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D-二聚体水平在儿童脓毒症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64例我院治疗的脓毒症,根据患儿病情情况,将脓毒症组分为一般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组,另选择32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于入院后1h内测定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D-二聚体水平。结果脓毒症患儿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儿童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脓毒组血清降钙素原、乳酸水平在诊断为脓毒症后的6 h、24 h、48 h比一般脓毒症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反应蛋白水平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并发DIC者四项指标同时升高,且死亡组血清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比存活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在脓毒症患儿中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D-二聚体水平可能可以提高诊断早期脓毒症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诊的1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展开研究,按照患者病情状况分为65例重症患儿、75例轻度症状患儿和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且分析重症组中死亡亚组与存活亚组上述3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轻度组患儿的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的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P0.05);重症组中死亡亚组患儿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亚组患儿(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升高,对患儿的预后判定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及D-乳酸水平在小儿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小儿脓毒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轻度脓毒症42例,重度脓毒症40例),同期儿保科健康儿童4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PCT、D-二聚体及D-乳酸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性期PCT、D-二聚体及D-乳酸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水平,恢复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h、48h、72h后,PCT、D-二聚体及D-乳酸水平较急性期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脓毒症患儿重症脓毒症组急性期及24h、48h、72h后比一般脓毒症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恢复期PCT、D-二聚体及D-乳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PCT、D-二聚体及D-乳酸水平,能更好地用于对小儿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在脓毒血症患儿临床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87例脓毒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儿保科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及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患儿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情况.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为(1.43±1.32)mg/L、降钙素原为(14.33±2.42)ng/mL,对照组D-二聚体为(0.25±0.21)mg/L、降钙素原为(0.41±0.25)ng/mL,观察组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轻度脓毒血症、重度脓毒血症、脓毒血症休克3组患儿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随着脓毒血症患儿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 患儿血清中D-二聚体与降钙素原的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出脓毒血症症状的严重程度,D-二聚体与降钙素原含量在脓毒血症患儿临床检验及诊断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探讨二者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因ACS入院的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P组,7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30例),另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AMI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UAP组及对照组(F=3.298、5.082,P<0.05),UAP组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UAP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关(P>0.05),AMI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2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冠状动脉内的炎症反应及斑块的稳定性有关,而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洪峰  周大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471-1473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人血清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等指标在脓毒症病人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病人45例,其中非脓毒性休克组25例,脓毒性休克组20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脓毒症病人25例作为对照组。病人入院24~48h内完成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脓毒症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脓毒性休克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脓毒性休克组,血小板水平低于非脓毒性休克组(P<0.01)。脓毒症组三项指标与预后明显相关,预后良好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低于预后不良组,血小板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组降钙素原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血小板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脓毒症严重程度评价及预后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4-6
目的观察并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川崎病患儿4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符合病毒感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15例冠状动脉病变组(CAD)和31例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D)。抽血检查并记录各组儿童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NCAD组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CAD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该病诊断的早期临床观察指标,D-二聚体可早期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有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血清降钙素原不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败血症患儿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1例败血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儿的PCIS分值将其分为非危重组(n=48)、危重组(n=27)和极危重组(n=16),比较三组患儿的血小板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死亡的例数。根据患儿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82)和死亡组(n=9),比较两组患儿的PCIS评分、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小板计数以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极危重组患儿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危重组和危重组[(10. 86±2. 75) mg/L比(1. 53±0. 33) mg/L比(3. 42±0. 74) mg/L](P <0. 05),而危重组高于非危重组(P <0. 05)。三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极危重组中有9例死亡,非危重组和危重组无死亡病例。死亡组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存活组[(11. 01±3. 25) mg/L比(2. 82±0. 54) mg/L](P <0. 01),PCIS评分低于存活组[(67. 89±0. 63)分比(83. 06±1. 07)分](P <0. 01)。相关性分析显示,死亡组患儿D-二聚体水平与PCIS评分呈正相关(r=0. 518,P <0. 001),血小板计数与PCIS评分无相关性(r=-0. 120,P=0. 258)。结论败血症患儿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并与败血症患儿的预后相关,有望成为判断败血症患儿病情以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人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COVID-19确诊病人128例,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普通型组(102例)、重型组(22例)和危重型组(4例),选取90例非COVID-19且非重症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普通型组血清D-二聚体、CRP及IL-6的水平,比较普通型组、重症组和危重症组血清D-二聚体、CRP及IL-6的水平,分析COVID-19病人血清D-二聚体与CRP、IL-6的相关性。结果普通型组血清D-二聚体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病人血清D-二聚体、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重型组和危重型组的血清D-二聚体、CRP及IL-6水平均高于普通型组(P < 0.05)。COVID-19病人中D-二聚体水平与CRP及IL-6水平均呈正相关(P < 0.01)。结论血清D-二聚体、CRP及IL-6水平有助于评估COVID-19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43例和重症组42例,另选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于体检当天检测CRP、D-二聚体水平,轻症组、重症组于入院第2天、入院第14天检测CRP、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入院第2天轻症组、重症组的CRP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轻症组、重症组的CRP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轻症组、重症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二聚体、CRP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对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乳酸、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因手足口病需治疗患儿108例,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每组54例,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隔离治疗,观察组予以匹多莫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治疗,于入院时和治疗6天后分别抽取静脉血5mL,比较两组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乳酸、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结果: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乳酸、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CRP、IL-6和TNF-α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和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IgG、IgA和IgM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IgG、IgA和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乳酸、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酸、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炎性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推荐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变化与患儿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儿科80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按病情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同时随机选取30例健康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各组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比较分析。结果血清降钙素原含量比较:轻症组、重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症组与重症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重症组与轻症组的Ig A、Ig G明显降低,且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而Ig M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手足口病的病情有密切关系。通过检测PCT与免疫球蛋白水平,为临床判断患儿病情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降钙素原(PCT)、S100β蛋白及神经肽Y(NPY)表达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儿112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n=48)、重度组(n=40)、危重组(n=24)。对比患儿血清及脑脊液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降钙素原(PCT)、S100β蛋白、神经肽Y(NPY)水平。结果重度组血清和脑脊液中NSE、PCT、S100β、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 VCAM-1)及NPY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危重组血清和脑脊液中NSE、PCT、S100β及NPY水平均明显高于重度组和轻度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脑脊液中NSE、PCT、S100β及NPY水平变化,可了解患儿的神经元受损及病情情况,故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发现及及时干预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冠脉介入术前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能否预测UA患者的预后.方法 入选行冠脉介入术的90例UA患者为UA组,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FIB、D-二聚体的水平,UA组患者于抽血6个月后进行心血管事件评定,发生心血管事件者定为事件组,其余则为非事件组.结果 UA组患者FIB、D-二聚体的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患者FIB、D-二聚体的水平较高(P<0.05),事件组患者FIB、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P<0.01),r≈0.76.结论 联合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术前血浆FIB、D-二聚体的水平能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病情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手足口病普通病例52例(普通组),重症病例42例(重症组),普通组和重症组患儿在入院当日和治疗后取血样,另取健康对照组60例血样,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100B、NSE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症组入院日S100B、NSE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普通组入院日相比,重症组入院日S100B、NSE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入院日相比,重症组治疗后S100B、NSE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重症组患儿中,入院日S100B水平与入院日NS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1);治疗后S100B水平与治疗后NSE水平也呈显著正相关(r=0.865,P<0.01).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S100B、NSE水平有可能为HFMD重型或危重型的早期识别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对脓毒症患儿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方法 将整群选取的该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脓毒症患儿70例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 选择同期非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血浆D-二聚体、降钙素原进行对比. 结果 严重脓毒症组检出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对照组(P<0.05).生存组检出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检出水平与患儿预后有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 血浆D-二聚体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脓毒症患儿危险分层以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确切,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对预测重症患儿预后效果的价值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本院PICU进行治疗监护的99例患儿,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对上述患儿进行分组,分别是普通组32例、危重组46例、极其危重组21例,比较三组之间的患儿好转率的差异并对D-二聚体与危重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两者对重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普通组、危重组与极其危重组的好转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93、4.48,P0.05),而危重组与普通组之间的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P0.05)。普通组、危重组、极其危重组(不包括危重单项指标)的PICS的平均值分别为(93.06±3.12)、(83.09±4.18)、(66.00±3.20)分,普通组、危重组、极其危重组的D-二聚体水平的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60(0.40,2.00)、0.85(0.60,2.20)、1.00(0.50,3.90)mg/L。D-D二聚体与危重评分之间具有极强的负相关性(r=-0.546,P0.05)。结论:通过对小儿进行危重病例评分与血清D-D二聚体浓度检测,可以较好地判断重症患儿的预后效果以及病情发展,可以针对性地对极其危重组的患儿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和更为完善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病情好转率,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恙虫病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恙虫病患者,将其根据器官损害程度进行分组,观察D-二聚体、CRP、PCT水平与不同分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Ⅰ级组比较,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患者的D-二聚体、CRP、PCT水平均增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恙虫病患者的D-二聚体、CRP、PCT水平分别为(4829.6±968.8)ng/ml,(96.7±51.3)mg/L和(1.58±0.25)ng/ml,显著高于非重症恙虫病组的(378.6±120.7)ng/ml,(36.3±23.7)mg/L和(0.91±0.1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D-二聚体、CRP、PCT水平分别为(11251.6±1648.4)ng/ml,(137.3±32.4)mg/L和(4.6±2.11)ng/ml,显著高于存活组的(661.6±112.8)ng/ml,(67.5±29.6)mg/L和(0.87±0.17)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CRP和PCT水平与恙虫病预后均具有正相关性(r=0.491,P0.01;r=0.312,P0.01;r=0.484,P0.01)。结论在恙虫病患者中,D-二聚体、CRP和PCT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因此D-二聚体及CRP、PCT水平可作为恙虫病的预后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重症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7月—2020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0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资料,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85例)和重症组(12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有无合并肺外表现、住院时间、入院时病程)和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CRP、ESR、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铁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和免疫球蛋白(Ig)E],并分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重症组患儿合并肺外表现的比例显著高于轻症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轻症组;实验室指标中CRP、ESR、PCT、D-二聚体、铁蛋白、LDH和血清IgE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CRP、LDH、D-二聚体、血清IgE是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CRP、LDH、D-二聚体及血清IgE水平显著增高,且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Hs-CRP水平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价值。方法: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参照NIHS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选择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以及Hs-CRP水平,评估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相关性。结果:ACI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Hs-CRP水平和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伴随损伤程度的增加,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Hs-CRP水平均明显增加,并与NIHSS评分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Hs-CRP共同参与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