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伤寒论》一直被历代医家奉为临床遣方用药之圭臬,中医学者对其理、法、方、药之特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在药物煎煮法方面则不甚详尽,一方之效与不效与药物煎煮法密切相关。故从《伤寒论》五泻心汤所主病机、药物组成与煎煮法的关系切入,探讨"麻沸汤渍之"和"去滓再煎"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正>《伤寒论》中方剂的煎煮法、愈兆及调摄法等,是《伤寒论》理、法、方、药诊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仲景精于辨证施治、善于遣方用药的具体体现之一。现将《伤寒论》中有关煎药方法、欲愈征兆及调摄方法等相关内容分析如下,以供临床参考。1煎药法煎药方法是方药发挥效用的重要环节,正如徐大椿所言"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仲景《伤寒论》中方剂的煎法,并不是单一的千篇一律的复制,而是基于对药方及证候等多方面、多  相似文献   

3.
刘完素曾说:“方不对证,非方也;剂不蠲疾,非剂也。”要“蠲疾”,不仅辨证论治要准确无误,也要求煎煮得宜,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约必无效。”目前,煎剂仍是中医治病的主要剂型,且中药价格昂贵,要提高中医疗效,必须提高中药煎煮质量。(一)容器目前使用的煎药容器有两种,一种是以陶砂罐为容器,置于火上,直接加热,称为“直火法”;另一种是以夹层不锈钢药罐为容器,以蒸汽为热源的方法进行煎煮,称为“蒸汽法”。蒸汽法虽比直火法操作方便,工作环境改  相似文献   

4.
现代研究《伤寒论》多重视其"方",即某症用某方、某病用某方,忽略了"剂"的研究,即用何种工艺制成何种剂型。从"剂"的角度对《伤寒论》中所载"方剂"进行分析,探讨其制剂工艺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对《伤寒论》中"剂"进行研究后发现,《伤寒论》中"剂"的思想,对中药新工艺、新剂型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历代医家对中药的煎服方法颇为重视,如李时珍说:"观夫茶味之美恶,饭味之甘餲,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即可推矣。"清代名医徐灵胎也认为:"煎煮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伤寒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全面且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临床著作,载方113首,用药91味,组方严谨。张仲景不仅创立了六经辨证的辨证纲领,而且对于方药的应用也有独到之处。其所载方药的煎煮方法、服用方法以  相似文献   

6.
毒性是中药的药性之一,用之得当则事半功倍,用之不当或病重命殒。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毒性中药的运用常根据病因、病机、病势缓急、病情轻重、药性和患者体质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临床应慎重地选择毒性中药,合理选用毒性中药的种类、炮制品、剂量、配伍、剂型、煎煮法和调护,以期降低中药毒性,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大量条文涉及腹痛的论治,根据腹痛的病因病机、疼痛性质、腹痛部位等特点,在选方用药、配伍禁忌、煎煮炮制、将养调理各环节,章法鲜明,进退有度。强调痛之部位,治有侧重,上腹多用清法,中腹多用温法、清泻法或清温并用,下腹(少腹)多用温补法、消法。同时重视甘药如饴糖、大枣、甘草等的应用,善用酒剂、虫类药及"毒"药,发挥其引经通络、破消积、除偏救弊的功用,临证时重视服药方式及药后调理可达事半功倍之效。充分体现了"用药如用兵"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开展中药调剂研究既是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要求,也是推动中医药行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研究,注重品种质量、加工煎煮、剂型剂量,才能确保临床调剂的合理高效,保证中药"质、工、剂、效"与中医"理、法、方、药"的一致。  相似文献   

9.
浅谈《伤寒论》中方剂的特殊煎煮服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必备环节。《伤寒论》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医学经典,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迄今中医药学者对《伤寒论》中一整套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研究,但大多侧重其辨证施治原则和经方证要,忽略了有关药物煎煮和服用方法的论述,而药物煎煮法则又是“药”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若失其中一环,则有失全局之忧。药物煎煮不当,则每有前功尽弃之患,煎煮和用法的正确与否能直接影响方剂的治疗效果。仲景之书,辨证精湛,立法组方皆有真意存乎其间,对方药煎煮服法也寓有深意。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汤剂的先煎与后下、泡服、去滓再煎、煎煮用水及服药后的调护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伤寒论》对方剂的煎煮方法论述非常详细,其中蕴涵着诸多科学的认识且经过后世长期的临床实践检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学者细心研读,必有心得。  相似文献   

10.
七味白术散方出《小儿药证直诀》,是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复方。临床应用多以汤剂为主。由于汤剂煎煮繁琐,携带不便,为此,我们将七味白术散制成半生药型袋泡剂,以弥补汤剂煎煮法之不足。然而,如何提高袋泡剂中中药的浸出率,是制备袋泡剂的技术关键。本文用正交试验  相似文献   

11.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大柴胡汤有无大黄争议颇多,使初学者莫衷一是。笔者重温原文及诸家之论,略有所悟,陈管见于后,以就正于同道。笔者认为本方无大黄符合经义,下面几点可作为佐证.首先从煎煮法以证之。正确的煎煮方法,能使药物充分发挥治病作用。历代医家对中药的煎煮法都十分重视。正如清·徐灵胎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伤寒论》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热结在里,非结实在胃”,所以张仲景采用再煎法,令大柴胡汤中各药的功能,介于“急煎取其生而疏荡,久煎取其熟而停留”之间,起到和解少阳,调和阴阳的作用,使少阳邪解,热结得下,疾病自愈.因此说明大柴胡汤不必用大黄以攻下。那么,再看《伤寒论》应用大黄方剂中对大黄的煎煮法,可归纳为:1.渍浸法,取气轻扬,清利上部无形邪热,如泻心汤类;2.后下法,取攻下腑实,如大承气汤类:3.同煎法,取微和胃气,如调胃承气汤等。如果(?)柴胡汤中有大黄则有第四法——再煎法,即初煎,去泻  相似文献   

12.
中药汤剂是祖国医学使用最早的一种剂型。汤剂具有煎煮方法简单,易于服用,吸收快,适于中医辨证施治等特点;从古至今已应用数千年。汤剂的煎煮方法也是一门科学。历代医学家十分重视煎者人及煎煮药方法的选择。如《伤寒论》95个汤剂及《金匮要略》等方均注明煎煮法。元代名医王好古说:“病人服药必择人煎药,能识煎药制度,须令亲信恭诚至意者;煎药用陶器,除油垢腥秽。必用新净甜水为上,量水大小斟酌,以慢火煎熬,分数用纱布滤去粗,取清汁服之,无不效也”。  相似文献   

13.
仲景方堪称方书之祖,集中医理法方药之大成,仲景柴胡剂指的是《伤寒论》中以柴胡为主药的一类方剂的统称.以方证分类注解《伤寒论》者,包括《伤寒来苏集》及《伤寒论类方》.笔者近年来受胡希恕先生及汤本求真氏启发影响,临床上,每以经方取效,现就本人学习并运用仲景“柴胡剂”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或许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系统整理和分析《伤寒论》中有关中药药嘱的文献资料,归纳概括中药药嘱的主要内涵。对《伤寒论》中有关药嘱的内容,按照中药剂型的制法、中药的服法、服药禁忌、服药后护理等4个方面进行收集、筛选、比较、归纳和分析。查阅相关研究《伤寒论》中方剂用药的文献,归纳其论点,并做比较。规范的发药交代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规范如下,中药的煎煮用水常选择自来水和井水。对于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组成的汤剂,可以加入酒共煮;含有毒性药组成的汤剂,可以加入蜂蜜共煎。特殊煎煮的中药,如麻黄可先煎,并去除药汤上的浮沫。煎煮火候的衡量可在汤剂中加入粳米,米熟即汤成;不同剂型的服用剂量(合或升,梧桐子或弹丸,方寸匙);汤剂的服药时间、温度及次数变化,要考虑汤剂的作用部位,功效主治及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等因素;服药饮食宜忌(宜食糜粥调养,忌食与药物功效相反的食物);服药后护理(服热粥以利解表剂发汗,服稠粥以利服泻下剂后调养,药物不同用药途径及方法不同);用药护理的核心,保证患者服药后身体正常机能调节;药物疗效观察二便,血的形态,疗效观察要"以知为度"。总之,《伤寒论》是最早论述药嘱的著作,详细记述了中药药嘱的各项内容,该文归纳出中药药嘱的新规范,是开展中医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中药临床调剂技术的主要支撑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篇从《金匮要略》方后注分析金匮方的药物剂型、煎煮法、服法、服药量、药后护理、禁忌等,探讨影响中药方剂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法、方、药、剂、工、质、效八个方面论述《伤寒论》干姜附子汤方证的临床意义,分析整理出张仲景"重阳气"之学术体系,并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桂枝附子汤是《伤寒论》方,亦见于《金匮要略》,为治疗太阳病类似证之方剂。根据该方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之效,以之加减治疗寒湿为患,心阳不足之心动过缓、雷诺氏病及坐骨神经痛等杂证,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经方是指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所记载的方剂。《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经方是相对于宋、元代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是医方之祖,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化裁出一系列方剂。经方短小精悍,药少力专,疗效显著,常为后世医家所沿用。经方具有"简、便、廉、效"的优点。笔者在临床中尝试应用经方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常常效如  相似文献   

19.
正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针、药在临床治病方面各占半壁江山。然而历代医家皆重于药而轻于针,或重于针而轻于药,真正能够做到针药并施的医家不多。《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书中理、法、方、药相贯通,方药用之得当,当效如桴鼓。今笔者不揣愚昧,结合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相关条文,探讨此方与针灸并施治疗颈椎病的思路。1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机理分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14条有言:"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  相似文献   

20.
<正>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常用剂型,接受和使用这种剂型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患者甚至部分司药人员未能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法都很重视,如清朝著名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第一,煎煮器具古人认为:"银器瓦罐最好,铜铁器忌用。"现代多首选瓦罐、沙锅,其次可用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