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在高危儿随访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的高危儿,分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结合临床诊断确定是否有脑性瘫痪(脑瘫)、发育迟缓和发育偏离。并随访至12月龄以上有明确的随访结局。计算GMs质量评估的预测效度。结果160名高危儿随访结局:脑瘫11例(6.9%),发育迟缓32例(20.0%),发育偏离58例(36.3%),发育正常59例(36.8%)。GMs评估对神经学发育异常的预测效度:扭动阶段敏感性73.27%,特异性55.93%,阳性预测值74.00%,阴性预测值55.00%;不安阶段敏感性16.83%,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41.26%。结论GMs质量评估结合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并坚持长期随访,可协助临床预测高危儿神经学发育结局,对高危儿早期干预起到指导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元铭  杨盛泉  艾莉莉 《安徽医学》2019,40(3):241-243,247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量表评估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泸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12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应用GMs量表分别对其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进行评估,随访至12个月龄,以神经生物学结局(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判定)为标准,评估对比GMs量表、52项神经运动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扭动运动阶段,GMs量表评估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81.11%、阳性预测值48.48%和阴性预测值92.40%;不安运动阶段,GMs量表评估敏感性为59.09%、特异性94.44%、阳性预测值72.22%和阴性预测值90.43%; 52项神经运动检查敏感性为54.55%、特异性68.69%、阳性预测值30.00%和阴性预测值86.11%;不安运动阶段,GMs量表检测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大于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s量表可准确预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的神经发育结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全身运动质量(GMs)评估和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在高危儿应用中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随访的高危儿,选择在同一天就诊时间内完成GMs评估和TIMP的研究对象共246例,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GMs扭动运动阶段评估为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TIMP评为异常的比例(P<0.05),GMs不安运动阶段评估为异常的比例明显低于TIMP评为异常的比例(P<0.05)。GMs扭动运动和不安运动阶段评估为异常组的TIMP评分Z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GMs扭动运动、不安运动阶段评估与TIMP一致性一般(Kappa=0.302、0.229,P<0.05)。结论 GMs评估与TIMP有一定相关性,联合应用可更全面评估高危儿脑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阶段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110例高危新生儿入组,所有病例在出生到纠正胎龄<40周、纠正胎龄≥40周至<49周内、纠正胎龄≥49周至<60周内各进行1~2次GMs质量评估;在年龄为1岁时,对所有病例判断是否为脑瘫,剩余病例则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神经发育评估,将结果分为正常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计算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预测脑瘫时,单调运动(poorrepertoire,PR)、痉挛-同步(cramped-synchronized,CS)、不安运动缺乏(absent fidgety movement,F-)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9%、50%、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8.1%、99%,敏感度分别为25%、50%、75%,特异性分别为68.9%、98.1%、99%.预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时PR、CS、F-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7%、25%、2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75.5%、75.5%,敏感度分别为81.5%、3.8%、3.7%,特异性分别为85.5%、96.4%、96.4%.结论 GMs质量评估表现为CS和F-时高度预测脑瘫,其中F-的预测价值最高.在预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上,GMs质量评估为PR时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危重患儿得到救治,存活早产儿的体质量越来越低.研究证明这些危重症是引起儿童发育障碍如运动障碍、脑性瘫痪(CP)、脑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1-3].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医院干预对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异常高危儿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GMs质量评估异常的高危儿,按医院干预时期不同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6),观察组予早期医院干预,对照组予晚期医院干预。分别在纠正月龄6、9、12、18个月时,比较两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在纠正月龄6、9、12、18个月时,观察组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组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评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评分的干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GMs质量评估异常高危儿应及早给予医院干预,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GMs质量评估对高危儿医院干预的时机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及其配套训练方案对高危儿的运动功能区发育水平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654例高危儿中运动发育落后52例,将52例运动发育落后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静脉注射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其中干预组在神经营养药物的基础上根据PDMS-2测试结果进行相应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1、12个月对两组患儿各运动功能区发育水平进行评估,包括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总运动商(TMQ)。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运动技能都有所提高,且干预组的GMQ、FMQ、TMQ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MS-2评估方法对高危儿各运动能区发育水平有很好的评估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和探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在0~1岁高危儿运动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0~1岁脑损伤高危儿300例,均接受AIMS量表和Peaboby运动发育粗大运动量表(PDMS2GM)的评估.对AIMS总分PDMS2GM量表总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AIMS百分位与PDMS2GM量表评分根据Kappa值进行定性分析.并对两个量表检查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IMS总分与PDMS2GM量表总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92(P<0.01);AIMS百分位与PDMS2GM量表总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1.AIMS评估时间平均(10.5±3.2)min,PDMS2GM量表总评分评估时间平均(15.2±4.1)min(P<0.05).结论 AIMS与PDMS2GM量表总评分在0~1岁高危儿的运动发育监测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是AIMS量表检测应用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探究影响高危儿全身运动质量的危险因素分析,进而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儿童的神经发育。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本院新生儿室住院治疗的高危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完成了GMs扭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评估,最终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GMs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扭动阶段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OR=5.735,95%CI:1.032-31.855)、颅内出血(OR=8.278,95%CI:1.853-36.982)、新生儿低血糖症(OR=5.265,95%CI:1.219-22.746),影响扭动阶段异常程度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HIE(OR=15.566,95%CI:1.349-179.59),不安运动阶段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新生儿窒息(OR=4.289,95%CI:1.114-16.519)。结论 HIE、颅内出血、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窒息是影响高危儿全身运动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与神经运动检查法对儿童医院康复科患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早产儿8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儿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及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评价。分析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果和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的检查结果是否一致。结果经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判定后,患儿扭动运动阶段.GMS正常者76例,占88.37%,异常者进一步区分为单调运动(PR)者8例,占9.30%;痉挛-同步运动(CS)者2例,占2.33%;混乱运动(CH)者0例,占0.00%。应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进行评估,正常76例,异常10例,两次检查的结果虽有部分差异,但各维度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一致性Kappa检验,GMS评分法与52项神经运动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11,P=0.004)。结论GMS评分法与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均可对康复科患儿进行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评价,两者具有一致性,但GMS评分法相对更加简便,且准确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发育障碍高危儿(包括早产儿和围产期有脑损伤的婴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与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脑发育障碍高危儿共58例,在住院期间,同期接受全身运动质量评估以及头颅MRI检查,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58例患儿中,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果阳性33例,阴性25例;头颅MRI检查结果阳性35例,阴性23例;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均阳性者27例,均阴性者17例。统计结果提示:①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91)。②两种检查方法具有相关,两者秩相关系数r=0.503。[结论]脑发育障碍高危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与头颅MRI检查两种方法阳性率未发现不同;两者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5.
羊玲  钟丽花  林秋玉 《海南医学》2013,24(15):2305-2306
目的评价52项神经运动检查早期筛查高危儿脑损伤及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脑损伤高危儿948例进行52项神经运动检查,筛查出148例可疑脑瘫患儿,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按月随访。随访中复查52项神经运动检查评价早期干预的效果,对52项神经运动检查持续多项阳性的患儿进一步进行脑瘫的确诊。结果通过对148例可疑脑瘫患儿早期干预,6个月龄时仍以52项神经运动检查进行评估,康复有效率达89.9%,并早期诊断脑瘫5例。结论 52项神经运动检查是一种早期发现脑瘫患儿的较好方法 ,对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减少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杜菲  刘依竞  刘玥  秦菁金  罗晓曦  肖农 《重庆医学》2016,(30):4233-4236
目的:研究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和Vojta姿势反射检查评估高危儿脑性瘫痪(CP)的一致性。方法以2012年2月至2014年11月于该院康复科就诊并随访至1岁的310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信息,GM s评估、Vojta姿势检查及粗大运动发育量表结果,随访至患儿1岁,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GMs评估中110例表现为不安运动缺乏(F-),8例表现为痉挛‐同步性(CS)全身运动。GMs评估对高危儿CP预测的效度:灵敏度87.27%,特异度89.00%,阳性预测值81.35%,阳性似然比2.40,阴性似然比0.04。(2)Vojta姿势反射检查阴性131例,阳性179例,其中轻度异常者132例,中度异常者77例,重度异常者32例。Vojta姿势反射检查对高危儿CP预测的效度:灵敏度98.18%,特异度33.50%,阳性预测值44.81%,阳性似然比2.93,阴性似然比0.447。(3)两种检查方法预测C P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一致性不理想(κ=0.22,P<0.01)。结论 GMs评估及Vojta姿势反射检查一致性不理想,GMs评估优于Vojta姿势反射检查。  相似文献   

17.
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西蓉  王勤  杨尧 《四川医学》2009,30(1):104-106
目的纵向了解高危儿的发育情况;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在婴儿期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我院出生和院外出生收入我科新生儿病室住院的高危儿184例为研究对象。出院时按家长的意愿分为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86例。对干预组患儿实施在医生指导下的家庭干预和医院综合康复治疗,定期随访,在婴儿6、12个月时采用0-6岁儿童心理精神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估。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育儿。结果干预组患儿在6个月及12个月时,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能力五大能区的发育商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2.04%(2/98),而对照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19.77%(17/86),两组在预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神经心理发育,预防和减轻高危儿的脑损伤后遗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朱华  彭珉娟  杨涛毅  李桦  张彤  陈先辉  程建 《四川医学》2013,(12):1780-1783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提高高危儿的生存质量.方法 将46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同时选取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随访观察.对干预组的高危儿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各组均在3月、6月和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的测评.结果 ① 3月时高危干预组和高危对照组5个能区的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高危干预组和高危对照组比较,各能区的DQ无差异(P>0.05).② 6月时高危干预组各能区的DQ均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高危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4个能区的DQ无差异(P>0.05).③ 1岁时高危干预组各能区的DQ均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能区的DQ无差异(P>0.05).结论 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可以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到1岁时能赶上正常儿童,有效减少残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赵虹 《中原医刊》2009,(20):42-43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早期发现的新路径,并积极进行早期干预,防止脑瘫的发生。方法对所有在儿保门诊就诊的小儿,在1、2、3、4、5、6、9、12月龄进行神经运动发育的监测,包括Vojta姿势反射、原始反射、运动发育测查,从中筛查出脑损伤患儿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结果小月龄儿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率较高,随着月龄的增加,异常率逐渐下降;早期指导可促进神经运动发育异常儿的正常化。结论在儿保门诊开展早期神经运动发育的监测可早期发现异常,并可动态评估小儿神经运动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验证大脑前、中动脉血流频谱和阻力指数(RI)在高危儿神经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高危儿门诊就诊的有高危因素婴儿(研究组)和无高危因素婴儿(对照组),其中,0~3月龄研究组74例,对照组78例;>3~6月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头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扫描和频谱多普勒扫描检查,测量大脑前动脉和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和RI值,同时进行20项神经运动检查和发育筛查。结果 0~3月龄大脑前动脉PSV值研究组低于对照组、RI值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大脑中动脉PSV值和RI值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0项神经运动测试结果研究组异常率(69%)高于对照组(46%)(P<0.05)。>3~6月龄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PSV及RI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0项神经运动测试结果研究组异常率(67%)高于对照组(24%)(P<0.05),发育筛查结果研究组异常率(78%)高于对照组(30%)(P<0.05)。结论 在0~3月龄的高危儿神经发育监测中,大脑前动脉PSV与神经发育监测结果有一定关联性;在>3~6月龄的高危儿神经监测中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PSV及RI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