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男,7岁半。因反复出现皮疹和瘙痒4年,颈部淋巴结肿大2年入院。体检:体温37.5℃。全身皮肤散在黄豆粒大小丘疹,不红,有者破溃、结痂及色素沉着,以四肢仲侧多见。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少至3个,多至5个,大小(1×1)~(2×3)cm,无压痛,弹性硬,彼此有粘连但与基底部不粘连。左颈前淋巴结周围软组织肿胀。双肺呼吸音粗,心脏正常。肝肋下3cm。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41.6×10~9/L,嗜酸粒细胞95%,中性粒细胞3%,淋巴细胞2%。嗜酸粒细胞计数(1.13~40.6)×10~9/L,红细胞5.01×10~(12)/L,血红蛋白为150g/L。血沉18~44mmH_2O/h,结核菌素1:2000阴性。血IgG6.65g/L,IgA0.78g/L,IgM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13岁。因高热伴腹痛5天入院。有时呕吐,以左下腹隐痛为主。3个月前因腹部包块在本院外科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多个肠系膜淋巴结,切片报告肠系膜淋巴结炎,术后用异烟肼、链霉素等抗痨治疗。入院时查体:T40℃,P120次/分,R40次/分,W24kg。慢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无  相似文献   

4.
小儿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1岁半,因面色苍白伴发热10天,双下肢浮肿3天入院。体检:体温38℃,呼吸40次/分,慢性病容,营养不良貌,颜面苍白,嗜睡,皮肤巩膜无黄疸,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2cm大小,活动,无压痛,脑膜刺激征(+),心(-);双肺未闻及音,右肺叩浊...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3岁2个月,因面色苍白、双下肢疼痛1年半,加重伴发热头痛3月入院。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精神差,食欲下降,双下肢疼痛。3月前病情加重,伴发热、头痛、腹痛,呈阵发性,以夜间尤甚。就诊于当地医院,诊为急性白血病,经治疗1月半,病情未见改善来院。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皮肤及淋巴结正常,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5cm,质软,脾未扪及。骨髓象为混合性贫血。B超示肝大,肋下3.7cm,光滑,均质。胆腹脾及双肾未见异常。血沉正常,血钙2.5mmol/L。肝、肾功正常。血尿酸317umol/L,血小板286×109/L,Hb30…  相似文献   

6.
小儿肺隐球菌病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儿男性 ,4岁。因反复发热、咳嗽2个月余 ,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不见好转于 1999年 7月 16日收住我院。体检 :体温 38℃ ,脉搏 12 0 /min ,呼吸 2 5 /min ,神志清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 ,右肺呼吸动度稍减弱 ,叩诊清音 ,呼吸音稍减低。左肺呼吸音略增强 ,双肺未闻及水泡音。心脏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12 0g/L ,红细胞 4 45× 10 12 /L ,白细胞 9 1× 10 9/L ,中性 0 77,淋巴 0 2 3,血沉 6 0mm/h ,痰检菌及癌细胞均阴性。X线胸片示右肺上野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边界不清 ,内有…  相似文献   

7.
儿童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玲  张永红  石慧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1):1489-1490,1508
目的 探讨儿童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ELG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病理、治疗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ELG5例均为男童,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皮肤软组织肿块和淋巴结大,其中1例并肾病综合征,2例有反复湿疹样皮疹,1例2次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均无肝脾大,生长发育良好。最初单纯化疗4例均复发,经配合局部放疗或加用环孢素(CsA)等治疗后未复发。结论 儿童ELG临床及病理特点与成人相似,但儿童发病较少。单纯化疗易复发,配合放疗、手术、应用CsA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胆道隐球菌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部隐球菌感染十分少见 ,发生在胆道内感染导致硬化性胆管炎更为罕见。 2 0 0 0年 10月我们收治 1例经手术及药物治疗痊愈 ,现报告如下。患儿 :男 ,11岁。以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半个月 ,伴全身皮肤搔痒 ,偶有白陶土样大便入院。 3年前曾因腹部不适 ,食欲差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炎” ,保肝治疗 7d缓解 ,无外伤手术史。体检 :精神状态稍差 ,慢性病容。巩膜皮肤深度黄染 ,皮肤搔痒有手抓痕。腹部未触及包块 ,肝脾无肿大 ,肝区无叩痛。腹部B超示 :胆总管占位性病变 ,肝门淋巴结肿大。腹部CT示 :胆总管中下段梗阻 ,不除外胆管癌。MRI(磁…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嗜酸粒细胞结缔组织病罕见,我科1996年收治本病1例,同时患有隐球菌病,特此介绍本病并分析两病的关系。男孩,7岁,因面部皮疹4个月,乏力3个月,咳嗽发热8天入院。4个月前患儿面部出现皮疹,扁平状高出皮肤如米粒大小,开始量少,渐增多。3个月前食欲不振,面色渐黄,乏力,活动少,1个月来皮疹增多,8天前发热咳嗽,在县医院发现肝脾大来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寄生虫史。体检:T38·2CR24次/分,Pll0次/分,体重18kg,神清,面色苍黄,皮肤无出血点,面部散在丘疹,大米至绿豆大小,为正常皮色的半球形丘疹,中心凹陷,…  相似文献   

10.
小儿隐球菌病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1990~ 1999年共收治 8例隐球菌病患儿 ,均经脑脊液墨汁染色或(和 )真菌培养 ,皮疹印片及淋巴结活检找到新型隐球菌确诊。现报告分析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1岁 9个月至 12岁 ,亚急性起病 5例 ,慢性起病 3例 ,有基础疾病 5例 (白血病化疗后、结核病、肾病综合征长期服激素、化脓性感染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中度营养不良各 1例 )。临床表现 :病程 2周至 8个月 ,首发症状 :发热、头痛 6例 ;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大 2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6例 ,累及肺、肝、脾、淋巴结、皮肤、胸膜 2例。临床诊断单纯隐…  相似文献   

11.
12.
男,5岁,住院号:8701342。无意中发现右颈部有一核桃大的肿块5天,在当地诊为“血肿”而行穿刺,仅抽出少许血液,疑“肿瘤”来诊。查体:一般状况可,右颈前触及3×3cm的肿块,活动可,表面光  相似文献   

13.
嗜酸性肉芽肿 (eosinophilic granuloma,EG)骨骼发生率小于 1% [1 ]。组织学上以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粒细胞侵润为主要特点。现报道 1例脊椎嗜酸性肉芽肿误诊为脊椎结核的病例。患儿男 ,6 a,2 a前摔伤后自觉腰痛 ,晨起明显 ,休息、俯卧时可缓解。胸片示 T1 1 椎体多个小囊状破坏区 ,予抗结核治疗后疗效不佳。自 1998年 1月出现双下肢麻木 ,行走时肩右偏 ,无低热、盗汗 ,偶有劳累感。入院查体 :脊柱对称 ,行走时腰椎前凸 ,右肩偏右 ,胸腰段脊柱左凸。各脊突压痛阴性 ,未及包块。脊柱前倾受限 ,四肢、躯干对称 ,腱反射正常 ,病理反…  相似文献   

14.
例1,女,2岁,右耳流黄色液体1年,右耳道肿物2个月入院。查右耳道有一淡红色肿物。CT示右乳突及鼓室占位性病变。经全麻下右乳突根治术切除肿物,病理诊断:颞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例2,女,5岁,左耳后肿,流脓半年。查左耳后皮肤红肿,左耳道有黄稠脓性分泌物。X线乳突片示左乳突有骨质破坏。行全麻下乳穷根治术,术中见左乳突筛区骨质大量破清。病理诊断:颧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例3,男,1.5岁,右耳发现肿物2个月,曾两次在外院按外耳道肉芽肿摘除,不久即复发。查右耳道有一淡红色肿物,触之易出血,基底在外耳道后壁。全麻下行…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全身性隐球菌病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全身性隐球菌病诊断分析孟小英江载芳王香怀吴凤岐小儿全身性隐球菌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及死亡率均很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将我院收治的4例小儿全身性隐球菌病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7岁,因发热伴阵咳40天,头痛呕吐25天入院。...  相似文献   

16.
患儿,女,4岁,以"反复发热5个月,伴头晕、头痛3个月,加重伴呕吐1周"为主诉入院.患儿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峰至39~40℃,偶伴轻咳,查血常规WBC最高至33.3×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红细胞沉降率(ESR) 90 mm/h,X线胸片示肺炎,先后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辗转治疗近1个月,体温高峰未降.  相似文献   

17.
患儿,女,4岁,以“反复发热5个月,伴头晕、头痛3个月,加重伴呕吐1周”为主诉入院。患儿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峰至39~40℃,偶伴轻咳,查血常规WBC最高至33.3×10 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红细胞沉降率(ESR)90mm/h,X线胸片示肺炎,先后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辗转治疗近1个月,体温高峰未降。  相似文献   

18.
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2001年间收治的2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行手术刮除病灶及植骨术治疗17例,仅作病灶活检术的5例,非手术治疗7例。结果29例中初诊仅9例为骨嗜酸性肉芽肿,8例为骨病变待诊人院,有12例均诊断为其它疾病。手术治疗的17例中11例痊愈,随访2~5年无复发,3例有残余低密度灶,2例有骨骼的畸形愈合,1例疗效差并已失随访;作病灶活检术的5例中3例痊愈,2例病灶仍有待观察后必要时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7例中2例治愈,4例病灶明显缩小,症状消失,1例放弃治疗。结论 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表现多样,容易与其它病变混淆而引致误诊或漏诊,X线平片是发现骨破坏病灶和随访嗜酸性肉芽肿的首选和主要的检查方法,强调与临床、病理结合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治疗上以手术刮除病灶及植骨为佳,在作活检术时尽可能刮除所有病变组织,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其中12例行头颅MRI检查,均行长骨和扁骨的X线片检查,均行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结果 顶骨为好发骨.1例多发,1例合并锁骨病变.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全切,术后均未行放疗.15例因局部硬脑膜、帽状腱膜受浸,术后应用吲哚美辛治疗6周.随访6个月至7年(平均3.2年),均无复发.结论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在诊断时需警惕多发病灶.手术切除是单发病灶的最佳治疗方法,术后不需要侵袭性化疗和放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20.
Dong L  Lu YL  Hu XG  Li C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43-43
患儿男,20个月,2003年6月因“发热3周”入院。3周前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最高达39.5℃,无咳嗽、气促;无惊厥、呕吐。在当地予抗炎、退热治疗后,体温无明显下降。发病以来,精神一般。既往体健,已接种卡介苗,否认结核接触史。父母体健。体检:T38.7℃,P110次/min,R30次/min,精神差,贫血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