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构建二甲基苯并蒽(9,10-Dimethylen-1,2Benzanthracene,DMBA)诱导金黄地鼠颊囊黏膜癌变过程中基因差异表达谱,用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在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方法:用DMBA诱导建立金黄地鼠颊鳞癌模型,以Ratio≥2和Ratio≤0.5为阈值,用Agilent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金黄地鼠颊囊黏膜癌变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功能分类和Pathway通路分析.结果:金黄地鼠正常颊黏膜和癌变组织之间共有1 943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87条,下调基因1 156条;GO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结构分子相关基因群、转录调控相关基因群和代谢相关基因群等10类;Pathway分析在颊黏膜癌变中共有27条通路发生显著性异常改变,有136条差异基因在以上27条异常通路上发生富集,其中Ppp3r2、Actn1、Src等13条基因均分别富集在3条以上异常改变的通路上.结论:金黄地鼠颊癌的发生共有1 943条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和27条通路发生异常改变,其中Ppp3r2、Actn1、Src等13条基因是导致细胞通路改变而最终发生癌变的重要致病基因,针对以上基因和通路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口腔黏膜癌变的分子机制,并为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口腔颊黏膜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致病基因.方法:用9、10-二甲基;1,2-苯并蒽(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诱导建立金黄地鼠颊鳞癌模型,分别提取正常颊黏膜和癌前病变组织的总RNA并合成用Cy3荧光标记的cRNA,分别与含有41 000个基因/ESTs序列的Agilent大鼠全基因芯片杂交,以Log2Ratio≥2.5和Log2Ratio≤-2.5为阈值来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然后用Gene Ontology对差异表达基因行功能分类分析,最后用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金黄地鼠颊黏膜自正常黏膜到癌前病变发展过程中,共得到1 331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47条,下调基因584条.Gene Ontology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到大分子代谢、信号传导等8大功能分类.对上调基因Atp6vOd2和下调基因Sfrp2行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结论:口腔颊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涉及众多基因表达的改变,通过对这些基囚的进一步研究,将对探索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有效的干预防止癌前病变的发生或逆转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ax和CDK4蛋白在不同分级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ax和CDK4蛋白在10例口腔正常黏膜和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Ⅰ级10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口腔鳞状细胞癌Ⅰ、Ⅱ、Ⅲ级组织中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9/10)、20.00%(2/10)和10.00%(1/10), 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强度呈递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78,P<0.05);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CDK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6/10)和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36,P<0.05);在鳞癌Ⅰ、Ⅱ、Ⅲ级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9/10)、90.00%(9/10)和100%(10/10),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ax与CDK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600 0,P<0.05).结论Bax蛋白在口腔鳞癌表达的减少提示恶性程度增高预后较差; CDK4蛋白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Bax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n ankyrin repeats,gankyr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中gankyrin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gankyrin蛋白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可能的临床价值。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nkyrin蛋白表达远高于癌旁黏膜组织(P=0.000)。高、中低分化鳞癌组间gankyri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不同性别、年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鳞癌组gankyr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ankyrin蛋白高表达于口腔鳞状细胞癌,且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存素survivin和半光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ysteiny aspirate 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在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caspase-3在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两者在颊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随机抽取的8例颊部正常组织、8例癌前病变、16例颊鳞癌石蜡切片中survivin和caspase 3的表达,并统计分析与颊鳞癌病理分级与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16例口腔颊癌中survivin表达阳性14例,阳性率为87.5%,Caspase 3阳性表达5例,阳性率为31.3%,颊部癌前病变组中survivin表达阳性7例,阳性率为87.5%,Caspase 3阳性表达7例,阳性率为87.5%,8例正常组织中survivin 0表达,Caspase 3完全表达,survivin、Caspase 3在颊癌和颊部癌前病变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颊癌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 3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以认为survivin过度表达抑制Caspase 3的活化,抑制细胞的凋亡是口腔颊癌发病的机制之一,同时可以将二者作为预后和抗肿瘤治疗疗效判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m~6A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探寻相关信号通路,为OSCC提供候选的诊断标记物和分子治疗靶点。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OSCC数据,提取m~6A相关基因的表达。R软件筛选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对m~6A相关基因进行聚类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研究差异基因的信号通路。结果:本研究筛选出8个差异表达基因(P<0.05),包括HNRNPC、KIAA1429、METTL3、METTL14、RBM15、WTAP、YTHDF1和YTHDF2,差异基因在癌组织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m~6A相关基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GSEA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碱基切除修复、同源重组和剪接体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HNRNPC、KIAA1429、METTL3、METTL14、RBM15、WTAP、YTHDF1与YTHDF2可作为OSCC的候选诊断标记物和分子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inc0015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qPCR方法检测linc0015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口腔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CAL27和SCC9细胞转染linc00152-siRNA后,采用CCK8、划痕以及Transwell实验检测CAL27和SCC9细胞增殖、侵袭转移情况.结果Linc0015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SCCA、SCCl5、CAL27和SCC9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人正常黏膜HOK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Linc00152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AL27和SCC9细胞系敲低Linc00152后,CAL27和SCC9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linc00152在口腔鳞癌组织和口腔鳞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下调linc00152表达可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linc00152可成为口腔鳞癌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PTPIP51、p-Raf-1及ERK1/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TPIP51和p-Raf-1及ERK1/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TPIP51与p-Raf-1蛋白在组织切片内表达及定位;PBS冲洗后对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普通光镜对比观察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TPIP51蛋白在组织和细胞内的定位;Rea-ltime PCR检测PT-PIP51与ERK1/2基因mRNA在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PTPIP51与p-Raf-1蛋白在癌巢周围增殖旺盛的肿瘤细胞、间质免疫细胞及部分脉管壁内皮细胞表达阳性且2种蛋白在细胞中共定位表达。同时发现PTPIP51与ERK1/2基因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表达高于配对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K1/2及PTPIP51基因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41,P<0.05);两者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级无关,与肿瘤的TNM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PTPIP51与Raf-1可能通过Ras/Raf/MEK/ERK信号通路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2种蛋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唐玉成  冯红超   《四川医学》2021,42(6):547-551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上皮间质化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erin)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其上皮间质转化(EMT)之间关系。方法应用TGCA数据库分析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情况,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HIF-1α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SCC组织中HIF-1α及上皮间质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HIF-1α在OSCC中的表达及与EMT的关系。结果 TCGA数据库中HIF-1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主要参与Notch信号通路、细菌感染等相关信号通路;OSCC组织中,HIF-1α、Vimentin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E-cader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口腔黏膜组低(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IF-1α、Vimentin和E-caderin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存在EMT现象,HIF-1α、Vimentin和E-caderin三者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组织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HIF-1α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参与OSCC组织发生EMT的进程,促进OSCC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10.
TopoⅡα及E-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α)及E型依赖钙黏附蛋白(E-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opoⅡα及E-cad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炎性增生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opoⅡα在正常口腔黏膜、炎性增生组织中均为低表达,其在不典型增生组中的高表达率与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的高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E-cad在口腔正常黏膜、炎性增生中的阳性率与其在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E-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TopoⅡα及E-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检测两者蛋白表达状况,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 c-jun在地鼠颊囊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60只金黄地鼠DMBA诱导颊囊黏膜癌前病变、鳞癌动物模型,取材,HE染色,选择正常组23例,上皮单纯增生组22例,上皮异常增生组22例,鳞癌组29例,经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c-jun的表达。结果:c-ju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核。在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及上皮异常增生中阳性表达以基底细胞及棘细胞为主,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在口腔鳞癌中c-jun阳性表达多数位于癌巢中各层细胞,少数仅位于癌巢中的棘细胞,阳性表达多数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呈弥漫性分布,细胞膜也可见阳性表达。c-jun免疫组织化学各组染色等级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Z=16.84,P<0.01)。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3.71,P<0.01),上皮异常增生组(77.27%)、鳞癌组阳性表达率(55.17%)高于正常组(26.09%)(P<0.05),上皮单纯增生组(36.36%)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皮异常增生组高于上皮单纯增生组(P<0.05)。染色程度变化趋势:上皮异常增生组最强,鳞癌组次之,正常组最弱。结论:c-jun参与了金黄地鼠颊囊癌前病变和鳞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过程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Bcl-2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口腔黏膜单纯增生(HP)9例,轻度异常增生(LD)11例,中度异常增生(MD)10例,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CIS)9例,鳞癌(SCC)11例,进行hTERTmRNA及Bcl-2蛋白的检测.结果:hTERT和Bcl-2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均有异常表达,CIS及SCC组织中hTERT的表达明显高于HP、LD和MD(P<0.05);SCC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HP和异常增生组织(P<0.05).结论:端粒酶的活化和Bcl-2表达的增强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异常表达有助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15例正常口腔粘膜、45例癌前病变和21例浸润性鳞癌标本的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正常口腔粘膜中无P53表达;癌前病变和浸润性鳞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2.2%和47.6%,癌前病变与正常口腔粘膜之间和浸润性鳞癌与癌前病变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示P53基因突变发生在口腔粘膜癌变的启动阶段,即细胞呈明显恶性表现型之前。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P53可作为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指标及口腔鳞癌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在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端粒酶催化蛋白基因(hTRT)在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口腔鳞癌(OSCC)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4例标本,其中正常口腔粘膜6例、上皮非典型增生15例、口腔粘膜鳞癌33例。结果: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hTRT的mRNA表达较弱,阳性信号仅局限于上皮基底层及副基底层间,阳性率16.67%(1/6);上皮非典型增生中hTRT的mRNA阳性表达见于多层上皮细胞,并随细胞异形性增高而表达增强,阳性率60%(9/15);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hTRT的mRNA有较强阳性表达,阳性率87.88%(29/33);OSCC组织中hTRTmRNA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分化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端粒酶hTRT基因的表达在O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鸣  高义军 《中国热带医学》2014,(11):1374-1376
目的检测跨膜蛋白16A(TMEM16A)在口腔癌前病变组织及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分析其在口腔癌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例正常黏膜组织、10例上皮单纯性增生、30例上皮异常增生和45例口腔鳞癌标本中TMEM16A的表达情况。结果 TMEM16A在正常黏膜组织上皮中为阴性表达,在口腔癌前病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且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增加,TMEM16A蛋白表达逐渐增强。TMEM16A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口腔癌前病变,在口腔鳞癌I、II、III级中,TMEM16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P0.05)。结论 TMEM16A在不同级别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中表达的差异提示其可能在口腔鳞癌发生早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家族)新的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人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Livin在正常黏膜组织(5例)、癌前病变(49例)、鳞癌(36例)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癌前病变中呈阳性表达(89.8%),而在口腔鳞癌呈强阳性表达(92.2%);其表达程度随癌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 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口腔鳞癌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脆性组氩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OSCC、39例口腔癌前病变、12例正常粘膜中FHIT蛋白情况的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的FHIT蛋白100%(12/12)高表达;癌前病变组中均为中度和高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64例OSCC中,3例为阴性表达、8例低表达、43例中度和高度表达:OSCC中FHIT蛋白缺乏或减少的比率为17%(11/64),与正常组,癌前病变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而与OSCC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FHIT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OSCC、9例口腔癌前病变、12例正常粘膜中FHIT蛋白情况的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的FHIT蛋白100%(12/12)高表达;癌前病变组中均为中度和高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64例OSCC中,例为阴性表达、8例低表达、4例中度和高度表达;OSCC中FHIT蛋白缺乏或减少的比率为17%(11/64),与正常组、癌前病变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而与OSCC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FHIT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023中药合剂对实验性癌前损害癌变的阻断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023中药合剂对口腔癌前损害癌变的阻断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用1023中药合剂(由黄芪、绞股蓝、川芎、富硒绿茶组成),对仓鼠颊囊实验性口腔癌前损害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观察其对癌变过程的阻断作用,并对1023中药合剂用药组的活检组织进行2种凝集素(麦胚凝集素和蓖麻凝集素)受体的测定.结果:1023中药合剂用药组的仓鼠癌变率明显低于不用任何药物的对照组(P<0.05).1023中药合剂用药组的2种凝集素受体表达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1023中药合剂有阻止不典型增生癌变的作用,而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逆转癌前损害或诱导其向正常分化,并恢复其接触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二甲基苯丙蒽(DMBA)诱导的金地鼠颊囊黏膜癌变的化学预防作用及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金地鼠随机分四组。连续6周(每周3次)在A组(n=20)和B组(n=20)动物右侧颊囊黏膜涂搽DMBA诱发口腔癌,C组(n=10)动物右侧颊囊黏膜涂搽丙酮,D组(n=10)动物不做任何处理,正常饲养。从第7周开始B组和D组动物每天给予丹酚酸B溶液灌胃(10mg/kg),干预癌变过程;A组和C组动物每天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2周。实验结束时处死所有动物,取颊囊黏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对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后计数血管密度。结果丹酚酸B能显著降低金地鼠颊囊黏膜癌的发生率(P〈0.01),并能抑制癌变过程中新生血管的形成(P〈0.005)。结论丹酚酸B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口腔癌化学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