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潜在性缺铁的诊断方法 ,以便早诊断、早防治。方法 对 4 11例 6个月至 6岁小儿进行血红蛋白 (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血清铁蛋白 (SF)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检测 ,分析RDW、MCV与SF、FEP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 RDW与SF呈负相关 ,与FEP呈正相关 ;MCV与SF呈正相关 ,与FEP呈负相关。结论 在铁缺乏症的高发群体中 ,基层医院用RDW与MCV代替SF与FEP作为粗略判断潜在性缺铁的检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质量在小儿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拜耳ADVIA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50名健康儿童和59例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外周血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同时用BeckmanCx9测定血清铁蛋白质量浓度,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单个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CHr)质量、血清铁蛋白(SF)在缺铁性贫血患儿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缺铁性贫血患儿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结论CHr质量作为诊断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4年第23卷第2期 041146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DW及MCV的分析/卢燕鸣…//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一20帕,5(6)一548~549 选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 RA)患儿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分部宽度(RDW)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变化。结果:JRA组MCV及Rr)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1)。JRA的贫血为小细胞不均一性,红细胞平均体积减少,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表1参9(吉耕中) 041147儿童类风湿疾病(全身型)的诊治体会/王淑兰//小儿急救医学一2003,10(5)一333一33今 041148 357例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  相似文献   

4.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DW及MCV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RA)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变化,以探讨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的贫血的变化。方法:选用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CD-3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小儿的MCV和RDW。结果:JRA组MCV为(79.5476±6.9136)fl,RDW为(17.3905±3.1608)%,正常对照组MCV为(86.5133±3.5297)fl,RDW为(11.990±0.53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的贫血为小细胞不均一性,红细胞平均体积减少,体积分布宽度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成人中应用血液学指标筛查地中海贫血的报道较多,但成人的血液学诊断值不能应用于新 生儿。本研究旨在评价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脆性、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的 诊断价值。方法 以386例在本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贫基因诊断 结果分为地贫组(n=35)和非地贫组(n=351)。检测患儿MCV、红细胞脆性、RDW等血液学指标,作出ROC曲 线,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和各指标的最佳临界值以及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地贫组的MCV、RDW和脆性 分别是80±8fL、16.2%±1.0%、31%±13%,而非地贫组为94±9fL、15.8%±1.0%、46%±14%,其中两组 MCV和红细胞脆性的差别具有显著意义(均P<0.01)。在诊断地贫时,MC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 0.877,最佳临界值为88fL,该临界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2%和73.5%;红细胞脆性的AUCROC为0.796,最 佳临界值为37.5%,该临界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5%和75%;RDW的AUCROC为0.630,最佳临界值为 15.9%,该临界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3%和58%。结论 MCV和红细胞脆性均可作为新生儿地贫诊断的 有效指标,且MCV的诊断价值优于红细胞脆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血液学指标诊断新生儿地中海贫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成人中应用血液学指标筛查地中海贫血的报道较多,但成人的血液学诊断值不能应用于新 生儿。本研究旨在评价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脆性、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的 诊断价值。方法 以386例在本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贫基因诊断 结果分为地贫组(n=35)和非地贫组(n=351)。检测患儿MCV、红细胞脆性、RDW等血液学指标,作出ROC曲 线,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和各指标的最佳临界值以及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地贫组的MCV、RDW和脆性 分别是80±8fL、16.2%±1.0%、31%±13%,而非地贫组为94±9fL、15.8%±1.0%、46%±14%,其中两组 MCV和红细胞脆性的差别具有显著意义(均P<0.01)。在诊断地贫时,MC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 0.877,最佳临界值为88fL,该临界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2%和73.5%;红细胞脆性的AUCROC为0.796,最 佳临界值为37.5%,该临界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5%和75%;RDW的AUCROC为0.630,最佳临界值为 15.9%,该临界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3%和58%。结论 MCV和红细胞脆性均可作为新生儿地贫诊断的 有效指标,且MCV的诊断价值优于红细胞脆性。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贫血患者MCV/RDW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近年来常作为贫血的一项诊断指标,有关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MCV/RDW的改变报道甚少,为探讨其临床意义,我院自1993年3月至1994年4月对109例急性感染同时合并贫血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儿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表型阳性率.方法 对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城区11所幼儿园2 073例3~6岁儿童(男1 151例,女922例)进行血细胞分析.分别采其指血20~30 μ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钾抗凝管内静置5 min以上混匀,采用法国ABX Micros 6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电阻阻抗法测试,Hb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采用细胞体积和Hb量计算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试剂采用广东浩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L1型血细胞分析仪用溶血剂、HD1型血细胞分析仪用稀释液及HC2型清洗液按操作说明进行检测.结果 MCV<79 fL儿童492例,检出率23.73%.男264例,占53.66%;女228例,占46.34%.Hb<110 g/L 73例,检出率 3.5%;男39例,占53.4%,女34例,占47.6%.Hb<90 g/L 8例,检出率0.39%;男、女各4例(50%).结论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儿童地贫表型阳性率高,应加强崇左市地贫的研究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验泸州地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贫)患儿血常规参数和基因突变类型分布,探讨血常规参数在β-地贫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β-地贫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分为重型组(18例)和轻型组(32例),提取外周血DNA,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β-地贫基因突变位点分析。选择同期儿保门诊健康儿童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三组儿童血常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量(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网织红细胞比率(RET)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例患儿共检测出7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以CD17(A→T)、CD41/42(-TTCT)和IVS-Ⅱ-654(C→T)最多见。轻型组和重型组β-地贫患儿RBC、Hb、MCV和MCH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RE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CHC和R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CV、MCH和RET等血常规参数可作为β-地贫的联合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的普及应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测定已成为血液学检验的常规项目。许多学者认为RDW的异常提示缺铁性贫血IDA)的存在(1),并以此筛查儿童早期IDA。本文以红细胞内锌克卟啉(ZPP)含量为红细胞生成铁缺乏(IDE)的指标(2),观察RDW与缺铁的关系。对象及方法一、对象非贫血患儿156例,贫血组104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儿科病人。二、方法1.RDW、Hb、MCV测定使用美国cell--Dynl600型血细胞计数仪及配套试剂。2.ZPP测定使用西安2001型ZPP荧光仪,测定前须用质控片标准,操作按说明书。三、…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外周血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在筛查和诊断地中海贫血 (地贫 )中的临床价值。对地贫患者及家属进行外周血常规普查及地贫相关检查 ,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15 0个家系共计 467人中地贫患者 3 49例。地贫患者中MCV <78fl者 3 18例 ,占地贫总数的 91 12 % ;MCV >78fl者 3 1例 ,占 8 88%。 2、MCV>78fl的 3 1例地贫患者中 ,α地贫 2 1例 ,β地贫 9例 ,混合型地贫 1例 ,分别占66 7%、2 9 0 3 %和 3 2 3 %。基因分型多为静止型 ( -α αα)或突变型α地贫 ( 13 2 1,61 9% ) ;α地贫患者中MCV正常的发生率为 11 86% ;β地贫MCV正常的发生率为5 3 6%。结果表明 :MCV指标在临床筛查地贫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各型地贫 (特别是静止型α地贫 )中MCV可以正常。是临床及产前筛查过程中造成地贫基因携带者漏诊的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学指标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 383例病理性黄疸的构成比例 ,比较不同组别胆红素、Hb、MCV、RDW、红细胞脆性的区别。结果 围生因素异常组Hb高于溶血性疾病组和感染组 ,ABO溶血组和地中海贫血 (地贫 )组RDW值增高 ,地贫杂合子红细胞脆性及MCV显著降低 ,胆红素增高程度以G 6 PD、围生因素异常、感染尤为明显。结论 通过分析血液学指标 ,结合发病的高峰时间可以及时、快速提供鉴别诊断的线索 ,使3d确诊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学指标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鉴别中的意义。方法分析383例病理性黄疸的构成比例,比较不同组别胆红素、Hb、MCV、RDW、红细胞脆性的区别。结果围生因素异常组Hb高于溶血性疾病组和感染组。ABO溶血组和地中海贫血(地贫)组RDW值增高,地贫杂合子红细胞脆性及MCV显著降低,胆红素增高程度以G-6-PD、围生因素异常、感染尤为明显。结论通过分析血液学指标,结合发病的高峰时间可以及时、快速提供鉴别诊断的线索,使3d确诊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降低儿童的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地贫)基因携带率。方法因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常见儿科疾病或常规体检进行血细胞分析,检出MCV〈79fL儿童105例,进行国内常见3种缺失型α地贫基因、5种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和17种β地贫基因分析。结果检出携带地贫基因儿童92例,其中静止型α地贫21例,轻型α地贫46例,中间型α地贫2例,β地贫杂合子18例,β地贫杂合子复合α地贫5例。结论MCV降低的儿童地贫基因携带率极高。  相似文献   

15.
012836曹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误诊为小儿惊厥1例/许丹…//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一2000,3(12)一1254 012837红细胞多项参数的动态变化对缺铁性贫血治疗的指导愈义/周剑峰//临床儿科杂志一2001,19(1)一25 应用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MCV、RDW,结果达正常参考值时间分别为(6.04士0.61)周、(8.56士0.89)周、(11.65士3.41)周。资料表明铁剂治疗Hb、MCV、RDw恢复顺序与发病时顺序正好相反。(于永芳) 012838缺铁性贫血息者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CRI)荃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的研究/将玉红…//中国小儿血液一2001,6(1)一10 采用PCR和Hindm酶切…  相似文献   

16.
各类多重珠蛋白异常158例血液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寻建立地中海贫血(地贫)规范化的临床检验模式.方法 分析临床确诊含有2种以上珠蛋白基因异常而诊断为复合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患者,血红蛋白H病及β地贫双重杂合子/纯合子的临床和血液学特点,比较各类多重珠蛋白异常患者血红蛋白水平、MCV值、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及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结果.结果 158例多重珠蛋白异常患者中,血红蛋白H病79例(49.38%),α复合β地贫45例(28.13%),β地贫双重杂合子/纯合子30例(18.75%),α地贫复合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病4例(2.5%).贫血程度以α复合β地贫者的贫血程度最轻,其次为血红蛋白H病,α地贫复合异常血红蛋白病者贫血程度明显加重,β地贫双莺杂合子/纯合子地中海贫血患者最为严重.α复合β地贫杂合子基因携带者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血红蛋白电泳呈现β地贫的电泳特点.若不进行基因检测,多重α地贫携带状态易被临床漏诊.结论 多重珠蛋白异常形式多样,血液学特点不一,贫血程度与基因表型有关.建立规范、完善的血红蛋白病及地贫筛查和诊断模式,注重家系调查,有助于提高地贫的诊断率,减少漏、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Gγ(Aγδβ)0-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的基因突变和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Hb分析;应用PCR和反向斑点杂交方法分析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在胎儿血红蛋白(Hb F)增高的病例中检出6例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杂合子,基因分析结果显示3例为中国型Gγ(Aγδβ)0-地贫杂合子,3例为Gγ(Aγδβ)0-地贫复合β-地贫CD41/42,CD71/72和-28基因突变的双重杂合子。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Gγ(Aγδβ)0-地贫杂合子Hb为94.8~128.0 g.L-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为72.0~79.1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为23.00~25.87 pg。Gγ(Aγδβ)0-地贫复合β-地贫双重杂合子的Hb为84.7~88.0 g.L-1,MCV为61.9~66.9 fL,MCH为21.10~23.70 pg。血红蛋白分析结果显示Gγ(Aγδβ)0地贫杂合子HbA2为2.1%~2.6%,HbF为10.0%~18.0%。Gγ(Aγδβ)0-地贫复合β-地贫双重杂合子的HbA2为1.27%~3.70%,HbF为41.6%~98.8%。中国型Gγ(Aγδβ)0-地贫杂合子无贫血或轻度贫血,而复合β-地贫的双重杂合子临床表现为中度贫血,伴肝脾大。未检出其他类型的缺失型(δβ)0地贫。结论首次在广西地区检出中国型Gγ(Aγδβ)0地贫,其杂合子无临床症状或有轻度贫血,MCV、MCH降低,HbF升高。当复合β-地贫时有中度贫血,需依赖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8.
探讨RDW异常的原因、分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美国产雅培CD 170 0型全自动血球记数仪测定 2 82例各组疾病的RDW、MCV、HGB ,同期测定 10 0例健康儿童的RDW、MCV、HGB ;并根据RDW值的大小分四组 ,分别是 :RDW降低组、RDW正常组、轻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结果 :10 0例健康儿童RDW降低组 2例 ,正常组98例 ;2 82病例中RDW降低组 (<12 % ) 1例 ,RDW正常组 (12 %~ 14 9% ) 17例 ,轻度升高组 (15 %~ 2 7 3% ) 2 30例 ,重度升高 (≥ 2 7 4 % ) 34例 ;各疾病观察组RD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轻度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炎症及新生儿RDW均可轻度升高 ;地中海贫血RDW与贫血程度呈负相关 ;急性溶血性贫血RDW与贫血程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常规指标在筛查儿童铁缺乏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443名6月龄~18岁健康体检儿童(男862名、女581名)的血常规指标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以SF<20μg/L为铁缺乏判断依据,同时伴有贫血(6月龄~5岁血红蛋白<110 g/L,6~18岁血红蛋白<120 g/L)为缺铁性贫血(IDA)组:SF<20μg/L同时排除贫血为无贫血铁缺乏组,SF≥20μg/L合并贫血者为铁状态不明贫血组,SF≥20μg/L无贫血者为健康对照组。定量资料以±s或M(四分位间距)描述,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常规指标及低血红蛋白密度百分比(LHD)对IDA及铁缺乏的预测价值。结果1443名儿童年龄2.1(3.3)岁,健康对照组1061例,无贫血铁缺乏组292例,铁状态不明贫血组43例,IDA组47例。铁缺乏发生率高于贫血发生率[23.5%(339/1443)比6.2%(90/1443),χ2=169.76,P<0.01]。无贫血铁缺乏组LHD、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088(0.093)比0.073(0.068),0.131±0.013比0.126±0.008,P均<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80±4)比(83±4)fl,(326±9)比(329±8)g/L,P均<0.01];IDA组LHD[0.322(0.544)]、RDW(0.151±0.018)均高于无贫血铁缺乏组,MCV[(73±6)fl]、MCHC[(309±14)g/L]均低于无贫血铁缺乏组(P均<0.01)。MCHC、LHD、RDW、MCV预测铁缺乏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95%CI:0.60~0.67)、0.63(95%CI:0.60~0.67)、0.67(95%CI:0.63~0.70)和0.73(95%CI:0.69~0.76)。以MCV<80.2 fl、RDW>0.131或MCHC<322 g/L为界值,筛查铁缺乏的灵敏度分别为0.540、0.469和0.336,均高于血红蛋白筛查铁缺乏的灵敏度(0.139,χ2=121.70、87.47、35.56,P均<0.01)。结论血常规中MCV、RDW、MCHC均可作为铁缺乏的筛查指标,简便易于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益髓生血灵对 β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β 地贫 )患儿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法检测 8例重型 β 地贫和 17例中间型β 地贫患者采用益髓生血灵治疗 3个月前后血清EPO含量。结果 重型和中间型 β 地贫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 (Hb)、红细胞 (RBC)、胎儿血红蛋白 (HbF)和网织红细胞 (Ret) 4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而重型和中间型 β 地贫组患者治疗后EPO含量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其中重型 β 地贫组 (91.5 3± 3.19/ 89.14± 3.76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中间型 β 地贫组 (82 .5 3± 11.6 3/ 79.85± 10 .82 )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益髓生血灵治疗β 地贫不是通过刺激EPO分泌来改善贫血 ,对 β 地贫红系造血可能有综合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