汪永凤 《护理研究》2004,18(6):1027-1027
静脉输液时,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4条胶布: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自针柄交叉固定于针柄两侧,一条待针头上方的软管绕一周后固定在针柄周围,另加一条固定覆盖穿刺点的小纱布。拔针时去除胶布,人工按压至不出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头皮针与留置针连接的2种固定方法在输液过程的稳定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10月400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将胶布横贴以固定头皮针针柄于皮肤,称为"一"字型横贴固定法;改良组采用将胶布横跨针柄下方向上交叉的固定方法,称为"又"字型交叉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改良组在针管部分滑出、针头全部滑出、感染及针刺伤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又"字型交叉固定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固,不宜滑脱,减少职业暴露危险;减少反复插入,避免感染;方便又实用,保证了输液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静脉穿刺针头固定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桂芹 《护理研究》2005,19(10):868
临床上 ,静脉穿刺成功后在固定针头过程中 ,往往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固定困难 ,针头滑出血管外 ,导致穿刺失败。或输液过程针头滑出血管外 ,引起局部肿胀、疼痛 ,严重者可致局部组织变性坏死。我们在多次试验基础上 ,改进常规固定针头顺序 ,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方法  在静脉穿刺成功后 ,将无菌医用输液贴 (4条 ,其中一条带吸收垫 )不带吸收垫的 1条贴在进针部位 ,将针头牢固地固定在血管内 ,另一条固定针柄 ,带吸收垫的 1条固定针头 ,最后 1条固定硅胶管。2 使用人群2 .1 小儿 由于小儿静脉穿刺时不配合 ,穿刺成功后立即固定针…  相似文献   

11.
赵素华 《全科护理》2014,(5):475-475
正手术病人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整个手术过程能否顺利完成。手术室现在输液时都会用到一次性T型连接管,一端连接输液器,另一端连接静脉留置针。如果固定不好在手术过程中极易造成脱落,不但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还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老式方法是用3L透明输液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后,另一根胶布将T型管随意固定于皮肤上。我们采用新型固定法,即静脉穿刺成功后用3L透明输液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针眼及针柄处),一根胶布固定静脉留置针与T型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3条输液用胶贴固定,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固定穿刺针眼处,另一条将针头上方的软管绕1周后固定在针眼上方或针柄周围,3条胶贴平行固定。改进方法:静脉穿刺成功后,一条胶贴横形固定针柄,将带芯的胶贴对准针眼处固定,另一条胶贴将针头上方的软  相似文献   

13.
正静脉输液是我们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方式,也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在输液操作中,常常因为不恰当的固定方式而导致针头脱出血管外,以至于降低输液成功率、增加患者的痛苦。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医用输液贴平行固定,容易固定不牢、针柄松动。目前临床上许多护理人员采用输液贴交叉固定的方法[1],即最后一条输液贴置于针柄从下往上交叉固定,此方法能较为牢固地固定针柄,但由于是将胶布有黏性的一面朝上把胶布从下往上送,在固定这条胶布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粘贴头皮针  相似文献   

14.
罗丽铭  张志丽 《护理研究》2006,20(3):662-662
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3条输液用胶贴固定,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固定穿刺针眼处,另一务将针头上方的软管绕1周后固定在针眼上方或针柄周围,3争胶贴平行固定。改进方法:静脉穿刺成功后,一条胶贴横形固定针柄,将带芯的胶贴对准针眼处固定,另一条胶贴将针头上方的软管绕1周后固定在第一条胶贴上,与第一条胶贴重叠固定。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方法中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是采用末次胶布盘曲,由于留置针可留置3~5d,患者在连续输液、多管药物泵入时,2~5个输液针集中保留在留置针上,加上患者进食、翻身时反复抻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行头皮针静脉输液时,采用石膏固定针头,经61例次临床应用,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一、石膏的配制与使用方法静脉穿刺前用少量石膏粉加适量温水(35~40℃)调匀呈糊状备用。选好血管,剃净周围皮肤汗毛或头发(以免拔针时引起疼痛)。常规穿刺成功后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另一条胶布固定针尾,呈“V”字型压在前条胶布上。把备好的石膏敷于针柄、胶布及穿刺点周围皮肤上,范围3~4cm(原胶布露出少许)。1min 左右  相似文献   

17.
自2(X)1年以来,我们将网状绷带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局部固定,取得明显效果。眼部、针柄部,再从针柄下回折固定1次,然后将4一5 cm的网状绷带套在头部穿刺部位。2行,节省时间。方法先用3条短胶布固定于针 优点固定牢固,方法简便,易网状绷带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李彩霞$解放军第322医院内科!山西 大同 03700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翻转针柄法减轻阿奇霉素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需要静脉输注阿奇霉素2d治疗的门诊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按患者左手、右手静脉输液分为翻转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翻转组采用翻转针柄固定法,两手穿刺部位、方法和操作人员固定。结果:采用翻转针柄固定方式输液的翻转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翻转针柄固定方式能明显减轻阿奇霉素所致疼痛,该方法可能有助于缓解静脉输液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小儿静脉输液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小儿不易配合,常因固定不当而致穿刺失败。临床上多采用穿刺成功后再倒手或用另一只手撕取胶布,针头容易脱出,造成穿刺失败。我科对穿刺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1方法准备4条长度和宽度适当的胶布,其中有1条比针柄略窄  相似文献   

20.
输液针头的固定法基础护理学书上专门讲解,用5条或3条胶布,其中第2条胶布都作交叉固定,但均可因对头皮针塑料管的牵拉而致针梗与塑料管处扭曲,我们改进了头皮针的固定方法后,无一例发生扭曲,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