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致肾间质纤维化与TGFβ1 mR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单侧输尿管梗阻所致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生化分析及病理形态学观察等技术,研究UUO术后1、3、7、14、21d不同时相肾皮质中TGFβ1mRNA表达与小管间质病变,羟脯氨酸代谢的关系。结果UUO肾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农渐增加及间质面积增宽,伴TGFβ1mRNA表达增高。结论TGFβ1mRNA表达增加是UUO致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
[摘要]目的 检测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64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组(UUO)、假手术组、siRNA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 d、5 d、7 d、14 d分批(n=4)处死,留取手术侧(模型组梗阻侧)肾脏组织,采用HE染色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SFTPA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平滑肌肌蛋白(α-SM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SFTPA2、E-cadherin、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ELISA实验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液中TGF-β1 、SFTPA2的表达随着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7 d起明显升高(P<0.05),于14 d达高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组大鼠血液中TGF-β1 的表达于7 d开始升高,14 d开始下降(P<0.05),而SFTPA2的表达于第5天开始升高,14 d开始下降(P<0.05).Western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中SFTPA2的表达在术后7 d开始上升,于14 d达高峰;siRNA组中SFTPA2的表达在术后3 d开始上升,于7 d达高峰,14 d开始下降.但TGF-β1 和SFTPA2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大鼠血液及肾组织中SFTPA2的表达增加,提示SFTPA2与肾纤维化相关;TGF-β1 与SFTPA2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TLR4在导致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和尿毒清组,每组6只。14 d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分析TLR4表达,并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 4组大鼠尿素氮(BUN)、血肌酐(SCr)、T-SOD、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大鼠TGF-β1mRNA和TLR4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假手术组与手术组、手术组与尿毒清组的TGF-β1mRNA和TLR4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输尿管梗阻可以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氧化应激可能通过TLR4途径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尿毒清治疗可明显改善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缬沙坦组(n=10),建立大鼠UUO模型,于术后4周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取梗阻侧肾组织,以H-E、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肾间质的阳性染色,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Cr、BUN、血浆AngⅡ,尿NAG、β2-MG水平以及α-SMA、FN、PAI-1、TGF-β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组大鼠SCr、BUN,尿NAG及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AngⅡ及肾间质α-SMA、FN、PAI-1、TGF-β1表达均显著降低,HGF表达则显著增高(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罗非昔布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手术组(U组)及罗非昔布治疗组(R组),每组8只.U组和R组制作UUO模型,C组为假手术对照组.术前24 h及术后以灌胃方式给药,R组给予罗非昔布(10 mg·kg-1·d-1),C组和U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2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TXB2浓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后2周肾组织中TGF-β1、COX-2的表达,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肾皮质组织中NO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U组及R组尿TXB2水平、COX-2、TGF-β1表达、NO含量均增高(P<0.05),与U组相比,R组尿TXB2水平、COX-2、TGF-β1表达、NO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罗非昔布可通过抑制COX-2活性、下调TGF-β1的表达,抑制NO的合成等,从而延缓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8.
目的:观察microRNA-29c(miR-29c)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是否参与肾间质纤维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9c在UUO大鼠术后1d和3d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9c靶mRNA,对其靶mRNA进行Gene Ontology和pathway分析.结果:UUO大鼠术后1 d和术后3d手术侧肾组织miR-29c表达下调,Co1 I mRNA和FN mRNA的表达升高.预测靶mRNA经分析后获得miR-29c有统计学意义的10个靶mRNA,其中6个编码细胞外基质蛋白.结论:miR-29c在大鼠UUO模型早期的肾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堆积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结扎左侧输尿管,假手术组仅开腹不结扎.2周后处死大鼠,取左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计算RIF指数,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和Western blo...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细胞水平探索miR-29c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检测TGF-β,对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促纤维化作用及该过程中miR-29c表达的变化.miRanda和高通量测序找出miR-29c的靶基因.通过转染miR-29c mimics(高表达),检测其对胶原Ⅰ(Col Ⅰ)表达的影响.结果:TGF-β1能刺激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后miR-29c表达下调;上调miR-29c能抑制TGF-β1的促转分化作用.结论:miR-29c mimics通过有效抑制TGF-β1刺激NRK-49F细胞株Col Ⅰ表达起到抗纤维化作用,人工合成的miR-29c mimics转染NRK-49F细胞株有效提高miR-29c表达量从而抑制Col Ⅰ表达,为治疗肾间质纤维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3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30只,以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的2%淀粉溶液灌胃,分别于实验第7周、12周、17周时随机处死10只大鼠,进行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NAG酶检测,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相点大鼠尿蛋白、尿NAG酶、血Cr及血BUN均升高(P<0.01);7周时模型组即有肾小管间质损害,随着病程进展,肾小管间质损害逐渐加重;肾脏HGF表达7周、12周时增加,17周时降低;与TGF-β1、α-SMA表达呈负相关(r=-0.999,P<0.01;r=-0.980,P<0.01)。结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脏HGF的表达早期上升是一种有益的防御反应。HGF抑制TGF-β1、α-SMA的表达,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实验性根尖周病炎症反应和预防中的可能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于上颌1、2磨牙制备根尖周炎动物模型(实验组),下颌1、2磨牙作自身对照组。按开髓后1~10周不同时间点随机分成10组(n=3),采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GF-β1在根尖周炎病变不同阶段中的定位及分布。结果:实验组炎症早期的牙髓(第1~2周)和根尖周(第4~6周)组织中均可见TGF-β1阳性表达,表达细胞多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其染色强度随炎症的发展而改变;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炎慢性期(第7周)TGF-β1阳性表达消失。自身对照组下颌第1、2磨牙不同时间点牙髓及根尖部组织均未见TGF-β1阳性染色。结论:TGF-β1在实验性根尖周病变的炎症反应和防御反应中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Effect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related protein 1 in mice with hepatic fibrosis induced by thioacetamid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related protein 1 (IGFBPrP1) can activate hepatic stellate cells and increase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in vitro. However, the effects of IGFBPrP1 in mice with hepatic fibrosis, and the mechanisms of these effects, are currently unknown. We aim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in this study. Methods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thioacetamide (TAA) is a classic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mouse model of hepatic fibrosis. Using this model, we administered anti-IGFBPrP1 antibody, again via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liver fibrosis were observed with both HE and Masson stainning.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s and Western blotting were used to measure changes in IGFBPrP1, a-smooth muscle actin (a-SMA) and ECM in liver tissu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and Smad3.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the SNK-q test for inter-group differences. Results The Masson stain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 content of collagen fiber in TAA5w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01),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AA5w/alGFBPrP1 group compared with in TAA5w group (P 〈0.01). The expression of hepatic IGFBPrP1, a-SMA, TGF-β1, Smad3, collagen 1 and fibronectin (FN)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the TAA5w group (P 〈0.01). Anti-IGFBPrP1 treatment reversed these changes (P 〈0.01). Conclusions IGFBPrP1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c fibrosis. Anti-IGFBPrP1 prevents fibrosis in mice by suppressing the activ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inhibiting the synthesis of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ECM (namely, collagen I and FN). The mechanism for this suppression of fibrosi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TGF-β1/Smad3 signaling pathways. 相似文献
15.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诱导肾小球及肾小管细胞肥大,细胞外基质(ECM)积聚,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等方面的作用.Smad是新近发现介导TGF-β超家族胞内信号转导过程的一族蛋白质.因此,本文就该信号通路目前研究的一般概况、在DN时激活的因素、发病作用及针对其治疗方面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期望能对DN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骨形成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厄贝沙坦保护肾脏的机制。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厄贝沙坦治疗组、模型组结扎大鼠左侧输尿管建立UUO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不结扎左侧输尿管,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20mg/kg·d,假手术组、模型组每天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分别于14d和28d各处死6只大鼠,并留取左侧肾脏组织做HE、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CTGF、BMP-7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厄贝沙坦治疗组、模型组的CTGF表达升高(P〈0.01),而治疗组CTGF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也低于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比较,治疗组、模型组BMP-7表达降低(P〈0.01),且治疗组BMP-7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肾间质纤维化进展过程中厄贝沙坦治疗组CTGF表达逐渐减少,BMP-7表达逐渐增加。厄贝沙坦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CTGF的表达和增加BMP-7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TGF-β_1、Smad3、Smad7、CTGF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四氯化碳 ( CCl4 )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3、Smad7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CTGF)的表达及定位。方法 :将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 ,模型组大鼠予以 40 %四氯化碳皮下注射 8周后处死。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TGF-β1、Smad3、Smad7和 CTGF在肝脏的表达及细胞内的定位 ,放射免疫方法检测透明质酸 ,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比较 ,模型组大鼠肝内 TGF-β1、Smad3、CTGF表达增加 ,而 Smad7的表达降低。 TGF-β1、Smad3及 CTGF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 ,Smad7主要在肝细胞浆表达 ;模型组大鼠血清 HA及肝组织Van Giseon染色、HE染色和电镜检查均支持肝纤维化改变。结论 :肝内 TGF- β1、Smad3和CTGF表达增强、Smad7表达减弱 ,提示 TGF- β1轴、CTGF参与了肝纤维的发生发展 ,可能作为防治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新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水飞蓟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小管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单侧输尿管梗阻诱导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治疗组24只、假手术组8只。治疗组给予水飞蓟素30m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实验第7d、14d、21d各收获大鼠8只,假手术组于第21d一次处死大鼠,进行肾组织病理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实验第7d模型组大鼠出现小管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随病程进展,上述病变呈进行性加重。水飞蓟素治疗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组织学的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显示水飞蓟素治疗组在各观察时间点能显著下调TGF-β1和α-SMA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结论:水飞蓟素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有效干预上皮-间质转分化达到改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生长因子缓解梗阻性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缓解梗阻性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和HGF治疗组。rhHGF(500μg-1.kg-1.d^-1)大鼠皮下注射21d后,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杂交检测α-SMA蛋白的表达;底物酶谱法检测MMP2、9的活性;判断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HGF能明显降低梗阻肾TGF-β1 mRNA和α-SMA蛋白表达,增加MMP2、9的活性,降低肾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结论 HGF能有效缓解梗阻性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梗阻性肾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FD)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吡非尼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4 只标准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3 组:正常组(NC 组)、模型组(M 组)及吡非尼酮治疗组(S组)。M组及S 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复制肾间质纤维化模型。S 组予吡非尼酮250 mg/(kg·d)灌胃,NC 组及M 组大鼠予等量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分别于手术后第1、3、5、7 天处死各组大鼠各2 只,取梗阻侧肾脏。HE 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α- 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C 组未显示肾纤维化,M 组显示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NC 组TGF-β、α-SMA 蛋白表达均较低,M 组TGF-β、α-SMA 蛋白及CTGF mRNA 表达较NC 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各物质表达量增高,但第7 天M 组及S 组上述物质表达量较第5 天减少,且M 组与S 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 组上述物质各时间点表达则较M 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非尼酮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TGF-β和CTGF 的表达进而减少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