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20例经肾活检确诊的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患者进行了系列性病理与临床研究,对AIN 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肾脏病理改变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药物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病因,占80%。少尿/非少尿型急性肾衰是最常见的临床首发症状(80%),肾功能受损和肾小管功能异常为主要的实验室检查发现,肾间质炎细胞浸润的程度及间质中 CD_4~+,CD_5~+细胞的数量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肾活检确诊为AIN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结果 全部惠者均有急性肾损伤的表现,尿蛋白阳性,贫血,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血清球蛋白升高;肾活检均有典型的AIN改变;经用激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AIN的临床表现多样,药物是AIN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肾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肾病理以小管间质病变为主.早期确诊后去除病因,尽早应用激素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资料完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发病原因药物相关性55例,发病机理主要为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诱发细胞免疫反应。以肾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不同程度变性为基本理特征。46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发热(35例)、少尿或无尿(31例)、皮疹(10例)为主。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140~1232/μmol/L,尿素氮(24.6±14.5)mmol/L;尿常规:蛋白尿35例,白细胞尿30例,镜下血尿31例。超声检查:双肾体积增大9例,皮质回声增强11例。采用停用致敏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支持、应用免疫抑制剂强的松、血液透析,以及针对病原菌进行抗感染方案进行治疗。47例治疗1~3月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停用可疑致敏药物、早期治疗是改善该疾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提高对AIN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99例AIN患儿临床资料、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和肾脏病理结果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99例AIN中,感染所致180例,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感染;病原学以病毒为主,包括EB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药物所致125例(均为感染后用药),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及抗生素为主;非感染所致AIN包括蜂蛰伤、中毒、外科手术等。几乎所有患儿均有肾受累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无菌性白细胞尿,69例有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行肾活检,以小管间质病变为主,肾小球及肾血管基本正常。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取去除诱因及对症治疗,46例因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中毒行血液净化,其中6例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肾功能及尿检均在短期恢复正常。结论:引起儿童AIN 最主要的诱因为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其次为药物。临床表现以不明原因肾功能下降及尿检异常为主,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时诊断、去除诱因是治疗的关键,必要时行血液净化及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40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尿抗酸杆菌、尿结核杆菌-PCR(Tb-PCR)、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等检查,8例患者行药物治疗,3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临床表现为腰痛18例(45%),膀胱刺激症24例(60%),血尿28例(70%).尿常规检查异常38例(95%),红细胞沉降率异常升高36例(90%),尿抗酸杆菌阳性11例(27.5%),尿结核杆菌-PCR(Tb-PCR)阳性18例(45%).B超检查肾积水、肾结石或/和肾结构异常40例(100%);静脉尿路造影(IVU)确诊肾结核23例(57.5%),患肾不显影17例(42.5%);CT确诊肾结核31例(77.5%).肾结核合并膀胱结核16例,肺结核5例,附睾结核8例.8例患者药物治疗治愈,32例患者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肾结核.结论 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其诊断应在结合临床表现的前提下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诊断为主.尿沉渣染色查抗酸杆菌仍重要.尿Tb-PCR检查是术前确诊肾结核的主要手段,IVU和B超可作为泌尿系结核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治疗仍以手术切除肾脏为主,应尽可能切除患侧全程输尿管.  相似文献   

6.
NGAL在急性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肾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肾炎(acutedruginducedinterstitialnephritis,AIN)患者肾组织中NGAL的表达及NGAL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观察正常肾组织和AIN患者肾组织NGAL的表达,以及NGAL阳性强度与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AIN患者肾组织表达NGAL较正常组增多、增强;其小管NGAL阳性强度与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负相关。结论NGAL在AIN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内我院急性间质性肾炎87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病因方面,感染性疾病占64例(73.6%),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最多见,而非感染性疾病23例(26.4%),以手术后及蜂毒等理化因素为主;87例患儿中药物所致55例(60.9%),其中主要为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类药(部分因感染后使用);病原学方面,87例病例共检m病毒抗体(血IgM阳性)35例(40.2%),其中以EBV最常见.尿常规检查87例均有改变,蛋白尿、血尿和白细胞尿常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31例(35.6%).11例行肾穿刺活检确诊,以中重度小管间质病变为特点,3例伴新月体形成.因ARF行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治疗12例共28人次,行腹膜透析1人.仅3例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肾功能均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结论:儿童AIN发病原凶以感染和药物最常见,临床表现以尿常规改变为主,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伤.肾脏病理以小管间质病变为主.预防感染.合理用药是预防AIN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陈秀强  刘思良 《广西医学》2011,33(7):838-839
目的 了解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经肾活检诊断为DAIN患者36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组(肾功能在3个月内恢复)和慢性组(肾功能超过3个月未恢复正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药物是AIN最常见的因素,大多数患者以恶心、呕吐为主诉.慢性组和急性组在起病时血清肌酐、病因及临床表现无...  相似文献   

9.
目的: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是导致肾功能不全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一些少见病理类型因其患病率低、认识相对不足,易被误诊、漏诊,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本研究通过探讨几种少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临床、肾脏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少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从2011年11月至2021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完善肾活检的9 363例患者中,筛选出轻链管型肾病(light chain cast nephropathy,LCCN)6例、轻链近端肾小管病(light chain proximal tubulopathy,LCPT)2例、LCCN合并LCPT 1例、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4例、非遗传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病理结果,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LCCN患者表现为轻中度贫血、镜下血尿和轻到中度蛋白尿。与LCPT患者相比,LCC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更高,Hb水平更低。5例LCCN患者和2例LCPT患者血清游离轻链以κ升高为主。5例LCCN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2例LCPT...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临床病理与治疗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提高对AIN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经临床、病理明确诊断为AIN的患者31例,根据临床表现及肾问质病变轻重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激素或对症支持治疗。结果AIN绝大多数与药物应用有关,占87.1%,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肾功能损害,给予积极的激素及对症治疗,肾功能及临床症状大多可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肌酐、尿素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1个月后肾功能恢复组的肌酐、尿素氮明显低于未恢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结论AIN是导致急性肾衰的重要病因,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合AIN的临床、病理表现给予合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马兜铃酸类中药所致的慢性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例马兜铃酸肾病临床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有贫血、尿糖(+)、尿β2微球蛋白增高、尿浓缩功能差、尿渗透压降低,90%病人24 h尿蛋白定量<1.0 g,95%尿沉渣镜检无异常,血肌酐420±285μmol/L。8例肾活检,肾小管呈不同程度的灶状或弥漫性萎缩,肾间质为分布不一的寡细胞性间质纤维化。结论马兜铃酸可引起肾小管功能损害、贫血、各种慢性肾衰竭症状等,病理表现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MM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其中14例肾脏病理活检资料;以血肌酐为肾损害的指标进行MM合并肾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MM合并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以贫血、骨损害、血压升高常见.肾脏病理表现多样,14例肾活检中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5例,淀粉样变性(ALD)4例,急性肾小管损伤2例,轻链沉积病(LCDD)2例,管型肾病(CastN)1例.血肌酐升高与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OR=12.591,P=0.020).结论 MM合并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贫血、骨损害、血压升高常见;肾损害病理类型多样,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及淀粉样变性所占比例较大.高钙血症是MM患者以血肌酐升高为表现的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狼疮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肾脏损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29例LN患者进行B超定位下行经皮肾活检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免疫学检查等。根据WHO1982年标准进行病理分型,并分别进行活动性指数(AI)、慢性指数(CI)和肾小管间质病变(TIL)评分。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A(40)软件进行Fisher检验。结果病理类型以Ⅳ型LN最多,占37%,其次是Ⅴ型(245%)和Ⅱ型(205%)。肾组织各病理类型之间其临床表现中血尿(750%)、24小时尿蛋白定量范围、抗DsDNA抗体阳性率、补体C3下降率检测在各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Ⅱ型及Ⅲ型LN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尿蛋白一般<3g/d,Ⅳ型及V型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有2例Ⅳ型表现为急进性肾炎。Ⅳ型LN的血尿、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最高,其AI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LN肾间质受累以Ⅳ型最为显著。结论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大致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58-1060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的临床特征,加深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M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治疗反应。结果:MA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中位年龄67.5岁),农村居民多见,病因主要为不良饮食习惯及胃肠道疾患,52.6%呈三系细胞减少,仅13.1%表现为单纯贫血。所有患者均存在贫血,以中重度贫血为主。生化检查示78.9%TBiL增高,且以IBiL增高为主(66.7%),78.9%出现LDH升高。治疗后,胃肠道症状最先得到改善,三系细胞中WBC恢复最快,其次为PLT,Hb一般于1~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中老年MA以Vit B_(12)缺乏为主,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胆红素、乳酸脱氢酶为MA简便实用的临床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胰性肾病(N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2例N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82例NP患者均表现为腰痛及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蛋白尿53例(64.63%),镜下血尿37例(45.12%),细胞管型12例(14.63%),颗粒管型3例(3.66%);少尿3例(3.66%),无尿5例(6.98%),尿比重固定10例(12.20%);B超示肾脏弥漫性肿大10例(12.20%),血尿素氮升高15例(18.30%),血肌酐升高5例(6.98%).患者均给予持续胃肠减压、抑酸、抑制胰液分泌、防治感染等内科治疗,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3例并发肾脏损害的重症急性胰腺炎(AP)患者死亡,余患者肾损害逐步恢复正常.159例轻症AP患者中并发NP 48例(30.19%),45例重症AP患者中并发NP 34例(75.56%),重症AP患者与轻症AP患者NP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3,P<0.01).82例NP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10) d,无肾损害的122例AP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8) d,有无肾损害的AP患者住院时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患者可并发肾损害,应全面检查,防止漏诊,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并积极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胃间质瘤疾病诊治的认识。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8例病历完整、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结果:无明显性别差异,多见50岁以上患者,好发部位胃底、胃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表现为上腹不适及疼痛22例,上消化道出血16例。超声胃镜、胃镜、消化道钡餐造影或超声及CT可以发现胃间质瘤变,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首选手术治疗。行胃楔形切除术15例,胃大部切除术11例。结论:胃间质瘤是独立的胃粘膜下肿瘤,临床表现以消化道慢性不明原因出血、上腹不适和(或)疼痛、腹胀为主。  相似文献   

17.
急性间质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Nephritis,AIN)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是急性肾衰竭(ARF)的重要原因之一,约占ARF的10%~15%。往往急性起病,以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水肿伴有小管上皮细胞退行性变、坏死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有轻有重,大多数AIN有明确的病因,去除病因,及时治疗,疾病可痊愈或使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肾脏IgM沉积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皮肾活检病理证实为成人原发性IgAN的147例患者,分为IgM阴性组和IgM沉积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 与IgM阴性组相比,IgM沉积组患者肾病综合征的例数、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蛋白/肌酐、尿总蛋白及血尿素氮均明显增加,血白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IgG明显下降,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更重,尿转铁蛋白、尿白蛋白、尿Ig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IgM沉积组Lee氏分级Ⅳ级比例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牛津分类中两组间比较,M、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类中IgM沉积组病理损害更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Katafuchi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IgM沉积组的肾脏病理总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IgM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IgM沉积的成人原发性IgAN患者的尿蛋白程度更高,临床表现更重,肾小球损伤明显,病理表现中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脏总的病理损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伤与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关系。方法以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无损伤、轻、中、重度组,观察106例肾活检病理检查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关系。结果不同组间血肌酐、总胆固醇、肾小球积分及肾血管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N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与肾功能的改变呈正相关关系,肾小管间质病变越重者肾功能越差;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肾血管有关,肾小管间质损伤越重,肾小球、肾血管病变也越重;单次尿NAG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肾小管间质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gA肾病的临床参数与病理分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 对 79例原发性IgA肾病进行临床与病理分型关系的分析。按Lee氏分级及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将肾小管间质病变分级 ,探讨血肌酐水平、尿 β2-MG、尿NAG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79例IgA肾病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和复发性肉眼血尿最常见 ,占 74.68%。病理类型以弥漫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硬化最常见 ,占 5 8.2 3 %。血肌酐水平、尿 β2 -MG、尿NAG改变与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并具一定特点 ,肾活检对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小管间质病变是决定预后因素之一 ,尿 β2 -MG、尿NAG测定有助于了解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